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远心光路和景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结论
1、主光线过孔阑中心不变,离散班中心不变 2、物方远心光路孔阑在F’处,用于用于测量物体垂 轴长度;像方远心光路孔阑在F处,用于测量已知 垂轴长度物体的沿轴距离 3、远心光路系统不允许有渐晕(不能设置渐晕光 阑),否则主光线不再是光线的对称轴。 4、望远系统不能作成物方远心光路,只能作成像 方远心光路。 • 因为:视场光阑在像平面处,即像方焦平面,占 据了孔径光阑的位置,而两者不能是同一光孔
三、小结
• 1、相关概念:
景深、对准平面和景象平面、远景平面和远景深度(后)、 近景平面和近景深度(前)等
• 2、影响因素: • 3、具体光学系统的景深
补充概念:焦深
4.4 远心光路
光学仪器中有相当一部分仪器用于长度测量。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用于测量垂轴长度,光学系统有准确的放大率,使被 测物之像与一刻度相比,便可求知被测物之长度,如工具 显微镜等计量光学仪器; 另一种用于测量轴向长度,把一标尺放在不同位置,光学 系统的放大率因标尺位置不同而改变,读出标尺像上的某 个数值,从而求得仪器到标尺间的距离,如经纬仪、水准 仪等大地测量仪器的测距装置。标尺置于望远物镜前方要 测的距离处,物镜后面分划板平面上有一对间隔为已知的 测距丝。
二、 光学系统的景深
2、景深的概念 1)能在景象平面上获得空间物体的清晰平 面像的空间深度——成像空间的景深
2)对准平面附近一定空间深度内的空 间物体能够通过光学系统在景象平面上 清晰成像,这个距离就是景深。
2、景深的概念
我们把能够在像平面上 获得清晰像的空间深度 称为景深,通常用符号 Δ表示。在图中,景深 就是(Δ1+Δ2)。像平 面称为景象平面,其共 轭面称为对准平面。 能在景象平面上成清晰像 的最远平面称为远景平面, 它到对准平面的距离Δ1称 为远景深度(或后景深); 能在景象平面上成清晰像 的最近平面成为近景平面, 它到对准平面的距离Δ2称 为近景深度(或前景深)。
4.5 光学系统的景深
• 由于任何光能接收器,例如眼睛、感光乳胶等都存在缺陷, 因此并不要求像平面上所有的像点均为几何点。可以根据 接收器的特性,对这些像给予一个允许值,也就是对像面 上空间点所成的弥散斑的大小给出一个限制或质量标准, 使其不超过光能接收器的分辨能力。 • 在这个限制以内,我们可以认为一定范围内的空间点在像 平面上的像是清晰的。这样,光学仪器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也因此得以扩大。
二、 光学系统的景深
1、问题:
• 1)弥散班的大小与入瞳(大小、位置)有关。当弥散班 小于一定限度时可以认为是一点——与接收器的分辨力有 关
2)当光瞳一定(大小、位置)在物空间(对准平面 附近)多大的深度范围内物体能在景象平面上成清晰 像(弥散班较小)
——缩小光瞳时,弥散斑也将缩小,当光瞳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允许 值),就能保证对准平面附近(前后)一定距离的物点都能成清晰的 像。这个距离就是景深。 ——光瞳对于物平面的距离有一定范围。
A y
物镜
分划板 B’
B
y’ A’
4.4 远心光路
上述测量系统中常用到远心光路: • 物方远心光路:用于测量物体垂轴长度 • 像方远心光路:用于测量已知垂轴长度物 体的沿轴距离
视差:由于调焦不准引起的像平面和刻度尺平面不重
合的现象
远心光路可校正视差!
