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__秦风》的婚恋诗 论文
论《诗经__秦风》的婚恋诗 论文
目录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2)一、《诗经.秦风》婚恋诗的主旨考异 (2)(一)征夫之念——《小戎》 (2)(二)伊人之求——《蒹葭》 (3)(三)君子之思——《晨风》 (4)(四)爱慕恋人之情——《终南》 (4)二、《诗经.秦风》婚恋诗的风格 (4)(一)接近郑卫之音 (5)(二)温文尔雅的审美倾向 (6)(三)庄重悲凉的恋情之思 (7)三、《诗经.秦风》婚恋诗中的尚武精神 (8)结语 (9)参考文献 (10)Abstract & Key words (12)论《诗经·秦风》的婚恋诗【内容摘要】《诗经·秦风》中的婚恋诗是《诗经》婚恋主题的组成部分,其所体现的文化特征、社会环境、地域特点不同于郑风、卫风、唐风。
周代秦地文化是以东夷文化和西戎文化为基础,同时深受殷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影响的地域文化。
可以看到,这一地域的文化,受到了几种文化的影响,秦地婚恋之风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发展。
本文对《秦风》四首婚恋诗的主旨进行考异,如妻子怀念外出打仗的丈夫的征夫之念诗《小戎》,对“伊人”执著追求的《蒹葭》,望穿秋水,思念得心碎神伤的《晨风》,还有对恋人充满着爱慕之情的《终南》。
继而从多个角度分析《秦风》婚恋诗所体现的秦人温文尔雅的婚恋审美观,接近郑、卫之风的凄婉缠绵的婚恋之情和庄重悲凉之思等不同风格,并探讨《秦风》婚恋诗庄重悲凉为主的风格的成因,即秦人的尚武精神。
【关键词】诗经;秦风;婚恋诗近二十年来,对《诗经》婚恋诗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秦风》中的婚恋诗的研究还是相对少见的,还有着很大的补充空间。
十五国风中,《诗经·秦风》的风格是极为突出的,其中的婚恋诗也是别具一格,与《郑风》、《卫风》、《齐风》等的婚恋诗在内容和风格上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相近之处。
这主要是与秦地地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关于《秦风》诗歌的主旨存在着多种说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通过对其主旨的梳理辨析,我们认为《秦风》中的婚恋诗只有四首,虽然内容都是婚姻爱情,但所表达的情感各异。
《诗经》中的婚恋诗浅析
《诗经》中的婚恋诗浅析摘要:《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诗经》中的婚恋诗历来是人们广为传诵摘要的,这不仅仅体现其真挚的表达方式和自然的艺术魅力,更因为它反映出周代婚俗与现代人们心中所向往的爱情境界。
本文尝试从《诗经》婚恋诗的内容体现出来的周代姻恋爱现象这一角度,分析了《诗经》中婚恋诗的类别、具体表现。
关键字:关键字:诗经婚恋诗周代婚俗类别历史价值《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婚恋诗占有一定的比例。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1] 情者也。
” 男女言情,在《诗经》中占了三分之一、婚恋诗是《诗经》中内容最多、最有价值的部分,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言:“在全部《诗经》中,恋歌可说是最晶莹的圆珠圭壁……[2]他们的光彩竟照得全部的《诗经》都金碧辉煌,光彩眩目起来。
” 《诗经》中有许多反映了周代婚恋情况及成婚礼俗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民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当时社会人们的爱情生活、婚姻制度、社会问题等,都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一《诗经》中的婚恋诗类别<诗经>中表现男女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约有50余篇,根据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爱情诗、婚嫁诗和弃妇诗三类:(1)爱情诗即描写恋人之间互相爱慕、欢会、思念、烦恼的诗作。
由于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男女婚恋禁忌少,所以‘诗经》中的爱情诗显得特别自由活泼,生动地再现了男女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2)婚嫁诗婚嫁诗又可分为三类:一是描写结婚仪式与结婚情景,表达对结婚者的祝愿与礼赞:二是表达在婚嫁后的欢乐、幸福等情感;三是写女子嫁后对亲人的思念。
描写结婚的场面或对新娘的赞美。
如‘卫风·硕人’、‘鄢风·君子偕老'、‘周南·桃天》等。
这是赞美和祝福新嫁娘的诗,不但赞美她的美丽,而且隐含着多生子嗣的祝愿。
还有的是描写男女主人公喜悦的心情或夫妻间的和谐幸福。
浅谈《诗经》的婚恋诗
浅谈《诗经》的婚恋诗【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
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
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
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
这些与时代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尚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诗中的反映的内容和情调,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论述。
1.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相思,讴歌爱情的甜密,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情调。
爱情是什么,是永远存活在乌托邦的国度里而又始终受到深陷其中的男女所顶礼膜拜的一种微妙感觉。
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却无疑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经》婚恋诗文化研究
《诗经》婚恋诗文化研究
《诗经》婚恋诗文化研究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中的婚恋诗是中国第一批婚恋文学作品,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论文借鉴了文化学上关于文化的物质、民俗、精神、行为分层理论,从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和价值文化三个角度,对《诗经》婚恋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分析《诗经》婚恋诗形成的文化原因。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绪论部分,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阐明本论文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第一部分,分析《诗经》婚恋诗形成的民俗文化原因。
