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权要素分析与战略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权,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沉重而又催人奋进的课题,沉重是由于近代中国所受侵略凌辱无不与海洋有关,催人奋进是因为自甲午战争以来,数代中国人为中国海权而前仆后继不懈努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逐渐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对外贸易日趋发达,从而海上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关于海权的话题逐渐浮出水面。面对日益严峻的海洋领土争端、台海问题、海上贸易通道安全保障的需要等,唤醒民族海洋观念与海权意识已迫在眉睫。针对种种现实问题,文章依照马汉海权思想分析了中国海权基本要素,并作了构建中国基本海权的尝试。
一、海权概念厘定
海权是一个主权国家对其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及相关国际海域具有实际的管辖和控制能力,在受到他国武力攻击、蓄意侵占、违反有关国际法和本国法律法规时,具有自卫反击的能力。
具体来讲,海权包括三个层面:海洋利益(sea interest)、海洋权利(sea right)和海洋权力(sea power)〔1〕
。海洋利益是指主权国家在特定海域获得的所需资源与财富,维护海洋利益是海权的终极目标;海洋权利是主权国家在国际法等法律文本的规定下所享有的海洋利益的法定资格,保障“海洋权利”是实现海权的法律前提;海洋权力则是主权国家为了保护海洋利益、实现海洋权利所拥有的对其他国家的制约和支配力量,强化“海洋权力”是实现海权的关键所在。
二、中国海权要素分析
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深入探讨了影响海权发展的条件和要素,本文借鉴马汉的思想结晶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分析了影响中国海权的四大要素。
1.地缘政治
马汉认为在影响海权的条件中,有三个是和地缘政治相关的,笔者总结为两点。首先是地理位置,他指出“如果一
个国家所处位置,既不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靠陆路去扩张其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那么这个国家就比一个以大陆为界的国家更有利的地理位置”。
〔2〕
第二,他认为如
果一个国家有足够的领土面积,有漫长的海岸线和通向海洋的便利通道,那么这个国家的海权发展就有一定的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南部,北方与陆地强国为邻,东南濒临太平洋西岸,是比较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1。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共有二万余公里陆上疆界线和一万八千余公里海岸线。这些是我们发展海权的有力地理因素。但是在我国面对浩瀚海洋的同时,一个严峻的事实却摆在了眼前———迄今为止,中国没有一个出海口。地区大国如日本、印度、韩国对我们虎视眈眈,区域外大国-美国屡屡刁难,中国的海洋主权频频告急。
2.民族文化
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国家领土面积足够大,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口足够多,国民又喜欢外向型经济、热衷对外贸易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海权会有长足的发展。具体到我国的情形,国土面积大是共识,也是优势所在。但是我国的领土,不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存在着很多争议和未决之处。而谈到国民热衷于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就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了。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一直紧锁国门,固步自封。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逐渐繁荣起来,“中国制造”逐渐走向世界,中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对外贸易中,我们还处在低级阶段———
没有自己的民族品牌,没有定价权,缺少话语权。此外,一国的传统文化对海权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西方人热衷于探索海洋、发展对外贸易的时候,我们国家还局限于对陆地的情有独钟。从所谓的“寸土必争、守土有责”、“宁失千军,不让寸土”等词汇中即可以看出我们十分重视陆地疆土,而对海洋则是敬而远之。即便是到了二
中国海权要素分析与战略选择
付海梅
(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摘
要]海权包括海洋利益、海洋权利、海洋权力三个层面。以马汉海权理论为视角,深入
地分析影响中国海权发展的四大要素,即地缘政治、民族文化、政府政策和海军力量。海权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条件,在当前的形势下,发展海洋经济、弘扬海洋文化,建设强大海军、加强海洋管理和立法及实现台海统一是实现海权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海权;中国;马汉;军力
[中图分类号]D66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5—0064—02
[收稿日期]2012—09—10
[作者简介]付海梅(1979—),女,吉林长春人。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
2012年第5期理论观察
N o.5,2012(总第77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 erial N o.77
64——
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民众的海洋意识依旧淡薄,这对发展海权是十分不利的。
3.政府政策
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对海权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一国政府不重视海权,不奉行海权战略,那么即便其他海权要素都具备,这个国家的海权也不会强大。相反,如果一国政府有长远的眼光、有魄力、有耐力,把海权发展与国家兴衰联系起来,给予海权以一贯的、坚定的支持,那么这个国家的海上力量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海权兴旺也会指日可待。目前,中国政府的重心是大力发展经济,维护和平发展的环境。但同时,中国政府已认识到海洋情势已非常危急,发展海上力量刻不容缓。据此,中国政府一方面应竭尽所能培养国民对海洋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大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提升海洋领域的研发与管理能力,加快海军建设、提高作战能力。
4.海军力量
