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
前言
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诸多验之有效内外治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了解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与辨证原则.
本教学大纲分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
总论部分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有一个概略的认识.各论以病分章论节,按中医外科传统分类法分九章,每章前的短文概括文章疾病的通性,每节一病,分概说、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摄。
学时分配共计:72学时。
本教材的实施的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遵循教学大纲的教要求,突出重点,合理分配,针对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特点,既对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给予论述,同时对某些疑难病症的现代研究有所了解。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上篇总论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目的要求】
了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历史上对人民健康的伟大贡献,进一步巩固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
了解历代名医、主要贡献、学术流派及创造发明等突出事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中医外科的范围。
二、掌握疾病的命名原则。
三、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术语。
【教学内容】
一、中医外科具有特定的治疗范围,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前阴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等。
二、疾病命名有十种方法,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传染性来命名。
三、基本术语主要为疮疡类的常见术语。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一、掌握外科疾病致病因素。
二、熟悉外科疾病发病机理。
三、正确理解气血、脏腑、经络与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致病因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
二、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目的要求】
一、正确理解对中医外科疾病进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
二、掌握中医外科疾病局部症状的四诊检查要点。掌握阴证、阳症,辨肿、痛、脓、溃疡等的方法。
三、熟悉辨皮疹、痒、出血、善恶顺逆等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辨病与辨证,是中医学从不同角度对疾病本质进行认识的方法。
二、四诊在外科中的应用
1.望诊
1)望局部病变:望部位、望形色
2)望神色形态:望精神、望面色、望形态
3)望舌:望舌质、望舌苔
1)听声音
2)嗅气味
3.问诊
1)问寒热
2)问汗液
3)问饮食
4)问二便
5)问病因或诱因
6)问旧病
7)问职业
8)问妇女月经
9)问家族
10)问不洁性交
4.切诊
1)脉诊: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大脉、小脉、弦脉、紧脉
2)触诊:触皮肤、触疼痛、触肿块
三、辨阴证阳证,是一切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主要依据发病缓急、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肿形、范围、硬度、疼痛、病位深浅、脓液质量、溃疡形色、病程长短、全身症状、舌苔脉象及预后顺逆来辨别。
四、辨肿、脓、溃疡、皮疹、出血
1.辨肿
1)辨肿的外形:局限性、弥漫性、全身性
2)辨肿的成因:火肿、寒肿、风肿、湿肿、痰肿、气肿、瘀肿、郁结肿、虚肿、实肿
3)辨肿的部位与形色
4)辨肿块与结节: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边界、疼痛、内容物
2.辨脓
1)辨脓方法:触按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2)辨脓的内容:辨脓的有无、脓的部位深浅、辨脓的形质、色泽、和气味3)辨脓的注意事项
1)辨溃疡的形态:阴证、阳证、化脓性溃疡、结核性溃疡、静脉性溃疡、癌性溃疡、压迫性溃疡
2)辨溃疡的色泽:阳证溃疡、阴证溃疡、溃疡肉芽
4.辨皮疹
1)从八纲证来辨
2)从卫气营血辨证来辨
3)从病因辨证来辨
4)从脏腑辨证来辨
5.辨出血
1)皮肤黏膜出血
2)咯血
3)呕血
4)便血
5)尿血
五、辨痛、痒
1.辨痛
1)辨疼痛的成因:寒、热、风、湿、气、瘀血、化脓
2)辨疼痛的类型:卒痛、阵发性疼痛、持续性疼痛、
3)辨疼痛的性质:刺痛、灼痛、裂痛、钝痛、酸痛、胀痛、绞痛、啄痛、抽掣痛
4)辨疼痛与肿胀
2.辨痒
1)皮肤病辨痒: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
2)疮疡辨痒
六、辨部位经络
1、辨部位;上、中、下部位辨证
2.辨经络,从人体各部所属经络、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及循环用药三方面论述。
七、辨善恶顺逆,就是判断外科疾病预后转归的一种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五章中医外科疾病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