《诗经》大部分诗歌完成于西周和春秋时代,《诗经》中的婚恋诗不能不表现出鲜明的民俗文化内容,婚礼中的嫁娶仪式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
第二部分,分析《诗经》婚恋诗形成的地域文化原因。
《诗经》十五国国风,分布在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份,按其地域、历史文化可分为夏、殷商、东夷故地和周王畿四个地区。
夏商以来,四地便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诗经》中的婚恋诗不同程度地带上了四处地方地域文化的色彩。
第三部分,分析《诗经》中婚恋诗形成的价值文化原因,《诗经》所诞生的西周和春秋前期是历史悠久的贵族文化仍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在择偶方面重门当户对、内外美兼重,在家庭方面重夫妻和谐和后嗣的生育,这种价值观不能不影响到《诗经》婚恋诗的艺术创作。
结语部分简单论述了《诗经》婚恋诗的艺术风貌和它们所产生的社会条件。
对爱情诗歌《诗经秦风·蒹葭》的赏析
对爱情诗歌《诗经<秦风·蒹葭>》的赏析发布时间:2021-07-15T12:01:19.16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作者:陈芳[导读] 人的世界里,一切皆源于爱。
如果说爱是人类永恒的主旋律,那么爱情则是文学不变的主题。
陈芳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人的世界里,一切皆源于爱。
如果说爱是人类永恒的主旋律,那么爱情则是文学不变的主题。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爱的宗旨穿梭于时空之间。
法国著名思想家罗曼·罗兰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曾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大文豪雨果说得更透彻“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熄灭”。
《秦风·蒹葭》这首爱情诗歌选自《诗经》,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歌,现予以个人赏析。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速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我们谈到《诗经》就少不了要提到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1)《诗经》共分风(165篇),十五国风,“风”指音乐曲调,多是地方民歌,亦指民情习俗,这些民歌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矛盾和统治的罪恶。
(2)雅(100篇),分为大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小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雅(贵族作品)。
(3)颂(40篇),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族诗歌总集,编纂于西周时期。
它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深刻的意象闻名于世。
其中,婚恋诗意象作为《诗经》的主要题材之一,通过诗歌表达了古代人们对于婚恋、情感和家庭的思考和追求。
本文将对《诗经》中婚恋诗意象进行文化分析,探讨其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一、神圣而庄重的婚姻观《诗经》中的婚恋诗意象展现了一种神圣而庄重的婚姻观。
在古代社会,婚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婚姻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
《诗经》中的诗人通过表达对婚姻仪式的赞美和重视来传递这种观念。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一句表达了人们对于婚姻的认同和推崇,将婚姻视为美好而神圣的事物。
二、男女角色的描绘在《诗经》的婚恋诗中,男女角色的描绘常常突出了男子的英俊和女子的美丽。
这一特点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古代社会注重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柔美,这种价值观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国风·邶风·车胤》中的“东方之日兮,彼姝者也。
在我室兮,於良人也。
”中的彼姝者即指女子的美貌,於良人则对应着男子的英俊。
三、家庭关系的表达《诗经》中的婚恋诗意象还展示了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和表达。
古代社会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家庭关系的和睦,这一观念贯穿于《诗经》的婚姻诗中。
例如,《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有艳丽兮,如那令兮。
令兮者,舜之丞。
”中的舜之丞表达了家庭的关系和重要性,凸显了家族的延续和家庭的和睦。
四、爱情与人性的探索除了展现婚姻与家庭关系,婚恋诗意象也通过爱情的描绘和人性的探索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诗经》中的爱情诗歌揭示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内心的纠结。
例如,《国风·卫风·木瓜》中的“瞻彼淇澳,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憔悴如也。
”这一句通过对待异性心态的描写,表达了对尚未相遇的爱人的期待和思念之情,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深沉、复杂的思考。
《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范文
《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范文爱情作为人类的美好情感之一,是文学作品中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从古至今,无数的文学作品歌之咏之。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爱情的诗歌就占有很大的比重。
可谓是文学作品中表现爱情的滥觞之作。
通过对《诗经》中爱情诗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诗经》时代人们的爱情观。
爱情观就是人们对待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人生观的组成部分。
对于《诗经》中的爱情观,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一是理想爱情的标准,二是面对爱情受挫时的态度,三是择偶标准。
进而分析《诗经》时代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和看法。