海洋军事力量是海权的支柱,没有强大的海军,就没有可依仗的海权。建国大半个世纪,我国的海军实力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世界海洋强国相比,我国的海军实力仍有较大差距,软硬件两方面都有待提高。在硬件方面,中国拥有完备的军工体系,军事科技逐渐步入世界先进领域,武器自主研发能力逐渐增强,但是,我国军工业底子薄,一些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在软件方面,我国军民的海洋文化、海洋意识,尤其是海权意识比较淡薄,这对发展海权,走向海洋强国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另外,我国官兵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战斗的指挥力与协调力还需在实战中得到提高。此外,中国海军缺乏实战经验,尤其是远洋作战几乎是空白——
—这些都是有待突破的瓶颈。
三、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路径探析
海权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条件,它不仅关系到资源和能源供给,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和生死存亡。如何发展海权,尤其是在奉行和平政策的同时,加大海权建设,是我们不得不深入探讨的话题。
1.扶持海洋经济,弘扬海洋文化
发展海权,首先要大力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据国家海洋局《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2011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420万人,比上年增加70万人。近几年,我国海洋经济有所发展,但是无论从海洋经济所占经济比例和从业人员来讲,都是远远不够的,仍需国家大力扶植。
其次,增强国人海洋意识、弘扬海洋文化迫在眉睫。一方面,培养国民海洋意识要从小抓起,在中小学中开设海洋科普、海洋文化、海洋军事等相关课程。另一方面要借助发达的媒体,在全社会开展海洋文化宣传。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定期展开相关科普活动,开辟海洋节目类专栏,对海洋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宣传,促进海洋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2.壮大军力,海权优先
我国是陆海复合国家,时刻面对着海陆双重威胁。任何国家想做海陆双料大国都是非常艰难的,毕竟一国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作为陆海复合国家,为了保护国土安全,必须竭尽全力发展海军和陆军,并使二者保持相应的平衡,在不同的时期,有所侧重。
后冷战时期,中国来自陆路的威胁有所减少,而来自海洋的压力与日俱增。近几年来,中国综合国力迅猛增强,国家关注的重点也由单一的生存利益转向了多元的发展利益。中国有1.8万公里漫长的海岸线和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中国国土安全的天然屏障和重要的资源供给平台。保卫蓝色海洋,开发海洋资源是当前的重大任务,而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必需壮大军力,发展海权。
从我国地缘上看,中国海军一直被限制在内海和半内海水域,第一岛链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围堵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前沿阵地,第一岛链已经成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必须打破的瓶颈。从海军武器装备建设来看,随着飞机续航力和导弹、鱼雷等精确制导武器射程的不断增大,近海狭窄水域已经不能满足武器装备检验与训练需求。从海军实战训练来看,在大洋复杂水文气象条件下和复杂电磁环境下演练新战法,如联合攻潜、联合防空、联合反舰和联合预警训练,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从海军后勤发展来看,检验海上保障装备、积累海上保障经验,提高远海及远洋支援保障能力也促使中国海军必须走向远海。
3.加强管理,推进立法
虽然我国在战略高度给予海洋权益极大的重视,但是在行政上并没有具体牵头负责的部门,海洋管理被地区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局,造成了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如同“九龙治水”,四处灭火。三沙市的设立使这一状况大为改观,三沙市的设立意味着我国在对南海各大群岛、岛礁有关领海的控制,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我国对南海及其附属岛屿、岛礁及有关领海在法理上的控制,有了更为有利的根本依据。
从长远看,应当加速制定国家海洋基本法,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海洋执法法制,出台规范各个涉海部门并与国际公约对接的综合性国家法律,从而摆脱海洋执法基本处于行业自发性立法、自主性规范的不利状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年年有代表委员呼吁,制定国家海洋基本法和渤海环境保护法等,尽管已连续4年提交两会,至今尚未列入立法程序。究其原因,固然有渤海立法是区域法、涉及难点很多的因素,但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和地方利益却被公认为是法律难产的重要原因。
4.竭尽智力,统一台海
台湾的地理位置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海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解决我国海洋国土纠纷、拥有制海权的关键节点。首先,台湾是中国近海海权的战略枢纽。台湾连接着西太平洋,扼亚洲东部海上交通咽喉,如果说中国大陆是腹地的话,那么台湾就是前沿,是中国大陆天然的海上屏障,尤其是对中国沿海地区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掩护作用,并大大增加了中国大陆的战略纵深。iii其次,台湾是中国远海海权的支撑平台。台湾是中国面向太平洋方向的唯一大型离岸岛屿,从其地理位置而言,台湾是进出太平洋“最方便的门户”,也是太平洋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台湾问题解决不了,中国的南海问题、东海问题就没有现实的解决途径,发展海权、保卫蓝色国土就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巩建华,海权概念的系统解读与中国海权的三维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0,(07).
〔2〕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M〕.安常容,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3〕鞠海龙.中国海权战略〔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冯延臣〕
①陆海复合国家主要是指濒临开放性海洋、背靠较少自然障碍陆地的一类地区。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