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特殊的感觉刺激 中枢神经是分等级的结构,高级中枢控制 中枢神经是分等级的结构, 低级中枢。 低级中枢。脑损伤康复重建高级中枢抑制 控制为目的 脑损伤的恢复遵循一定的顺序,即模仿婴 脑损伤的恢复遵循一定的顺序, 儿正常运动发育的顺序
运动发育的系统回顾
正常的运动发育并不是按着固定、 正常的运动发育并不是按着固定、僵化的模式进 行 正常的运动发育是因多因素、 正常的运动发育是因多因素、多系统随时间变化 如神经系统的发育, 的,如神经系统的发育,生物力学的调整及影响 身体与社会的环境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行为上的适应性变化是患者 尝试使用保存的功能重获运动能力 (Gillen 2004)
2.运动治疗量 2.运动治疗量
运动治疗中的总负荷量,取决于运动治 疗的强度、频度(密度)和治疗的总时间, 其中,运动治疗的强度是运动处方中定量 化的核心。
(1)运动治疗强度: 运动治疗强度:
1)心率:是确定运动治疗强度的可靠指标。 应注明运动治疗中允许达到的最高心率和和应该 达到的适宜心率即靶心率。大运动量相当于最高 心率的80%以上,中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70%, 心率的80%以上,中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70%, 小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 小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 有条件时最好通过运动试验来确定靶心率, 常用自行车功量仪或活动平板。 极量(最大)心率=210极量(最大)心率=210-年龄 亚极量=195亚极量=195-年龄 最大心率=休息时心率+ 最大心率=休息时心率+(同年龄组预计的最 大心率-休息时心率)* 大心率-休息时心率)*60%
2)机体耗氧量: 大强度引动耗氧量约为最大耗氧量的70%, 大强度引动耗氧量约为最大耗氧量的70%, 中等强度的运动量约为50%—60%,小等强 中等强度的运动量约为50%—60%,小等强 度的运动量约为40%。 度的运动量约为40%。 运动治疗的耗氧 量一般占最大耗氧量的40%—50%。 量一般占最大耗氧量的40%—50%。
肌肉和结缔组织改变 改变物理和功能的特性) (改变物理和功能的特性) 改变运动模式
中风恢复模式图
中风 运动功能降低或缺失 通过治疗引发肌肉活动 及训练运动控制 + 创造环境, 创造环境,激励学习 恢复有效的 各种运动
病人期望运动 肌肉和神经元 代偿” “代偿” 继发改变 — 挛缩 病人陷入无效的 废用改变 刻板的协同运动 痉挛
二、基本原理
(一)脑损伤后功能恢复 (二)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症 1.阴性特征 1.阴性特征 2.阳性特征 2.阳性特征 3.适应特征 3.适应特征 (三)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 (四)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 (五)调整重心
上运动神经元损坏综合征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阳性特征 适应特征 反射亢进 痉挛状态) (痉挛状态) 无力, 无力,丧失 灵巧性 阴性特征
(2)治疗频度每周参与或接受治疗的次数。 小运动治疗量每日1次,中运动治疗量隔日1 小运动治疗量每日1次,中运动治疗量隔日1 次,如果间隔时间超过3 次,如果间隔时间超过3天,运动治疗效果 的积蓄作用就会消失。 (3)治疗时间:训练部分是一次治疗的主要 部分,至少维持20—30分钟。 部分,至少维持20—30分钟。
运动在学习疗法
中国医科大学 盛京医院 张志强
一、概述
运动再学习技术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 MRP) 是由澳大利亚物理治疗师J.H.Carr和 是由澳大利亚物理治疗师J.H.Carr和 R.B.Shepherd提出的一种运动疗法,Carr等把中枢 R.B.Shepherd提出的一种运动疗法,Carr等把中枢 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 学习或在训练的过程。它主要是以生物力学、运 动科学、神经科学、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 作业或功能为导向,在强调患者主观参与和认知 重要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运动学习方法对患 者进行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
方法(七功能)
上肢功能 口面部功能 从仰卧到床边坐 坐位平衡 站起与坐下 站立平衡 步行
步骤
步骤1 步骤1 分析功能活 动 (1)观察 (2)比较 (3)分析 步骤2 步骤2 练习丧失成分 (1)解释,明确目标 解释,
(2)指导 (3)练习言语视 觉 (4)反馈+手法指导 反馈+
步骤
