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22
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

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摘要《白鹿原》是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体现了白鹿原人的世事变化,人物的形象将自由、信仰、传承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整体特点就是个人范例非常明显,个性对比非常显著。
而主要的核心人物就是白嘉轩,通过白嘉轩的地主、农民、族长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形象,充分体现了在白嘉轩身上硬汉的气质,主要是侠气,精神硬气,文化自信。
白嘉轩是一个极具矛盾性的人物,他的人格既有仁义、厚实的一面,又有封建、狭隘的一面,白嘉轩既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优良道德价值,又有着传统封建观念中压迫人性、剥夺人权的古老文化糟粕。
关键词《白鹿原》白嘉轩特征The theory of Bai JiaxuanAbstract "White Deer Plain"reflects the changes of the world of white Deer Plain people through a series of character images.The character images show freedom, belief and inheritance incisively and vividly.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trayal of characters are obvious personal examples and obvious personality contrast.The main core figure is Bai Jiaxuan.The image of Bai Jiaxuan as a landlord, farmer, patriarch and defender of the feudal system fully reflects the tough character in Bai Jiaxuan, which is mainly chivalrous, tough spirit and cultural confidence.Bai Jiaxuan is a very contradictory figure.His personality is not only benevolent and solid, but also feudal and narrow.Bai Jiaxuan not only inherits the fine moral values of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and faith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has the ancient cultural dreg that oppresses human nature and deprives human rights in the traditional feudal concept.Key words White DeerPlain Bai Jiaxuan Characteristics of the目录1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白鹿原》创作背景及人物形象总体特征 22.1创作背景 22.2人物形象总体特征分析 22.2.1个人范例突出 22.2.2个性对比鲜明 33白嘉轩人物形象的塑造 33.1非"格式化"的地主形象 33.2"耕读传家"的农民形象 43.3"学为好人"的族长形象 53.4封建宗法制的维护者形象 64白嘉轩人物形象散发的魅力 74.1侠气 74.2精神硬气 84.3文化自信 8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01引言1.1研究背景陈忠实经过6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刚问世的《白鹿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的反映,学术界的专家对陈忠实作者与《白鹿原》小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白鹿原仁义的体现

白鹿原仁义的体现在《白鹿原》这部小说中,仁义的概念贯穿始终,呈现出丰富而生动的形象。
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深刻地展示了人们的仁义之心与行为,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指导意义的启示。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白嘉轩是一个具有强烈仁义感的人物形象。
白嘉轩是一个心地善良、正直而又智慧的人,他始终秉持着仁义之心,为白鹿村的生活尽心尽力。
他不仅致力于为村民们打造一个富裕而幸福的生活环境,还竭尽全力保护着他们的权益。
即使在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也从不屈服于黑暗势力,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维护着白鹿村的仁义。
其次,在小说中,仁义还通过众多小人物的故事展现出来。
例如,小贩白凤山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一颗仁义之心。
他一直坚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才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从而成为了一个村里充满希望的小人物。
像白凤山这样的人物,在小说中屡见不鲜,他们不仅在物质上帮助身边的人,还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希望。
这些人物的存在使我们看到了人世间的仁义之心是如此宝贵和温暖。
此外,小说中的仁义还体现在对待历史和传统的态度上。
作者鲁迅曾说“完成了一部刻画中国历史的厚实的小说”,因为小说中对白鹿原的历史深入剖析,将历史与人物生活联系紧密。
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等手法,小说既记录了白鹿村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同时也传递了对于历史的敬畏与仁义。
综上所述,《白鹿原》这部小说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展示以及对历史的呈现,生动全面地表达了仁义的概念。
在人物白嘉轩、小贩白凤山等众多形象中,我们看到了仁义之心与行为的光辉。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深入描写,小说向我们传递出了仁义的力量和价值。
它告诉我们,只有心怀仁义之心,才能在生活中拥有真正的力量和幸福。
同时,小说还教导我们要正确认识历史,尊重传统,这是一个重要的仁义之举。
因此,我们可以从《白鹿原》中汲取仁义的力量,成为一个对他人充满关爱和对待历史有敬畏之心的人。
《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 白嘉轩是怎样的人?

《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白嘉轩是怎样的人?(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白嘉轩是怎样的人?【导语】:白嘉轩是白鹿原中的重要人物,关于白嘉轩是怎么样的人,以及白嘉轩的人物形象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白鹿原中白嘉轩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陈忠实在它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给我们展示出一个记载着二十世纪上半叶沧桑苦涩的陕西农村――白鹿原。
《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家》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创作的小说,是他长篇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的衰败历程。
其中,主要人物有多位,每个角色都饱含着独特的个性,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白嘉轩:《家》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情节的中心人物。
他是白家的长子,父亲早逝后承接家业,初时虽有善意却因技不如人和缺乏领导能力而使白家日渐衰落。
在商贸方面,他疯狂追求利润,并采用种种手段占有别人资产,最终导致家族中高攀不起他的继母去自杀,由此可以看到他的权欲膨胀,在社会上成功上位后连自己的母妻并肩而立,当权势已经稳定后彼此不再关注,最终因忙于政治事务加上回避自己不肯与建新修理剧院相伴,以及对自己姨太庙祝母的忽略引起报应而英年早逝。
二、晓霞:白嘉轩的妻子,家族中的贤妻良母形象。
她的出现改变了白嘉轩的一些恶习,使他时刻警醒着不能再被灰色信用的漩涡所吞噬。
她懂得如何拴住大家的心,而不是只关注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一个成功的男人需要有贤妻良母固本秉德,晓霞就是这样的典范。
三、任光远:在小说中,比较受欢迎的男性角色之一。
他是白家旁系宦门出身的人,为人忠厚老实。
后来,任光远找了个工作女友,开始反对白家世仇,也失败。
但他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像他的父亲一样,以节俭和勤劳实现自己的事业,他更懂得发掘那些每日半生不熟的人所谓的技能,通过合并公司推动规模扩大。
从他描写的路程中看,他的人生意义在于诚实和努力,同时也成了白家乱局中一块稳定的绊脚石。
四、王太度:王太度是一个哀怨的人物,无法适应家族的变迁而遭受巨大的伤害。
他是白富美的儿子,不是黄金卵玩入平凡世界的半客,也没能成为白家新式富豪的core。
人生遭遇一次接着一次失败,导致其陷于酒瘾,并策划了自己父亲的死,这个行径让其在读者心目中形象更加复杂和难以琢磨。
五、金娇:她是白嘉轩暗恋的对象之一。
从外表上看,她是一个性感迷离、勾人心魄的女人,但内心却异常脆弱。
金娇曾经被所爱的男人负心背叛,这种打击使她一度想要自杀,后来被两位扶起的父亲安慰,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永远不是所谓的钱。
评《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物形象

137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从发行之日起就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被人称作“一个民族的秘史”。
与此同时,学术界对小说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并没有撼动整部小说的地位。
为完成这部巨著,陈忠实花费六年时间走访农村,翻阅大量历史书籍和文献,寻找适合写作的历史素材。
最终,他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幅体现关中地区悠久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绝美画卷。
整部小说描绘了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两家的恩怨情仇,同时也描绘了20世纪中华民族近50年的拼搏斗争。
小说中设置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有坚守传统的白嘉轩,有狡猾奸诈、道貌岸然的鹿子霖,有敢于冲破封建传统、女性意识十分强烈、勇于追求爱情的田小娥,有思想开放、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百灵和坚守传统的朱先生,等等。
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不仅是中原地区百姓性格的缩影,更沉淀了成百上千年中原文化的特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且贯穿整部小说始终的是具有“中国最后一个族长”之称的白嘉轩。
白嘉轩的人物设定本身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仁爱、仁义、评《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物形象聂紫钰正直、孝道等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他那苦难顽强却又充满传奇的一生,正是我们充满生命活力的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
心存仁义《白鹿原》中描写得最细腻的人物就是白嘉轩,其人物形象随着小说背景的变化贯穿其中。
作为白鹿原的族长,又是家中单传,自然要肩负起传宗接代的任务,白嘉轩身上的担子十分沉重。
虽然白嘉轩从未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教育,但耳濡目染,言行中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相关思想。
自从接过父亲肩上的担子成为族长之后,他就下决心要把白鹿原打造成一个“仁义之村”。
白嘉轩不仅仅追求思想上仁义,他的行为也处处体现出“仁义”二字。
比如在小说中,白嘉轩组织村民翻修老祠堂,并把祠堂改成学堂。
在此之前,白鹿村的孩子都要到离村子很远的地方去上学,现在村子里就有学堂,方便了村里所有的孩子。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白嘉轩有一颗仁义之心,他修建学堂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更是为了全村的孩子。
《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探析

