国际组织法

国际组织法
国际组织法

第十章国际组织法

(专科授课提纲)

一、概述(教材319-323页)

(一)国际组织的概念(教材319-320页)

往年试题

05年7月、08年1月名词解释

国际组织:是指由若干个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目的,通过协议而创立的常设国际机构。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组织是指若干个国家的政府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目的,依据国际条约而创立的常设国际机构,即政府间国际组织。

(二)国际组织的类型【非重点】(教材320-321页)

(三)国际组织的形成与发展【非重点】(教材321-322页)(四)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法【非重点】(教材322-323页)

二、国际组织的法律制度(教材323-332页)

(一)国际组织的成员(教材323-328页)

期末复习简答与论述

简述国际组织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教材326-327页)

国际组织成员在国际组织中一般享有代表权、发言权和表决权以及组织章程所赋予的其他权利。

(1)代表权是组织成员取得资格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2)发言权和表决权。国际组织成员有权在组织会议上发言,表达本国的意见和态度,也有权参与决策过程,对组织权限范围内的各

种问题以提案的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通过对提案的表决参与政策的制定。

(3)国际组织成员有权按照组织章程规定的条件,享受组织提供的服务和便利。

国际组织成员的义务一般有合作义务、财政义务和履行章程规定的义务。

(二)国际组织主要机关(教材328-329页)

往年试题

07年7月、09年1月选择题

国际组织的主要机关有()。(教材328页)

A、决策机关

B、执行机关

C、行政机关

D、司法机关

答案:ABC

(三)国际组织的决策方式【非重点】(教材329-331页)

(四)国际组织的决议【非重点】(教材331-332页)

三、联合国(教材332-343页)

(一)概述(教材332-336页)

1、联合国的建立(教材332-333页)

往年试题

05年7月、07年1月、08年1月不定项选择题

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是在()确定的。(教材333

页)

A.1941年“大西洋宪章”

B.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

C.1944年华盛顿“橡树园会议”

D.1945年“雅尔塔会议”

答案:D

2、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教材333-334页)

往年试题

06年7月简答题

简述联合国的宗旨。(教材333-334页)

(1)维持和平和安全,这是联合国的首要目的;(2)发展各国间友好关系;(3)促进国际合作;(4)构成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05年1月、07年7月、08年1月论述题

试述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教材333-334页)

(一)联合国的宗旨:

(1)维持和平和安全,这是联合国的首要目的;(2分)(2)发展各国间友好关系;(1分)(3)促进国际合作;(1分)(4)构成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1分)

(二)联合国的原则:

1、各会员国主权平等;(2分)

2、履行宪章所担负的义务;(2分)

3、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2分)

4、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2分)

5、各国对联合国的行动给予协助;(1分)

6、确保非会员国遵行宪章;(1分)

7、不干涉内政。(1分)

3、联合国的会员国(教材334-335页)

期末复习不定项选择题第66题

联合国接纳新会员国的条件是( )。(教材334页)

A.爱好和平

B.接受宪章所载义务

C.由联合国大会决定

D.由安理会推荐

答案:ABCD

期末复习填空第33题

在年的联合国第届大会上正式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教材335页)

答案:1971 26

期末复习不定项选择第30题

关于《联合国宪章》,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于1945年通过并生效

B、是迄今为止最有权威的一项国际条约

C、它有189个会员国

D、非会员国不受其约束

答案:ABC

(二)联合国的主要机关(教材336-342页)

往年试题

06年7月填空题

联合国的六个主要机构是、、、、、。(教材336页)

答案: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1、大会(教材336-338页)

往年试题

05年7月、07年1月、08年1月不定项选择题

联合国大会的职权有( )。(教材337页)

A.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B.讨论联合国宪章范围内的任何事项

C.投票选举国际法院法官

D.根据安理会推荐委任联合国秘书长

答案:ABCD

期末复习简答与论述

试述联合国大会的职权。(教材337-338页)

联合国大会具有广泛的职权,可以讨论宪章范围内,或者有关联合国任何机关的职权的任何问题或事项。

(1)大会的职权侧重于促进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促进国际法的发展和编纂,促进人权的实现。

(2)大会在组织监督方面具有重要职权。大会接受并审议联合国其他机构的报告;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与安理会各自投票选举国际法院法官;根据安理会推荐委任联合国秘书长。

(3)审议和批准联合国的预算、分派各会员国应缴纳的经费、审查各专门机构的行政预算等。

(4)大会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是协助安理会进行工作。

2、安全理事会(教材338-340页)

往年试题

08年1月、08年7月填空题

联合国体系中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关是安理会,该机关现在由15个理事国组成,其中有5个常任理事国。(教材338页)

答案:安理会 15个 5个

05年7月、07年1月、08年7月不定项选择题

联合国安理会解决国际争端时,有权()。(339页)

A.建议

B.调查

C.执行行动

D.司法解决

答案:ABC

06年7月论述题

论述安理会的职权。(教材338-339页)

