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之菲茨杰拉德的浪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文学文化通识课程论文(2012年秋季学期)
《了不起的盖茨比》之菲茨杰拉德的浪漫
浪漫是我看完《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后印象最深的一点,而纵观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及他的一生,浪漫始终贯穿其中。细细了解菲茨杰拉德的思想和他的其他作品之后,更是为他的浪漫所折服。
菲茨杰拉德毫无疑问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无论是他自己的人生还是其作品,都反映着那个爵士时代对于“美国梦”的追求与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正是“美国梦”追求与幻灭的代表,这梦想实现与幻灭之间,营造出的悲剧与浪漫效果,令人叹为观止。虽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剧情直白的说就是“三角恋爱”模式,热恋的情侣分开时被富家子弟插足,最后悲剧结尾。但是在菲斯杰拉德的笔下,一个“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形象应运而生,一个并无多少罗曼蒂克色彩的三角关系被点化为一个独特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灵魂受难的缠绵悱恻的悲剧,让人唏嘘。
首先让我们从小说内容与写法的角度来解读下为什么盖茨比让人觉得如此浪漫。浪漫首先来自于浪漫的情节,我们从故事的情节层次谈起:
詹姆斯·卡兹本是北达科他州的一个贫穷的农家子,自幼开始模仿富兰克林,梦想日后做个出人头地的大人物。他经过一番自我努力,终于步步高升,成为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并更名为杰伊·盖茨比。他在南方一个大城市驻防时,和一个“大家闺秀”黛西一见钟情,私订终身。
①如果盖茨比顺利娶得黛西为妻,便本是励志的“美国梦”的实现的美好结局,可是,故事澜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盖茨比出征欧洲,这期间美丽风流的未婚妻却嫁给了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农。盖茨比复员归国,在纽约从事非法的私酒生意,发了横财,决心夺回旧爱。这时汤姆和黛西已赶时髦迁居大纽约市长岛豪宅,盖茨比便在其海湾对面买下一所更加豪华的别墅,经常举行盛大的晚会,等待机会吸引黛西前来赴会,以期重温旧梦。久别重逢,黛西深为盖茨比忠贞的爱情所感动,也为他的财富动心。汤姆发现两人间的隐情后,在纽约寻衅摊牌,当众揭露盖茨比靠私酒买卖暴富。盖茨比不甘示弱,坦陈两人间五年不渝的爱情,要求黛西跟他走,黛西却拒绝和粗鄙不忠的丈夫分手。黛西驾车从纽约回家途中,心绪不宁,撞死了汤姆的情妇威尔逊太太。盖茨比决心为她承担罪责。汤姆谎称驾车的是盖茨比,并唆使威尔逊枪杀了盖茨比。在最后我
们看到,现实远非梦想,盖茨比非但未能赢回黛西,反而却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使多年的梦想化为泡影,营造出的悲剧效果让人心疼。
浪漫当然不只来自于情节,说实话故事情节或许都有些俗套,但是菲茨杰拉德天赋异秉、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为人热情奔放,并拥有杰出的语言天赋,在他的笔下,经过精心的场景性的结构形式的安排,整个故事鲜活动人。例如小说前两章描写的聚会场景呈现了主要人物不同的社会生活天地,通过奢靡的晚宴氛围来展现黛西的魅力及其内心的堕落。至此盖茨比仍未出现,营造出了盖茨比的神秘感,盖茨比出场前还通过聚会宾客口中话题诸如他是德国威廉皇帝的侄儿,他在战争期间杀过人等等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不知不觉进入对盖茨比身世的探秘,进入盖茨比的王国。而盖茨比的出场却十分平淡自然,让人惊叹。之后穿插的盖茨比身世的解谜,与黛西恋情的回忆,今夕盖茨比的对比让人大呼过瘾。
