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神奇的机械第一单元

、什么叫机械1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

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3、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二)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2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3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4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1 2、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3、勇于探究

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知

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2三、教学准备:一些机械工具,教学碟片等。四、教学过程:(一)揭示研究主题、(出示各种机械)提问:在老师的讲台上有一些东西认识吗?(笤

1 帚、叉子、筷子、起子、锤子、镊子……)知道他们的用途吗?51

/ 1

、讨论:人类为什么要制造这些工具?(引导学生明确:降低工作难2 度、省力)你们能具体说说在生活中怎么给人类带来好处的?、讲述:这些工具在生活中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所以3 他们被统称为——机械。(板书)今天我们就是来研究机械的。(板书完整课题)(二)学习新课 1、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以前听过机械这个词吗?在你的脑海中认识的机械有哪些?)提问:(1 为什么筷子、笤帚……这些小东西也被称为机械?(再次明确机械的概念))讲述:工厂的那些制造物品的大机器是我们所认识的机械,因为(2他们为人类制造物品提供了方便,省力、降低了工作难度。但是他们的内部构造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被称为复杂机械。而像筷子、镊子等这些比较小巧、简单的工具由于也为人类提供了方便、省力等益处,所以也是机械类,而复杂机械其实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由于简单所以被称为简单机械。单机械构成。概念3)阅读P2()观看教学碟片(4 5)填写习作对应作业( 2、揭示机械的作用)教师出示一块木板上面有钉子,请同学帮忙用手将钉子拔出来。(1 询问拔钉子同学的感受。)提问:有什么好方法解决?(2)教师请刚才的同学用起钉锤将钉子拔出,再说说感受。(对比感(3 受让学生再次明确机械的益处)(分讨论:)在生

活中你们使用过哪些机械?为你带来了什么帮助?4(组讨论并进行记录)51 / 2

5)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记录()假想:如果没有这些机械帮助人类,会出现什么情况?(由此让(6 学生想到木工室里的那些机床为大家做木工活带来的方便))进行安全使用机械的教育(7 、了解机械由来已久3 )提问:古

代的时候有工具吗?(1)教师介绍: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是猿人,而人类真正的进化的标2(志其实就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学会制造各种简单的机械,帮助人们狩猎、生产,在水上航行……这些工具里面都包含着简单机械的原理。工具图片。P3(3)看书提问:认识书上的这些工具吗?有什么用?讨论:这些工具的哪些部位降低了工作难度?哪些部位可以省力。(三)

51

/ 3

、怎样抬高讲台2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杠

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2、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3、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语言的原理。 4、能够通过实验发现省力的原理。(二)科学知识:、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1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2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3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1 2、留心周围事务,

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研究杠杆

的功能与作用。、教学难点: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

进行2 解释。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铁棒,剪刀,开瓶器,镊子等。

2、学生准备:尺子,硬币,橡皮,剪刀,开瓶器,镊子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并齐读。151

/ 4

、提问:知道我们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了?班上谁的力气最大?2 、请力气最大的同学上来搬讲台,知道讲台是非常重的。3 4、询问:讲台重吗?你一个人能搬动它吗?怎么办? 5、分组讨论、汇报方法(有的学生会提出多几个人抬,也有很多学生会提出用杠6 杆)、谈话:刚才有的组提出用一根帮子就可以抬高讲台,怎么做?你们7 能用简图表示吗?、学生演示。8 (二)主题研究、认识杠杆及作用1)(展示学生示意图)讲述:一根棍子就能比较轻松的将讲台抬高,1(其实这根棍子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人们将它叫做杠杆。(板书)杠杆人和支点之间长长的棍子放大包含了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了人的力,所以就能轻松撬动讲台。 2)提问:现在能说说杠杆这种机械有什么用?(省力)( 3)认识动力点、阻力点(、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2)提问:杠杆由支点、动力点、阻力点三部分组成。在什么情况下1(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了?让我们继续研究。 2)实验研究(①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在尺子一端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②提问:你能有几种摆法使木尺平衡?③分组实验,并认真做好记录。(强调不改变固定硬币的位置)④汇报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

51

/ 5

)讨论: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发(3当然不要出现动力臂和阻力臂现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不同造成不同结果,的词))小结(4 、了解杠杆的广泛运用3)谈话: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杠杆,你们还能说出哪1(些?)学生分组谈论。(2 :剪刀、开瓶器、镊子。(3)分