《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探析内容摘要:《白鹿原》中的白嘉轩,被认为是'我们民族的最后一个族长',他的身上负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
本文着重从作为族长的白嘉轩、历史进程中的白嘉轩以及民俗事件中的白嘉轩三个侧面分析了这个人物,使读者看到他既仁义又残忍、保守而具有人本精神的形象。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刻画的白嘉轩形象饱满,令人信服。
但作者还是疏忽了两处,使白嘉轩的人物形象前后不一,有损其完整性。
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两个地方,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白嘉轩;历史文化开始写《白鹿原》之前,陈忠实断断续续花了两年时间查阅西安周围蓝田、长安、咸宁三个县的县志、地方党史和文史资料,然后又温习了中国近代史,作者将这些材料编织进了全书,难怪很多评论家认为《白鹿原》有凝重的历史感,堪称民族'史诗'。
书中的所有人物就活在历史文化里,他们也以其自身诠释着文化,创造着历史。
主人公白嘉轩也不例外。
本文将着重从作为族长的白嘉轩、历史进程中的白嘉轩以及、、、民俗事件中的白嘉轩三个侧面来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
一做为族长的白嘉轩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其特殊之处,高高在上,大一统的皇权统治着中国,但这种权力对于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底层却鞭长莫及,、、这样族长、乡约、士贤等便应运而生。
特别是族长这个角色,他们并不由官方指定,但是他们在村社里履行着各种职责,这些权力来自于约定俗成,来自于所有村民的自然遵守。
在今天的中国农村,我们还能依稀看到这种政治结构。
但是,传统中国社会中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却鲜有小说涉及,而像《白鹿原》这样将一个家族族长刻画得如此有血有肉,如此活灵活现的就更少见。
《白鹿原》中主人公白嘉轩这个人物并没有原型,但是'白嘉轩这个人物确实得到过一句启示,他(白嘉轩)的所有故事当然都是编出来的,关键是一位老人所说的简单不到一百字的族长介绍,给我正在构思中的族长注入了骨髓。
'【2】白鹿村是同一个大家族分成了白、鹿两家,祖上规定族长之位由长门的白姓子孙继承下来。
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22

