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经济发展
一天津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状况
天津市位于北纬38º34'—40°15'之间,东经116º43'—118º04'之间,处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北起蓟县黄崖关,南至大港区翟庄子沧浪渠,南北长189公里;东起汉沽区洒金坨以东陡河西干渠,西至静海县子牙河王进庄以西滩德干渠,东西宽117公里。天津市域面积11760.26平方公里,东临渤海,北依燕山,疆域周长约1290.8公里,海岸线长153公里,陆界长1137.48公里。天津市简称“津”,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湾的中心。天津距北京120公里,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对内腹地辽阔,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天津海陆空交通便捷,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天津建城设卫之前,天津港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内河港口。1860年,被批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长期以来,天津港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是连接亚欧大陆桥距离最近的东部起点。2005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4亿吨,位居世界港口前10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80万标准箱。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面对太平洋,季风环流影响显著,冬季受蒙古冷高气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洋副热带高气压左右,多偏南风。天津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有明显由陆到海的过渡特点:四季明显,长短不一;降水不多,分配不均;季风显著,日照较足;地处滨海,大陆性强。年平均气温12.3℃。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26℃;1月最冷,月平均
气温为-4℃。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80毫米,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河流有,月牙河,子牙河,津河,海河。
二天津社会概况
常住人口1,176万市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突破1400万。近两年来,天津常住人口的增量九成缘于迁移人口的增长。事实上,随着天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天津人”来到津城,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南腔北调的口音和源源不断的新增劳动力,丰富了城市的人口结构。两年增113万新世纪以来,天津人口规模出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且有加速增长的趋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1
月天津常住人口为1200多万人。而根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300多万,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则已超过1400万,“十二五”的前两年,全市常住人口累计增加了113.86万人,增幅达8.76%。其中,人口自然增长占增加人口的一成不到,九成以上的增加人口来自于迁移增长。天津人口发展呈现三个特点
特点一流动人口快速上升
新世纪以来,天津人口规模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十五”期间天津常住人口年均人数净增长率为8.37%。,“十一五”期间的净增长率为10.25%。,“十二五”期间该数字攀升至28.47%。,年均净增人数是“十五”期间的3.4倍。主导天津常住人口增长的核心因素是流动人口的快速增加。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时期,天津人口自然增长占增加人口的5.02%,迁移增长占增加人口的九成多。“十二
五”的前两年,天津人口自然增长占增加人口的6.11%,迁移增长依然占增加人口的九成多,外来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在上升。
特点二正处于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
除流动人口上升外,“十二五”前两年,天津人口自然增长人数也呈现缓慢增加的态势,在人口增长中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十一五”期间,天津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7%。,“十二五”期间,该数字上升到3.48%。这是因为天津正处于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80后这个在第三次人口增长高峰期间出生的群体,如今正处于生育年龄,同时流动人口中也有不少孕龄妇女,这就使得天津在全国孕龄人口下降的大趋势下,依旧处于上升态势。
不过,天津各区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均衡。市内六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逼近零增长,也就是说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几乎可相互抵消。而环城四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略高于市区,远郊五区县则更高一些。
特点三处于稳定低生育水平
虽然天津正处于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但目前天津仍处于稳定的低生育水平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天津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这个阶段提前于全国14-15年。
流动人口也为天津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我国,劳动人口的年龄被定义为15-59岁人群。在天津,户籍人口中劳动力达到的最大分值早已成为历史,
而外来流动人口中80%-90%的人均在劳动力年龄范围内,他们有力地补充了天津的劳动人口年龄。
天津城区交通网发达,地铁建设已初具规模,连接市内六区,及部分四郊五县。目前还在建设中。
截至目前,途经环城四区的公交线路已达到132条,基本实现了公交都市发展规划;两区五县域内的公交线路达到42条,武清区初步形成了环线和横纵线合理交叉、最优换乘的武清新城公交线网;道路公交线网平均覆盖率88.2%,其中,市区主干道公交线网覆盖率100%。
三天津经济概况
滨海新区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引擎所起的作用已毋庸置疑。
区域经济学对经济中心的定义是:经济活动的高度积聚,在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组织中起决定作用的地方,为外区域提供产品和服务,为腹地提供服务。可见,一个地方要发展成为经济中心,首先自身要有足够大的经济规模。天津作为经济中心,其明显的劣势是:经济规模不够大。《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显示,2005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是3665亿元,财政收入720亿,人均GDP是4300美元。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显示,2005年北京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4.5亿元,财政收入919.2亿元,人均GDP达到44969元(折合5457美元)。“天津的经济规模和北京相比还差很远。天津是北方的经济中心,北京虽然没有明确说是经济中心,但始终发挥着经济中心的作用,甚至影响的范围比天津还要大。”北京大学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教授毫不讳言地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无论从北京的影响范围还是从级量上看,北京都是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许多方面都胜天津一筹。天津是客观存在的经济中心。在制造业、航运、物流方面,天津具有优势。
“天津”之名来自明永乐二年,意思是“天子车驾渡河之处”。在明清时期,因漕运发展成北方经济中心,一度商贾云集。著名的“洋务运动”亦在此兴起。在清朝,天津有“京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的美誉。
在中国近、现代工商业发展史上,天津的地位曾经丝毫不逊于上海: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天津的鼎盛时期,天津曾是中国第二大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1937年,天津的贸易额已经占全国贸易额的三分之一。20世纪40年代,解放北路金融街上设有49家国内外银行,其中12家国内银行的总行设在天津;有270多家国内外保险机构,还有功能完备的证券交易所。当时天津也是通渠之地,海运、航运,在全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南有上海,北有天津”的说法。
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制造业曾煊赫一时,国产的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电视机、第一架照相机都在这里诞生。但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津发展却受到“沿海不建“、“天津划归河北省”和“唐山大地震”三方面影响,经济急速滑落。到了八十年代,天津的增长速度一度在全国排在了倒数第二,在七五、八五时期的十年间,天津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每年低于全国两个百分点。1979~1992年间,天津市平均GDP增长率仅为6.5%,而同期全国平均增速达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