在此基础上再简要分析产生这种爱情观的原因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诗经》中的爱情观剖析1、理想爱情的标准1.1自由大胆、热烈率真《诗经》中的爱情诗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现了一种对自由恋爱情的追求,大胆、热烈、率真。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能够自由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尤其是对女性,没有后来封建社会时期的种种严格的束缚。
《郑风·野有蔓草》就讲述了一个邂逅的爱情故事,“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 在仲春之时,主人公邂逅了一名眉清目秀的女子,二者情投意合,一见钟情,最后“与子偕臧”。
《周礼·地官·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 《郑风·溱洧》则更是详细的描绘了阳春时节青年男女相会踏青的场面,这在当时是一种风俗,表明是允许自由恋爱的。
《召南·摽有梅》中则更是塑造了一个内心火热,期盼爱情的女子形象。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追求我的小伙子,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快与我相会”,十分强烈的表达了女性在内心深处对情感寄托的欲求。
这是何等的大胆与热烈,甚至在今天,也并非所有的女性都能够这样热烈,率真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诗经》 婚恋诗
《诗经》婚恋诗《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山之作,集结了先秦时期各个地区的民间诗歌,内容丰富多样。
其中,婚恋诗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篇章,通过描绘婚姻和恋爱的点滴,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姻风俗和人们对爱情的渴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诗经》中的婚恋诗歌。
首先,婚恋诗歌中的男女形象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在《诗经》中,男子常常被描述为阳刚有力,英勇果敢的形象。
比如《邶风·静女》中的“静女其妻,美人之儿”,展现了男子对美丽女性的向往和追求。
而女子则被描绘为柔弱、婉约的形象,以及她们对婚姻的期待和祝愿。
比如《邶风·击鼓》中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击鼓其卒,踊跃摇旄。
土国有赔,我独南宫。
”女子的行为虽然不同寻常,却是为了寻找真爱,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坚持和勇敢。
其次,婚恋诗歌中的婚姻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古代社会,婚姻是家族和社会的关系纽带,因此,婚姻观念在《诗经》中得到了广泛的反映。
例如在《周南·关雎》中,男子对女子的深情告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表达了男子对婚姻的诚挚期盼。
而女子也对婚姻抱有积极的态度,比如《邶风·扬之水》中的“扬之水,狂风淫雨。
扬之水,沂之浒。
我欲家之,请舍归止。
”女子借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婚姻的渴望和希冀。
此外,婚恋诗歌中存在着丰富的婚礼仪式和习俗描写。
在《诗经》中,婚姻被视为一个庄重而神圣的仪式,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程序和仪式。
例如,男子迎娶女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迎亲”、“求娶”等环节,这些程序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婚姻习俗和礼仪规范。
同时,婚姻诗歌中还涉及到了婚姻生活的点滴琐事和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诗经》的婚恋篇章,也为后世的婚姻观念提供了借鉴。
总而言之,《诗经》中的婚恋诗歌通过男女形象的刻画、婚姻观念的表达以及婚姻仪式和习俗的描写,展示了古代社会婚姻风俗和人们对爱情的追求。
这些诗歌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婚姻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当代社会对待婚姻和爱情提供了启示。
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优秀范文五篇)
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论文提纲论题:《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点:通过对《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的分析,论述其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婚恋风俗。
这些诗歌表现出了我国古代人民那种真挚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干涉婚姻的反抗。
论证过程:一、论述《诗经》的价值与地位;二、简介《诗经.国风》;三、分析《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婚恋风俗,对待爱情的正确态度。
附参考书目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伟大的作品,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创作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305篇作品。
根据其用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其中爱情、婚恋方面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流传。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这风者,多出于里巷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男女言情,在《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大约60多首。
在其他部分也存在,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一部五光十色的婚恋风俗画。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依靠夫妻来战胜灾害。
婚恋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
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轴心了。
”(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就是《诗经》中婚恋诗甚多的基本原因。
《诗经》中的恋诗描写了男女间这种“最天然的关系”的历程。
分析《诗经》的婚恋诗