51

/ 6

3、斜坡的启示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针对生活

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2 记录揭示规律。、能够发现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3 、能够运用斜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二)科学知识:、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1 、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要的拉力越小。2 3、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4、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

受科学探究的乐趣。1 、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2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斜面角度的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教学难点:认识斜面的变形及运用。2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螺丝钉,开瓶器等。151 / 7

、学生准备:小车,测力器,书若干,小黑板,记录表,铅笔,三角2 形纸一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记得老师上课用的投影小推

车吗?每次推进教室时都需要同1 学来帮忙,哪些同学帮忙推过?、请推过的学生说说感受。2、讨论:推车很重,每次进教室时由于有台阶所以都很困难,你们有3没有好的解决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可以让学生分组比划试一试)、讲述:刚才很多小组提出把台阶处做成斜坡,就可以省力。(画图)4斜坡的组成就是两头一高一低、坡面为硬质材料。坡面就是一种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图片)介绍: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想出这样的方法,帮助5人们把重物搬到高处。一个简单的斜面就可以帮助人们省力吗?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 1、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实验:使用斜面省力(1使用斜面真的可以省力吗?请你借助实验篮里的材料设计实验①谈话:证明。②学生分组实验③

汇报实验结果)斜面坡度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2①谈话:实验验证斜坡确实可以省力,可是同样的小车,在每个组的斜坡上所省的力为什么不相同了?②

小组可以派一位同学到其他组寻找原因51

/ 8

③询问:你们发现原因了吗?④讲述:刚才很多组提出与坡度大小有关。这只能是提出的假设,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假设。⑤分组设计实验,并实验⑥汇报试验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⑦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斜面的角度确实影响所需拉力。坡度越小,所需力量越小,反之越大。 2、认识斜面的变形及运用)谈话:是不是只要有斜面就可以省力了?(1 )看图:陡峭的山路(2)思考:怎样才能爬上这陡峭的山?你见过解决的方法吗?(启发3(学生想到盘山公路)将一张三角形的纸绕在一支铅笔上,你们能发现什么?)(4动手操作:)讲述:(展示螺丝)这种螺旋其实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虽然距(5离变长了,但却能更节省力气。这种变形斜面的利用被广泛运用在公路建设上,如刚才所提到的盘山公路。、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 )谈话:除了盘山公路,你们好能想到哪些变形的斜面?(1 图片,并明确这样的目的)分析(2P8 (三)总结

51

/ 9

4、拧螺丝钉的学问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

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1 、能够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省力的原理。2 、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3 (二)科学知识: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51

/ 10

、教学重点: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1 、教学难点:探究轮轴省力的原理。2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碟片,图片,轮轴实验盒,测力计。

1 、学生准备:螺丝钉,大小不同的螺丝刀,木板。2四、教学过程:(一)

体验轮轴的省力作用,认识轮轴、通过拧螺丝钉的活动,初步认识轮轴1 )教师讲明拧螺丝的要求教师准备各种螺丝刀让组长上来拿(1)活动:拧螺丝钉,教师巡视,对于螺丝刀大小不合适的小组询问(2 原因)汇报:选择什么样的螺丝刀可以轻松的把螺丝拧进木头里?(大(3 的) 4)观察螺丝头的构造,用简图画出来。(小圆)(观察螺丝刀的头,及画出拧螺丝时的形状(刀头))讲述:我们可以发现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更好拧螺丝,螺丝刀在5(转动的时候和螺丝形成了一个大圆套小圆的构造。(画图)、查找与螺丝刀相同结构的其他轮轴2? )讨论: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种大圆套小圆的装置(1 )图片提示:方向盘、水龙头、门锁……(2)讲述:像螺丝刀、方向盘……,有一个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3 机械叫做轮轴。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 4)播放教学碟片((二)探究轮轴省力的原理、谈话:轮轴是一种机械,使用这种机械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了?1 P10实验,明确实验方法、看书2 、教师提示学生拉动轮轴时不能停停动动,要在拉动过程中记录数据。3 、汇报实验结果:使用轮轴可以省力4 、

实验:将轮子换成更大的轮551

/ 11

6、汇报: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7、通过画图认识轮轴是一种变形杠杆,明确为什么轮比轴越大越省力的原因(三)了解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广泛的运用了轮轴,看书P10的图,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