步骤3 步骤3 练习功能性活动 (1) 解释明确目 标 (2) 指导 练习+ (3) 练习 + 言语和视 觉反馈+ 觉反馈 + 手法指 导 再评定, ( 4) 再评定 , 鼓励灵 活性 步骤4 训练的转移 步骤 ( 1) 练 习 强 度 、 时 间和地点 (2) 坚持练习 ( 3) 组 织 自 我 监 督 练习 (4)创造学习环境 (5)亲属参与
3.注意事项 3.注意事项
(1)掌握好适应症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个别对待 (5)及时调整
o
运 动 处 方
一个完整的运动处方应包括运动治疗项 目、运动治疗量以及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3 目、运动治疗量以及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3 方面内容。
1.运动治疗项目 1.运动治疗项目
(1)耐力性项目:以健身,改善心脏和代 (1)耐力性项目:以健身,改善心脏和代 谢功能,防止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病等 为目的。耐力性项目一般属于周期性、节 律性的运动。 (2)力量性项目:以训练肌肉力量和消除 (2)力量性项目:以训练肌肉力量和消除 局部脂肪为目的。 (3)放松性项目:以放松肌肉和调节神经 (3)放松性项目:以放松肌肉和调节神经 为主要目的。 (4)矫正性项目:以纠正躯体解剖结构或 (4)矫正性项目:以纠正躯体解剖结构或 生理功能异常为目的
早期康复避免废用综合征 科学训练避免误用综合征 循序渐进避免过用综合征
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
其基本概念是在生活环境中限制脑损伤患 者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上 肢。 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主要用于慢性期脑卒 中患者(发病6个月— 中患者(发病6个月—1年后的上肢治疗)
被治疗患者的上肢至少要具备伸腕10 被治疗患者的上肢至少要具备伸腕10 , o 拇指掌侧或桡侧外展10 ,其余4指中任意2 拇指掌侧或桡侧外展10 ,其余4指中任意2 o 指的掌指和指间关节可以伸10 指的掌指和指间关节可以伸10 ;没有明显 的平衡障碍,能自己穿吊带(一般第1天在 的平衡障碍,能自己穿吊带(一般第1 治疗人员监督下练习如何操作),能安全 地带着吊带走动;无严重的认知障碍,如 感觉性失语、注意力不集中、患侧忽略、 视觉缺陷、记忆障碍;无严重合并症;无 严重的痉挛和疼痛。
运动再学习
NDT和NPT的主要不足 NDT和NPT的主要不足 - 结合患者的实际需要训练其日常生活的基本 功能不够 - 分析运动问题不够 - 理论上只源于神经生理学,忽略近年来运动 理论上只源于神经生理学, 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 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认知心理等理论成 果 NDT (神经发育疗法) 神经发育疗法) 运动控制 NPT (神经生理学疗法) 神经生理学疗法) 再学习
运动发育的系统回顾
正常的运动发育并不是按着固定、 正常的运动发育并不是按着固定、僵化的模式进 行 正常的运动发育是因多因素、 正常的运动发育是因多因素、多系统随时间变化 如神经系统的发育, 的,如神经系统的发育,生物力学的调整及影响 身体与社会的环境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行为上的适应性变化是患者 尝试使用保存的功能重获运动能力 (Gillen 2004)
2.运动治疗量 2.运动治疗量
运动治疗中的总负荷量,取决于运动治 疗的强度、频度(密度)和治疗的总时间, 其中,运动治疗的强度是运动处方中定量 化的核心。
(1)运动治疗强度: 运动治疗强度:
1)心率:是确定运动治疗强度的可靠指标。 应注明运动治疗中允许达到的最高心率和和应该 达到的适宜心率即靶心率。大运动量相当于最高 心率的80%以上,中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70%, 心率的80%以上,中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70%, 小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 小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 有条件时最好通过运动试验来确定靶心率, 常用自行车功量仪或活动平板。 极量(最大)心率=210极量(最大)心率=210-年龄 亚极量=195亚极量=195-年龄 最大心率=休息时心率+ 最大心率=休息时心率+(同年龄组预计的最 大心率-休息时心率)* 大心率-休息时心率)*60%
2)机体耗氧量: 大强度引动耗氧量约为最大耗氧量的70%, 大强度引动耗氧量约为最大耗氧量的70%, 中等强度的运动量约为50%—60%,小等强 中等强度的运动量约为50%—60%,小等强 度的运动量约为40%。 度的运动量约为40%。 运动治疗的耗氧 量一般占最大耗氧量的40%—50%。 量一般占最大耗氧量的40%—50%。
肌肉和结缔组织改变 改变物理和功能的特性) (改变物理和功能的特性) 改变运动模式
中风恢复模式图
中风 运动功能降低或缺失 通过治疗引发肌肉活动 及训练运动控制 + 创造环境, 创造环境,激励学习 恢复有效的 各种运动
