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程.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课程论基础知识 ➢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 高中生物的课程目标 ➢ 高中生物课程的结构 ➢ 高中学科新课程实验
学科实施意见·生物
课程论基础知识
1.课程的有关概念 2.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3.课程的层次 4.三大课程流派 5.课程内容及其具体表现形式 6.课程的类型
课程论基础知识
1.课程的概念
高中生物新课程 的理念、目标和结构
张庆勉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个人简介
温州市教研院高中生物教研员、研究性学习活动教研员 浙江省第六批特级教师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浙江省普高新课程实验生物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 浙江省中小学音像教材学科审查委员会委员 温州市普高新课程实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组组长 温州市普高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研究指导组组长 浙江省动物学会理事 浙江省植物学会理事 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分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分会常务理事 温州市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育委员会理事长 温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 电 话:88612718(办) 13857784025(手机) E-mail:88380349@163.com
➢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显性 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是 根据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教育计划、教学大 纲编制的,是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生 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学 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 态度,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 学校中的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共同构成学校的实际课程
课程论基础知识 3.课程的层次:(古德莱德提出)
➢ 理想的课程,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 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如提议在中学开设性教育课程。 这种课程的影响取决于是否被官方所采纳。
➢ 正式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 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许多人理 解的课程就是这类课程。
➢ 课程即目标或计划: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 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如塔巴认为课程是 学习的计划,约翰逊认为课程是一系列有组织的、有意 识的学习结果等。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之 前或教育情境之外的东西,把课程目标、计划与课程过 程、手段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前者,其缺陷也是忽略 了学习者的现实经验。
➢ 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 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 何教学。
➢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 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 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 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课程论基础知识
➢ 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 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 体验。杜威实际上是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 得的经验。卡斯威尔和坎贝尔认为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 导下所获得的一切经验。这种课程定义的突出特点是把 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从而消除了课程 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消解了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 的二元对立。应当指出,有些持这种课程定义的学者有 忽略系统知识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的倾向。
➢ 领悟的课程,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由于不同教师对 正式课程会有各种理解和解释的方式,因此教师对课程 实际上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的领会,与正式的课程之间 会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减弱正式课程某些预期的影响。
➢ 运作的课程,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观察和研究表 明,教师领会的课程与他们实际实施的课程之间会有一 定的差距,因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
➢ 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指出:课程是指有计划地安排每位儿 童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 加体验。
课程论基础知识 2.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当人们过 分强调学科的时候,课程内涵与学科内容等同,课程排 斥儿童的直接经验,课程成为社会对儿童施加控制的工 具,儿童的权利、儿童的发展在课程中得不到保障。为 了保障儿童的发展,把儿童的发展置于课程的核心,人 们关注学习者现实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但不是排斥 源于文化遗产的学科知识,而是在儿童现实经验的基础 上整合学科知识,使学科知识成为学习者的发展资源。
➢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把课程作为 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设定的目标、计划或预期 结果,会导致把教学过程本身的非预期性因素排斥于课 程之外。当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 充分发挥的时候,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的,存在许多非 预期性因素。人们开始走出预期日标、计划的限制,关 注教学进程本身的教育价值。强调“过程课程”不是不 要目标、计划,而是把目标、计划整合到教学情境中, 使之促进人的创造性的发挥。
➢ 课程一词在我国宋代已出现在《朱子全书·学六》中: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大意是是学习的范围和进程。
➢ 西方的课程(curriculum)一词源于拉丁语(currere), 本意为跑道,转义为学习路线,再发展为有组织的知识 体系。
课程论基础百度文库识
课程定义的三大类型:
➢ 课程即学科:最普遍的课程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 的定义是,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 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这种课程定义把 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内容,而且 把课程内容仅限于源自文化遗产的学科知识,其最大缺 陷是把课程视为外在于学习者的静态的东西,对学习者 的经验重视不够。
课程论基础知识
➢ 从强调教材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 因素的整合。强调把课程作为学科内容和目标、计划, 必然导致把教材等同于课程、教材控制课程的现象,而 强调把课程作为学生的经验,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本身价 值.必然会把课程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 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的情境。课程由此变成一种动态 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这意味着课程 观念的重大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