2、讨论中,认识轴带轮转动也是轮轴工作的一种形式

(四)总结

5、国旗怎样升上去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3、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二)科学知识: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自己发现两种滑轮的作用。2三、教学准备:滑轮,

滑轮实验盒,测力计,钩码,教学碟片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课、谈话:老师有个问题,谁知道国旗是怎么升上去的?靠什么装置?1 (板书课题)、请班上升旗手谈谈。2 、播放教学碟片3、(出示滑轮)介绍:国旗就是靠老师手上的这个机械升上去的,它4 的名字叫做滑轮。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简单机械。(二)学习新课 1、观察滑轮,认识滑轮的构造特点 1)调动学生研究热情:想不想仔细看看滑轮?( 2)分组观察滑轮,找出滑轮的特点。(利用让学生画一画)( 3)汇报:滑轮什么样的?知道那个槽有什么用?(、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 )提问:你看过别人使用滑轮吗?在哪里见过?(1)图片介绍:常见的滑轮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在支架上,不会随着2(还有一种是不固定的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轮叫动滑轮。)指导学生组装滑轮,并动手拉一拉(3 3、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 1)提问:你们认为使用这两种滑轮有什么用处?()师生交流,确定假设(2 )分组讨论,设计实验(3 4)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5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可以改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答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1.1 什么叫机械 1、举例说明什么叫机械? 答: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2、举例说明机械的作用有哪些? 答:羊角锤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拔钉子,啤酒起子可以帮助我们起啤酒瓶盖,刀可以切菜等。总之,它们或者降低工作难度,或者省力。 1.2 怎样移动重物 1、什么叫杠杆? 答:一根棍子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2、杠杆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它只要以分为哪几类? 答:使用杠杆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有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杠杆按省力情况可分为:省力杠杆:如钳子、铡刀。压水井杆、撬棍、指甲刀等;费力杠杆:如镊子、钓鱼杆、缝纫机脚踏板、理发用的剪刀等;等臂杠杆:如天平。 3、杠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答:生活中的费力杠杆有:镊子、理发用的剪刀、赛艇的桨、钉书机、钓鱼杆等。生活中的省力杠杆有:钳子、小推车、羊角锤、啤酒起子、指甲刀等。生活中的等臂杠杆有:天平,它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4、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 答:他说得有道理。条件是需要找到一个支点,并且杠杆要足够长,正所谓“四两拔千斤”。 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作用 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细线、刻度尺、钩码。 实验步骤:1、把实验器材安装好。2、把重物挂在杠杆左侧,并固定在右侧不同位置上,挂上钩码,做三次,并记下每次距离支点的距离。3、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实验结论:在物重不变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在另一侧的距离支点越远越省力,距离支点越近越费力。 1.3 斜坡的启示 1、斜坡是一种简单机械吗? 答: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2、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哪些? 答: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简单直观的斜面:如,助残通道、立交桥、锛和凿、斧子、向汽车上推东西所用的直板等;斜面的变形之一:楔子和斜面的曲折,如,拉链、台阶等;斜面的变形之二:螺旋,如开瓶器、螺丝钉、螺旋楼梯、盘山公路等。 3、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自行车上陡坡? 答:为了减缓陡坡的程度,骑自行车上陡坡时可以走螺旋形,这样就能比较容易的上陡坡,但这样也增加了行走的距离。 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探究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器材准备:小车、木板、弹簧测力计、书本若干等 实验步骤:1、提出假设: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2、进行猜想: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设计实验;(1)保持不变的量有小车的重力、斜面的粗糙程度;(2)改变的量有:斜面的坡度。 4、进行实验:⑴第一次垫3本书,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⑵第二次垫上6本书,搭成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1]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姓名 1.机械分为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利用斜面可以省力。3.复杂机械也叫机器,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 4.机械的作用: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5.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都属于简单机械。6.杠杆上有支点、重点和力点,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杠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7.杠杆省力不省力的规律:支点离重点越近(离力点越远)越省力,相反,支点离重点越远(离力点越近)则越费力;重点和力点处于平衡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8.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螺丝钉上的螺纹和盘山公路都属于螺旋。9.物体的形状主要有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板(长方体)、球体等。10.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相反,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11.轮轴是由轮和轴两部分组成的,利用轮轴可以省力。12.轮轴省力的规律:在轮上用力会省力。轮越大越省力。13.螺丝刀、水井上的辘轳、汽车方向盘等都属于轮轴机械。14.滑轮有动滑轮、定滑轮。 15.定滑轮的作用是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是不省力。升国旗时使用的是定滑轮。 16.动滑轮的作用是能够省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方向。17.将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上的装置叫传动装置。18.传动装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 19.形状不同,物体的承受力不同,相对其他形状物体,圆柱体承受力大一些。20.传动的方式有链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连杆传动等。21.物体的结构主要有三角形、四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22.不同结构的物体,承受力大小也不同。23.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等)进行繁殖。24.三角形结构稳定性好,因为它不易变形。 25.四边形和六边形(多边形)结构在中间加上横梁,构成三角形,能够增加其结构的稳定性。26.在搭建立体支架、建桥梁、造房子时,要尽量利用三角形不易变形、稳定的特点,这样搭建出来的结构稳定、牢固(承受力较大),使用的材料少。27.茎繁殖的植物有:菊花、月季花、吊兰……马铃薯(土豆)、姜、元葱、大蒜、水仙花……28.其他的动物繁殖方法有:海马爸爸用哺育袋孵化小海马、雌雄蜗牛交换雌雄细胞产卵繁殖、鲨鱼的卵胎生繁殖、水螅出芽繁殖、海葵分裂身体来繁殖……29.叶子繁殖的植物有:宝石花、落地生根…30.岩石按照生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31.根繁殖的植物有:胡萝卜、红薯(地瓜)…… 32.动物繁殖后代的基本方式有:卵生和胎生。 33.自然界中,大多数动物是通过雌雄结合进行有繁殖。34.人类也是通过男女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35.我们在出生前,要在妈妈的子宫里发育,大约需要10个月,我们需要的营养需要妈妈来提供,妈妈怀孕时十分辛苦。36.观察岩石的特征时可以这样做:使用放大镜观察、放入水中、敲击、滴稀盐酸等。 37.岩浆岩代表: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代表:页岩(层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代表:片麻岩、大理岩…… 38.岩石中含有矿物,矿物是岩石的组成部分。 39.观察矿物的性质特征时,我们可以从矿物的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来观察。 40.矿物的用途很多:赤铁矿可以用来炼铁、做颜料等,石墨是制造铅笔芯的原料之一,方解石等透明矿物的制造镜片的原料,滑石是生成化妆品的原料,金刚石可以制成钻头,好的金刚石可以作成钻石首饰,透明的石英可以做各种首饰。 41.滑石是最软的矿物,金刚石是最坚硬的矿物。 42.很多矿物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很多矿物使用后不能再形成。43.矿物资源在日益减少,我们要保护它,注意合理开采、要节约、要回收利用……44.左右脑负责的工作(功能)不同,一般是管理对侧肢体的活动。45、人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组成。46.大脑是人活动的“指挥中心”,管理人的思维、运动、语言、感觉、情绪、记忆……47.神经起到传递信息和传递命令的作用。 神经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负责传递感觉器官来的信息给大脑,运动神经负责将脑的命令传递给器官。 48.眼睛、皮肤、耳、鼻子、舌头等是人的感觉器官。 49.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50.保护大脑的措施有:要睡眠充足、注意参加体育锻炼、营养均衡、保持情绪稳定、没有不良嗜好(如抽烟、喝酒、喜欢喝可乐饮料……)五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知识点(苏教版) 第一单元 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6、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7、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5、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6、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7、(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9、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0、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2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不同点: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较长距离传力。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传力。第二单元 1、物体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5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6、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7、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8、被称为“钢铁巨人”的艾菲尔铁塔在(法国)。 9、平板桥、拱桥、吊桥是按桥的(形状)分类的。 