盖茨比的一生又为什么让人觉得如此浪漫,如此“了不起”呢?盖茨比从年轻时起就一心要追求“一个绚丽得无法形容的宇宙”。实际上后来富有却又仍执着于黛西的盖茨比来自他对自己的柏拉图式的理念。他让自己献身于一种博大、庸俗、华而不实的美。一旦爱上了“黄金女郎”,“他那些无法形容的憧憬和她短暂的呼吸就结合在一起了”。她成为他理想的化身,尽管黛西早已移情别恋,尽管他清楚地听出“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他仍不改初衷,固执地追求重温旧梦。黛西远不如他的梦想——并不是由于她本人的过错,而是由于他的幻梦有巨大的活力。他的幻梦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投入了这个幻梦,不断地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缀饰。因此,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也超越了世俗的男欢女爱的恩怨。为了重温旧梦,他不惜投身纽约金钱世界的污泥浊水,但是他对财富本身和花天酒地的生活并无兴趣,出污泥而不染。他的灵魂在受难,但是他无怨无悔,从一而终,“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小说叙述者从一开头就表白从不轻易褒贬人物,却在和盖茨比诀别之前理直气壮地喊道:“他们是一帮混蛋,他们那一大帮子都放在一堆还比不上你。”所以,盖茨比是“了不起的”。
盖茨比的悲剧浪漫源于他对于当时美国的上层社会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当时的美国清教主义已经开始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冲击下站不住脚。盖茨比虽然通过参与污浊的商业,获得了金钱与地位,但是他显然还未真正融入上流社会。上流社会不只是莺歌燕舞,夜夜笙歌,也不只是挥霍无度,寻欢作乐,而是冷漠无情,背叛感情而不受良心的责备。盖茨比对黛西念念不忘,执着于自己柏拉图式的重温旧梦,显然是太纯真了。此时“美国梦”已经显得如此一文不值,虚假不堪。人们看到的都只是金钱与享乐,而不是个人价值,个人理想通过努力与奋斗发挥天赋而实现。盖茨比费尽心力挤入上流社会,却没认识到它的本质,最终
也只有被利益的纠葛害死。
其实盖茨比的一生其实又何尝不带有菲茨杰拉德的影子,盖茨比的浪漫其实也来自于菲茨杰拉德的浪漫。菲茨杰拉德自幼家庭并不宽裕,父亲生意失败,必须靠母亲援助,菲茨杰拉德展现了文学天赋可是学业并不佳而没拿到奖学金,最终参加一战。在军营生活中他认识了一生的挚爱泽尔,可是后来泽尔却因为菲茨杰拉德商业不成功,认为他支持不了两人生活而背叛婚约。之后菲茨杰拉德写作大获成功再次示爱两人才修成正果。两人生活奢靡,菲茨杰拉德不得不写大量商业文章维持生活。后来两人婚姻出现裂痕,菲茨杰拉德心力交瘁,末年十分落魄,甚至死后并没有被直接允许葬入马里兰州的天主教墓地,原因是他生气挥霍无度、奢华糜颓的生活方式。菲茨杰拉德对于泽尔的不移的爱恋就如盖茨比对黛西,泽尔对于物质的担心而拒绝菲茨杰拉德,后来两人奢靡的生活,和黛西的背叛与拜金又是何其的相似。菲茨杰拉德拼命写作维持奢靡的生活正如盖茨比甘愿趟商业的浑水,挥金如土吸引黛西的注意,只为重温旧梦。
菲茨杰拉德对于爱情、幸福的理念是疯狂而浪漫的。他还是个年轻小伙儿时就发展出一套自己的观点:时光流转,成人世界中的世俗纠缠只会将人类追求幸福的能力扼杀掉。“我讨厌老人。” 25岁的史考特·菲茨杰拉德这么说过。29岁的时候他继续阐述这一观点,他们不再努力自我改善,“几乎变成了野蛮人。”头发灰白的老父老母还在原地踏步,人到晚年还在重复着青春期时犯过的错误,一点教训也没学到。“依旧相信由已经鉴定的20克拉钻石的谎言组成的白名单。”他所指的“老”,似乎就是三十岁这道坎。过了三十岁,幸福——特别是婚姻幸福——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愿望。“我见过很多美满幸福的夫妻,”他说,“他们当中很少过了三十岁的”。过了这个年龄,夫妻双方都知道游戏已经结束,幸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中我们看到菲茨杰拉德对于追求幸福的热烈与执着,充满了强烈的青春浪漫。
菲茨杰拉德的浪漫不仅仅体现在盖茨比身上,也充斥于他的所有文学作品人物之中。正如有学者写到:按照特里林的说法,菲茨杰拉德的所有小说主人公都忠于“想象中的浪漫”(envisioned romance),而且这种浪漫又总是和金钱和成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其早期作品如《人间天堂》中,菲茨杰拉德喜欢给他的金童们套上一轮浪漫的光环,而且爱用诸如“奢华的”(extravagant and luxurious)、“精雅的”(exquisite)、“敏感的”(delicate)、“迷人的”(glamorous and charming)、“童话般难以置信的”(fabulous)、“深奥微妙的”(sophisticated)之类金光闪闪的词汇来形容这轮光环。这些年轻人陶醉于“慵懒的美”(lazy beauty) ,个个以“贵族式的自我中心主义者”(aristocraticegotist)自居 ,故作谙于世故、洞悉世情的姿态 ,对万事都报以居高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