白嘉轩是一个复杂地人物形象,是一个矛盾地结合体.在他身上一方面体现着刚强、坚毅地硬汉精神、正直、仁义地一面;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地反动与保守.总起来说,白嘉轩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地悲剧是那样地深刻与独特.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白嘉轩;《白鹿原》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地人物形象.其中既有下层农民(鹿三、小娥),也有封建地主(鹿子霖、白嘉轩);有共产党(鹿兆鹏、白灵),有国民党(田福贤、鹿兆海);还有一些社会名流(朱先生、冷先生).在这些人物形象中,作者着墨最多、塑造地最为成功地,当数封建地主形象.特别是白嘉轩这个人物.在白嘉轩身上寄托了作者地人格理想,是一个典型地小生产者人格.传统文化和道德地双重性在白嘉轩身上得到明显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具有明显地两重性,其中,不乏优秀地因素,促人正直向上;又存在不少消极落后地东西,如根深蒂固地封建性,自我封闭,保守狭隘,往往是蜗牛角上争长短等.但在白嘉轩身上更多地是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积极地一面,他正直、仁义、积极向上.而同时也是作为地主形象地鹿子霖身上则更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地消极一面.他虚伪、贪婪、损人利己.在文中两人相互映衬对比,由白嘉轩地正直衬托出鹿子霖地虚伪,由鹿子霖地丑恶衬托出白嘉轩地仁义.白嘉轩是农耕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地宗法家族制度地代表人物.他是白鹿村白姓一家地家长,又是白鹿两姓组成地白鹿家族地一族之长,是一个身上浸润着浓厚地封建文化情致地族长.同时,他也是一个既有着对生活地特殊见解又有着关中汉子惯有地坚毅与朴实地乡坤,一个终生不脱离生产劳动有着小生产者思维地农人,一个散发着勃勃生命力地血性男儿.在他身上古老地中国传统文化透射出巨大地力量.他地思维与行为,无不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地心理构成及规范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地优秀因素与糟粕因素,在他身上都得到了体现.白嘉轩是一个复杂地人物形象,是一个矛盾地结合体,他既不同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地鲁四老爷、冯老兰、钱文贵等地主形象,也不同于闰土、朱老忠、梁生宝等农民形象.我们无法用好坏、善恶、正负来评价他,更无法用阶级地眼光分析他,他是一位土生土长地关中汉子,具有农家天性淳良、兢兢业业等诸多美德,在他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地许多优良秉性和品质.他真诚地称长工鹿三为三哥,两人之间有地是诚挚地感情,而无世俗地主仆辈分;出钱出粮节济周寡妇度过难关,修祠堂、办学堂;公布《乡约》,惩治赌博、吸食鸦片地族人,整饬族事人事.无一不显示出他地精明能干,正直仁义.仁、义、礼、智、信是他地人格支柱.无论是治家,还是治族.他都守正不阿、树德务滋,可认说是中华民族地脊梁.正是由于千百万个这样地脊梁,中华民族地文化才可以延续五千年,中国地封建社会才可以支撑二千多年.但他身上也具有狡诈、贪婪等诸多缺点,有着传统文化地许多负质,他为了人财两旺,自己地子孙多福,不惜用计将长有根部似白鹿草地鹿子霖家地坡地换成自己地.在他自己导演地这场戏中,充分表现了他地狡诈.先是卖地,中间才是换地.卖地是为娶亲,换地是为面子.在当时地情形下,这些都是正当地、无可非议地理由.而他地真实目地却无人知晓.而且为了达到他地目地他甚至不惜背上败家子地罪名.在这场戏中,说白嘉轩是一个阴谋家,也许并不过分.他地手段和智谋为人叹服.为了牟取暴利,他又第一个在白鹿原种植起鸦片,他并不考虑种植鸦片带来地后果,虽然他深知鸦片地危害,深恶痛绝吸食鸦片地人,他身上人格地两种表现.实际上正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地两个方面.与白嘉轩地正直、仁义形成鲜明对比地是鹿子霖地虚伪、阴险.白嘉轩是族长,其立足地理论便是“仁义”——封建社会所确认地人地美好地道德规范.“仁义”是儒家地立身之本,提倡忍让行善.几千年来,所有中国人包括耕田地农民都已被此规范浸泡透了.这是中国文化地主流,白嘉轩无疑是这种主流文化地代表人物.这种文化地缺陷是压抑人情人性,可造就一批坚毅、正直、仁义地人,但要以扼杀美好地人情、人性为代价.因此,它无法造就按照自己真性情行事地人.中国人地心态,还有另一方面地积淀,便是忍辱负重,奋发图强(从另一角度看,也就是为私欲而损人利己),这其实是人地本性,是人性所在.在中国却被看成无耻之端.正是由于这种矛盾地存在,这种文化必然造就一批虚伪、阴险地伪君子.鹿子霖无疑是这类人地代表.如果说白嘉轩是道德人格,那鹿子霖就是功利人格;如果说白嘉轩代表着一种正,那么鹿子霖就代表着一种邪;白嘉轩严肃拘谨,鹿子霖放荡淫逸.白嘉轩与鹿子霖地斗争贯穿始终,鹿子霖一直想把白嘉轩打倒,成为白鹿原地首要人物.他巧设风流圈套拉白孝文下水,以白嘉轩最器重地人来打击白嘉轩,并用当时为人们所不齿地风流事作为圈套,此计可谓毒辣.他拉白孝文下水地目地就是想侮辱白嘉轩,正如他对小娥所说:“你能把孝文拉进怀里,就是尿到他爸脸上了”.当他看着因捉奸而气昏倒地地白嘉轩,没有一丝地怜悯之情,反而“像欣赏被自己射中倒地地一只猎物.”在白嘉轩惩罚白孝文地时候,他又精心策划了一场求情地假戏.在这件事上,充分表现了鹿子霖地阴险毒辣和虚伪.坚守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地做人原则,勤劳克俭,严于律己,是白嘉轩自觉地人生指导.他做事持正,把名声,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对正义地追求,使他发起了抗税地斗争.在冲击县政府时,他又因故被阻没有参加,所以事后没有被捕,倒是鹿三、贺老大等人成了囚徒.在这种时候,白嘉轩表现出了他对名誉地重视及做人要坐得正、行得直地原则.为了不让人指着腰脊说他故意挑起事又害怕退缩,也为了不让鹿三等人替他背黑锅,他到县政府、法院去要求代鹿三等人坐牢,自认是抗税斗争地发起者,并最终利用姐夫朱先生地影响力,把鹿三等人救了出来.不过,白嘉轩又不象那些具备较高文化修养、能够识别时代潮流,甚至主动追求进步地开明绅士,而只是一个地地道道地小生产者.因而,他地正直、正义、正派,都是传统道德规范对他地影响.他用传统地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也用传统地道德规范去要求别人.自觉不自觉之中,他承担起维护家族,宗族名声地保护神之职责.而家长与族长地权威,则是他维护传统道德规范地有力武器.反过来,家长尤其是族长地权威感又强化了他地传统道德地规范意识.当有人违背他所信守地道德规范时,他就会利用家长和族长地权威对他们进行打击,以维护他所恪守地道德规范.他不让有着真挚爱情地黑娃和小娥进祠堂.他严厉惩治企图勾引小娥,没吃上羊肉反惹一身骚地狗蛋.他杖责令他伤心,失望地白孝文,他和儿子分家,儿子没粮向他借,他不给;儿子没钱卖田卖屋,他不问;即使在白孝文即将被饿死地时候,他完全有能力却不去帮助自己地亲生儿子.因为女儿地逃婚,他同自己最疼爱地女儿断绝父女关系,他之所以会有这些不近人情地做法,是因为这些人都违背了他所信守地道德规范.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特别是儒家传统道德规范是压抑人性地道德规范.因此,从另外地角度来看,白嘉轩地所为又有些不近人情,不通情理.与坚守传统道德规范地白嘉轩形成鲜明对比地是鹿子霖地不受传统道德规范地束缚.他风流成性,与原上地许多女子有风流韵事.他用计霸占了自己地堂侄媳妇田小娥.他不象白嘉轩那样自觉地以传统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地行为,而以实际利益和直接地感官享受为第一追求.为饱私欲,他贪污公粮公款.他地“官瘾比烟瘾还难戒”是因为做官可以满足他地欲望和野心.冷先生一句“你要能掺上嘉轩地三分性气就好了,”道破了他极端自私地卑污人格.坚毅、刚强是白嘉轩性格地特征.他身形地特点就是“腰板挺得太正太硬”,后来被土匪黑娃打断了腰,自然就“挺”不起来了,佝偻着腰抑面看人,如狗地形状,但在精神上,他依然“挺得太正太硬”.打残他地身体,却打不挎他地精神.白嘉轩具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地勇毅,他从不向困难屈服、低头,任何挫折都打不倒他.白嘉轩是以“六娶六亡”出场地,“六娶六亡”给他带来地不仅仅是财富地损失,更重要地是给他地精神带来沉重地打击.父亲带着遗憾去世,他却被种种流言包围,使原上再也没人愿把女儿嫁给他.遭匪抢劫被打断了腰,腰断以后;被他寄以厚望地儿子——白孝文与田小娥勾搭,以至最后父子分家;接着他最疼爱地女儿离家出走,与女儿断绝父子关系;一场大瘟疫夺去了妻子地性命.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倒下,他都挺了过来.他依然在维持着原有地生活秩序.在一场史无前例地据说是由小娥引起地大瘟疫中,原上地人无不栗危,对这昔日地“淫妇”、“婊子”烧香磕头,还许愿要“抬灵修庙”唯独白嘉轩坚持不修庙,正如他自己所说:“白鹿村就剩下我一个孤家寡人喀!”后来白嘉轩力排众议说:“我不光不给她修庙,还要给她造塔,”最终,在白嘉轩地坚持下,庙没有修成,塔却造成.在当时连白孝武都同意修庙情况下,白嘉轩却能坚持造塔,这地确需要非凡地毅力和意志.这一系列地事件,充分体现了白嘉轩性格地刚强、坚毅地特点.与白嘉轩地坚毅、刚强形成鲜明对比地是鹿子霖地怯懦.当岳维山找他谈话后,他吓得不知所措,赶忙借儿子地势力壮胆.儿子被捕入狱,他竟然不知如何营救只是说:“活该!死得!把这孽子拗种处治了,我倒好说话好活人了!”最后是他亲家冷先生救出了他地儿子.他受儿子牵连被捕入狱后,逢人便表白自己地冤情,以泪流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鹿子霖怯懦;胆小怕事地性格特点.白嘉轩思想地核心是“孝”和“义”.他给儿子起名全以“孝”字行辈,强调地是“孝”,也显示出他是用“孝”去要求儿女.白嘉轩没有遵守“守孝三年再娶”地封建礼仪,是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重要,看起来“孝”比其它地事情更重要些.“他坐在他老子生前地坐椅上用他老子留下地烟具吸烟,完全是为了孝道”.他每天晚上都向母亲问安,陪她坐一会聊一些家常事,这也是在尽孝道.白嘉轩思想中地“义”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地“义气”.他地“义”不同于《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地“义”,他地“义”主要是仁义.他地“以德报怨”原则是他地“义”地最好体现.黑娃曾经打断了他地腰,但当黑娃被捕时,他依然想法搭救他.在这里面对黑娃,他是用“义”地原则去指导自己地行为.即使别人对自己不仁,也得以“义”对之.尤其是黑娃家与他家有数代交情,他更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肯施认报复.因而,直到解放初期,县长白孝文陷害副县长黑娃为反革命即将枪毙时,白嘉轩还多方奔走,想救黑娃一命.农协会员斗他游街,他反而为农协会员下跪求情;鹿子霖一直和他明争暗斗,当他被捕时白嘉轩依然帮助他.他允许浪子回头地鹿黑娃和白孝文回乡祭祖.这一切都体现了他地“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地人生信条.而作为农民地白嘉轩“他一生遵奉“耕读传家”、“学为好人”地信条.”[]()“耕读传家”从来都是农耕文化和家族制度地规范之一,白嘉轩始终把它视之为治家、治族地根本方法.他家中门楼上镌刻地是“耕读传家”,两根明柱上地对联则是:“耕织传家久,经书济世长.”他一生始终不脱离生产劳动,把劳动当作了一种乐趣.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干着活儿浑身都痛快;我要是两天手不捉把儿不干活儿,胳膊软了腿也软了心也瞀乱烦焦了.”不仅他自己把劳动当成了生命地第一需要,而且还教育他地儿子们好好劳动.他强令儿子进山背粮食,为地是让他们知道“啥叫粮食”.“学为好人”也是他地信条,因此他修学堂让族人读书;力排众议,让女儿读书;敬重读书人朱先生.白嘉轩是中国农民中那种通过自身实践而获得传统文化素养,敢于直面现实,又敢执著于理想人生,为自己理想而奋斗地人格典范.是农民中一个出类拔萃地人物,在他地灵魂中,有一种生发拓展生存价值并使自己向更高层面整合地顽强.他上遵祖训,一以贯之.一心想按照自己地理想把白鹿村建成仁义白鹿村.因此,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世事怎样变迁,他都能冷眼旁观,漠然处之.他有自己地信条;做正经地庄稼人.他不参加任何派别地斗争,不向任何势力靠拢.只是为自己地理想而奋斗,如果说《红旗谱》中地朱老忠是革命者地农民,《创业史》中地梁生宝是建设者地农民,《人生》中地高加林是开拓者地农民,《平凡地世界》中地孙少安、孙少平是奋斗者地农民,那么《白鹿原》中地白嘉轩却是一个有着实实在在恒定生存价值地人.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白嘉轩也不例外.白嘉轩地身上一方面体现着刚直地硬汉精神,正直、仁义地一面,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中国传统道德和规范地反动和保守,按照陈忠实地话说就是“他背负地精神封建道德”“有时就变成非常残忍地一面,吃人地一面.”[]()他不让有着诚挚爱情地黑娃和小娥进祠堂,坚决支持鹿三开除他们夫妇地族籍.小娥冤死后,在一场所谓地由小娥引发地瘟疫中,白嘉轩竟然指使人将据说是小娥化身地蝴蝶统统抓住,用火烧死压在龙潭墙下永世不得翻身.在发现孝文与小娥地所谓“奸情”后,对他们二人进行了一顿令人心惊地“刺刷”,并与儿子断然分家.白嘉轩在维护传统道德,“挺正,挺硬自己腰板”时,是以牺牲人情,人性为代价地.他娶过七位妻子,却没有真正地爱情;甚至前六位妻子都没有给他留下深刻地印象.他没有享受过与儿孙地天伦之乐,有地只是封建道德说教.他喜爱自己地儿子,“却说不出亲热地说也做不出疼爱亲昵地表示.”“他几乎没有背过抱过他们,更不会像一般庄稼汉把儿子;架在脖子上逛会看戏了”.他和追求婚姻自由地女儿,断绝父女关系.白嘉轩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道德规范,丧失了人间最重要地两种真情——爱情和亲情,鹿三地一句:“嘉轩,你好苦啊,”道尽了他为维持封建礼教和风化所忍受地非凡痛苦.白嘉轩大姐对白灵说地一句:“你爸苦就苦在一张脸上.”说出了他遭受精神打击地根源.白嘉轩这个人物形象是中国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画廊中绚丽地一章,是一个不可磨灭地人物形象.在他身上即体现了中华民族地民族精神,也体现了封建文化地反动与保守.正如陈忠实所说:“白嘉轩,他身处于封建社会政权形式已经解体,但他地心态仍然在延续着封建文明和封建糟粕,他地身上具有几千年延续下来地封建人格力量,他地硬汉精神就是这个民族地封建文明制造出地民族精神.”“白嘉轩身上负载了这个民族最优秀地精神,也负载了封建文明地全部糟粕,和必须打破,消灭地东西.否则这个民族就会毁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起来说,白嘉轩是个悲剧性人物,他地悲剧不仅仅体现在六娶六亡、儿子叛逆、爱女出走,丧母亡妻、遭匪断腰等一系列地他所遭受地身体和精神苦痛,而在于他所坚守地东西,是注定要灭亡地东西,是注定被时代所淘汰地东西.“白嘉轩地悲剧性就在于,作为一个封建性人物,虽然到了反封建地历史时代,他身上地许多东西仍呈现出充分地精神价值,而这些有价值地东西却要为时代所革除,这些有价值地东西就显出浓厚地悲剧性”[]()而白嘉轩却偏偏看不到自己所坚守中地东西是注定要灭亡地东西,他以自己刚强、坚毅地性格继续去坚持自己地道德规范和文化体系,为自己地理想而奋斗.白嘉轩怀抱仁义信念,想把白鹿村建立仁义白鹿村.失为此,他修祠堂,办学堂让族人读书:颁布《乡约》,规范族人行为;惩办赌鬼、烟鬼,让人引以为戒.白鹿村出现了一派秩序井然地景象,按白嘉轩地理想发展之时.白鹿原却出现了斗争,战乱使仁义白鹿村地发展失去了外部环境.到了后来大抽壮丁,他不得不对族人说:“各位父老兄弟!从今日起,除了大年初一敬奉祖宗之外,任啥事都甭寻孝武也甭寻我了.道理不必解说,目下这兵荒马乱地世事我无力回天,诸位好自为之……”.一个人有着理想,理想中有着合理成份,其理想却无法实现,这难道不是一个悲剧吗?白嘉轩有着自己地信念,坚守着自己地文化传统.他拒绝出任国民党地乡约,也不让儿子去当甲长,只是按他地人生信条去做事;去维护他所坚守地东西.可是,到了最后他却无所事事,只能通过续家谱来打发日子.这对白嘉轩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白嘉轩按照自己地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培养出了自己合格地继承人——白孝文.白孝文却背叛了他,正是背离了那种文化地白孝文,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了解放后滋水县地第一任县长.而白嘉轩对儿子地县长却认为是换得鹿子霖家地风水宝地孕育地结果,却看不到是儿子背叛地结果.白孝文回乡祭祖“白嘉轩从族人热烈反响里得到地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心理补偿.”白孝文回家主要是为了夸耀自己,并不是向传统文化回归,更不是为了重新过以前那种生活.“白孝文清醒地发现,这些复活地情愫仅仅只能引发怀旧地兴致,却根本不想重新再去领受”.白孝文地成功是因为他地背叛,正如他自己所说:“谁走不出这原谁一辈子都没出息.”而这对白嘉轩来说却是一个悲剧,如果白孝文按照他所教育地那样循规蹈矩地生活,那样地白孝文也仅是一个合格地封建族长而已.白嘉轩地悲剧不是他个人地悲剧,而是历史发展地必然,是时代进步地结果.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当旧制度本身还相信而且也应当相信自己地合理性地时候,它地历史是悲剧性地.当旧制度作为现存地世界制度同新地世界制度进行斗争地时候,旧制度不是个人地谬误,而是世界性地历史谬误,因而旧制度地灭亡也是悲剧性地.”[]()从这个意义上说,白嘉轩地悲剧是他所属阶级地悲剧,是一种制度地悲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小说《白鹿原》人物形象浅析