安理会的职权有三个方面:(1)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安理会有权对任何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磨擦或争端的情势进行调查,以断定它继续存在是否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对于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争端,安理会有权促请当事国用和平方法解决,并可提出适当的争端解决程序或调整方法的建议,同时也可以进行斡旋、调停或和解等。(6分)(2)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及制止侵略方面,安理会有权断定对和平的威胁、破坏和侵略行为的存在,并可对这样的行为决定采取适当措施,包括非武力的和武力的措施。(5分)(3)其他职权,如负责拟定军备管制方案,向大会推荐新会员国和联合国秘书长、选举国际法院法官、向大会建议中止会员国的权利或开除会员国。(5分)

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非重点】(教材340-341页)

4、托管理事会【非重点】(教材341页)

5、国际法院(见第十一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教材341页)

6、秘书处(教材341-342页)

往年试题

05年7月、06年1月、07年1月填空题

联合国的行政首脑是联合国秘书长,他是联合国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的。(教材341-342页)

答案:联合国秘书长安理会

(三)联合国的维持和平与安全制度(教材342-343页)

期末复习不定项选择题第43题

联合国安理会维持和平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教材343页)

A、在冲突双方间保持中立地位

B、报告被派驻地区的形势

C、监督所在地区的休战与停战

D、防止外来干涉

答案:ABCD

期末复习不定项选择题第48题

联合国有权采取执行行动的机构是(),审议机构是()。

A、大会;安理会

B、大会;秘书处

C、安理会;大会

D、安理会;秘书处

答案:安理会大会

四、联合国专门机构(教材344-353页)

期末复习简答与论述

简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概念与特征。(教材344页)

联合国专门机构是根据政府间缔结的国际条约建立的,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卫生等特定领域内负有广泛责任,并根据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缔结的协定与联合国建立联系的专门性国际组织。

联合国专门机构有以下基本特征:(1)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2)职能限于经济、社会等某一特定领域;(3)具有普遍性;(4)同联合国具有法律联系。

五、区域性国际组织(教材353-356页)

期末复习不定项选择第67题

区域性机关若采取执行行动,须经 ( )的授权。(教材353页)

A.联合国大会

B.联合国安理会

C.争端当事国

D.第三国

答案:B

试论国际组织的造法功能

试论国际组织的造法功能 ——以联合国为视角 经济管理系经济学0941 王蓓盈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步完善,国际组织发展崛起的相当迅速,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其中尤其以联合国为例,其在国际法的制定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地位,对国际之间的秩序维护和交流沟通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初学者角度分析国际组织造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简单预测国际组织造法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国际组织;联合国;造法;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国际组织的定义。国际组织是一种跨越国界的以促进国际合作与理解为目标的多国机构。详细来说,就是两个以上的国家组成的一种国家联盟或国家联合体,该联盟由其成员国政府通过符合国际法的协议而成立,并且具有常设体系或一套机构,其宗旨是依靠成员国的合作来谋求符合共同利益的目标。随着全球一体化意识的日益加强以及人们对相互合作的国际关系的依赖程度的加深,国际组织自二战以后的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其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加强以及在国际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无不体现出国际组织对国际关系越来越明显的规范功能。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际组织的造法功能。鉴于国际组织的数量繁多,笔者选择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为角度,展开对国际组织造法功能的论述。 一、国际组织造法的必要性 (一)国际组织的无政府状态 虽然国际社会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各类国际组织,但毫无疑问的是目前的国际体系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下。如同一个国家,在国内政府宏观调控的统治管理下,社会体系合理而有序的运行着,而国际社会恰恰缺少这样一个统一的政府,没有一个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以实现对全社会的统治和管理的机关。而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国际政治社会的组成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换而言之,国与国之间是平等关系,谁也无权指挥,谁也不用服从谁。所以,国际社会的的最大特点就是分散的和无政府的。而作为战后国际社会中出现的最为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也不能免俗。虽然其内部的组织机构设置最为健全,但在具体执行时还是根据相互需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为主要行事依据的。所以才会发生美国小布什政府无视联合国不准向伊拉克发兵的决定,一意孤行向伊拉克发兵。

国际公法分章辅导[第十章]

国际公法各章辅导 第十章国际组织法 [一]内容讲解 一、国际组织的一般制度 我们讲的国际组织的一般制度是指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制度,包括国际组织的成员制度、机关的设立、决策方式和决议的性质等。 (一)成员制度 国际组织根据国际合作的需要可以有几类成员: ①完全的成员,也是正式成员,参加组织的全部活动,享有完全的权利和承担全部义务,是组织存在的基础。 ②部分成员,在组织规章允许情况下,只是该组织的某个或某些机构的成员。它们只参加这些机构的活动,承受该机构活动的权利和义务。 ③联系成员,是指不符合正式成员资格或对国际组织活动不十分感兴趣的国家可以成为某个国际组织的非正式成员。虽无表决权,但可参加该组织的一定活动承担某些义务。 ④观察员是指能够并愿意致力于某一国际组织的活动而被邀请参加该组织的一些活动的成员。它也不是正式成员。一般都无发言权和表决权。 国际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和丧失按各国际组织的章程决定。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一般都有代表权、发言权、表决权和组织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同时承担合作、财政及组织章程规定其他义务。 (二)机构的设立 一般都有决策、执行和行政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行使它们的职责而保证国际组织的运作。 (三)决策方式 决策方式实际上就是国际组织决定问题的表决程序,每个组织可根据其自身的情况,采取一致表决的方式,或多数表决方式,或协商一致的方式作出决议。 (四)国际组织决议的性质 国际组织决议的性质有三种: ①有拘束力的协议,这是指涉及该组织自身活动的决议和针对成员作出的决议。如决定会员国问题、机构的设立、表决程序、修改章程、财政事项。 ②限制性有拘束力的决议,例如可以在一定条件限制下,对组织的成员作出有拘束力的决议。 ③无拘束力的决议,除前两种性质的决议外,国际组织的决议一般无法律拘束力。 二、联合国