分析《诗经》的婚恋诗分析《诗经》的婚恋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析《诗经》的婚恋诗,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共计305篇,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学遗产,它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对当时社会各方面都有十分深刻的反映,同时以它独特的文学修养、文学表现方法和文学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影响了无数诗人作家。
有关恋爱婚姻的诗篇《诗经》105篇,是其中最具生命力、最为强烈的旋律。
这些诗篇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感染激动了几千年来的无数欣赏者。
究其内容,可将此类诗篇分为两大类:情恋诗与婚姻诗。
情恋诗主要表达男女恋爱期间的喜悦悲伤,而婚姻诗则主要表现夫妻婚姻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情恋诗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也是文学作品永远歌颂的主题。
《诗经》中的情恋诗描述了男女之间的爱慕追求、约会私赠、欢谑逗乐乃至爱情受阻和失恋的哀痛,接触到全部爱情生活、爱情心理。
它们发自恋人的肺腑,既有大胆直率的表白,也有微妙婉曲的心理活动;或借助纯真无邪的对话,描绘出情人邀约的风俗画;或借助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出恼人的情思。
1.表追求表现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的诗篇,表达对美好爱情和美满婚姻的向往,亦有对倾慕者由衷的称赞。
例如《诗经》首篇,《周南·关雎》,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从诗中的称谓和场面,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主人公是社会上层人物。
诗中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采摘荇菜的过程中,轻盈的身姿和娴熟的手法激起了贵族男子的强烈爱慕,致使他朝思慕想,辗转反侧,坐立不安。
诗经婚恋诗文献综述范文
诗经婚恋诗文献综述范文婚恋诗包括恋爱诗和结婚诗,包括了恋爱和婚姻之中的各个环节。
其中既有着初恋的青涩和懵懂,也有着热恋的火辣和执着,有着暗恋和单相思的苦涩,也有着两情相悦的甜蜜。
当恋爱发展为婚姻,《诗经》更是以其现实主义风格描绘了婚姻的各种状态,有受父母阻拦而无法嫁给所爱之人的愤懑和不满,有婚礼的盛况和夫妻和悦般配的喜悦,有被爱人抛弃愤怒难耐的无奈苦涩,也有着思念远方情人的担忧与焦急。
可以说,《诗经》之中的婚恋诗写尽了恋爱婚姻的种种酸甜苦辣,以其现实主义特色和人文关怀体现出了特殊的美学价值。
一、喜剧之美喜剧是受人喜爱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人性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以欢乐喜悦为主要基调的文学作品以其体现了喜剧之美而打动人心。
富有喜剧之美的作品在《诗经》的恋爱诗之中并不鲜见,反映了周代的盛世风貌,这些诗歌传唱千年尤能打动读者。
《卫风·木瓜》就是一首富有喜剧色彩的婚恋诗,以男女青年互赠定情信物为主题。
施东东指出:“(它)题目虽小,但描写刻画精致深刻,将恋爱之中的男女羞涩而又难掩喜悦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幅恋爱小品以姑娘赠送木瓜、木桃和木李等新鲜甜美的水果为开端,以鲜美的水果承载情谊,并传达给意中人。
而姑娘心悦的小伙子也赠以琼浆、琼瑶和琼玖等等佳酿,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点名两人是私定终身互赠情物,这种充满了恋爱喜悦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邶风·静女》是有一首富有喜剧色彩的婚恋诗,描写男女幽会的喜悦,生动而又活泼。
在《诗经》所有的婚恋诗之中,《邶风·静女》是描写男女幽会场景最为生动而完整的,有双方恋爱的时间、私会的地点直至双方幽会的全部场景。
文静美丽的姑娘在等待心上人,在墙角处偷偷躲藏起来。
与姑娘幽会的小伙子来到墙角,遍寻不到姑娘,急得搔首踌躇,一边挠头一边走来走去,极具画面感和喜剧色彩。
二、悲剧之美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作为人类感情之中最为美好的爱恋也因此成为悲剧的重要主题。
从《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看先秦士人两性观——以描写婚后生活的诗歌为例
从《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看先秦士人两性观——以描写婚后生活的诗歌为例-汉语言文学从《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看先秦士人两性观——以描写婚后生活的诗歌为例何佳祁国宏摘要:《诗经·国风》中有着数量可观的婚恋诗,它们体现了先秦士人最微妙的情感,以及对于婚姻家庭最深刻的思考,笔者拟从对婚恋诗中描写婚后生活的诗作进行切入,借以分析士人对于两性在家庭社会生活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从而还原当时社会的历史现实、婚姻生活现状以及士人心态。
关键词:诗经国风婚恋诗引言《诗经》作为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道出了先秦民众所行之事,反映了民众的所思所感,尤其是《国风》,因其来自民间,更是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各类人物的审美流向和精神风貌。
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国风》中存在数量可观的婚恋诗,表达出普通民众的原始情感悸动,是对人类有史以来最微妙感情的真实体会。
《国风》的创作者大多来自社会底层,有男有女,他们创作的诗歌朴素热烈,真挚动人。
作为中上层阶级的士人,是当时权力和文化的绝对权威者。
而他们在对这些民歌进行采纳编订之时,必然会加之以个人意志力,对其进行删改,将那些符合伦理道德和其审美规范的诗歌进行保留美化,对那些粗鄙不合其口味的诗歌摒弃不用。
《国风》最终是在这些采风官员的编订标准之下修改过滤而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士人的审美倾向。
就婚恋诗而言,它展现了先秦士人对当时两性关系的深刻思考,其中描写婚后生活的诗歌更具有现实特色,更能体现士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是如何看待女性及其家庭关系的,道出了婚姻的离合悲欢,因而更具研究价值。
本文即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视角基础之上进行的粗浅探究。
男女的结合本是取两性之好,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影响,使得男女组成家庭之后,结局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
关注《诗经》中的婚姻家庭结局和妇女命运,也是人文关怀和以古观今的现实功用的要求。
《国风》中的婚后结局主要有以下四类:一、男子变心,女子遭弃情感是人心灵深处最纯真的存在,但并非每段感情都能圆满收场。
《诗经》婚恋诗浅析
《诗经》婚恋诗浅析1 引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章,生动地展示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集中反映了那个时期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