小说《白鹿原》人物形象浅析《白鹿原》是中国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中国北方草原为背景,讲述了丰富的民族风情和家族恩怨,展现了百年来中国北方农民的悲欢离合。
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深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形象,下面就对其中几个主要人物进行浅析。
一、白嘉轩白鹿村的村长白嘉轩是《白鹿原》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他是一个勤劳、公正且有智慧的领袖人物。
在小说开篇,他就因为坚持正义,救了一个被欺凌的汉奸妇女,而和严家三个少爷结下了仇恨。
整个小说中,白嘉轩一直在为白鹿村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他对子女的教育比较开明,尤其是对待白桦、白凤(串珠)两个孩子,白嘉轩更是百般呵护。
他对于白桦和串珠两个孩子的爱护和关怀,足以看出他的父爱之深。
爱子心切,对待子孙非常的慷慨,对他的子女是毫无保留的,一直都是过度溺爱。
但白嘉轩也有着他的缺点。
他过分溺爱白桦,让他自私妄为。
这种好心肠,善良多情的性格,却让儿子胆大包天,做事肆无忌惮。
最终导致了白桦犯下了杀了杨铁心的罪行。
而且,白嘉轩过分慈父的态度,也使得他在事件发生后一直对白桦抱有幻想,以为白桦是无辜的。
白嘉轩的形象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物形象,这种丰满的人物刻画,使白嘉轩成为了《白鹿原》一部中较为饱满、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
二、杨铁心杨铁心是《白鹿原》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他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和高尚品德的人。
在小说中,杨铁心初次登场时就是一个豪爽、豁达的少年,善良伟大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在小说中,杨铁心在白鹿村结识了白桦和串珠,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白桦犯下罪行后,杨铁心不顾自身安危,以身犯险,为其洗脱罪名。
他的行为无疑是表现了他的仁义,以及对朋友的忠诚。
除了对待朋友,杨铁心在感情上也是极为坚定的。
他对杨立春尽管一直有着爱慕之情,但却始终未忘自己的妻子和儿女。
即使在杨立春娶了二娘后,他也没有对杨立春怀有怨恨之情。
相反,他默默祝福杨立春和他们的子孙后代。
这种不计回报的爱情,更显得杨铁心的人品高尚。
白嘉轩形象

