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学生:雷闪指导教师:杜娟
【摘要】医学模式已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的概念和内涵也随之发生改变,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也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患者的各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如何让患者得到最佳的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临床;心理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和护理学所关注的不应仅是患者的疾病,而是要从人的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整体关注患者。一个人从家庭社会的正常环境状态转向医院这一陌生的环境,社会角色需要转换,此过程越短,越有利于治疗,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技术固然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同时患者在医院受到的人文关怀,心理上的护理同样也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1.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意义
除生物致病因素和理化致病因素可使人致病外,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的改变也会通过心理活动导致心身疾病。以“胃、十二指肠溃疡”为例,祖国医学很早就注意到精神因素对胃部疾患的影响,故有“思虑伤脾、脉涩不畅、思伤脾、怒胜思”之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许多结构(如丘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等)与心理活动的形成、发展有关。当各种不利的内外因素导致情绪、意识,性格及思维发生变化时,中枢神经系统则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即生物反馈)促使体内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免疫功能及代谢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种身心双向互相为因果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也有可能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心理因素致病常常是通过情绪起作用,愉快的情绪有益于机体的健康或疾病的恢复,而不愉快的情绪则可以使健康恶化或病情加重。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心理治疗,首要的问题是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需求。从而做好心理治疗与护理。患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有共同的也有个体化的需要。护理人员要深入了解和尽力满足这些需要,这样有助于产生愉快的情绪和防止不良的心理状态发生,有利于积极配合诊治和护理[1]。
人的“心身”是密切相关、互相影响的,这是理解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若护理人员做好了病人的心理护理,减轻或消除了不良的心理刺激,就可以防止或中断心身疾病的恶心循环,促进心身疾病的治疗过程[2]。
同种药物,由于护士在给药时说话方式不同,会导致病人药物心理效应的差异。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表情都可以影响病情的发展。引出“护源性疾病”[3],这是护理人员不可忽视的职责问题。
良好的心理护理常常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护士有责任为患者解除陌生、恐惧、疑虑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三分治,七分养”,这“三七”开里面的“七”内就包含了心理调节,如乐观的心情、豁达的性格、战胜疾病的信心、与疾病抗争的意志等,加之合理的休息及饮食调养[4]。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证明,心理因素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好转、恶化、治愈、复发以及预防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2.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
心理状态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反映在疾病的态度上也各有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因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心胸狭窄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人在患病之后常常感到苦
恼、忧虑,常向他人诉说自己的病情。而性格开朗,平常比较乐观的人患病之后往往表现为满不在乎,对检查、治疗、用药等都大不重视。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要分析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对待疾病的态度认真进行心理分析表明:患者对待疾病的心理状况可大致分为3类[5]:①紧张型:患者表现恐惧心理,思想高度紧张,甚至有濒死感,并留临终遗嘱,多见于性情不太开朗的人。②松弛型:患者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此类型多见于平素体健而突然发病,对疾病缺乏认识,较为年轻的患者。③平稳型:患者表现为比较合作,并配合医护人员的安排、治疗和护理,正确对待疾病,多见于性随温和的患者,这类患者一般恢复较快。
3.临床中的心理护理
3.1不同的疾病有其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
心血管疾病发生之后,患者常常出现烦躁,易激惹、易伤感、感情脆弱、记忆力减退等心理症状[6],此类疾病的心理护理通常是通过关心、安慰、沟通,精神调养并施行松弛训练来实现;癌症是令人恐惧的一个词,而癌症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如患者过分的悲观、绝望、忧郁、压抑等心理因素造成神经系统过度紧张,使人体免疫机能减弱,增加了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杨燕[7]在对690例癌症患者的护理中发现,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期主要分为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和平静期,针对患者的各期的心里变化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取得了最佳的治疗效果。妇产科疾病常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因此患者就会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紧张、害羞、自卑、忧郁、无助,此时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像对待自己的姐妹一样关爱患者,为她们讲解女性生理知识,使其了解女性生理特点,告知她们一些疾病的可预防和治疗性,取得患者的信任。通过心理护理,患者能释放心中的疑惑与不安,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治疗。急诊患者同样也需要良好的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发病,处于高度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询问,给予支持和鼓励,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在疾病的诊疗方面心理护理也有重要意义,戴素美等[8]的调查表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术中心理反应是影响耐受力的主要因素,内镜检查前,得到适当的心理护理的患者比未得到者能较好地配合医生的检查,对患者所做的心理护理与其在检查中的配合程度相一致。
3.2沟通与交流
沟通与交流要立足换位思维,护士要从病人的立场去认识他们,理解他们。以真诚的态度打动患者,使患者的心情舒畅,使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当护士由于其他重要工作而无法立刻满足病人的需要时,护士应及时对病人进行解释,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谅解[9]
4.心理干预具体方法
4.1 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利用渐进性肌肉放松、想象等催眠技术[5]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抑制过去占有优势的心理活动,通过暗示作用,在患者头脑中唤起一种特殊意境,这种意境能使人的心理对生理的控制力量发挥到最高水平,从而达到消除患者的某些病态心理的目的。催眠疗法可以减轻心理压力,矫正不良习惯,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催眠疗法中的肠道催眠是报道最频繁、实验结果证明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有效的方法之一[10]。
Whorwell等[11]的研究发现催眠疗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胀、总体幸福感、排便习惯等方面的具有显著改善。Roberts等[12]将8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即分为肠道催眠疗法加常规治疗组、单纯常规治疗组,结果显示,两组的肠道症状和QQL都又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