10、(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11、(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 12、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拱桥)最结实,其次是斜拉桥,(平板桥)最不牢固。13、古时候用(树枝、茅草)造房子;现在用(钢筋、水泥、砖块)建造平房大厦。 14、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平房还是楼房,房子的主要功能都是(避暑御寒)。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复习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整理 1. 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早晨太阳在东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在东方。 2. 太阳高度概念?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太阳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中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温度最高;早晨,傍晚太阳高度低,影子长,温度低。 3. 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长度、方向)? 长度:由长变短,再变长。方向:由西向东。 4. 古人用的计时工具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 太阳的运动与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原理制作出的。 5. 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什么日晷?赤道日晷:与地球赤道平行。 6. 昼夜交替的原因?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地球自转 7.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8. 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地球以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着。 9. 因为地球是圆的,同时在自转,有一部分地区有阳关照射,是白天;有一部分没有阳光照射,是黑夜,所以存在时差0 10.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11.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12. 月相的概念?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月两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这是因为太阳照到月亮上,同时月亮围绕地球转,不同时间我们在地球上看到被照射到的月亮也是不同的,所以才会出现’月有阴晴圆缺’。 13. 月相的周期?看到的月光是什么光? 月相的周期是一个月,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反射到地球上的光0 14. 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 15. 科学家林奈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编制了花钟o 16. 夜晚活动的动物有:蜗牛,猫头鹰,老鼠,蛾子,蝙蝠,刺猬等。 17. 人为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短,动物、植物的习性也会变化。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让鸡下更多的蛋。 18. 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什么?不伤害小动物,不惊动小动物,注意安全。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 光来自哪里?什么叫光源?有哪些光源? 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有自然光源(萤火虫?闪电?阳光,火焰)和人造光源(蜡烛,激光,灯光)。 2. 光的行进路线是?光在空气或水中都是沿着直线传播。 3. 两千多年前,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看到的像是什么样的?原理是什么? 像是倒立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4.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光线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月光就是太阳光照到月亮后反射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 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 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 开吗?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 忙弄成小片。 7、出示刀。 探索和调查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 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 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 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 机械和复杂机械。 8、你还知道哪些机械。 9、这些机械大约是在什么年代 发明和使用的。 10、讲古人的机械。(P3) 1、首先眼降低大 家对机械的神秘 感,不要觉得机械 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 的不断进步。 回顾和解释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 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 在这里主要是建立一 个大致的概念,不可 能通过一节课把机 械、简单机械、复杂 机械的概念都弄清。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测试 1. 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早上太阳高度低,中午太阳高度高,傍晚太阳高度低。 2. 一天中太阳方向的变化规律: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太阳在头顶(偏南),傍晚太阳在西方。 3. 一天中影子方向变化规律:早上影子在西方,中午影子在脚下(偏北),傍晚影子在东方。 4. 太阳中或日晷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之间的规律制作的,用来计算时间。 5. 手掌日晷的玩法: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上午左手食指代表早上6点,下午右手食指代表傍晚6点。 6.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月亮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7. 地球上位于东面的国家比位于西面的国家,较早看到日岀,较早看到日落。是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亚洲比我国早看到日 岀和日落的国家是日本,韩国等。美国与我国时间相差12小时,当我国是白天的时候美国是晚上。 8. 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圈是一天,导致了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导致了四季变换;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圈是农历一个月,导致 了月相的变化。 9. 托勒密提岀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提岀了“日心说”,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他也是第一个提岀地球自转的科 学家。 10. 月相变化规律是:从新月开始,先变成蛾眉月,再变成上弦月,然后是凸月,到月中的时候就形成了满月,接下来依次是残月,下弦月, 蛾眉月。 11. 新月在初一,这一天在天上看不到月亮。 12.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13. 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4. 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5. 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6. 小孔成像是由我国古代的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所成的物体影像,方向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17. 镜子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曲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镜。它们都不是透明的。凸面镜的表面是突岀的,凹面镜的表面是凹陷的。凸面镜最 主要用在倒车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凹面镜常见于哈哈镜或勺子背面,所成的像是上下颠倒的。 18. 光的折射:看到水面处的铅笔发生了弯折,说明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是,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折射。 19.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他们是透明的。 20. 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可以聚光,主要用于放大镜、远视眼镜和老花镜。 21. 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做凹透镜,有缩小作用,可以散光,主要用于近视眼镜。 22. 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彩虹,是由于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了色散,从而形成了彩虹。 23. 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白光透过三棱镜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另U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4. 牛顿最早发现了阳光是有七色光组成的。 25. 简单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26. 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 27.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例如钢尺,铁钉等。大地和人体都是导体。 28.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例如塑料,橡胶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每题2分,共18分) 1、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3、凸透镜能使光线 ,凹透镜能使光线。 4、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5、和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少年儿童一般每分钟呼吸次左右,心跳次左右。 二、判断。(在正确说法前的括号内画“√”,错的画“×”。)(每题3分,共30分)()1、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2、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3、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4、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5、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交换的地方。 ()6、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7、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8、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9、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10、折射就是光照在物体上返回来的现象。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括号中。)(每题3分,共24分) 1、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A、一年 B、一周 C、一个月