个人体现的民族传统——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物形象《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以其饱满的人物形象贯穿了整部作品。
白嘉轩既是一个农民家族的族长,又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长。
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塑造了他独一无二的生命形象。
面对天灾异象,他是迷信的;面对族中人群,他是威严的;面对父母儿女,他是热爱的;面对土地,他是兢兢业业的。
性格耿直、不乏聪明诡计的白嘉轩以其真实饱满的性格让《白鹿原》光彩照人。
引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人物尤其是主人公是一部小说的精髓。
白嘉轩这一主人公形象承载了丰厚的民族传统。
在民族优秀品格之外,历史中的缺陷也被表现出来。
最终,形象而真实的白嘉轩呈现了出来,放射出奇异的光芒。
1.厚重的思想崇拜白嘉轩的思想以及行为都包含着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其中对于“仁义、正统”的表现最为强烈,也正由于他极力追求正统与仁义,他高尚背后的缺陷被暴露出来。
面对屡屡想打压自己的鹿子霖,白嘉轩总是在合适的时机与其和好,鹿子霖失意的时候非但不打压反而尽力帮助。
这也正好体现了白嘉轩正统的族长风范:宽大为怀。
鹿子霖之流勺勺客的后代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的。
朱先生形象是被作为关中大儒来塑造的,在作品中他也充当了白嘉轩思想领导者的角色。
白嘉轩秉承其旨:学为好人。
人最难的是战胜自己,而白嘉轩做到了。
他一生努力成为一个好人,一个让人说不出半句闲话的人。
他努力摆脱农民的自私狭隘,追求儒家提倡的高尚人生境界。
以兄弟之情对待长工鹿三,还要求孩子们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重情重义;面对犯明显错误的的寡妇,不计前嫌还送出粮食,仁至义尽;佝偻着身体去求儿子饶恕迫害过自己的黑娃,胸怀宽广;对待和自己明斗暗斗一辈子的鹿子霖,也是能和则和,绝不一般见识。
当然,能够做到这一切并不是他天赋异常,这是良好的家族风气与族长威严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一生的武器就是一面锣与一串祠堂的钥匙,这在正常的年代他可以在白鹿村呼风唤雨。
巨大的权力使他更加小心的经营着自己的威信,这其中却不乏牺牲别人的生命和自己的亲情。
值得深刻剖析的人

值得深刻剖析的人白鹿原,其实也就是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的故事,也就是那几个人的故事。
我先分析人物的性格。
白嘉轩,典型的封建大家长,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与遵守者。
清朝覆灭以前,他的精神寄托就是交皇粮,清朝一亡,他就像崩溃了一样,找不到方向。
他尽心把他儿子培养成他一样的封建守护者,他拒绝让小娥进祠堂,这是因为他固执,因为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但他也容易妥协,比如主动剪掉辫子,比如帮军阀敲锣,这是时代造成的无奈鹿子霖,跟白嘉轩相反的极端。
他圆滑,市侩,工于心计。
民国建立,他就主动剪掉辫子当乡约,自己有吃有喝就行,不管村民的苦衷;趁人之危,强奸了田小娥;还想把白嘉轩拖下水。
装成一副好人模样,猥琐的躲在后面,总之就是一个很会变通的人,不管国难是否当头,永远只考虑自己利益,最后变成了疯子鹿三,也是封建制度的看门人,跟白嘉轩不同的是,他自觉维护的,是封建的等级制度,甘心做长工,领着主家的好。
他受封建毒害太深,歧视女性,把一切的罪责都归在田小娥身上,从头到尾都认为她是祸水,而没有追究白孝文的责任。
然后就是那三兄弟了,我觉得他们更有代表性。
白孝文,封建守护者的接班人,从小唯唯诺诺,唯父亲命是从,没有自我的意识,他为什么干那种事挺不起来,我觉得有心理因素,可能是他从来没能主动地成为男人,直到遇到了田小娥。
他最后好吃懒做成了败家子,是因为封建制度的坍塌造成了他爹从他小时候给他灌输的世界观的坍塌,清朝都亡了,你还维护谁?不维护谁,那活着又能干嘛?实际上,当时很多人都是像他这样,比如那些八旗子弟。
黑娃,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了,他长于封建社会,身上却有一种超越封建社会的反抗欲,但是这种欲望并不是清晰的觉醒的。
他尽管不知道苏联不知道共产主义,却信奉婚姻自由,而且还是第一个自由婚姻的。
他不甘于像他爹一辈子做长工受人恩惠,渴望自己闯出一片天。
他加入农会,主张人人平等。
但是这种进步并不代表他觉醒了,他本身缺乏系统的理论做指导,所以批斗会的时候,他动用了側刀,企图用一种原始的封建的方式以暴制暴, 如同土匪一样。
《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的分析

《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的分析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血淋淋的吃人史。
这是鲁迅先生一个世纪前发出的呐喊。
在传统道德下人性光辉的后面,同时也隐藏着封建礼教邪恶的嘴脸。
整个一部白鹿原,既有温情脉脉的人道关怀,更有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白嘉轩是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出现的第一个人物,也是读完整部小说之后,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之一。
小说从他的青年一直写到晚年,我们说白嘉轩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丝毫也不为过。
在小说中,白嘉轩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既不同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鲁四老爷、冯老兰、钱文贵等地主形象,也不同于闰土、朱老忠、梁生宝等农民形象。
我们无法用好坏、善恶、正负来评价他,更无法用阶级的眼光分析他。
正是在矛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物独阿特的个性。
在此,笔者试引用小说中的有关情节分析一下白嘉轩这个人物形象。
对于白嘉轩个体人格的分析,首先是对白嘉轩个体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有助于对白嘉轩其他内容的分析。
白嘉轩是一个有着多重文化内涵的复杂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和多重性。
他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换地迁坟、种植鸦片、兴办学堂送子女进学堂读书,他的身上体现出中国文化宽厚仁爱勤俭自律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他是仁义好德正直开明的绅士,他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不依附权贵,清静自守,远离是非纷争。
表现的是一种超出常人的意志力与使命感坚守白家的社会地位,他的行动都是为白家的生存着想。
作为一个以维持封建礼教的族长,具有宗法家族制度所赋予的有形无形的至高权力,他是祠堂内众人拥戴的有形的执法者,是伦理道德观念最具权威的监督者,他在族中乡民的社会心理具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心理畏惧,这也是作为族长的政治魅力与风范,在现代社会也同样重要。
他的言谈举止具有示范性与感召力。
一以主人翁白嘉轩为例

一以主人翁白嘉轩为例在陈忠实先生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是一个极具复杂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他的一生,是传统与变革、坚守与挣扎相互交织的一生。
白嘉轩是白鹿原上白家的当家人,他身材高大挺直,面容严肃而坚毅。
他自幼受到严格的传统礼教教育,这使得他将家族的荣誉、传统的道德规范视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在白鹿原上,他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因为他的家族财富和土地,更因为他所秉持的为人处世原则。
白嘉轩的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坚韧和固执。
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未曾将他打倒。
在面对土匪的骚扰、军阀的掠夺以及各种天灾时,他总是挺身而出,带领着族人共同抵御。
他的坚韧让他在困境中一次次挺了过来,也让白鹿原在动荡的岁月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然而,他的固执也让他在某些时候显得不近人情。
比如,他坚决反对黑娃和田小娥的婚姻,认为这是违背礼法的,哪怕黑娃是他看着长大的晚辈,他也丝毫不留情面。
白嘉轩对于传统道德和礼法的坚守,是他一生的信条。
他把“耕读传家”视为家族的根本,严格要求子孙们读书识字、勤劳耕种。
他自己以身作则,每天早早起床,去田里劳作。
在他看来,只有通过勤劳的双手,才能换来安稳的生活。
对于族中的事务,他也是按照传统的规矩来处理,绝不徇私舞弊。
他修建祠堂、制定乡约,试图用这些传统的规范来约束族人的行为,维护白鹿原的秩序。
然而,时代在变迁,新的思潮和观念不断冲击着白鹿原。
白嘉轩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这些新的事物产生了冲突。
比如,他的儿子白孝文接受了新的教育,开始对父亲的一些做法产生质疑。
白嘉轩对此感到愤怒和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会抛弃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东西。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不肯改变自己的立场。
白嘉轩的婚姻生活也颇具波折。
他先后娶了六房妻子,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虽然并非罕见,但也给他的心灵带来了不小的创伤。
直到第七次娶亲,娶了仙草,他的婚姻生活才逐渐稳定下来。
仙草的勤劳和善良,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大支柱。
《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对儒家文化的阐释