就其思想内容而言,主要有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生活、揭露和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人民苦于战争徭役以及劳动生活等题材的作品,其中关于婚恋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爱情是永恒的文学主题,自古而今每每被人们诉诸笔端。
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美好追求、是人类心灵世界的需求。
追求爱情是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从人类有意识起就在心灵上和行动上孜孜以求的理想。
先秦时代,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却是不自由的;其时的婚俗文化还处在一个混乱的阶段,并必然会走向统一;在封建势力的作用下,女性的地位从那时起已由崇高走向了卑微。
前人论文往往只论述一个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这三者的相互联系。
本文试从上述三个方面对《诗经》中的婚恋诗进行探求。
2 当时的恋爱与婚姻2.1自由的恋爱在周代,男女恋爱是自由的。
那时的婚姻风俗习惯不可能也没有摆脱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和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制约,但当时的社会环境较为开放,妇女所受束缚相对较为宽松,男女社交相对自由。
所谓:“仲春之日,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1]《诗经》婚恋诗在这个现象上多有反映。
如《郑风·溱洧》[2]: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蒹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汿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汿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这首诗描绘了春秋时期郑国的溱水与洧水一带每当春光明媚时节青年男女游春欢会的场面。
《后汉书·袁绍传》引韩《诗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详,故诗人愿与所悦者俱往观之。
”此诗中所描写的场面正反映了当时郑国风俗的一个方面,男女在一起欢聚游玩是比较自由的。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中的婚恋诗歌给我们展示了古代男性的形象与价值观。
通过浅析《诗经》中的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对于男性角色的期待和要求。
男性在《诗经》中被赋予了家庭的责任和角色。
《诗经》中的许多婚恋诗歌都表现了男性对婚姻和家庭的思考和关注。
例如《诗经·秦风·无衣》中的男子因追求自己的事业而忙碌,但对于自己未婚妻家的贫困,他却感到无法承受,表达了对于家庭和婚姻的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是古代男性的重要品质,也是古代社会对男性的期待。
男性在《诗经》中被赋予了贞操和忠诚的美德。
在古代社会,贞操和忠诚被看作是男性的美德。
在《诗经》中的婚恋诗歌中,男性往往被描绘为忠贞不渝的丈夫和父亲。
例如《诗经·小雅·湛露》中,男子赞美他的妻子忠诚而美好,表达了对于贞操和忠诚的追求。
又如《诗经·周南·关雎》中,男子向妻子表达了对于婚姻的忠诚和珍爱,显示了男性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和忠诚精神。
《诗经》中的婚恋诗歌还体现了男性的爱情和浪漫情怀。
古人普遍认为男性应当具备柔情和浪漫的品质。
在《诗经》中的一些婚恋诗歌中,男性表达了深情厚意和浪漫情怀。
例如《诗经·小雅·车舝》中的男子对于自己的妻子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又如《诗经·唐风·关雎》中,男子用富有情感的词语来赞美自己的妻子,表现了对于爱情的追求和珍惜。
通过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男性的价值观和角色设定。
他们被期望具备家庭责任感,忠贞不渝的品质,以及柔情浪漫的情怀。
这些品质和价值观在古代社会中被重视和赞美,形成了古代男性的形象和价值取向。
而这些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今天的男性形象和性别角色产生了影响。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观》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观》《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殷周社会面貌和人情风貌。
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已经达到文学以外的范畴。
距离《诗经》创作年代两千年以后的今天,它依旧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使得人们在了解诗经年代的同时,也对当下的生活产生了教育和向导的意义。
下面我主要以分析《诗经》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及她们的爱情观展开论述。
第一:对《诗经》婚恋诗的浅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特有的艺术特色为读者重现了上古时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体验。
其中的婚恋诗更是独具风格,脍炙人口。
其刻画的女性形象类型丰富,她们在各自人生中演绎着或精彩或悲情的爱情故事,经营着各自或幸福或悲凉的婚姻生活。
按照婚恋的不同阶段可将其划分为两大类:恋爱中的女性和婚姻中的女性。
本文以《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诗文对当时社会的女性人物性格进行浅析,使人们在对诗经时代女性形象和爱情生活有更深的了解的同时,对当下女性的婚恋有所思考。
详细了解古人眼中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第二:对《诗经》婚恋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
纵观来讲,《诗经》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恋爱时的女主形象。
另一类是:新婚及婚后的女主形象。
1.恋爱时的女主形象大致有以下五类。
(一)大胆表白勇敢示爱的女主形象。
具有鲜明代表色彩的作品如《王风·大车》这首诗表现了女性大胆追求爱情的热情和执着。
她想和男子私奔,但没有得到男子肯定的答案。
男子犹豫不决、缺乏勇气的表现与女主人公“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决心形成明显对比,也将女性大胆追求爱情的形象,鲜明而生动地表现出来。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女子真情表白还不够,还要对着太阳发誓,生不同室,死则同穴,如果说我撒谎,自有朗朗青天作证。
从中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内心如火焰般热烈的示爱。
(二)羞涩忸怩的痴情女主形象。
