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第 1 单元神奇的机械1-1 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 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 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 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 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 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 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 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
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 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 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
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 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 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要紧紧围绕机械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材料准备方面, 我为学生准备一些他们知道但并不了解的用具, 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这些工具分别给人们带来怎样的益处。同时, 我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简单机械的信息资料, 为分析、对比认识机械的特点、作用做好准备。
本课的重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讨论归纳出机械的特点、作用,进一步说明什么
是机械。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我安排了学生使用瓶起子、指甲刀、刀
具、钳子,螺丝刀的活动以及通过转球棒、滑轮拔河比赛来达到教学目的。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面的探究活动中。在教学充分体现了一个“玩”字。引导学生在有趣的竞赛中发现、总结机械的作用,化难为易,掌握知识于无形之中。我认为科学教育强调让儿童亲自参与对自然现象、规律
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接触现实,发展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 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在科学学习中快乐地生活是科学教育的追求。在教学中, 我努力设置、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 让学习活动充满了乐趣,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科学。
1-2 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 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
围事物, 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重点: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难点:探究利用支点使木尺平衡的方法。
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学生准备:铅笔、硬币、尺子, 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开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 你怎么办?
4、操作演示后揭示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 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 必须有哪些材料?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 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游戏实践:比比谁的力气大?讨论: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谁帮了她的忙?
4、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自己的力放大呢?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
5、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7、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 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 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教学反思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因此, 小学科学课堂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 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 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增长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感知, 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 内化形成, 而不能通过简单的说教和讲授教给学生。本课教材的安排就体现了这一理念, 教科书只是展示了一组学生活动情景图, 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基本性质, 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 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 于是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讲桌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通过对书中示意图的研究, 学生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了较直观、清晰的认识;又通过两个活动:(1)将杠杆的概念进行推广应用,引导学生分析了用撬棍撬窨井盖、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 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
三个点的位置, (2)利用书中的图, 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 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 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在合作实验中,意识到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找出了杠杆工作的原理,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 发展了实验探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