《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对儒家文化的阐释
答:《白鹿原》中的白嘉轩是一个具有儒家思想特征的人物形象。
他少年时代上山读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观念非常重视,并尝试着在白家村推广这些观念。
首先,白嘉轩具有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博闻强识”特质。
他读书时就学习了大量的古代典籍,知识渊博,在村里的知识分子中颇具地位。
其次,白嘉轩非常注重家庭伦理和家族道德。
他一直坚守着对家族和亲情的责任感,认为自己要维护家族利益、尽到对父母的孝道、对兄弟的关爱,同时还要传承家族文化和道德观念。
最后,白嘉轩坚信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
他在白家村广泛倡导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富强敬业等传统美德,积极践行仁爱之道,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支持。
通过白嘉轩这个形象,我们可以看到《白鹿原》对儒家文化的阐释。
这部小说认为儒家思想对于传统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表达了对儒家道德观念的弘扬和传承。
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

传统文化的精魂——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塑造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使我们更为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人物的身上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负荷,他在村社的民间性活动,相当完整地保留了宗法农民文化的全部要义,他的顽强的存在本身,即无可置疑地证明,封建社会得以维系两千多年的秘密就在于有他这样的栋梁和柱石支撑不绝如缕。
白嘉轩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谨遵孝道,身体力行白嘉轩作为一家之长,以“孝”作为治家的根本。
“孝悌”是仁德的根本,其根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所以一方面他要竭力表现出对父母的孝敬,同时也严格要求子女对自己的孝顺,服从自己意志的支配。
虽然他只读过五年书,对儒家文化精义却早有领悟。
在对待父母时,他谨遵孝道,身体力行。
在父亲秉德老汉临死之前嘱他早日续娶,他显得十分为难,说话也结结巴巴,“再要……那样,也得三年服孝满了以后,这是礼仪。
”在他眼里,服孝自古以来便是这样,天经地义,“哪有三年孝期未过就办红事的道理。
”秉德老汉告诫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绝了后才是大逆不道”时,他的头上始冒虚汗,但仍不敢立马答应,此时他心里惶急程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直到老汉在痛苦的挣扎中哀求和母亲等人的催迫下,他才“哇”地一声哭着答应了,并当即昏死去了,真是孝动天地。
以后在母亲面前,他总是唯命是从,从来执拗过,也从未责怨过母亲。
尽管白天辛劳异常,每晚进屋,必先向母亲问安,就着油灯陪坐在父亲生前坐过的椅子上,与母亲说家事,解除他一个人生活中的孤清,而且夜夜如此。
他的续娶,似乎自己很不情愿,每次均是在母亲的“固执”下勉强居就的结果,因此,他对妻子很难说有很深的感情,他从未把妻子当成人平等看待,也从未有过夫妻间应有的体贴与温存。
在他眼里,妻子只不过是传宗接代用以实现自己孝道的工具。
同时,他也同样以“孝”要求儿女,在给儿子取名时,均以“孝”字作行辈,强调孝字,意在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谨遵孝道。
他在家庭内部种种作为,无不体现着他对孝的尊崇与维护。
白嘉轩人物分析

白嘉轩在诸多评论家看来,白嘉轩是一个集仁义与阴险、热情与冷酷于一体,勇于创新而又保守固执一个形象。
在他身上既散发着传统农民与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典型农民与君子的光辉,同时也洋溢着一个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革新”光彩。
如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小说的高明之处并不只是在于它依照作者的心思去构造故事,而它所能带给读者另类的思考与理解才是其魅力彰显之处。
就笔者看来,作者在白嘉轩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上面所出现的“高明之处”与“缺陷”,也可作另外一层思考。
1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传统农民形象--白嘉轩有别于封建社会地地道道的传统农民形象描写,在白嘉轩的身上可见到与众不同之处。
儒家以“三纲五常”为世人行事准则,在为人处事过程中严格遵守“仁义礼智信”的条条框框,不敢逾越。
白嘉轩始终以君子的准则约束自己,虽然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他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办学堂,请名师,教给下一代正确的认知与行事准则,这也体现其对儒家教育的重视。
在“交农”事件和处理儿子白孝文事件上,他勇于站出,不徇私情,讲义气,奉公正。
即使是对头鹿子霖在遭遇囹圄之灾甚至是杀头之罪时能够挺身而出,救其于危难,此肚量与德行堪称同白鹿原一样,永生不死。
受佛教和道教文化影响,封建社会信奉牛鬼蛇神与风水学说,认为占据宝地可改变家族后世命运。
作为一个典型的封建农民,白嘉轩深信堪舆命理,对土地有着强大的占有欲。
因为在鹿家土地上发现传说中白鹿的行踪,又受到姐夫朱先生的“点播”,他绞尽脑汁地设法从鹿家父子手里骗取“风水宝地”,迁坟至此。
这是一个阴险的白嘉轩,作者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描写,将人物形象中典型的小农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将白嘉轩的私心展现出来。
在文章的临近结尾部分,白嘉轩三儿子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而无法生育子嗣,为延续后代,白嘉轩一手策划了三儿媳妇与兔娃之间的交合,借种下蛋。
此举不仅导致三儿媳妇在白家地位骤降,白嘉轩母亲对此心生芥蒂郁郁而终外,也给不谙人事的兔娃的人生留下阴暗,在白嘉轩的人物形象刻画上添上极其浓重的一笔。
白鹿原人物悲剧分析

一、白嘉轩作为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是政治性的,更是文化性的,具体地说则体现为家族的悲剧、人生的悲剧和人性的悲剧。
他以“耕读传家”、“学为好人”为生活准绳,秉持朴素的具有儒家色彩的民本思想和民主意识,竭力游离于现代政治斗争之外,但是现代政治风云却一次又一次把他卷入斗争的漩涡之中,他无法摆脱更无法作彻底的反抗。
如果说政治浪涛摧残的是他的肉体,压榨的是他的生命,那么家族中的叛逆轰击的则是他的灵魂,毁伤的是他的生命的依托。
现实的无奈和矛盾的爆发使这个封建卫道士不断的受到打击,不断的陷入苦难和绝望。
他想以儒家的仁义道德和封建礼教武装自己,来完成对白鹿原的统治。
可是社会在发展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秩序注定要结束,而白嘉轩这颗陨石也注定被时代的激流冲走,无法在原地打转。
这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
倘若说白嘉轩的悲剧命运令人汗颜,那么鹿子霖一生的悲剧更是使人发省。
鹿子霖的悲剧源头是一种非理性文化。
奸诈、怯懦、虚伪的他也深受封建文化的毒害。
但当他面对封建文化的时候,他的态度并不是那么坚决,显然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封建伪道士,但他也逃脱不了悲剧命运的安排。
后代的叛逆也让他饱受了悲剧命运的折磨。
人家都说善人善报,恶人恶报。
这句话在鹿子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个道德上肮脏败坏,思想上卑鄙无耻的人终于得到了惩罚。
他一生作恶多端,用儒家思想伪装着自己的阴辣,他的下场就是有灵性的生命已经宣告结束,没有一丝灵性的生命继续延缓下来。
二、黑娃是《白鹿原》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是作品成功刻画的一个命运大起大落,有着“多彩”人生的悲剧形象。
他怀着犯罪和自贱心态走上叛逆之路。
他被鹿兆鹏燃起“革命激情”,怀着狂暴的反封建情绪,在白鹿原掀起“风搅雪”革命,在疯狂破坏和“彻底”决裂后,却在思想上陷入更深的精神危机,最终从反抗命运到屈服于命运,从反抗礼教到屈服于礼教。
黑娃倔强叛逆,狂暴反抗,无奈皈依的悲剧不仅是一种文化的悲剧,同时也是精神上的悲剧。
论《白鹿原》中的白稼轩人物形象

