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方言助词“的”及相关成分语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峰方言助词“的”及相关成分语用分析[摘要] 助词是虚词的重要成分,也是与诗词联系很紧密的成分,在汉语句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历来专家学者对汉语助词的研究都很重视,在这方面出了不少成果,这些成果多表现在汉语普通话的研究方面,对汉语方言助词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方言学的兴盛,方言助词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不少的方言助词专著的论文问世。
本文所描写的鹤峰方言助词,前人还未做过研究,笔者立足对鹤峰方言助词的描写,考证其在当地的用法,并与相近方言点的助词做同时比较,力图更好的把握助词在当地方言中的用途及特色。
同时本文也对部分可考证的助词做历时的研究,着重找出其发展源流。
[关键词] 鹤峰方言;的;个;起的;哒的
鹤峰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区腹地,南部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毗邻,下辖容美镇(县政府所在地)、走马镇、铁炉乡、五里乡、燕子乡、太平乡、鹤峰乡、下坪乡、邬阳乡、中营乡八乡两镇。
以前学者一致认为鹤峰方言应属西南官话湖广话常鹤片区,据笔者调查,由于受山地地形的影响,鹤峰话又以大垭为界,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两种官话。
大垭一线的走马、铁炉和五里语音特点跟湖南张家界的方言基本一样,反倒跟大垭以北的各乡镇说话不大一样。
而大垭以北的各乡镇说话又跟划归在成渝片区的恩施其他县说话基本一致,这说明,由于受大垭的影响,鹤峰方言应该分为两个区,大垭以南属常鹤片区,大垭以北属成渝片区。
本文描写的“的”
及相关成分是大垭以北各乡镇属成渝片区的西南官话。
助词是附着在其他语言单位上,表示一定辅助性附加意义的虚词。
(张斌.现代汉语.p329)主要有结构助词、时态助词、比况助词等。
鹤峰方言作为汉语的一个地域变体,也有这些门类的助词,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在局部也存在着地方特色。
就结构助词来说,汉语普通话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议后,把结构助词分为“的”,“地”、“得”三个,“的”作定语标记,“地”作状语标记,“得”作补语标记,三者各有分工,毫不含混,这在通用的现代汉语教材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都有明确的体现。
在鹤峰方言中,不管是用作定语标记,还是用作状语标记,都用“的”表示,读作[ti],轻声。
补语标记与普通话同,用“得”读作[t ],轻声。
在鹤峰方言中,与“的”相关的还有“起在”[tits i]、“起的”[thiti]、“啊的”[ati]等。
本文将对其用法一一进行阐述。
还有一个不同于普通话“的”、“地”却在用途上类似的结构助词“个”,通常也可以做定语标记,在实际语用也可以是“的个”[tik ]。
一、“的”用作定语标记
“的”用作定语标记,可以放在形容词、代词、名词、动词、介词短语、拟声词后面,其中心词都是体词性词语。
如:
1、那件红色的衣裳好看些。
(形容词后)
n 35 ti n33 x 21 s 35 ti i33 a 44 x42 kh n21 i.
2.我的包谷比你的多多哒。
我的包谷比你的多得多。
(代词后)
o42 ti p44 ku33 pi42 ni42 ti tu44 tu44 ta42.
3.这两天早晨的太阳就晒死人。
(名词后)
t 21 nia 42 thi n33 ts42 en33 ti th i33 ia 33 tiu33 i21 si42 zn33
4.今儿的饭是我弄的。
今天是我做的饭。
(动词后)
ti44 ti xu n33 33 42 n 33 ti.
5.到鹤峰□[2] 的班车半个钟头发一班。
(介词短语后)
t21 x35 x 44 thi35 ti p n44 th 44 p n21 k 33 t 44 thu33 xua35 i13 p n33.
6.他“咚”的一声就跳到水里头□哒。
tha44 t 35 ti i13 en44 tiu34 thi34 t33 ue42 ni42 thu33 thi35 // ta42.
他“咚”的一声跳进了水里。
(拟声词后)
“的”通常做定语标记,的字短语通常作为主语或者并与存在,如上4句的“我弄的”。
二、“的个([tik ])”做定语标记
“的个”作定语标记,与上面的“的”作定语标记同,在作定语标记时与“个[k ]”可以互换,只是此时的“的个”不能像“的”一样组成“的个”短语做主语或宾语。
具体用法如下:
1.我的个腿哟,今儿疼得不行哒。
42 ti k thei53 i33 ji44 ten21 t pu24 in21 ta33.