程晓霞《国际法》复习笔记和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与解答(第十四章 武装冲突法)【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 武装冲突法 1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概述 1.武装冲突法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关系中有关使用武力的法律规则可分为两部分:诉诸战争权法或使用武力法和武装 武装冲突法的形成与发展 概述 武装冲突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使用作战手段和方法的基本原则 具有过分伤害力和滥杀滥伤作用的武器 不分青红皂白的战争手段和作战方法 陆战 背信弃义的战争手段和作战方法 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 改变环境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方法 战斗员、军舰和商船 海战 海军轰击 潜艇攻击 海战和空战的特殊规则 水雷和鱼雷 空战 伤病员待遇 保护战争受难者的范围和内容 战俘待遇 对战争受难者的保护 战时对平民的保护 武装冲突法中的新问题 中立的概念 中立国的义务 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 交战国的义务 中立 非战争的武装冲突与中立 中立制度的变化 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与中立 最严重国际罪行与个人刑事责任 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的罪行及其 特设性国际刑事法庭 个人刑事责任 国际刑事司法追诉机制 国际刑事法院 混合性刑事法庭 武装冲突法

冲突法。 现代诉诸战争权法是指有关可以合法使用武力的国际法,武装冲突法是调整交战国或冲突各方之间、交战国与中立国之间的关系,以及规范交战行为的国际法。 武装冲突法是由传统战争法发展演变而来的。 (1)19世纪后半期,战争法开始形成。 其标志性事件有三个:一是瑞士人亨利·杜南在1859年法国、意大利与奥匈帝国之间发生的沙斐利洛战役后创立在当今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二是在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总统于1863年颁布《美国军政府陆战训令》(即利伯法典);三是有关国家在1864年通过笫一个日内瓦公约(即《改善战地伤病员境遇公约》)和在1868年通过明确禁止在战争中使用某类武器的《圣彼得堡宣言》。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战争法的发展达到了第一个历史高潮,其标志是1899年和1907年的两次海牙和平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公约。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武装冲突法正式形成,主要标志是日内瓦四公约及其两个附加议定书的缔结,以及纽伦堡军事法庭和东京军事法庭的审判。 (4)日内瓦四个公约是指:1949年《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日内瓦公约》、《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的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和《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日内瓦公约》。 两个附加议定书是指1977年《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第一议定书)和《13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第二议定书)。 (5)20世纪70年代以后,武装冲突法在国际军备控制领域内继续发展。 2.武装冲突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国际组织考试重点

国际组织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为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维护石油收入而成立的一个国际组织。成立于1960年,目前有12个成员国。OPEC旨在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 3.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 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是亚洲及太平洋区域最有影响的经济论坛和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合作组织之一。1989年APEC正式成立。其核心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繁荣,加强亚太地区联系与合作”。 4.世界银行(World Bank) 是世界银行集团(World Bank Group)的简称,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其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于1949年4月4日在华盛顿缔结的军事政治同盟条约。作为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的宗旨是: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集体防御”的原则是北约的基石。 6.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 EU) 简称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ies) 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3

第十章 国际投资的法律形式

第十章国际投资的法律形式 一、合资经营企业(joint venture) (一)合资经营企业概念 1、简称合营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为实现特定的经营目的,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一种企业形式。 2、国际合营企业是现代国际投资的一种最常见的企业形式,我国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即属于此类。 (二)合营企业的特征 1、由内外合营者共同举办 2、由合营双方共同投资 (1)出资方式:现金、实物、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不超过20%、场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费、场地开发费) (2)投资比例: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 3、由合营双方共同经营管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管理机构 4、由合营双方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三)合营企业的法律性质 1、股份式合营企业(equity joint venture) 2、契约式合营企业(contractual ioint venture) (四)合营企业的组织形式

1、公司 2、合伙 (五)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与组织形式 1、法律性质:股份式合营企业 2、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 (1)有限责任公司:亦称有限公司,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由一定人数的股东所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责,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A、股东人数有上限和下限:2—50人(国有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 国家授权的部门可以单独投资设立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 司); B、公司具有法人资格,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可 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C、不能公开向社会公众募集公司资本(即有限公司的设立不得采用募集设立的方式); D、股东出资转让有一定限制(“人合”公司); E、法定资本额的限制 生产经营、商品批发为50万元,商业零售为30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为10万元 (2)股份有限公司:亦称股份公司,是指由数量较多的股东所组成,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国际组织法

第八章国际组织法 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一般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的目的,通过协议形式而创设的常设机构。国际组织既包括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也包括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即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为谋求合作,以实现符合共同利益的目标,通过缔结国际条约的形式而创建的常设性机构。 国际组织法:是调整国际组织内部及其对外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包括有关国际组织建立、存在与活动的一切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联合国大会:职权最广泛的审议和建议机构 安全理事会: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关。 秘书处:联合国的行政部门 联合国专门机构:根据政府间协定成立的,并与联合国发生关系的全球性专门国际组织。它们是专门性的国际组织,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签订有关协定。 区域性国际组织(regional organizations):是指在相同地域内的国家或者虽不在相同地域内但以维护区域性利益 为目的的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与集团。区域性国际组织处依

