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案例-解表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紫苏 《名医别录》
[来源]为唇形科 (Labiatae)植物紫 苏Perilla frutescens(L.)Br itt.的茎、叶,其 叶称紫苏叶,其茎 称紫苏梗。
30
紫苏叶
31
紫苏梗
32
紫苏
【功效】 解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药性】 辛,温。归肺、脾经。
33
【适应证】
1.风寒感冒。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 和,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
39
香薷 《名医别录》
2.水肿脚气。 辛散温通,外能发汗以散肌表之水湿,又能宣肺气
启上源,通畅水道,以利尿退肿,多用于水肿而有 表证者。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以及脚气浮肿者,可 单用或配伍健脾利水的白术。
40
香薷
【用法用量】 煎服,3~9g。用于发表, 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 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第六章 解表药
1
概述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 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性能特点:多味辛,辛散轻扬; 多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
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 到治愈表证,即《黄帝内经》所谓:“其在 皮者,汗而发之”。
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 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
28
麻黄与桂枝之鉴别
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 汗证,常相须为用。
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 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
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 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为桂枝所不俱; 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治 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等,为麻黄 所不备。
3.且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 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6
教学要求
掌握解表药的概念、功能、适应范围、使用注意、 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掌握麻黄、桂枝、紫苏、香薷、荆芥、防风、羌活、 白芷、细辛、生姜、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 柴胡、升麻、葛根、蝉蜕等19味药的功效、主治 和主要临床应用;
35
香 薷
《 名 医Fra Baidu bibliotek别 录 》
36
香薷 《名医别录》
[来源] 为唇形科 (Labiatae)植物 江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cv.jiang xiangru及石香 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干燥地 上部分
37
香薷 《名医别录》
【药性】 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42
荆芥 《本经》
[来源] 为唇形科一年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 干燥地上部分。
4
概述
选药及配伍: 1. 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相应选择发散风
寒或风热的药物。 2. 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
季多兼燥邪,故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恰当 地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 3.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又应根 据体质不同,分别与益气、助阳、养阴、补血药配 伍,以扶正祛邪。 4.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除选用发散风热药物外, 应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
21
桂枝 《名医别录》
1.风寒感冒。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 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 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
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 寒者,均宜使用。(与麻黄鉴别)
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 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若外感风寒、表 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 如桂枝汤;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 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2
概述
适应证:主要用治外感表证:恶寒发热、头 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等。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 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 证者。
3
概述
分类 1、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主治风寒
表证,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痛,无汗,流 清涕,脉浮紧等。 2、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主治风热 表证、温病初起,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 口渴,流浊涕,舌尖红,脉浮数等。
25
桂枝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
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 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处方用名】桂枝、川桂枝(洗净,晒干, 切碎用)、嫩桂枝、桂枝木、桂枝尖、蜜桂 枝
26
桂枝【按语】
1. 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但麻黄辛苦开泄,能 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 利尿退肿;桂枝辛甘温熙,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 能通达阳气而解表,发汗的作用较为缓弱。故治风 寒表症,风寒无汗,常与麻黄配伍,以增强它发汗 的作用;而治风寒表症、自汗恶风则不用麻黄,多 配芍药同用,以协调营卫、发表散寒。
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 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24
桂枝 《名医别录》
4.心悸。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 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心悸动、脉结代者,
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奔豚,常
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平冲降逆
5
概述
【使用注意】
1.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 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 又汗为津液,血汗同源,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 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
2. 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 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药用量宜 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麻黄、桂枝的使用注意 桑叶与菊花,柴胡、升麻与葛根功效及主治的异同