论《白鹿原》中的白稼轩人物形象上世纪几十年代初,一部被作者喻为“死后可以当枕头”的作品将轰动一时的“陕军东征”推向了高潮,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文坛上掀起了一阵阵波澜。
这就是陕西民族作家陈忠实历经四年多的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惶惶巨著《白鹿原》。
作品一经问世,就以其厚重深邃的思想内涵,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并且最终于一九九七年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丰满圆润、充满魅力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小说的主人公白稼轩的更是给广大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白稼轩这一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所折射的人格矛盾的解读和论证,试证明传统文化价值具有复杂性和双重性这一观点。
一、白稼轩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白鹿原》中的白稼轩是一个富有文化价值的任务。
“面对白稼轩,我们会感到,这个人物来到世间,他本身就是一个浓缩了的民族精神进化史,他的身上,凝聚着传统文化的负荷,他在村社的民间性活动,相当完整地保留了宗法农民文化的全部要以,他的顽健的存在本身,即无可置疑的证明,封建社会得以维系两千多年的秘密就在于有他这样的栋梁和柱石们支撑着,不绝如缕。
”①主人公白稼轩首先作为一个识字不多的农民,并没有系统的受过任何儒家传统文化教育,但他却十分自觉地把握和领悟到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精旨和要义,把“仁、义、礼、智、信、”完全和谐地融入在了日常生活的言行之中,这些似乎让人感到有些惊讶。
其中的奥秘似乎有些不可琢磨,但如果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贯穿白稼轩的一生,其一直没有摆脱其父亲的影响,白秉德老汉无论在生前生后,都仿佛是如影随形。
以白稼轩一生中最重要的娶妻这件事为例,白稼轩之所以能“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就直接缘于白秉德老汉所一直坚持奉行的儒家传统孝道思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以至白稼轩在后来三儿子孝义有生育问题时,宁肯找来兔娃“帮忙”,也”绝不能容忍三儿子孝义这一股儿到此为止而绝门”。
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物形象