据其宗旨和职权范围,可以分为一般性区域组织和专门性区域组织。 雅尔塔方式:即“大国否决权”(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产物)。安理会通过程序性事项的决议应以15个理事国中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通过;通过程序性以外的一切事项的决议,应以9个理事国的表决权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即任意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都可以否决非程序性问题的决议。但常任理事国不参加投票或者弃权,不构成否决。再有必要决定某一事项是否属于程序性这一先决问题时,常任理事国也可以行使否决权,从而形成“双重否决权”。为了防止否决权的滥用,宪章规定:关于和平解决争端及区域性办法或区域性机关提交解决争端的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简答题 1、试述国际组织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国际组织是由两个以上的国家或政府依据国际法而创立的常设性机构,其宗旨是依靠成员国间的合作来谋求符合共同利益的目标,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特征:A、是国家间的组织;B、是国家为了国际合作而建立的;C、依据国家间协议而创立;D、设有常设性机构E、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国际组织是国际法主体,而且是有限的或者派生的国际法主体。国际法院在1949年“关于为联合国服务而受损害的

邵津《国际法》(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章 外交和领事豁免、国际组织的豁免【圣才出品】

第十章外交和领事豁免、国际组织的豁免 一、概念题 1.代办(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3年研) 答: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代办是一国外交部长派向另一国外交部长的使节,在使馆馆长中级别最低。代办仅可以随时要求谒见接受国的外交部长,代表本国处理相关外交事宜。如两国长期保持代办级的外交关系,则表明双方的外交关系是不完全的。一般说来,当两国关系存在某些问题时才互派代办。 2.外交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0年研) 答:外交团(diplomatic corps),是由各国派驻某一国的外交使节按照外交惯例组成的团体。广义上的外交团包括驻该国的外交代表机关的全体外交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外交团并非一个依法组成的团体,所以,不具有法定的地位和职能,各国使节之间也不存在相互的隶属关系。 3.国书(外交学院1999年研) 答:国书,即派遣国书,是派遣国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国家元首用以证明大使或公使身份的正式文件。派遣国书由派遣国元首签署,外交部长副署,由大使或公使向接受国元首递交。公约规定,使馆馆长到达派遣国后,一般应立即拜会接受国外交部长,商定递交派遣国书或委任书;使馆馆长在呈递国书后,或在向接受国外交部或另经商定之其他部通知到达并将所奉国书正式副本送交后,即视为已在接受国内开始执行职务。

4.外交特权与豁免(外交学院1994年研) 答:外交特权与豁免,是指一国派往他国的外交代表机关及其人员根据国际法或有关协议在接受国所享有的一定的特殊权利和优惠优遇的总称。外交特权与豁免的理论根据有治外法权说、代表性说、职务需要说三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以条约的形式肯定了植物需要说和代表性说,确认此等特权与豁免之目的不在于给予个人以利益,而在于确保代表国家之使馆能有效执行职务。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内容主要包括使馆的特权与豁免和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以及其他人员的特权与豁免。 5.不受欢迎的人(郑州大学2005年研;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4年研) 答:“不受欢迎的人”是为了保障接受国利益,防止外交特权和豁免被滥用,维也纳公约根据大多数国家的做法规定的一国对别国派驻或将派驻的外交官表示不满和不能接受而要求派遣国收回任命或召回该外交官的程序。公约规定,接受国可以随时不加解释,通知派遣国,宣告使馆馆长或使馆任何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遇这种情形,派遣国就应斟酌情况召回该人员,或者在他是接受国国民的场合终止其在使馆中的职务。如果派遣国拒绝或者不在合理期间内履行上述义务,接受国可以拒绝承认该人员为使馆人员。 6.治外法权说 答:它以使馆和外交代表处于接受国领域之外这种拟制来说明外交特权和豁免。这种学说既不是以事实为根据,也不符合各国在外交特权和豁免方面的做法。治外法权说现已被摒弃,但有时仍可看到治外法权一词被用来作为外交特权和豁免的同义语。 7.领事裁判权

《国际经济法学》第07章在线测试

A B C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 A B C D 、在间接参与型国际银团贷款中,常见的贷款转让方式不包括 A B C D 、国际定期贷款协议一般规定贷款货币提取国为 A B C D 、在间接参与型国际银团贷款的以下各种方式中,参加贷款银行不能直接请求借款人偿还贷款的方式是 A B C D