一、物方远心光路
在物镜象方焦平面上设置孔径光阑,物镜的 入瞳在物方无限远处 1)物上各点发出的光束经物镜后,其主光线必然通过孔阑中心所在 的像方焦点,其物方主光线都平行于光轴;
4.3 光学系统的景深
一、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1、引例:
前面我们已经对垂轴平面上物体的成像进行了讨论。 属于这一类成像光学仪器的有某些显微镜、照相复制 镜头和电影放映机等。 实际上,还有较多的光学仪器要求在某个像平面 上给出整个空间或部分空间的像(即空间物的平面像, 又称平面上的空间像),如照相机、电影摄影机和望 远镜等,眼睛也属于此类。
P P’
B1”
A’ a’ b’ B’
B1’
一、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空间点B1和B2 位于物平面A 以外, 其像B1’和B2’也在 像平面A’以外,在 像平面A’上得到的 这两点的成像光束 的截面Z1’和Z2’, 他们分别与物空间 中的相应光束在A 平面的截面Z1和Z2 共轭。
如果弥散斑足够小,如它对眼睛的张角小于眼睛的 最小分辨角(约为1分),眼睛看起来并无不清楚的感 觉。此时,弥散斑Z1’和Z2’可以认为是空间点B1和B2 在平面上A’的像,它们的位置由空间点的主光线和像 平面的交点决定。他们的大小与入瞳大小和空间点至共 轭平面A的距离有关。
照相机:立体物(空间物)成平面像 矛盾?非完善成像! 2)空间像的形成(图解) ——可以利用主光线求空间点的平面像
•对准平面与景象平面共轭 •考察对准平面之外的点
AB—对准平面
B B1 B01 a b A B02 B2 B3 B03 B4 B04
A’B’—景像平面
入瞳 出瞳
B4” B4’ B3’ B 3 ” B2” B2’
这样,景深的概念还可以表述为:能在景象 平面上获得空间物体的清晰平面像的空间深度, 即成像空间的景深。也可表述为,对准平面附近 一定空间深度内的空间物体能够通过光学系统在 景象平面上清晰成像,这个空间深度就是光学系 统的景深。
2、景深的概念
•
光学系统能够把物空间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物体在像 平面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对应的物空间距离称为景深。
2a--入瞳直径;
P---对准平面至入瞳距离(拍摄距离); ε --人眼极限分辨角(弥散斑大小)
弥散班允许值——接收器的特性(接收 单位尺寸)——入瞳(大小、位置)
4、讨论
景深与系统的对准平面位置及入瞳直径有关,根据景深的Fra Baidu bibliotek算公式,可以 得出如下结论:
1)入瞳直径2a越大,景深Δ越小。照相时,缩小或加大光圈,使得景深加大或 减小,就是这个道理。 2)对准平面至入瞳的距离P越大,景深Δ越大。对于照相物镜,对准平面至入 瞳的距离即为拍摄距离,拍摄距离越大,景深则Δ越大。 3) 弥散斑的允许值越大,景深Δ越大。顺便指出,弥散斑的允许值一般是在正 确透视距离的条件下给定的。以正确透视距离观察照片时,照片上各像点对眼睛 的张角与直接观察该空间物体时各对应点点对眼睛的张角相等,此时能够获得正 确的空间感觉。 4)照相物镜:当共轭面的β一定时, f ’ 越长,则对准平面越远,即p越大, 景深越大。
2)主光线的位置不随物体位置而变化,弥散斑中心不变
入瞳位于无穷远,轴外点主光线平行光轴
y’=βy → y=y’/β(β由系统确定)→可以直接读数。
二、象方远心光路
在望远镜物镜的物方焦平面上设置孔径光阑,出 瞳在像方无限远处 1)物上各点发出的光束,主光线都通过孔阑中心所在 的物方焦点,经过物镜后像方主光线都平行于光轴 (弥散班中心点不变) 2)可以根据像高——β(物体高度,即垂轴长度已 知)——物距
照相机——立体物(空间物)成平面像 ——平面上的空间像(照片)
一、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理论上,立体空间经光学系统成像时,只有与像 平面共轭的那个平面上的物点能真正成像于该像平面 上,其它非共轭平面上的物点在这个像平面上只能得 到相应光束的截面,即弥散斑。
一、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2、理论分析: 1)理想光学系统的共线成像理论 • 点物成点像——平面物成平面像——空间 物成空间像
要拍摄小景深的照片,如特定镜头,应选 择长焦距、大的相对孔径即小的光圈数, 对准距离近。
要拍摄大景深的照片,如远景镜头,应选 择短焦距、小的相对孔径即大的光圈数, 对准距离远。
3、景深的计算
根据几何关系和物像位置关系,当已知入瞳直 径和对准平面位置时,可以分别得出Δ1和Δ2。
p 2 1 2 a p 2 p 2 2 a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