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劳务派遣制黑幕披露及制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劳务派遣制黑幕披露及制度分析招商银行曾经以“因您而变”的客户服务理念享誉市场,也以灵活多样的零售产品设计于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快速领超其他银行,获得消费者的高度评价,也成为不少年轻人实现职业理想的舞台。在外界眼中,灿烂的菊花,优雅的钢琴是该行的代表形象,成功的品牌宣传让大众对这家银行的总体认知是:热情、和谐、以人为本。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2003年,一场轰动大江南北的员工讨薪案,一位信用卡部的员工要求该行补偿150万元的加班费让公众震惊,该案件最终判决结果如何,媒体无后续报道,笔者也无从知晓。不过,此举将该行的劳务派遣员工从幕后推向前台,阳光化他们的生存困境。
一、劳务派遣员工生存现状
所谓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派遣员工为实际用工单位提供服务并从用工单位获取劳务报酬的制度,其显著特征是劳动力的雇佣和使用分离。该行目前在市场营销、信用卡、电子银行客户服务、柜台结算等岗位大量采用该制度。以零售金融部下属的小微业务室为例,25名员工中劳务派遣员工13名,占比超过50%;信用卡、电子银行客户服务、柜台结算等业务,除主要管理人员为正式员工外,其余几乎都是劳务派遣员工,占比超过80%。这些年,该银行零售业务能取得快速发展,这些奋斗于一线的员工功不可没,她们大部分是本科或大专毕业一、两年内年轻人,充满热情、活力、理想,但是,她们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
1、从事高强度的主营业务工作。该行实行劳务派遣制的工作岗位包括市场营销、柜台结算、电话客服、后台信息处理、档案整理等。这些工作在银行业务经营中属长期、基础的业务类型,必不可少,除八小时正常工作外
经常加班,完全不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务派遣“只能”在“三性”岗位上实施的原则。所谓“三性”,即:临时性,指用工单位的工作岗位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辅助性,指用工单位的工作岗位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替代性,是指用工单位职工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该工作岗位上无法工作的一定时期内,可以由被派遣劳动者替代工作。
2、同工不同酬。该行劳务派遣员工长期与正式员工在同一部门或同一业务条线工作,或与正式员工在同一岗位混岗工作。无论劳务派遣员工还是正式员工,每天工作时间除八小时外,经常夜晚或周末加班,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正式员工尚有二、三十万元的年薪和适当的加班费、福利费作为补偿,而劳务派遣员工除每月微薄的两、三千元工资外,没有加班费及福利费,“五险一金”按全市最低标准缴纳,住房公积金每月单位及个人合计加总仅为100多元,在房屋均价约2万元/平方米的深圳,买房可谓天方夜谭。在这座每月租房逾千元、每月交通费过百元、一个盒饭也要十多元的大都市,生活艰辛。因此,随着年龄增长、生活压力加大,劳务派遣员工的流动性相当高,比如该行电话客服部,岗位年流动性在30%左右,几乎每三年所有岗位轮换一次。如此同工不同酬,报酬与贡献的不匹配,与《劳动法》规定完全背离。从效果上说,这会对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严重挫伤,企业稳定经营成问题;从法律上讲,这既是对宪法赋予公民平等权利的公然侵犯,也是对劳动法规定同工同酬的严重违反。
3、“画饼”式的转正承诺。许多劳务派遣员工之所以愿意在该行从事低工资、高强度的工作,主要源于该行在招聘时的一份口头承诺,即:如果表现优秀,可转正为正式员工,分派到网点做客户经理或其他行政类岗位,
至于具体的考核时间、择优比例、择优条件等关键指标,从未提及,预留了相当大的操作空间。以此“画饼”激励,很多劳务派遣员工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工作激情和动力比正式员工还高,但是,一两年过去,眼见转正成功的人寥寥无几,激情散去、理性回归,她们才发觉当初的转正承诺不过是系在驴车前面的胡萝卜,是该行压榨劳动力的手段而已。劳务派遣员工就是那些可怜的驴,虽明知被偌大一家银行欺骗,但却投诉无门,最后,大多黯然离开。该行丝毫不以为忤,反诘这些员工经不住公司“考验”,加之头顶灿烂的舆论光环,且每年有那么多新毕业的大学生,还有渴望在金融行业崭露头角的社会新人,前仆后继,这块市场的劳动力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雁过拔毛”的劳务派遣机构。该行的劳务派遣员工对劳务派遣机构和该行签定的劳动报酬并不知情,而该行一般通过劳务派遣机构向她们支付工资,这些机构每月从她们的工资中抽取几十元乃至几百元的管理费不等。但是,除面试、签合同外,这些劳务派遣员工几乎从不到派遣机构去,也无人给她们提供就业培训、咨询方面的服务。按照《劳动法》规定,如果劳务派遣员工不幸被用人单位退回,劳务派遣机构在劳动合同存续期内应向该员工支付工资,但经向该行的劳务派遣员工核实,根本不知晓有这项保障,也未见其他同事享受过这项福利,她们与派遣机构的劳务合同关系是与用人单位同步的。如此权责义务不对等的生意,这劳务派遣机构的管理费也赚得太便宜!坊间流传,这些劳务派遣机构,要么是用人单位的关联公司,要么是用人单位管理层的关系公司。因此,才能如此信息畅通,雁过拔毛。
二、劳务派遣制度分析
劳务派遣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直至今日,各国法律对该制度
始终宽严不一。网络资料显示,如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仍然立法禁止派遣机构从事营业性劳务派遣,美国、德国、法国仅允许在专业性、服务性以及特殊工作等临时性或季节性岗位小批量使用劳务派遣,韩国以需要专业知识、技术或经验为必要条件,将劳务派遣用工限定在26个行业岗位。总体来说,各国对执行劳务派遣制相当谨慎,均以不破坏传统的标准用工形式为前提。所谓传统标准用工形式,即不会冲击和破坏用工单位直接正式雇佣劳动者的用工形式,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却大不相同,由于缺乏律法管制,近年来,劳务派遣制度被当作先进用工制度大力推广,在银行、电信、电力、铁路等“用工大户”中广泛实施。据全国总工会报告显示,全国劳务派遣工已达到6000多万人,约占城镇就业人员的20%。以中国移动为例,其50.3万名在职员工中劳务派遣工就有35.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1.2%。银行业同属重灾区,据上市银行2011年年报数据,国有大行的劳务派遣用工比例接近10%,部分股份制银行劳务派遣用工用过比例接近20%。某国有银行广州15家分支行当中有2900名劳务派遣工在一线柜台工作,占员工总数的91.5%,滥用现象十分严重。为何企业对劳务派遣制趋之若鹜?
第一、大幅降低劳动力成本。同一工作岗位,正式员工薪资一般数十万元,而劳务派遣员工薪资仅两、三万元,成本究竟可节约多少?我们以招行为例作粗略分析。2011年该行年报数据显示员工总数为4.5万人,用工成本203亿元,人均约50万元。谨慎估算该行20%员工为劳务派遣员工,大概1万人,因银行金字塔型收入差别较大,保守设定劳务派遣与正式员工收入差距为20万元,则该项成本即可节约20亿元,该行当年净利润360亿元,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