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的故事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巩的故事简介 导语: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你知道他的故事 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曾巩的故事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曾巩 曾巩(1019 年 9 月 30 日-1083 年 4 月 30 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 丰六年四月十一日) , 字子固, 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 建昌南丰 (今属江西) 人, 后居临川 (今江西抚州市西) 。
曾致尧之孙, 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 (1057) 进士。
北宋政治家、散文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 纮、曾协、曾敦)之一。
在学术思想和文学 事业上贡献卓越。
曾巩是北宋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固。
建昌军南丰 (今属江西) 人。
嘉佑二年 (1057) 进士。
历任馆阁校勘、 集贤校理、 实录检讨官, 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 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 而且比欧 阳修更着重于道。
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
但 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如《上欧阳 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 备,近似欧阳修文。
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 记叙中纵谈古今。
曾巩亦能诗, 今存诗 400 余首, 以七绝成就较高, 但为文所掩, 不大受人重视。
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 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曾巩的生平 幼年聪慧,十二岁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从而得到 了欧阳修先生的赞赏,从此名闻四方。
青年的时候,他多次外游,和王安石 相处得比较好,经常会有诗文的往来,并且将安石也推荐给欧阳修。
嘉佑二 年(1057)中进士后,他调任太平州司法参军。
翌年,被召回京师,编校史馆书 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
熙宁二年(1079)先后在齐、襄、洪、福、明、 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颇有政声。
元丰三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
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
元丰四年,神宗以 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
次 年卒于江宁府。
理宗时追谥文定。
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 十卷、《隆平集》三十卷。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 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 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
在政 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 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
他在任地方官时, 总是以“仁” 为怀,“除其奸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
”(《齐州杂诗序》) 由于他思想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对王安石变法有些看法不同。
他认为法愈密, 则弊愈多。
但是曾巩也不主张死守成法,他对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 “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战国策目 录序》)的观点。
主张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对法制作必要的改革。
在行动 上,他能够维护新法,在齐州为官时,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乐业。
曾巩也擅长写诗,有四百余首传世。
其诗或雄浑瑰伟,或委婉超逸,无不含 义深刻,妙趣横生。
五古《追租》,描绘了“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计 虽卖强壮,势不旭弱”的惨状,发出“暴吏体宜除,浮费义可削”的呼声,与王 安石的《兼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绝句《西楼》、《城南》,清新隽永,具 有王安石晚年诗作的风致。
他的咏物诗多数富有新意,如《咏柳》诗:“乱条犹 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以柳树隐喻 奸臣和邪恶势力,形象逼真,寓意深刻,别开生面。
曾巩的诗作,格调超逸,字 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又为其文名所掩,故不甚为人们所 注意。
后人有曾巩能文不能诗之说,其实不是不公正的。
曾巩一生整理的古籍、编校的史书,也很有成就。
《战国策》、《说苑》、 《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
《战国策》和《说 苑》两书,多亏他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
他每校一书,必撰序文,借以“辨章 学术,镜考源流”。
曾巩好藏书,珍藏古籍达两万多册;收集篆刻五百卷,名为 《 金石录》。
曾巩治学严谨, 每力都学以求之, 深思以索之, 使知其要, 识其微, 故能“上 下驰骋,愈出而愈工”。
其弟曾肇,说他的文章“一落纸,为人传去,不旬月而 周天下,学士大夫手抄口诵,唯恐得之晚也”。
(曾肇《亡兄行状》,见《元丰 类稿》卷末) 曾巩培养了一批名儒, 陈师道、 王无咎、 曾肇和曾布受业于他。
《宋元学案》 云:“陈无己(师道)好学苦志,以文谒曾子固,子固为点去百十字,文约而义 意加备,无己大服”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 居尝诵习”。
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 唐顺之、 茅坤、 归有光, 清代的桐城派方苞、 刘大槐、 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
《明史. 王慎中传》 载: “慎中为文, 初主秦汉,谓东京之下无可取,已司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
尤得力于曾巩; 顺之初不服, 久亦变而从之。
”足见曾巩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