2、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3、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4、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变长了 B、铅笔变细了 C、铅笔向下折 5、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6、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亮,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个灯泡 B、一根导线 C、一节电池 7、下面哪些物品中,不能接触磁铁的是()。 A、透明胶带 B、塑料贴片 C、磁带 8、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 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 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 四、连线题(每个2分,共10分)。 把科学家的人名与他们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柏拉图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亚里士多德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毕达哥拉斯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线混合 托勒密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 阿尔哈曾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 五、实验题。(第一个问题2分,第二个问题4分,共6分) 手电筒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圆孔照到后面的屏幕上吗?为什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部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总课时28课时。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1-2怎样抬高讲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显微镜下的世界 城关小学邓永亮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 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四、课时安排: 1、水滴里的生物 2课时 2、做酸奶 2课时 3、馒头发霉了 2课时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2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1-2)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城关小学邓永亮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水样和显微镜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 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第二课时 1、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 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它是否在运动? 4、巩固学习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第 1 单元神奇的机械1-1 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 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 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 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 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 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 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 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 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 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 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 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 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 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要紧紧围绕机械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材料准备方面, 我为学生准备一些他们知道但并不了解的用具, 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这些工具分别给人们带来怎样的益处。同时, 我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简单机械的信息资料, 为分析、对比认识机械的特点、作用做好准备。 本课的重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讨论归纳出机械的特点、作用,进一步说明什么 是机械。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我安排了学生使用瓶起子、指甲刀、刀 具、钳子,螺丝刀的活动以及通过转球棒、滑轮拔河比赛来达到教学目的。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面的探究活动中。在教学充分体现了一个“玩”字。引导学生在有趣的竞赛中发现、总结机械的作用,化难为易,掌握知识于无形之中。我认为科学教育强调让儿童亲自参与对自然现象、规律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知识点(苏教版) ( 第一单元 *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6、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7、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即坡度越(小)越(省力)。*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5、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6、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7、(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9、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20、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 *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不同点: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较长距离传力。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传力。 第二单元 *1、物体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5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6、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7、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8、被称为“钢铁巨人”的艾菲尔铁塔在(法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安胜军 2018.2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最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教学总结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教学总结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学期工作总结科学课进行了一个学期了,一个学期以来,在教学工作中有许多感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科学课教学的成绩:激发了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了解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知识和信息。使学生立志在科学领域内进行深造。在本学期,我对学生开展了学科学、爱科学的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届时收集各种科学信息。可以是新闻、通讯;也可以是史料文章。总之,学生在寻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阅读资料。从而,对科学课本中要求完成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了主动活动,对科学发展的现状有了直接的感性认识。对于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进一步立志在科学领域进行探索奠定了基础。鼓励学生建立气象角,使学生对于天气预报的表示方法有了直观和科学的了解。纠正学生原有错误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课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试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要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积极想办法进行解决。而不是坐壁上观,等待其自行解决。我们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找出解决方案,以供大家参考。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职业,也是一个收益周期特别长的职业。因此,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获得成功,更多的取决于其周围是否有

