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

【摘要】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关键词】生本课堂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谁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的效果应从学生的发展来衡量。因此,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高效课堂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性,高效课堂要培植”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唯有主动学才是真正的学;生动性,我们说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它是相对于传统旧式课堂的”压抑”来讲的,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内在快乐;生成性,我们说的生成是指在课堂自然生态下,经由自身或者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人与文本之间的对撞、交换、合成等之后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结合体。只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营造课堂的生动性,把握教学的生成性,课堂教学才充满活力,富有成效。

1.主动性,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主动性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在主体意识的积极支配下探索的活动。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地调整、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要做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应学习的条件和营养,让他们自己成长”。

1.1 营造和谐的课堂

如果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那么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高效课堂要培植”动力”,即是供给学生适应学习的条件和营养。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的情绪相当重要。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和心理发展水平,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一个学生都投以信任的目光,对待所有学生都应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待后进生不但不要歧视,而且应有较强的教育耐心,从而为学生主体作用的调动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每位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自由地呼吸”、”吸吮知识的源泉”。

1.2 营造趣味的课堂

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做任何事情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用好化学。(1)充分挖掘化学实验本身的趣味性。如实验设计的趣味性,在讲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实验时,碱可以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学生看到这神奇的变色,兴趣十足。我补加一点酸,红色消失了,再加碱又变红色。增加如此一个反复的实验内容,就可以使学生不拘泥于狭小的知识点,从而使其想得更多,思考得更多,学习的兴趣也更浓。(2)探索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例如:讨论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参与探索,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感受课堂学习的轻松和自由。边讲边实验法,教师适当地讲解提示,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分析归纳结论,探索和发现其中的问题,独自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增进学习兴趣。(3)学以致用激发兴趣。讲授课本理论知识时介绍生活中的化学,这些现象多发生在学生自己的周围,学生兴趣盎然,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习化学的本质。

2.生动性,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高效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最显著的特征是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死气沉沉,教师运用多样的教学艺术手段,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习作为一种快乐的学习体验过程。这样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也生动,学生不自觉

地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体悟到求知的乐趣和知识的内在规律。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教师不仅要追求自己上课的艺术,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并要着力运用新课程理念,认真研究、耐心细致、科学有序地重塑学生崭新的学习习惯。如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习惯;有效合作、大胆而有礼貌的沟通表达交流的习惯;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敢于大胆思考质疑、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出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习惯;以及经常多侧面多角度地思维的习惯等等。因此课堂中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和策划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找”动”、促”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2.1 广泛交流,让”口”动起来

广泛的交流活动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能力有限,许多问题仅依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内向、不自信的学生在师生交流时不敢抬头,更不敢说话。学生交流恰好弥补了这个难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面向全体。一般地我会使用如下模式: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有时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是有质量的问题,对别人也是一种启发,可以撞击他人思维的火花。有些问题同学们讨论甚至争辩得脸红耳赤。”疑义相与析”,这样带来的效果可能会”红了樱桃”又”绿了芭蕉”,一

个学生的问题使全班受益。事实上,在交流中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并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

2.2 做好实验,让”手”动起来

戴安邦教授认为”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最

丰富的场所。”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实验中各种变化及伴随的各种现象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甚至产生无尽遐想。动手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由学生协助实验、参与实验,或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师生共同经历成败、感受兴奋。如在学习溶液时,酒精与水互溶实验,水和油形成乳浊液和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对比实验改成学生实验,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现象。在学习”常见的酸”时有许多实验,包括浓硫酸的腐蚀试验都改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对浓硫酸恐惧的腐蚀性有深刻的认识。学生在实验中还发现许多的新问题,如盐酸与熟石灰粉末反应怎么会有气泡,盐酸除锈时怎么也有气泡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分析的过程实际就是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过程。

2.3 教师促”动”,让课堂生动起来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的因素。有些学生上课时从一而终的沉默,无惊无喜,学得好还是差老师都没有感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老师不关注我没劲。如何当好促进者呢?第一,使用激励性的评价。如:”你说得真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