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三峡大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务局 正式签订合约,由该局代为进行三峡大坝 的设计;中国派遣技术人员前往美国参加 设计工作。有关部门初步进行了坝址及库 区测量、地质调查与钻探、经济调查、规 划及设计工作等。 1947年5月,面临崩溃的国民政府,中止了 三峡水力发电计划的实施,撤回在美的全 部技术人员。
实验结果在葛洲坝水 库得到验证; 蓄清排浑; 植树造林(根本);



最优准则是很多人想追求的。但是由于知识、经 验、认识能力的限制,使得人们不可能找出所有 可能的行动方案。然后进行分析,得出最优准则。 即使人们有充分的能力来寻找所有可能的行动方 案,人们由此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也会使人们感 到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既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 因使得人们不可能找出所有可行的备择行动方案, 而“最优”的方案可能恰恰就在这些被遗漏的方 案中,这就使得人们不可能真正贯彻最优准则。 所以决策理论学派的学者提出要用“满意的准则” 来代替“最优的准则”。

1970年,中央决定先建作为三峡总体工程 一部分的葛洲坝工程,一方面解决华中用 电供应问题,一方面为三峡工程作准备。 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作了亲笔批示: “赞成兴建此坝。” 1970年12月30日,葛 洲坝工程开工。
wk.baidu.com

1979年,水利部向国务院 报告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的 建议,建议中央尽早决策。 1980年,邓小平从重庆乘 船考察长江及三斗坪坝址。 1986年3月,邓小平接见美 国《中报》董事长傅朝枢 时表示:对兴建三峡工程 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 中国政府一定会周密考虑, 有了一个好处最大、坏处 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 开工,是决不会草率从事 的。
经过仔细考察,没有发下 三峡大坝会带来大地震的 可能性


(2)水库蓄水和水位 变动会不会导致裤岸 进一步崩岸滑坡?
专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测 与调查;(库岸全长5014 公里) 较不稳定及很不稳定的库 岸(占总长的6.7%)用链 子拴住,水泥灌注;
(极不稳定库岸)



(3)战时成为军事打 击的目标怎么办?

1958年3月,周恩来在中 共中央成都会议上作了 关于长江流域和三峡工 程的报告,会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 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 的意见》,明确提出: “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 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 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 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 的,应当采取积极准备、 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工 作。”

1986年6月,中央和国 务院决定进一步扩大 论证,责成水利部重 新提出三峡工程可行 性报告,以钱正英为 组长的三峡工程论证 领导小组成立了14个 专家组,进行了长达 两年八个月的论证。

1989年7月,中共中央总 书记江泽民来到湖北宜昌, 考察了三斗坪坝址。同年 年底葛洲坝工程全面竣工, 通过国家验收。

二、决策原因 (一)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流域 水资源极为丰富,约占全国的1/3,年均径 流量约1 万亿立方米,水力资源可开发量占 全国的53%。其中,重庆至宜昌区段的长江 三峡总长660公里,水位落差120米,地质 条件好,是建设水利枢纽工程的理想地段。

(二)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 国陆地总面积的19%,养育着全国近1/3的 人口,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在我国 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 长江流域水旱灾害分布很广,尤以中下游 平原地区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给国家经济 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兴建三峡 工程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 安全,成为各项治理措施中的关键工程。
南宁会议、成都会议都讨 论过这问题;

坝体剖面等腰三角形设计 具有极强稳定性; 专门进行了溃坝的可能性 研究;(8年两百多次试验)



三峡是河道型(一线型) 水库,不是盆型水库。
我国科学家已多次对模拟 大坝进行核打击实验。实 验数据表明三峡大坝对一 定当量的核武器有较强的 抗御能力;



(4)“泥沙”问题如 何解决? 建立了39座大型泥沙 物理模型;

一、决策历程 (一)兴建长江三峡水 利枢纽工程的设想是由 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首 次提出来的,他在《建 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 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 的改良:“改良此上游 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 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 可资其水力。”

(二)20世纪30—40年代, 国民政府曾两次进行勘察 测量并提出初步计划报告。 1944年,在当时的中国战 时生产局内任专家的美国 人潘绥写了一份《利用美 贷款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 与清偿贷款方法》的报告。 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 萨凡奇到三峡实地勘查后, 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 初步报告》,即著名的 “ 萨凡奇计划”。


(三)新中国成立后,党 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将三峡 工程建设提上政府议程, 并组织全国各个领域的专 家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 取长江流域修建水库规划 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 建水库。1955年起,长江 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 科研、设计与论证工作全 面开展。3月,在莫斯科签 订了技术援助合同,第一 批苏联专家6月到达武汉。

(三)长江中下游是我国的经济重心,但 能源、电力供应长期短缺,靠北煤南运, 运输压力很大,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各40 亿度,对缓解长二流枝能源哄应紧张状兄 和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三峡工程还可使川江航道下水单向 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降低航运成 本35% ~37%。三峡工程还可增加中下游枯 水期流量,有利南水北调,以及轻溉、水 产、旅游、库区养殖等效益。
1990年7月,以邹家华为主任 的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 成立;至1991年8月,委员会 通过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 国务院审批,并提请第七届全 国人大审议。


1992年4月3日,七届 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 以1767票赞成、177票 反对、664票弃权、25 人未按表决器通过 《关于兴建长江三峡 工程的决议》。至此, 历经70年之久的三峡 工程决策过程画上了 句号。


三、决策争议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水利枢纽 工程, 规模巨大,技术要求高,涉及面广。 社会各界人士、各方面专家、广大群众对 于在诸如建与不建、如何兴建、兴建时机、 国力负担、经济上是否合理、技术上是否 可行、如何解决战时防护、对生态环境影 响等重大政策问题上 都有许多不同的意见。

(1)大规模的地质结 构改造会不会引发地 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