《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中的婚恋诗摘要:诗经》是我国结集最早的歌诗总集,《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爱情文学的源头。
研究《诗经》婚恋诗,不仅可以做文学的解读,还可以做历史的考证,追溯《诗经》时代人们恋爱、婚姻生活的状况。
本文研究立足于对诗歌文本的解读。
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西周的历史研究,通过对婚恋诗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进一步分析,认为《诗经》中的婚恋诗歌由于受礼乐文化的影响,体现了礼制制约下“发乎情而止乎礼”的温婉含蓄的理性思维和不受礼制束缚的率性质朴、自由平等的二元婚恋观。
关键词:《诗经》;婚恋诗;礼乐文化;婚恋观一、引言自先秦开始乃至今天,中外《诗经》研究学界对《诗经》婚恋诗的研究虽然为时已久,但从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目前全面深入研究《诗经》婚恋诗的还比较少,《诗经》婚恋诗不仅向我们后人展示了远古先民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和婚恋生活,而且具有丰富的人类文化学信息和深远的文化意蕴,承载着浓厚的宗教内涵和文化观念,这些需要我们后世学人深入探讨、揭而出之。
《诗经》中的婚恋诗数量众多,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它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民俗、宗教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本论文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在充分体会具体的文化语境的基础之上,交叉研究,立体透视,将微观考量与宏观剖析有机结合,从一些特定的侧面、特定的文明时空,揭示出其背后所蕴含的大量的远古文化信息,去探求古朴的诗情背后所记录的人类的蒙昧时期和原生态。
以此来探究作为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源头的《诗经》究竟对国人性格的形成,对传统的中华民族情感基调的奠定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
二、《诗经》婚恋诗的界定《诗经》有着许多有关婚恋的诗篇,那么《诗经》中到底哪些诗篇属于婚恋诗?这一问题历来分歧较大,没有一个区别标准,从四五十首到上百首,尚无定论。
我们的标准是以诗篇的整体意境为出发点,以“礼”和诗篇所表现的感情为基础,以字词训话为依据,综合地界定诗篇的归属。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摘要:本文通过对《诗经》婚恋诗的解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婚恋诗爱情婚姻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感情的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神圣而不可侵犯,神秘莫测,变化多端,极富神秘感和朦胧美,这是爱情的特质,是人类其他感情无法比拟的,因此成为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的对象。
爱情是文学作品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明朗和完美。
《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余篇是描写爱情婚姻的,可见先民们对情感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感情的自觉和觉醒。
《诗经》中的婚恋诗可分为两类:恋爱诗和婚姻诗,下面我就分别作以介绍。
一、恋爱诗爱情是男女之间产生的一种互相爱慕的美好感情,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所以,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而且曲折的。
1、思慕诗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是个贵族青年,女子是个采荇菜的姑娘,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随之产生相思之苦,只能在想象中和他亲近、结婚,这首诗就描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
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示了男女之情的率真。
这首诗作为《诗经》之首,有一定的意义,有前人说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这是因为《关雎》居三百之首,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重要地位。
但是孔子只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倒是切实地道出了这首诗的乐调的风格,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较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男主人公都是痴情的种子,都在痴痴地等待心上人,默默地期盼,但往往不能如愿,只能站在远处默默地凝望,主人公的爱情朦胧而美丽,真挚而纯洁,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王丹奉节县上坝中学 404600摘要: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其中的爱情婚姻诗内容及其丰富。
有写翩翩少女之怀春;有写两情相悦之秘密幽会;有写恋爱之中之苦闷;有写热闹非凡之结婚场景;还有写遗弃女子之哀怨……这些诗作热烈而浪漫、清新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展现了上古时代人类婚姻爱情生活的美好画卷。
细细品读,您会发现,出自肺腑的直白和呼喊犹如天籁;细细品读,不免会荡涤读者心志,陶冶其情操。
本文根据婚姻的三个阶段将它分为热烈的恋人之歌、婚嫁的赞美之歌、悲戚的弃妇之歌,对它们分类研究。
并透过这些诗作,研究这些诗作蕴含了怎样的社会学价值。
关键词:《诗经》婚姻爱情诗恋情《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广泛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婚姻爱情等,是一部反映社会的百科全书。
其中婚姻爱情诗的篇幅占了很大的比例,以其深入人的灵魂深处的描写,显示出了非常可贵的人性之美,为世人所共鸣。
本文主要对《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的内容做一个初步的探究,以找寻它所蕴含的社会学价值。
一、对《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的分类1、热烈的恋人之歌(1)、充满欢愉快乐的恋情《召南·野有死麕》描写林中野合之欢愉。
野有死麕,白茅束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野吠!男欢女爱,属于不方便说清楚的事情,不方便说清楚的原因很多,甚至原因的本身就无法说清楚。
男女幽会,多半是在夜里和无人处,其销魂的滋味和幸福的感受,只有当事人才可知,外人则不可能分享。
