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重点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自尊:(self-esteem):对自己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全部评价。特质自尊(trait self-esteem):
人们关于自身能力和性格的长久持续的信心和感受。特质自尊相当稳定,一个时间点高度自尊的人多年后仍倾向高自尊,反之亦然。状态自尊(state self-esteem):对自我的瞬间感觉到的动态和变化的自我评价。
2、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其中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3、自我参照效应:第一,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
和很好的回忆。第二,人们倾向于把自我作为评判他人的标准或规范。理论解释: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及双过程说。影响因素:参照他人的亲密程度、回忆方式、个体差异、刺激材料的性质。
4、自我表露:Jourard提出。他最早认为自我表露是个人将有关自己的信息表露给目标人
(将个人信息与其进行交流的人)。后来他在《透明的自我》(The Transparent Self)一书中将其界定为,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秘密的想法和感受的过程。为相互作用过程,特征:1、自我表露是双向、持续的循环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独事件;2、自我表露是情境性的,情境会影响自我表露的过程;
3、自我表露过程中的所有成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5、自我同一性:没有明确的定义。本意是证明身份,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
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统一风格”的自我。自我同一性的确立(identity achievement),就意味着个体和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青少年时期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自我同一性发展。埃里克森相信,个体在职业、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政治倾向和一般世界观)性取向(性取向和产生与年龄一致的性角色行为)。三种体验:1、自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2、自我本身是统一的,有发展的连续感和相同感。3、自我设想的我和体察到的社会人眼中的我是一致的。如发展不好,会出现统一性扩散或消极同一性发展埃里克森指出自我同一性的两个极端情形:同一性过剩,(狂热主义),一个人过分的卷入封停团体或某种亚文化的特定角色中,绝对排他相信自己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同一性缺乏(拒偿),一个人拒绝带自己的成人社会中应承担的角色,甚至否认自己的同一性需要。
6、自我实现预言: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怀有某种期望值,这种期望值
将会(不自觉地)引导着这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另外一个人也朝着这个原先的期待值前进,最后这个预言得以实现。指关于某些未来行为或事件的预测对行为互动改变很大,以至于产生预期的结果。
7、自我设障:Berglas和Jones[2]将其定义为: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
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
主要表现为意识或潜意识中对自己正常的心理与行为产生抗拒与阻碍,它包括心理和行为上的自我设障两个方面。心理上的自我设障表现为思考问题负面多,经常由于失败唤起消极的情绪,对自己进行惩罚或批评,自我贬抑和自我否定。行为上的自我设障表现为怯于表达与展示自己,行为退缩,通过身体不适或其它方式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8、自我: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各种不同属性的综合性知识,是一
个多维度和多层次的有组织结构。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包括自我认知、人我关系认知、自我意向、自我概念的基础是自我图式。
9、自我服务偏见: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
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天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即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它是一种主观主义的表现,也是一种归因偏见。
10、独立型自我和互依型自我:认知心理学家Markus&Kitayama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理解和认识自我的方式不同,会形成个体不同的自我构念概念。他们最早提出了独立型自我构念和互依型自我构念。典型西方国家如美国、西欧等地区的人们崇尚个人主义文化,围绕独立的自我构念;相反,大部分非西方文化国家如亚洲、南美等地区的人们崇尚集体主义文化,围绕互依的自我构念。与自我概念相比,自我构念的本质是关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即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与他人相关或者分离。Crossetal后来提出,自我构念除独立和互依这两个维度外,还应该有第三个与他人关系的维度,即关系型自我构念。但是目前针对独立型和互依型自我构念的分布差异是自我构念研究的重点。
11、从众: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直觉、判断、信仰或行为,使之与群体中大多数人
的行为一直的一种倾向。可分为理性从众和费理性从众,理性从众按主体行为的目的不同可分为遵从、顺从和服从,非理性从众即盲从。亦可根据外线行为是否认可从众及行为与内在的自我判断是否一致,分为真从众、权益从众和不从众。从众原因:信息性社会影响:群体掌握的信息程度如何和人们对自己独立判断的信心如何。规范性影响:规范原因而引发的从众行为,为了不引人注目,不被他人嘲笑,不至于陷入困境或遭到排斥,群体一致性越强,规模越大,凝聚力越强,越容易从众,个体地位越高越不容易。男性比女性不容易,人们对刺激物越了解越不容易,个体主义国家越不容易。
12、众从:众从是一个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概念,是指群体中多数人受到少数人意见的
影响而改变原来的态度、立场和信念,转而采取与少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现象。特征:一致性:少数派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只有保持一致性才具有影响力。所谓一致性是指少数派成员不仅意见一致,而且其行为在时间上前后一致,能坚持到底。②独特性。少数派成员的行为能体现出与众不同,有新奇性,但必须符合时代精神的发展。③权威性。当少数派由权威人物组成,或有权威人物参与时,其影响力更大。条件:少数派成员内部的特征(一致性、独立型、权威性),多数派成员内部条件,意见分歧,缺乏凝聚力,不明确遇到问题的真实情况。
13、印象管理:有时又称印象整饰,印象管理是心理学家库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是
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阶段:1、形成印象管理的动机(印象因素:印象与个人目标的相关性,目标的价值,一个人期望留给他人的印象和他人认为自己已经留给他人印象之间的差异)
2、印象构建: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决定如何去做。策略:1、降低防御:当个体
试图使自己为某一消极事件负嘴角责任或拜托麻烦时可以用,包括解释、道歉、置身事外、2、促进提升:当个体试图使自己对某一积极结果的责任最大化,或者想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更出色时,会使用这类策略、争取名分、宣扬、揭示困难和联合。
挫折攻击理论: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攻击行为的”挫折-攻击“理论是最早对攻击行为进行解释的心理学理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