2、下列哪几项属于国际金融法的调整内容?( ) A、国际借贷关系的法律制度 B、跨国直接投资的法律制度 C、国际证券投资的法律制度 D、跨国银行管制的法律制度 3、国际商业银行定期贷款涉及到的收费包括( ) A、管理费 B、代理费 C、承诺费 D、杂费 4、国际项目贷款可能涉及的风险有( ) A、建设和完工风险 B、经营风险 C、市场风险 D、政治风险 5、为了防范国际项目贷款风险而需要签订的协议有( ) A、完工担保协议 B、借贷协议 C、先期购买协议 D、提货或付款协议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2、(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3、(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恭喜,交卷操作成功完成!你本次进行的《国际经济法学》第07章在线测试的得分为19分(满分20分),本次成绩已入库。若对成绩不满意,可重新再测,取最高分。 测试结果如下: ? 1.1 [单选] [错] 国际货币法律制度是( )的三个方面主要内容之一。 ? 1.2 [单选] [对]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 )为中心的战后国际货币体系。 ? 1.3 [单选] [对] 在间接参与型国际银团贷款中,常见的贷款转让方式不包括( )? 1.4 [单选] [对] 国际定期贷款协议一般规定贷款货币提取国为 ( ) ? 1.5 [单选] [对] 在间接参与型国际银团贷款的以下各种方式中,参加贷款银行不能直接请求借款人偿还贷款的方式是( ) ? 2.1 [多选] [对] 特别提款权可以用于( ) ? 2.2 [多选] [对] 下列哪几项属于国际金融法的调整内容?( ) ? 2.3 [多选] [对] 国际商业银行定期贷款涉及到的收费包括( ) ? 2.4 [多选] [对] 国际项目贷款可能涉及的风险有( ) ? 2.5 [多选] [对] 为了防范国际项目贷款风险而需要签订的协议有( ) ? 1.1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 ? 1.2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 ? 1.3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 ? 1.4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 ? 1.5 [判断] 无题,直接得到1分

国际金融学习题第十四章

1.试比较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利弊。在你看来,一个国家选择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主要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固定汇率制的优点包括:(1)消除了个人和厂商从事对外经济交往时可能而对的汇率风险,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2)货币当局有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有利于防止外汇投机,提高外汇市场稳定性。(3)以汇率目标替代货币目标,有利于货币当局摆脱国内政治压力,抑制国内通货膨胀。(4)以汇率固定承诺作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一种外部约束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各国通过汇率战、货币战等恶性竞争破坏正常的国际经济秩序。 固定汇率制的主要缺陷表现为:(1)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变动更加难以预测,这意味着几乎所有跨国合约都将因为没有进行套期保值而面临巨大风险,而且一次性大幅度的官方汇率调整对经济的震动和伤害通常也比较剧烈。(2)可能损害国家的金融安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在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容易出现内外均衡冲突问题,成为投机资本攻击的对象。(3)不仅丧失了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不可避免地会自动输入国外的通货膨胀。 浮动汇率制的优点包括:(1)汇率水平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情况的真实反映,这种均衡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开展,使商品、劳动、货币资金等各种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合理配置。(2)让汇率自发调节实现外部均衡,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部均衡,为政策当局准备了充足而且有效的政策工具。(3)将外国的通货膨胀隔绝在外,有利于本国宏观经济稳定与相对独立发展。(4)汇率随时调整,不容易发现汇率明显高估或低估的投机机会,自动调节短期资金移动,对投机活动形成一定约束。 浮动汇率制的主要缺陷表现为:(1)外汇市场上频繁的、剧烈的汇率波动,可能给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带来极大危害。(2)投机活动很容易造成汇率错位,引起国际资本频繁移动和更加严重的投机。(3)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受到很多批评,比如容易发生滥用汇率政策问题;容易引起国与国之间宏观经济政策冲突,影响国际经济秩序;而且同样存在通货膨胀的跨国传递问题。 不难发现,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制度孰优的确是个难有定论的问题。两种汇率制度对于经济效率、经济稳定以及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两种制度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从本质上看,两种汇率制度的比较与选择,实际上就是各国政策当局根据自身实际条件以及所处的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对汇率安排“可信度”与“灵活性”做出的权衡。正因为二者不可兼得,现实中大部分国家所选择的其实是介于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间的某种居中的汇率安排。 2.如何理解牙买加体系下各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表现出的多样化特征? 答:无论是长期以来有关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孰优的争论,还是选择某种介于完全固定与完全浮动之间的汇率安排,都反映出各国政府对于汇率制度的。可信度”与“灵活性”的权衡。截至2004年12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7个成员国中除18.7%选择了独立浮动、21.9%选择了传统的钉住汇率制之外,另有21.9%的成员国选择了无单独法定货币,其余37.5%的成员国所实行的都是介于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间的居中安排。这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汇率制度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劣,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分别。而对于追求内外均衡目标的各国货币当局来说,经济效率和经济稳定不仅有赖于选择适合本国经济条件的汇率制度,更多地还必须取决于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和实施。 3.简述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成就。 答:欧洲货币体系于1979年3月正式成立,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 (1)创立欧洲货币单位ECU,并逐渐发展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欧洲共同货币。欧共体编制预算、制定农业共同价格、各货币当局相互清算都使用ECU,欧洲汇率机制的中心汇率也以ECU作为计算标准。ECU事实上已经成为欧共体的准货币。 (2)确立“超蛇形联合浮动”机制,稳定成员国汇率。各成员国计算得到本币对ECU的法定一篮子比价,即中心汇率;同时规定波动幅度为±25%以及各国必须进行干预的警戒线。一旦汇率波动达到警戒线,相应国家必须进行联合干预。通常采用三种办法进行干预:一是各国中央银行相互支持,或向欧洲货币基金申请贷款,在外汇市场上抛出强币,支持弱币;二是依靠相关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弱币国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强币国放松信贷,降低利率;三是在前面两种办法无效时调整中心汇率。