这种不方便说清楚的事情就蒙上了一种神秘色彩,让人增添几分心跳地诱惑力。
从“无感我帨兮”中让人情不自禁地猜想夜幕下可能发生地一切。
《邶风·静女》描写幽会的亲昵,其全文为: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诗经 秦风 小戎 的言情意浅析的论文
诗经秦风小戎的言情意浅析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这是一首以女子思念远征丈夫为主题的诗篇。
金戈铁马与家国柔情相交融,秦军军容、车马弓刀的气势之雄壮与秦地女子别具风情的思夫情感相交织,对比鲜明,自成风格。
其言、其情、其意跃然纸上、经久流芳。
关键词:《小戎》语言情感意境诗歌创作和品评最重要的元素及标准,莫过于白居易《与元九书》说的“精粹”和“明白”,“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近来笔者反复解读《小戎》,心有所感、所悟,更加慨叹古诗词的经典不衰与民族特色的鲜明呈现。
中国一、如闻其声——诉说着言重韵长的心语古诗词的语言是最精美的语言。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
《小戎》出自《秦风》。
诗共3章,每章10句,每句4字,凡120余字。
古之秦地,山多林深,与北方的戎狄接壤,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秦国多战尚武的历史风格决定了《秦风》的语言特点——多铿锵之声,少燕婉之音。
语言不仅生动鲜活,而且精炼凝重,形象逼真,韵深情长,意味无穷。
如《小戎》中对车马、兵器的描写是每章的前6句。
“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骐駠是中,騧骊是骖。
龙盾之合,鋈以觼軜”、“俴驷孔群,厹矛鋈錞。
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交韔二弓,竹闭绲滕”用的都是今人倍感复杂难懂的词汇,极尽描画战车、战马及兵器的精良华美,浓墨重彩,俨如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宏大开阔,轮廓分明,字字凝重,彰显了秦人全民威武、兵强马壮的盛况。
如写女子对征夫的思念是每章的后4句。
第一章是“温其如玉”,可谓形神兼备,形容其夫的性情犹如美玉一般温润;第二章是“温其在邑”,实言其远征的丈夫为人厚重,保家卫国,勇担重任的品格;第三章是“厌厌良人”,形容征夫何等儒雅从容的风度。
又如写女子的心理变化。
第一章是“乱我心曲”,当想他时她的心充满了想象,思绪万千,“剪不断理还乱”;第二章是“方何为期”,思念牵挂心切,设问揣度无奈,急迫盼夫归来的真情爱意感人至深;第三章是“载寝载兴”,更进一步表明她思念盼归之情,白昼不止,继之以夜,辗转难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2)一、《诗经.秦风》婚恋诗的主旨考异 (2)(一)征夫之念——《小戎》 (2)(二)伊人之求——《蒹葭》 (3)(三)君子之思——《晨风》 (4)(四)爱慕恋人之情——《终南》 (4)二、《诗经.秦风》婚恋诗的风格 (4)(一)接近郑卫之音 (5)(二)温文尔雅的审美倾向 (6)(三)庄重悲凉的恋情之思 (7)三、《诗经.秦风》婚恋诗中的尚武精神 (8)结语 (9)参考文献 (10)Abstract & Key words (12)论《诗经·秦风》的婚恋诗【内容摘要】《诗经·秦风》中的婚恋诗是《诗经》婚恋主题的组成部分,其所体现的文化特征、社会环境、地域特点不同于郑风、卫风、唐风。
周代秦地文化是以东夷文化和西戎文化为基础,同时深受殷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影响的地域文化。
可以看到,这一地域的文化,受到了几种文化的影响,秦地婚恋之风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发展。
本文对《秦风》四首婚恋诗的主旨进行考异,如妻子怀念外出打仗的丈夫的征夫之念诗《小戎》,对“伊人”执著追求的《蒹葭》,望穿秋水,思念得心碎神伤的《晨风》,还有对恋人充满着爱慕之情的《终南》。
继而从多个角度分析《秦风》婚恋诗所体现的秦人温文尔雅的婚恋审美观,接近郑、卫之风的凄婉缠绵的婚恋之情和庄重悲凉之思等不同风格,并探讨《秦风》婚恋诗庄重悲凉为主的风格的成因,即秦人的尚武精神。
【关键词】诗经;秦风;婚恋诗近二十年来,对《诗经》婚恋诗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秦风》中的婚恋诗的研究还是相对少见的,还有着很大的补充空间。
十五国风中,《诗经·秦风》的风格是极为突出的,其中的婚恋诗也是别具一格,与《郑风》、《卫风》、《齐风》等的婚恋诗在内容和风格上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相近之处。
这主要是与秦地地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关于《秦风》诗歌的主旨存在着多种说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通过对其主旨的梳理辨析,我们认为《秦风》中的婚恋诗只有四首,虽然内容都是婚姻爱情,但所表达的情感各异。
一、《诗经·秦风》婚恋诗的主旨辨析《秦风》共有十篇,分别是《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
对于这十首诗的主题古今有很多种说法,笔者认为《小戎》、《蒹葭》、《终南》、《晨风》这四首诗歌的主题为婚恋诗。
(一)征夫之念——《小戎》关于本诗的主题思想,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赞美秦襄公说(《毛诗序》等),二是赞美秦庄公说(魏源《诗古微》等),三是慰劳征戎丈夫说(丰坊《诗传》),四是伤王政衰微说(朱谋玮《诗故》),五是出军乐歌说(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六是爱国思想说(陈铁镔《诗经解说》),七是怀念征夫说(刘沅《诗经恒解》)等。
东周初年,西戎骚扰不断,周天子派秦襄公率兵讨伐西戎,夺地数百里,这既解除了西戎的威胁,也增强了秦国的势力范围。
《小戎》中所写的内容,虽然与上面所说的史实相关,但不等于说本诗就是直接赞美秦襄公。
笔者认为这是一首妻子怀念外出打仗的丈夫的婚恋诗,以怀念征夫说(刘沅《诗经恒解》)较为合理。
从《张居正讲评<诗经>》中对《小戎》一诗中讲到:“想及君子之德音,则秩秩有序之德音也。
……则其思念之深,而寝兴之不宁也,乌容已哉。
……故先夸车甲之盛,而有感激之心,后及思念之情,而无怨怼之意,则信乎义之足以使人矣。
……小戎之诗,不出于平王,而出于妇人。
……”①可以看到,张居正认为此诗是出于妇人之口的征夫之念诗,傅斯年先生在其《<诗经>讲义稿》中给《秦风·小戎》的主旨定义:“丈夫出征,其妻思之。
”②可见,本诗从一个女子的视角:“言念君子,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③众所周知,古代的“良人”翻译为“女子的丈夫”,即女子想念夫君,怎么都睡不着,夫君是那样安详善良的人,文质彬彬德行好。
诗就是以一个送夫从军的女子之眼,写女子看到丈夫要随军出征,前往送行。
回家之后,女子回忆起当时送丈夫出征时的军队的壮观场景,继而想到丈夫离家之后的遥遥归期,回味着丈夫给她留下的“温其如玉”、“温其在邑”、“厌厌良人”的美好人品,希望他早日建功立业,凯旋归来,字里行间充满了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
(二)伊人之求——《蒹葭》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
本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
随着时间的发展,更多的人研究其主题,认为作者是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这也是现代大多数学者的观点。
