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原理重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国内外旅游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国外:1.从单科独进的分散研究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
2.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
3.对国际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国内旅游的研究,对第三世界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发
达国家旅游的研究。
国内:1.相对而言,中国的旅游研究历程很短。
2.中国旅游研究起步期、中国旅游业产生与发展的源头时期、以及中国旅游教育和
发展的初创期,三者是同步的。
3中国旅游研究首先从旅游专业教材建设开始,且多是对国外专业教材的翻译借用。
4从旅游业的角度而不是从旅游活动的角度架构学科的研究框架,在认识方法上带有浓重的功利性。旅游学科一开始就被定位成为旅游产业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的应用性学科。
对国内外旅游学的评价:中国旅游研究从事理论探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成果很少。主流是应用导向和热点导向。大部分研究成果或者趋于微观的、业务性的探讨,或者喜欢做大文章,框架宏大,内容平常。绝大多数研究成果是诠释性的论证,科学的实证性较少。总体来看,国外旅游研究与国外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节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与对象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本书定义: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旅游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他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旅游学的研究内容:1.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旅游的本质与特征旅游者分类及其特征旅游需要及其形成机制旅游需要与旅游需求的关系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旅游决策过程旅游体验过程旅游流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旅游容量及其容量管理针对旅游产业活动的研究:对旅游研究内容的多元认识
旅游作为一种人类经历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旅游作为一种地理现象
旅游作为一种财源旅游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旅游作为一种行业
不同的认识视角,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存在差异。
第三节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旅游学的跨学科性质:不仅表现在旅游学研究的历史进程当中,它实际上植根于旅游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这个根本点上。正式因为旅游所包含内容因素广泛,牵扯关系复杂,单纯靠一种研究方法就不可能解决所有相关问题。旅游现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要求它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跨学科是中等层次的,多学科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合作研究,强调学科间的协作,强调在解决问题时的各学科的相互补充的作用。
第四节: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研究问题的不同性质,方法论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三个层次的方法论:1.最高层次的方法论是哲学方法论。2.第二层次的方法论是一般科学方法论(此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具有一般性)。3.第三层次的方法论是具体科学研究领域的方法论,是针对某个学科或某个知识领
域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探索(这种方法论更带有专门性的特点)。
旅游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定性的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实证的和规范的研究方法
演绎的和归纳的研究方法历史的和共时的研究方法
在位的和出位的研究方法探测性的、描述性的和解释性的研究方法旅游学研究常用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旅游学研究中的几中具体方法:1.田野工作 2.模式分析 3.科学实验 4.统计分析
第二章旅游的本质和特征
第一节旅游的本质和特征
旅游的本质规定:总而言之,从旅游发生和运行过程上看,由于愉悦性的休闲体验是旅游的内核,因此,旅游就表现为一种个人行为,并且是在个人的意愿、志趣支配下受个人支付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影响而发生的行为,不管是以散客或组团的形式旅游,均是如此。..书56 旅游的基本属性:一旅游的消费属性二旅游的休闲属性(1.旅游的目的表现为借助葛总可以娱情悦性的活动达到的愉悦体验,这显然区别于为谋生而进行的劳动,也不同于为维持生存而从事的活动。2.旅游时发生与自由时间或余暇当中的行为。3.从旅游的活动构成上看,旅游这种休闲行为实际上又是众多的休闲活动的组合。)三旅游的社会属性注:内容也要了解详见书57页
第二节旅游的定义与类型
旅游:是个人利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的一种短暂的休闲体验。旅游的定义:旅游的几种典型定义:早期的旅游定义(中外对比)被经济化了的旅游定义文化论者的旅游定义官方和半官方定义
旅游及其相关范畴的定义:
旅游:是个人利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的一种短暂的休闲体验。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点: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愉悦体验;旅游是一种个人行为,(非制度性安排);旅游是一种休闲;旅游的两个突出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
旅游概念内涵的泛化在旅游学科建设以及旅游发展实践中都产生了深刻但未必积极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1.概念内涵的泛化是导致实践中概念混乱的直接原因。 2.在旅游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旅游一词所存在的概念内涵泛化问题,直接误导了旅游的学科建设的方向,使旅游者的学科体系不能及时地建立起来。3.旅游概念内涵泛化也导致人们在从事旅游研究时过分倾向于综合的方法而忽略分析的方法。4.旅游概念内涵泛化所产生的影响在旅游业发展实践中也有所反映。
旅游的类型:根据旅游成分的纯粹程度:完全型旅游和嵌入型旅游
按旅游的组织方式:散客旅游和团体包价旅游
按是否跨越国境: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
按旅游所经历的时间长度:过夜旅游和不过夜旅游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旅游者
旅游者传统的定义:属于国际旅游者的四类人(依据目的)
1.为了娱乐、家庭事务或健康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2.为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育等会议或公务)
3.为商业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其停留时间不足24h。
不属于国际旅游者的五类人
1.为到另一国家谋求职业或长期居住的人;
2.前来入学就读的外国学生;
3.居住在边境地区、日常跨越国境到邻国工作的人;
4.临时过境但不作法律意义上停留的人,即使在境内时间超过24h。
缺陷:访问超过24小时,没有对一日游游客进行规定
历史演变:1.1950年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的界定
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IUOTO)对1937年定义做了修订,包括将以修学形式旅游的学生视为旅游者,以及界定了一个新的旅游者类型:international excursionist,即“短途国际旅游者”或“当日往返国际旅游者”。该类型旅游者指在另一个国家访问不超过24小时的人。另外,IUOTO还定义了过境旅行者,他们是路过一个国家但不作法律意义上的停留的人,不管他们在该国停留多久。
2.国际旅游者的进一步规范
1963年联合国在罗马举行的国际旅行与旅游会议上,对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的旅游者(tourists)与逗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游客(visitors)加以区别。
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明确了旅游者(tourists)与不过夜旅游者(excursionists)的划分,且二者统一于visitors一词,其定义为:“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其他目的到一个非常住国去访问的人。”
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visitors、tourists和excursionists的技术性定义。这些定义成为大多数国家进行旅游者统计的依据。
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定义,
国际游客(international visitors)不包括下列人:一为移民或就业而进入目的地国家的人...详见书102 二国际游客有分为国际过夜旅游者和国际不过夜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定义:1.世界旅游组织定义:过夜国内旅游者是指在本国某一目的地履行超过二十四小时而少于一年的人,其目的是休闲、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不过夜国内旅游者是指基于以上任一目的应在目的地逗留不足24小时的人。2.北美国家的定义:美国单程80或160公里,加拿大至少八十公里。(安大略省用40公里)优点:通常超过一定距离后就离开了其日常居住的社区(城市),且距离与时间往往是成正比的。符合旅游“异地性”的特征。缺陷:行政边界居民容易被遗漏。
3.欧洲国家的定义: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少于四个月的人,以消遣,健康,出差或参加各种会议,商业旅行,改变课堂教学的修学旅行为目的的。优点:在外过夜的旅游者通常旅行距离较远,离开了其日常居住的地区;缺陷:将当日往返的一日游游客排除在外。
4.我国的定义,(1)分为国内过夜游客和国内一日游游客。国内过夜游客:在其他地方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不超过12个月;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常驻地10公里以外,时间超过6小时又不足24小时,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2)规定了7种不属于国内游客的人。
各国间对国内旅游者界定的分歧主要是依据时间标准和距离标准。
本书对旅游者的定义:旅游者是指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短暂的休闲体验的人。(详细4点见书104)
按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划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