国际组织法大纲(文科)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国际组织法课程从国际法、组织机构法的角度,讲授各类政府间国际组织共同涉及到的一些原则、准则、规章、制度等法律问题,探讨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历史演进,解析国际组织的类型、组成和法律地位,国际组织的结构、职能、议事规则与表决制度,国际组织的特权与豁免,分析国际组织的法律秩序及争端的解决,国际组织的经费与预算等内容。 2.设计思路: 本课程首先介绍国际组织法的概念、渊源,国际组织的主体、基本原则、编纂、以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等基本内容。 本课程以联合国为例分析国际组织的宗旨与原则、会员国、组织结构、职权、活动程序、与国际社会等问题。 本课程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为代表分析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构成及其制度。 本课程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例,介绍经济贸易领域的专门性国际组织及其基本法律制度。 - 6 -

二、课程目标 国际组织是联系国家与国际社会的桥梁。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大量国际组织的存在并对人类各领域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国际社会日益组织化的背景下,各类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律秩序中日益发挥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对于国际组织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掌握国际主要组织的结构、内部法制等内容,并对国际治理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了解和掌握国际组织法的研究方法和资料; (2)了解和掌握联合国的宗旨与各项原则、联合国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联合国主要机构尤其是安全理事会的活动程序、《联合国宪章》的解释问题;并能运用本章学习到的知识,讨论和分析联合国改革等热点问题; (3)能辨证理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组织与全球性组织之间的关系; (4)了解中国与国际组织之间的联系,国际社会的组织化趋势及其影响。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含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 6 -

国际贸易 第十四章练习题

国际贸易习题 配套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版) 》 主编:赵登峰江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8月 第十四章 一、填空题 1、合同签定以后,不是由于当事人的过失,而是由于自然原因或者社会原因,发生了当事人无法预见和预防、又无法避免和克服的意外事故,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如期履行,这种情况称为__________。 2、仲裁的特点可归结为管辖权的非强制性,仲裁的_________性,仲裁裁决的终局性。 3、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方式有:协商、调解、__________、诉讼。 4、国际贸易中确定商品检验的时间和地点的方法有:在出口国检验、在进口国检验、 ______________。 5、外贸业务中通常所讲的不可抗力在英美法上称为合同落空,在大陆法上称为___________。 6、我国进出口公司在外贸合同中规定仲裁地点时主要有三种形式:在中国进行仲裁、在被诉方所在国进行仲裁、___________。 7、法定检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检验、鉴定后出具的证明文件称为_____________。 9、复验期限规定越长,卖方承担的风险就越_________。 10、《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的法定索赔期为______________。 11、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根本性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_______________。 12、不可抗力引起的后果有_______________和延期履行。 13、仲裁裁决没有规定期限的,当事人应该____________。 14、如果仲裁裁决在国外执行,胜诉方可以向______________申请强制执行。 15、申请仲裁前,争议的双方必须订立____________,否则仲裁机构不予受理。 16、_____________是指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商品检验机构对卖方拟交付货物的品质、规格、数量、包装、卫生、安全等项目所进行的检验、鉴定和管理工作。 17、我国的商品检验机构有国家质检总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果合同中规定检验为工厂检验,则卖方只承担___________的责任。 19、_____________是指买卖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违反合同规定义务的行为。 20、英国的《货物买卖法》将违约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21、异议与索赔条款的主要内容包括索赔依据、索赔期限、_________三个方面。 22、确定索赔期限有两种方式:约定索赔期和_____________。 23、我国进出口合同的不可抗力条款,主要有概括式、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方式。 24、国际商事仲裁的机构有两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5、常设仲裁机构分为三类:国际性仲裁机构、国家仲裁机构和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正误题 1、洪水、暴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战争等属于不可抗力,但政府的禁止进口或出口的命令则不属于。

第三学期 国际经济法学 第七章

第三学期国际经济法学 第七章国际金融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特有国际储备资产是( ) A、黄金 B、外汇储备 D、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头 C、特别提款权 寸 2、国际定期贷款为( )贷款。 A、短期 B、中期 C、中短期 D、长期 3、在间接参与型国际银团贷款中,常见的贷款转让方式不包括( ) A、权利让与 B、转贷款 C、代理 D、合同更新 4、国际定期贷款协议一般规定贷款货币提取国为( ) A、合同签订地国 B、贷款人所在地国 C、借款人所在地国 D、贷款货币发行国 5、在项目贷款中,购买协议是由( )订立的。 A、主办人与贷款人 B、主办人与项目公司 D、项目公司与其产品购买 C、项目公司与贷款人 人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在国际融资协议中,贷款人可以通过( )使其与借款人的其他债权人处于平等的清偿地位。 A、保持财产条款 B、平等位次条款 C、消极担保条款

D、财产约定条款 2、在间接国际银团贷款中,牵头行将参与贷款权转让给其他银行的方法通常有( ) A、合同更新 B、转贷款 C、让与 D、隐名代理 3、国际商业银行定期贷款涉及到的收费包括( ) A、管理费 B、代理费 C、承诺费 D、杂费 4、为了防范国际项目贷款风险而需要签订的协议有( ) A、完工担保协议 B、借贷协议 C、先期购买协议 D、提货或付款协议 5、按照国际融资协议的规定,通常属于“先期违约”的事件包括( ) A、连锁违约 B、借款人丧失清偿能力 C、借款人资产被征用 D、借款人陈述与保证失实