毕竟诗中的“伊人”是男是女都很难判定。
正因为如此,若说此诗是讽刺诗更难以立足。
今学者钱钟书将诗的主旨概括为“一种企慕”情境,此种见解很精辟。
笔者始终认为这是一首执着爱恋、追求仰慕女子的恋情诗。
主人公仍然坚持执着①陈生玺译解:《张居正讲评<诗经>上册》,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1年版,第168- 169页.②傅斯年著:《<诗经>讲义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8页.③盛广智:《<诗经>三百首译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页.追求心上人,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人那种可望而不可即,陷入烦恼,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跃然纸上,即傅斯年在《<诗经>讲义稿》中:此亦相爱者之词。
辛稼轩《元夕词》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与此诗情景同。
(三)君子之思——《晨风》对于本诗的主旨,朱熹《诗集传》说本诗写妇女担心外出的丈夫已将她遗忘和抛弃,《毛序》“刺秦康公弃其贤臣说”、朱谋玮《诗故》“刺弃三良说”、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秦穆公悔过说”,通过比较,相对而言,朱熹《诗集传》说较为通达,笔者选取这种观点。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女子痴心的渴望着,等待着见到自己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可谓望穿秋水,等待得心碎神伤。
但是她那位君子“忘我实多”,恐怕已经早就将她忘得一干二净。
笔者觉得这首诗的内容与《卫风·氓》表达的感情都有揶揄嘲弄“君子”“二三其德”的意味。
(四)爱慕恋人之情——《终南》关于这首诗作者身份的推测,前人有两种说法:其一,秦大夫所作。
《诗序》以为“(襄公)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是诗,以劝戒之”。
其二,周遗命所作。
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此必周之耆旧,初见秦君抚有西式,皆膺天子民以治其民,而无如何,于是作此。
”这是前人的两种说法,而现代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终南山的姑娘,对进山的青年表示爱慕之心而作。
笔者倾向于现代研究者的这种说法。
诗歌里面的女子在终南山上看到自己心慕的男子,男子是那样的风度翩翩,容貌、服饰都给女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女子对恋人充满仰慕。
《诗经·秦风》共十首,其最大的主题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狩猎征战诗。
秦通过战争,建立起一个新的小国,继而建国之初取得伐戎之战的胜利。
可以说,战争是《秦风》诗歌的主流;另一个就是婚恋诗,考异《秦风》婚恋诗的主题,才能更好的了解在以战争为主流的秦地,婚恋之风所体现的风格、特点。
二、《诗经·秦风》婚恋诗的风格秦文化在《诗经》时代,其西戎文化、殷商文化的基础已经与周文化相融合,地域文化的内涵不断地丰富与完善,特色更加的鲜明。
秦文化这种发展与变化,必定对《秦风》婚恋诗产生一定的影响。
婚恋诗所体现出来的秦地婚恋之风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接近郑卫之音郑、卫有淫诗说,《卫风·氓》《郑风·秦洧》《郑风·野有蔓草》……古人认为这是一种淫靡的表现,但是细读下来,觉得这不是一种淫靡,不仅感受不到任何奔淫气息,反感觉到郑、卫诗歌中男女直率的情感与性格,毫不掩饰,没有矫揉造作,活泼天真,自然流露,纯正而健康,令人感受到一种无限的生命力,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抒发,是一种心灵的自然表白,在流露之中有着一种奔放但是又饱含着凄婉缠绵的情致。
直率任性的《郑风·秦洧》,率真、本性的《郑风·野有蔓草》,悲伤、凄婉之情的《卫风·氓》……秦地在婚恋诗中就有体现出对郑、卫地域婚恋之风的吸收、兼容。
《秦风·蒹葭》是一首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对异性的爱慕、思念、追求的婚恋诗,其就有着郑卫婚恋诗的风格。
从诗中可以想象到这样一幅“深秋伊人之求”的画面:在这已是深秋,天才破晓,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霜花的时刻,诗人来到河边,追寻着那思慕的“伊人”。
然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到处呈现出一片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要苦苦追求、期盼的“伊人”在哪呢?只知道她“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就像是“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之”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前戏无定,无从知晓。
诗人还是坚持不懈,痴情执着的去追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展示了诗人那种反复追求与追寻的艰难,上下求索。
“伊人”却始终是遥不可及,可以看出,诗人对于爱情是直接的追求,但是却始终追求不到,全诗弥漫着一种寻不着爱人的心灵的叹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情感浓郁伤情、惆怅,相思追求之情坦率、大胆,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掩饰自己的愿望。
诗人那种对思慕“伊人”的凄婉缠绵的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
《秦风·晨风》也体现了这种直接、任情的情感风格。
《晨风》共三章,每章开头就用起兴手法,“鴥彼晨风,郁彼北林”,“山有苞栎,隰有六驳”,“山有苞棣,隰有树檖”,引出那翘首以盼意中人的女子,看着晨风鸟在林中飞掠,山坡上茂密的栎树和洼地里的梓榆,感慨万物各得其所,那自己的呢?却是“未见君子,忧心钦钦”、“未见君子,忧心靡乐”、“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女子等待不到心目中思念的君子,无所适从,内心里面是那么的忧心忡忡,难以平静、难以快乐,思念得心醉神迷,十分复杂,伤感、无助、猜疑,不断的在自问也在自答:“如何如何?忘我实多!”该怎么办啊,也许男子已把女子早就忘掉了许久,女子内心的惆怅、失落、痛苦可想而知。
这一叠三咏,缠绵悱恻,此诗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直痛呼吁的女子语言,表达了对君子的凄婉缠绵之思,语言表达并没有像其他婚恋诗那样隐晦,让读者有难解之感,而是女子的呼告明白如话,句句入耳,此性情之真,性情之切,刻画了一个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把女子思念之情诠释极致,与郑卫恋情诗之风有相近之处。
文化是存在差异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发展会有所不同。
一个地域文化对另一个地域文化的兼容,也是在选择的基础上吸收,但是并不是完全的吸收,更多的是根据自己地域文化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