点。 非常用解表药的药名及主要功效
7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8
麻 黄 《本经》
[来源]为麻黄科 (Ephedraceae)植物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草 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的干燥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 阴疽,痰核。阴寒凝滞之证。
15
麻黄
【用法用量】 煎服,2~10g。发汗解表宜 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 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处方用名】 生麻黄、净麻黄(生用,辛散作用较强) 水炙麻黄(炒时加清水,辛散作用缓和) 蜜炙麻黄(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减弱,且 有润肺之功)
【功效】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有夏月麻黄之称
【应用】 1.风寒感冒。 2.水肿脚气。
38
香薷 《名医别录》
1.风寒感冒。 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
芳香,入于脾胃又能化湿和中而祛暑,多用 于风寒感冒而兼脾胃湿困,(症见恶寒,发 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纳差,苔腻,或 恶心呕吐,腹泻者,)可收外解风寒、内化 湿浊之功。该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 故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常配伍 厚朴、扁豆,如香薷散。
2. 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 虞,故在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27
桂枝【方剂举例】
桂枝汤(《伤寒论》):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口不渴 等。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 治妇女月经不调,瘀血阻滞的腹痛,及胎死 腹中。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胎气上逆,胸闷呕吐, 胎动不安者。梅核气。
此外,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
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
34
紫苏
【用法用量】 煎服,5~10g,不宜久煎。 【按语】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气宽
中、解郁止呕,故对风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症状 的,使用本品,很是适宜;或无表症而有气滞不畅 症状的,也可用于宣通。如配藿香、陈皮则解表和 中,配半夏、厚朴则解郁宽胸。 【方剂举例】香苏散(《和局方剂》): 香附、紫苏、陈皮、甘草 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头痛无汗、胸膈满闷、 噫气恶食。
13
麻 黄【临床应用】
2.咳嗽气喘 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 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 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 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 药为辅助。
14
麻 黄【临床应用】
3.风水水肿 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 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 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 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 (《金匮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 表药、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 越婢加术汤。
22
桂枝 《名医别录》
2.寒凝血滞诸痛证。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 胸痹心痛——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
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
等同用,如小建中汤; 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
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 与当归、吴茱萸同用; 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
23
桂枝 《名医别录》
3.痰饮、蓄水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 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 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
脾阳不运,水湿内停----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 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草质茎。
9
麻黄
10
麻黄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药性】 辛、微苦, 温。 归肺、膀胱经。
11
麻 黄【适应证】
1.风寒表实证。 2.咳嗽气喘实证。 3.风水水肿证。
12
麻 黄【临床应用】
1.风寒表实证 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善 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 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 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 解表之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 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 (《伤寒论》)。
3. 综上所述,麻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散 两个方面的功效。
17
麻 黄【方剂举例】
1.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头痛,身疼等 表实者。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用于里热壅闭,症见身热烦渴、喘咳气粗、 鼻翼煽张者。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 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处方用名】香薷、陈香薷、香茹(洗净, 晒干,切碎用)
41
香薷
【按语】 香薷既能发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湿,故在暑天因乘凉饮所引
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药品。本品 虽能祛暑,但性温辛散,多适用于阴暑病症,前人说:“夏用 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故在临床用于祛暑解表时必须 具备怕冷及无汗的症候。如属暑湿兼有热象的,可配黄连同用。 至于暑热引起的大汗、大热、烦渴等症,就不是本品的适应范 围了。 【方剂举例】 香薷饮(《和剂局方》): 香薷、厚朴、白扁豆 治暑月感冒,腹痛下痢。
16
麻 黄【按语】
1. 麻黄一药,始载于《本经》。自从汉代《伤寒 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认为麻黄是 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
2. 本品的作用以发散与宣肺为主,如配桂枝则发 汗解表,配杏仁则止咳平喘,配干姜则宣肺散寒, 配石膏则宣肺泄热,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配附子则 温经发表,在阳和汤中配肉桂则温散寒邪、宣通气 血。
18
桂枝 《名医别录》
[来源]为樟科 (Lauraceae) 植物肉桂 Cinnamomu 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 枝。
19
桂枝
【功效】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药性】 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20
桂枝【适应证】
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