一、 1.C 2.C 3.C 4.B 5.A 二、 1.BC 2.ABCD 3.ABCD 4.ACD 5.ABC

梁西著《国际组织法(总论)》读书笔记

国际组织法读书笔记 《国际组织法(总论)》梁西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五版。 第一章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法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法的概念剖析 国际组织的概念:一般指由若干个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目的,通过协议而创立的常设国际机构。其宗旨是依靠成员间的合作来谋求共同利益。 所谓国际组织法,是指用以调整国际组织内部及其对外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包括有关国际组织建立、存在与活动的一切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国际组织的五个基本特征: 1、国际组织的主要参加者是国家。 2、国际组织是有别于其成员国而具有相对独立法律人格的一种国家间机构。 3、国家为了使国际组织实现其宗旨,需在一定范围内约束国家本身的行动而赋予国家组织若干职权。 4、国际组织具有高度的国际合作功能。 5、国际组织是以国家间的正式协议为基础而建立的。 第二节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与“职能性原则” 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就是它依法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资格。 国际组织,即使是最有权威的国际组织,业只是一种介于国家之间的法律组织形式,而非国家实体,并不具备国家的属性。 国际组织在国际法上法律人格的行为能力有如下几个方面: 1、缔结多边或双边协定 2、召集和参加国际会议 3、派遣与接受外交使节 4、调节国际争端 5、承担国际责任和请求国际赔偿 6、参加另一个国际组织的活动甚至加入另一组织 7、作出国际承认与作为国际承认的对象 8、构成国际继承的主体和客体 9、其他行为能力 国际组织法律人格和行为能力有如下特点: 1、国际组织具有广泛地享受国际权利和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 2、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是一种有别于其成员国法律人格的相对独立的法律人格,主权国家是积极的能动的基本的国际法主体,国际组织则是主权国家通过协议创立的国际法主体。 3、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及其行为能力的范围问题,国际法并无一般性的规则可循。 4、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的法学理论基础是“职能性原则”。 第三节国际组织法的渊源与体系 “形式渊源”是指国家法规范由以形成的各种外部方式。严格意义上讲,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实质渊源”是指国际法规范形成过程中对其内容产生直接或间接实际影响的各种因素。他们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伦理、哲学等各个方面,是法律规范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或深层原因。 对于国际法的体系有四种理论分析: 1、以法律效力层次为标准,分组织性条约与行政行法规。一般说来,前者的效力高于后者的效力,后者效力是以前者效力为根据的。 2、以调整对象为标准,分对外关系法与内部关系法。外部法指调整国际组织同成员国、非成员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关系的准则。内部法指调整组织内部关系的准则,如各机构间的关系准则、程序准则、财务认识准则等。 3、以组织的各种重要事项及问题为标准,分若干部门。 4、以职能和地域范围为标准,分综合性组织法律制度与专门性组织法律制度,或者分为全球性组织法律制度与区域性组织法律制度。 第四节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的交互影响 国际法制约、调整国际组织的创立与运作,国际组织的实践则有力地推动着国际法的丰富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影响,形成十分密切的关系。 1、国际法制约和影响国际组织,如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所有国际组织都应当遵

第十四章民航国际组织与国际合作

第十四章民用航空国际组织与国际合作 民用航空的国际性决定了在民用航空领域必须加强国际合作。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航空运输管理体制发展出了多边化、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向,民用航空领域多边的、区域的和全球的国际组织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重要作用。根据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民用航空领域的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这在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学习和了解国际民用航空领域重要的国际组织的规则和情况,以促进国际民航合作和我国民航事业在新世纪的发展。 第一节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一、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简况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0)是联合国系统中负责处理国际民用航空事务的专门机构,是当今国际民用航空领域最大、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主要活动是研究国际民用航空问题,制定民用航空的国际标准和规章,鼓励使用安全措施,统一业务规章和简化国际边界手续。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总部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迄今已有185个会员国。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成立于1947年,是根据1944年《芝加哥公约》成立的,其前身是根据l919年《巴黎公约》成立的“空中航行国际委员会”(ICAN)。 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法律地位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对于规范国际民用航空、促进和保障国际民用航空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是主权国家以本国政府的名义参加的官方国际组织,该组织中的法律主体是各主权国家,由其合法政府代表这些国家行使国际民用航空组织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排除了非政府实体成为国际民航组织成员的可能性,也排除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机构代表同一国家成为国际民航组织成员的可能。 (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是国际法主体 所谓国际法主体,就是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具有独立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的能力并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者。作为国际法主体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独立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的资格,即具备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的权利能力;第二,具有直接承受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的能力,即具备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的行为能力;第三,属于参与国际法律关系的国际社会成员。这包含两层含义:即首先强调“参与”,不参与国际关系就不能成为国际法主体。且国际法主体参与国际法律关系不仅仅限于参与,国际法主体既是国际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又是直接创设者。其次强调国际法主体应是“国际社会成员”,即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参与者。上述三项基本特征,是国际法主体必备的基本条件,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国际法主体是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国际法主体的范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历史上,国家曾是国际法惟一的主体。在当今国际社会,国际法主体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其中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国际组织是派生性主体,争取独立的民族是过渡性主体。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今国际社会众多林立的国际组织中,只有政府间的国际组织(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IGO)才能够成为国际法主体,大量非政府间国际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是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即使是政府间国际组织,由于国际组织不具有主权,因而不可能像国家那样具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国际组织是由若干国家为特定目的通过条约而建立的。离开了成员国的授权,任何国际组织在法律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都不可能存在。国际组织的国际权能受其组织章程的限制。因此,国际组织是一种有限的、派生的国际法主体。 由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是政府间国际组织,它拥有几近全世界国家总数的成员国,在民用航空这一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赋予了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完全的司法人格,公约第47条规定:“本组织在缔约国领土内应享有为履行其职能所必须的法律能力。凡与有关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不相抵触时,都应承认其完全的法人资格”。此外,《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还具体规定了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国际实体,在国际交往中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已具备了成为国际法主