2.桌子上的个书是我的,你莫拿。
tu24 ts53 a 34 ti k u44 34 53 ti,ni53 m24 na21
3.卖菜的个老□儿说你刚刚儿过身。
卖菜的老头儿说你刚走。
m i34 tsh i21 ti k n53 x u24 ni42t ia 44 ti44 k21 en33
4.我的个天啦,你哪门把米撒[3] 得满到四处都是的啊
42 ti k thi n44 na33 ni42 na42 men pa42 mi42 sa35 t m n42 t33 s21 thu33 tu44 34 t
天啦,你怎么把米撒得到处都是啊?
“的个”作定语标记,多用在代词后面,用在其他成分后面“个”多有量词意,如上3、4句,如果放在“的个”位置后面的是不可数名词,那么久只用“的”不用“的个”了,如:桶里的水是干净的的。
t 42 ni ti ue42 34 k n44 tin34 ti.再如:桶里的个瓢瓜是红色的。
t 42 ni ti k phi21 kua34 x 21 s 35 ti.在这两个例句中,同样是水桶里面装的东西,可数的和不可数的用“的”和“的个”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可见,在鹤峰方言里面,“的个”有转用成“的”的趋势。
三、“起的[thi42ti]” /“起在[tahi42ts i]”做动态助词表正在发生
现代汉语普通话用“着”、“了”、“过”做动态助词,分工很分明,鹤峰方言不同于普通话,没有“着”、“了”、“过”做动态助词
的用法,有着自己的一套动态助词,用“下[xa]”、“起的[thi42ti]”/“起……在[tahi42ts i]”、“啊的[ati]”、“哒[ta]”、“哒的[tati]”、“到……在”等词分工表示未发生的事,已发生的事和未发生的事。
由于鹤峰方言中部分助词兼有多种用法,故本文按书写形式介绍,而不是按用法来分类,当两个助词有相同的用法时,则放在一起讨论。
此处着重介绍“起的[thi42ti]”,它跟“起在[tahi42ts i]”是等意的。
用法如下:
1.莫讲话哒,老师看到起的。
不要讲话了,老师看着的。
m35 tia 42 xua34 ta,n42 s44 kh n21 t thi ti
3.你等他一下,他吃起饭在。
ni42 ten42 tha33 i13 xa, tha33 thi35 thi42 xu n34 ts i.
4. a:你吃饭没得?你吃饭没有?
ni42 thi35 xu n34 mei33 t ?
b:吃起在。
正在吃。
thi35 ti42 ts i34.
由上例句可以看出,“起的”、“起……在”、“起在”都表示动作行为正在发生,“起的”可以和“起在”互换,如上1句也可以是“莫说话哒,老师看到起在。
”,“起在”是“起……在”的省略形式,“起”后面跟的是受事主体,要是简略成“起在”那么受事主体就跟着省略了。
四、“的”与”哒”或“啊”组成“哒的[tati]”/“啊的[ati]”
做动态助词表完成
上文已说,鹤峰话有自己的一套分工明确的动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未发生、已发生、正在发生的情况,这是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不同的系统,比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系统更加丰富。
在鹤峰方言中,“哒”用来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或动作一直在持续,它与其衍生出的“哒的”又有分工,“哒的”通常即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同时也表示动作已经终结,不表示动作还在持续的情况。
同时表示动作完成的“哒”和“哒的”在时间上也有区别,“哒”表示动作刚刚完成,“哒的”表示完成的时间已经比较久了。
五、“的[ti]”做句末语气词
“的”也可以做句末语气词,表陈述。
如:
1.今儿照说不得落雨的。
ti44 t21 u35 pu35 t nu35 y42 ta.
2.他们是□你的,莫张他们的。
他们骗你的,别理他们的。
tha44 men 34 fv44 ni42 ti,m35 ta 44 tha44 men ti.
“的[ti]”做语气词可以省略,不影响语义。
六、“的[ti]”做状语标记
前面已经说过,在鹤峰方言中“的[ti]”即可以做定语标记也可以做状语标记,它统领着普通话“的”、“地”二助词的功能。
凡是规范汉语用“地”的,在鹤峰方言中都用“的”表示。
如“好好的玩”、“欢喜的跳起来”、“好好的做”等等。
“的”做状语标记的
用法与汉语普通话“地”字的用法时相同的,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综合全文,“的”及其相关结构“个”、“起的”、“哒的”/“啊的”一起丰富了鹤峰方言动态结构的表达,也丰富了汉语普通话中关于助词“的”的阐述,这对于汉语史的研究是有意的。
参考文献:
[1]本文所有例句都是根据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调查手册》中的例句并结合当地的语言状况调查得出的。
[2]语义与普通话的“去”同,本字未考证出。
下文用□表示的都是本子不确定的字。
[3]“撒”在鹤峰方言里有两个读音,[sa35]和[s42],前者表示施事者的无意行为,是不希望发生的行为。
比如把饭粒掉到地上,舀水或盛汤的时候不小心溢出来。
后者表示是施事者有意为之,比如撒种。
作者简介:汪次云(1985—),女,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