“教育合力”存在。都说《科学》是“主科”。但是从上到下,只有极少的教师、学生和家长把《科学》当成是主科来对待。表现在:科学课本作为免费教科书、学生不是一人一本,而是由学校统一安排,两人一本,用后收回;家长不问学生科学课考试的问题、其它科目教师对于科学课的歧视和另眼看待。他们多数是被统考“指挥棒”所左右,只顾眼前利益,“鼠目寸光”。没有看到学生发展的未来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综合素质人才。但因为现在我国高中录取的方法还没有改变,评价学生只有单一的“一次考试定终身”的方法,没有其它切实可行,又科学有效,又能被广大群众所认同,并得到他们的支持的方法。得不到家庭、社会的广泛支持,学校教育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时还会事倍功半。其实,许多老师和学生不是不知道“素质教育”;也不是不知道“知识经济”。只是在统考“指挥棒”的鞭挞下,不得不循规蹈矩地做这他们不愿做的事。 教师基本功训练经验总结根据市区教育局的要求,努力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水平,使我校教师基本功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现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工作。 一、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指导思想与目标要求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职业技能。教师基本功训练是以提高教师岗位实际能力为目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加强领导,制定措施,层层落实,人人参与,练有所得,练以致用,持之以恒,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在基本功训练中,坚持以下原则: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1、太阳下影子变化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牺牲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的变化 由西向东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 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3、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 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 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 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 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