《国际经济法概论一考通》(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经济组织成员承担的义务是 A、捐助资金 2、多数国际经济组织的成员类型是 A、正是成员 3、在国际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类型中享有和承担基本文件中规定的部分权力和义务的成员是 D、准成员 4、世界银行集团的成员仅限于参加的国家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5、欧佩克的创始成员在接纳新成员拥有 B、否决权 6 机构是 D、安第斯开发协会 7、在国际经济组织中,执行机构的成员进行工作代表的是 B、该组织 8、国际经济组织正常运行的核心部位是 C、行政机构 9、联合国贸发会议采用的表决制是 D、集团表决制 10、目前所普遍采用的加权表决制是一种利益双方平权而各方内部加权的表决制 C、国际商品组织 11、欧洲联盟采用的是一种以为标准的加权表决制。 A、综合性因素 12、在国际经济组织的法律人格涉及的法律中,特定国际经济组织的内部法规定的是该组织的 A、国际人格 B、国际权利能力 C、私法人格 D、实施某些行为的能力 13、调整国际组织缔约能力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依据的是 A、国际经济法 B、国际组织法 C、国内法 D、国际法 14、根据国际法,国家主权豁免主要根据 A、外交平等原则 B、主权平等原则 C、职能的最高需要原则 D、国际地位平等原则 15、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的世界性经济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世界贸易银行 D、贸发会议 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在坚持不履行该组织的协定义务的情况下,基金组织拥有总投票权的多数理事表决通过,可要求成员国退出基金组织 A、70% B、75% C、80% D、85% 17、截止2005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有个成员国 A、183 B、184 C、185 D、190 18、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A、观察员 B、纳入成员 C、准成员 D、创始会员 1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执行董事会 B、理事会 C、总裁 D、执行董事 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处理日常业务的机构是 A、总理事会 B、秘书处 C、执行董事会 D、委员会 21、世界上最大的多边开发援助机构是 A、世界银行集团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国际贸易组织 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22、世界银行集团的行政法庭主要解决 A、世界银行集团各成员国之间的争议 B、世界银行集团与其他国际经济组织之间的争议 C、世界银行集团与各成员国之间的争议 D、世界银行集团工作人员与管理机构之间的争议 2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时的法定注册资本为美元 A、100亿 B、300亿 C、500亿 D、700亿 24、世界银行集团的一切事物均适用的议事规则。 A、简单多数通过 B、85%对数通过 C、3/4多数通过 D、一致通过 25、《关税贸易总协定》生效于 A、1947年1月 B、1947年10月 C、1948年1月 D、1948年10月 26、关贸总协定自签订以来共进行了轮谈判。 A、5 B、6 C、 8 D、 9 27、截止2004年5月,世界贸易组织已有个成员。 A、135 B、139 C、143 D、 28 责检查的执行

国际金融 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组织 笔记

第十一章国际金融组织 第一节国际清算银行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BIS)是根据1930年1月20日签订的海牙国际协定(Hague Agreement),由英、法、意、德、比利时、日六国央行以及代表美国银行利益的摩根银行、纽约花旗银行和芝加哥花旗银行三家商业银行于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尔成立,可以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金融组织。 一、宗旨 1、起初为处理一战后德国战争赔款和债务问题,以及推动中央银行间的合作 2、1945年后逐渐变成与各国央行进行业务往来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在国际清算中越来越多地充当受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 3、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着手探讨与国际清算银行建立业务联系,1984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与该行建立正式业务往来关系,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成为该行持股成员之一。 二、组织机构 1、股东大会 最高权力机构,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由认购该行股票的各国央行代表参加。主要审查并批准年度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改变董事会成员的报酬;决定准备金和特别基金的拨款;宣布股息发放等。 2、董事会 实际领导机构。英、法、比利时、意、德央行行长和美联储主席为当然董事;其他董事由董事会2/3多数同意从认购股票但未委派当然董事国家的央行行长中选出,人数不超过9人。董事会选举董事会主席,并任命BIS行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董事会下设的银行部、货币经济部和秘书处的领导。 3、管理层 三、业务活动和职能 1、中央银行的银行 为各国央行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帮助其管理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为央行开拓投资业务;向央行提供有担保的信用贷款等 2、商讨国际间货币和金融合作的场所 讨论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探讨如何协调宏观政策和维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3、货币和经济研究中心 货币经济部专门从事货币和金融问题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