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物形象第一篇: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物形象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物形象【摘要】《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主人公娶六丧六,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急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
作者塑造了一系列真实而又有独创意义的中国农民形象。
白嘉轩是其中的第一主人公,他是几千年中国宗法封建文化所造变的一个人格典型。
在他身上包容了中国文化传统全部的价值——既有正面又有负面。
他既是一个刚真的男子汉、富有远见的一家之长、仁义的族长,又是一个封建文化、封建制度的身体力行者。
【关键词】仁义儒家思想传统文化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一部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向人们展示民族性格与民族灵魂的神功之作。
在中国小说史上闪烁着独特的光彩,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娃),大姆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
从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
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相互融汇交织,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
[1]作为一部“立足农村叩询我们民族生存的历史”长篇巨制,作家陈忠实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去观照人生,观照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用丰富的想象和旺盛的活力勾勒出一幅幅20世纪上半叶中原乡镇的风云画面,从一定程度上说,不仅为中国文坛也为世界文坛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人物形象,例如下面我所要阐述的白嘉轩。
作家陈忠实对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善于从多角度去描绘一个人,给读者一种独特的立体感。
这种感觉的由来完全是出于作者的精心构造,以及读者的再升华,再创造。
作品以白嘉轩人物形象为叙述中心,从人物生活境遇的变迁来展示历史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白嘉轩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在他身上一方面体现着刚强、坚毅的硬汉精神、正直、仁义的一面;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反动与保守。
总起来说,白嘉轩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的悲剧是那样的深刻与独特。
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白嘉轩;《白鹿原》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其中既有下层农民(鹿三、小娥),也有封建地主(鹿子霖、白嘉轩);有共产党(鹿兆鹏、白灵),有国民党(田福贤、鹿兆海);还有一些社会名流(朱先生、冷先生)。
在这些人物形象中,作者着墨最多、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当数封建地主形象。
特别是白嘉轩这个人物。
在白嘉轩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是一个典型的小生产者人格。
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双重性在白嘉轩身上得到明显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其中,不乏优秀的因素,促人正直向上;又存在不少消极落后的东西,如根深蒂固的封建性,自我封闭,保守狭隘,往往是蜗牛角上争长短等。
但在白嘉轩身上更多的是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他正直、仁义、积极向上。
而同时也是作为地主形象的鹿子霖身上则更多的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一面。
他虚伪、贪婪、损人利己。
在文中两人相互映衬对比,由白嘉轩的正直衬托出鹿子霖的虚伪,由鹿子霖的丑恶衬托出白嘉轩的仁义。
白嘉轩是农耕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家族制度的代表人物。
他是白鹿村白姓一家的家长,又是白鹿两姓组成的白鹿家族的一族之长,是一个身上浸润着浓厚的封建文化情致的族长。
同时,他也是一个既有着对生活的特殊见解又有着关中汉子惯有的坚毅与朴实的乡坤,一个终生不脱离生产劳动有着小生产者思维的农人,一个散发着勃勃生命力的血性男儿。
在他身上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透射出巨大的力量。
他的思维与行为,无不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构成及规范指导,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与糟粕因素,在他身上都得到了体现。
白嘉轩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既不同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鲁四老爷、冯老兰、钱文贵等地主形象,也不同于闰土、朱老忠、梁生宝等农民形象。
我们无法用好坏、善恶、正负来评价他,更无法用阶级的眼光分析他,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关中汉子,具有农家天性淳良、兢兢业业等诸多美德,在他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秉性和品质。
他真诚的称长工鹿三为三哥,两人之间有的是诚挚的感情,而无世俗的主仆辈分;出钱出粮节济周寡妇度过难关,修祠堂、办学堂;公布《乡约》,惩治赌博、吸食鸦片的族人,整饬族事人事。
无一不显示出他的精明能干,正直仁义。
仁、义、礼、智、信是他的人格支柱。
无论是治家,还是治族。
他都守正不阿、树德务滋,可认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正是由于千百万个这样的脊梁,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可以延续五千年,中国的封建社会才可以支撑二千多年。
但他身上也具有狡诈、贪婪等诸多缺点,有着传统文化的许多负质,他为了人财两旺,自己的子孙多福,不惜用计将长有根部似白鹿草的鹿子霖家的坡地换成自己的。
在他自己导演的这场戏中,充分表现了他的狡诈。
先是卖地,中间才是换地。
卖地是为娶亲,换地是为面子。
在当时的情形下,这些都是正当的、无可非议的理由。
而他的真实目的却无人知晓。
而且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甚至不惜背上败家子的罪名。
在这场戏中,说白嘉轩是一个阴谋家,也许并不过分。
他的手段和智谋为人叹服。
为了牟取暴利,他又第一个在白鹿原种植起鸦片,他并不考虑种植鸦片带来的后果,虽然他深知鸦片的危害,深恶痛绝吸食鸦片的人,他身上人格的两种表现。
实际上正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个方面。
与白嘉轩的正直、仁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鹿子霖的虚伪、阴险。
白嘉轩是族长,其立足的理论便是“仁义”——封建社会所确认的人的美好的道德规范。
“仁义”是儒家的立身之本,提倡忍让行善。
几千年来,所有中国人包括耕田的农民都已被此规范浸泡透了。
这是中国文化的主流,白嘉轩无疑是这种主流文化的代表人物。
这种文化的缺陷是压抑人情人性,可造就一批坚毅、正直、仁义的人,但要以扼杀美好的人情、人性为代价。
因此,它无法造就按照自己真性情行事的人。
中国人的心态,还有另一方面的积淀,便是忍辱负重,奋发图强(从另一角度看,也就是为私欲而损人利己),这其实是人的本性,是人性所在。
在中国却被看成无耻之端。
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存在,这种文化必然造就一批虚伪、阴险的伪君子。
鹿子霖无疑是这类人的代表。
如果说白嘉轩是道德人格,那鹿子霖就是功利人格;如果说白嘉轩代表着一种正,那么鹿子霖就代表着一种邪;白嘉轩严肃拘谨,鹿子霖放荡淫逸。
白嘉轩与鹿子霖的斗争贯穿始终,鹿子霖一直想把白嘉轩打倒,成为白鹿原的首要人物。
他巧设风流圈套拉白孝文下水,以白嘉轩最器重的人来打击白嘉轩,并用当时为人们所不齿的风流事作为圈套,此计可谓毒辣。
他拉白孝文下水的目的就是想侮辱白嘉轩,正如他对小娥所说:“你能把孝文拉进怀里,就是尿到他爸脸上了”。
当他看着因捉奸而气昏倒地的白嘉轩,没有一丝的怜悯之情,反而“像欣赏被自己射中倒地的一只猎物。
”在白嘉轩惩罚白孝文的时候,他又精心策划了一场求情的假戏。
在这件事上,充分表现了鹿子霖的阴险毒辣和虚伪。
坚守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做人原则,勤劳克俭,严于律己,是白嘉轩自觉的人生指导。
他做事持正,把名声,荣誉看得高于一切。
对正义的追求,使他发起了抗税的斗争。
在冲击县政府时,他又因故被阻没有参加,所以事后没有被捕,倒是鹿三、贺老大等人成了囚徒。
在这种时候,白嘉轩表现出了他对名誉的重视及做人要坐得正、行得直的原则。
为了不让人指着腰脊说他故意挑起事又害怕退缩,也为了不让鹿三等人替他背黑锅,他到县政府、法院去要求代鹿三等人坐牢,自认是抗税斗争的发起者,并最终利用姐夫朱先生的影响力,把鹿三等人救了出来。
不过,白嘉轩又不象那些具备较高文化修养、能够识别时代潮流,甚至主动追求进步的开明绅士,而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生产者。
因而,他的正直、正义、正派,都是传统道德规范对他的影响。
他用传统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也用传统的道德规范去要求别人。
自觉不自觉之中,他承担起维护家族,宗族名声的保护神之职责。
而家长与族长的权威,则是他维护传统道德规范的有力武器。
反过来,家长尤其是族长的权威感又强化了他的传统道德的规范意识。
当有人违背他所信守的道德规范时,他就会利用家长和族长的权威对他们进行打击,以维护他所恪守的道德规范。
他不让有着真挚爱情的黑娃和小娥进祠堂。
他严厉惩治企图勾引小娥,没吃上羊肉反惹一身骚的狗蛋。
他杖责令他伤心,失望的白孝文,他和儿子分家,儿子没粮向他借,他不给;儿子没钱卖田卖屋,他不问;即使在白孝文即将被饿死的时候,他完全有能力却不去帮助自己的亲生儿子。
因为女儿的逃婚,他同自己最疼爱的女儿断绝父女关系,他之所以会有这些不近人情的做法,是因为这些人都违背了他所信守的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特别是儒家传统道德规范是压抑人性的道德规范。
因此,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白嘉轩的所为又有些不近人情,不通情理。
与坚守传统道德规范的白嘉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鹿子霖的不受传统道德规范的束缚。
他风流成性,与原上的许多女子有风流韵事。
他用计霸占了自己的堂侄媳妇田小娥。
他不象白嘉轩那样自觉地以传统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以实际利益和直接的感官享受为第一追求。
为饱私欲,他贪污公粮公款。
他的“官瘾比烟瘾还难戒”是因为做官可以满足他的欲望和野心。
冷先生一句“你要能掺上嘉轩的三分性气就好了,”道破了他极端自私的卑污人格。
坚毅、刚强是白嘉轩性格的特征。
他身形的特点就是“腰板挺得太正太硬”,后来被土匪黑娃打断了腰,自然就“挺”不起来了,佝偻着腰抑面看人,如狗的形状,但在精神上,他依然“挺得太正太硬”。
打残他的身体,却打不挎他的精神。
白嘉轩具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勇毅,他从不向困难屈服、低头,任何挫折都打不倒他。
白嘉轩是以“六娶六亡”出场的,“六娶六亡”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给他的精神带来沉重的打击。
父亲带着遗憾去世,他却被种种流言包围,使原上再也没人愿把女儿嫁给他。
遭匪抢劫被打断了腰,腰断以后;被他寄以厚望的儿子——白孝文与田小娥勾搭,以至最后父子分家;接着他最疼爱的女儿离家出走,与女儿断绝父子关系;一场大瘟疫夺去了妻子的性命。
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倒下,他都挺了过来。
他依然在维持着原有的生活秩序。
在一场史无前例的据说是由小娥引起的大瘟疫中,原上的人无不栗危,对这昔日的“淫妇”、“婊子”烧香磕头,还许愿要“抬灵修庙”唯独白嘉轩坚持不修庙,正如他自己所说:“白鹿村就剩下我一个孤家寡人喀!”后来白嘉轩力排众议说:“我不光不给她修庙,还要给她造塔,”最终,在白嘉轩的坚持下,庙没有修成,塔却造成。
在当时连白孝武都同意修庙情况下,白嘉轩却能坚持造塔,这的确需要非凡的毅力和意志。
这一系列的事件,充分体现了白嘉轩性格的刚强、坚毅的特点。
与白嘉轩的坚毅、刚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鹿子霖的怯懦。
当岳维山找他谈话后,他吓得不知所措,赶忙借儿子的势力壮胆。
儿子被捕入狱,他竟然不知如何营救只是说:“活该!死得!把这孽子拗种处治了,我倒好说话好活人了!”最后是他亲家冷先生救出了他的儿子。
他受儿子牵连被捕入狱后,逢人便表白自己的冤情,以泪流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鹿子霖怯懦;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
白嘉轩思想的核心是“孝”和“义”。
他给儿子起名全以“孝”字行辈,强调的是“孝”,也显示出他是用“孝”去要求儿女。
白嘉轩没有遵守“守孝三年再娶”的封建礼仪,是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重要,看起来“孝”比其它的事情更重要些。
“他坐在他老子生前的坐椅上用他老子留下的烟具吸烟,完全是为了孝道”。
他每天晚上都向母亲问安,陪她坐一会聊一些家常事,这也是在尽孝道。
白嘉轩思想中的“义”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义气”。
他的“义”不同于《三国演义》中关云长的“义”,他的“义”主要是仁义。
他的“以德报怨”原则是他的“义”的最好体现。
黑娃曾经打断了他的腰,但当黑娃被捕时,他依然想法搭救他。
在这里面对黑娃,他是用“义”的原则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即使别人对自己不仁,也得以“义”对之。
尤其是黑娃家与他家有数代交情,他更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肯施认报复。
因而,直到解放初期,县长白孝文陷害副县长黑娃为反革命即将枪毙时,白嘉轩还多方奔走,想救黑娃一命。
农协会员斗他游街,他反而为农协会员下跪求情;鹿子霖一直和他明争暗斗,当他被捕时白嘉轩依然帮助他。
他允许浪子回头的鹿黑娃和白孝文回乡祭祖。
这一切都体现了他的“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是中国古代许多文人的人生信条。
而作为农民的白嘉轩“他一生遵奉“耕读传家”、“学为好人”的信条。
”[1](P10)“耕读传家”从来都是农耕文化和家族制度的规范之一,白嘉轩始终把它视之为治家、治族的根本方法。
他家中门楼上镌刻的是“耕读传家”,两根明柱上的对联则是:“耕织传家久,经书济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