病人期望运动 肌肉和神经元 代偿” “代偿” 继发改变 — 挛缩 病人陷入无效的 废用改变 刻板的协同运动 痉挛
二、基本原理
(一)脑损伤后功能恢复 (二)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症 1.阴性特征 1.阴性特征 2.阳性特征 2.阳性特征 3.适应特征 3.适应特征 (三)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 (四)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 (五)调整重心
上运动神经元损坏综合征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阳性特征 适应特征 反射亢进 痉挛状态) (痉挛状态) 无力, 无力,丧失 灵巧性 阴性特征
(2)治疗频度每周参与或接受治疗的次数。 小运动治疗量每日1次,中运动治疗量隔日1 小运动治疗量每日1次,中运动治疗量隔日1 次,如果间隔时间超过3 次,如果间隔时间超过3天,运动治疗效果 的积蓄作用就会消失。 (3)治疗时间:训练部分是一次治疗的主要 部分,至少维持20—30分钟。 部分,至少维持20—30分钟。
运动在学习疗法
中国医科大学 盛京医院 张志强
一、概述
运动再学习技术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 MRP) 是由澳大利亚物理治疗师J.H.Carr和 是由澳大利亚物理治疗师J.H.Carr和 R.B.Shepherd提出的一种运动疗法,Carr等把中枢 R.B.Shepherd提出的一种运动疗法,Carr等把中枢 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 学习或在训练的过程。它主要是以生物力学、运 动科学、神经科学、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 作业或功能为导向,在强调患者主观参与和认知 重要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运动学习方法对患 者进行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
方法(七功能)
上肢功能 口面部功能 从仰卧到床边坐 坐位平衡 站起与坐下 站立平衡 步行
步骤
步骤1 步骤1 分析功能活 动 (1)观察 (2)比较 (3)分析 步骤2 步骤2 练习丧失成分 (1)解释,明确目标 解释,
(2)指导 (3)练习言语视 觉 (4)反馈+手法指导 反馈+
步骤
步骤3 步骤3 练习功能性活动 (1) 解释明确目 标 (2) 指导 练习+ (3) 练习 + 言语和视 觉反馈+ 觉反馈 + 手法指 导 再评定, ( 4) 再评定 , 鼓励灵 活性 步骤4 训练的转移 步骤 ( 1) 练 习 强 度 、 时 间和地点 (2) 坚持练习 ( 3) 组 织 自 我 监 督 练习 (4)创造学习环境 (5)亲属参与
3.注意事项 3.注意事项
(1)掌握好适应症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个别对待 (5)及时调整
o
运 动 处 方
一个完整的运动处方应包括运动治疗项 目、运动治疗量以及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3 目、运动治疗量以及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3 方面内容。
1.运动治疗项目 1.运动治疗项目
(1)耐力性项目:以健身,改善心脏和代 (1)耐力性项目:以健身,改善心脏和代 谢功能,防止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病等 为目的。耐力性项目一般属于周期性、节 律性的运动。 (2)力量性项目:以训练肌肉力量和消除 (2)力量性项目:以训练肌肉力量和消除 局部脂肪为目的。 (3)放松性项目:以放松肌肉和调节神经 (3)放松性项目:以放松肌肉和调节神经 为主要目的。 (4)矫正性项目:以纠正躯体解剖结构或 (4)矫正性项目:以纠正躯体解剖结构或 生理功能异常为目的
早期康复避免废用综合征 科学训练避免误用综合征 循序渐进避免过用综合征
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
其基本概念是在生活环境中限制脑损伤患 者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上 肢。 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主要用于慢性期脑卒 中患者(发病6个月— 中患者(发病6个月—1年后的上肢治疗)
被治疗患者的上肢至少要具备伸腕10 被治疗患者的上肢至少要具备伸腕10 , o 拇指掌侧或桡侧外展10 ,其余4指中任意2 拇指掌侧或桡侧外展10 ,其余4指中任意2 o 指的掌指和指间关节可以伸10 指的掌指和指间关节可以伸10 ;没有明显 的平衡障碍,能自己穿吊带(一般第1天在 的平衡障碍,能自己穿吊带(一般第1 治疗人员监督下练习如何操作),能安全 地带着吊带走动;无严重的认知障碍,如 感觉性失语、注意力不集中、患侧忽略、 视觉缺陷、记忆障碍;无严重合并症;无 严重的痉挛和疼痛。
运动再学习
NDT和NPT的主要不足 NDT和NPT的主要不足 - 结合患者的实际需要训练其日常生活的基本 功能不够 - 分析运动问题不够 - 理论上只源于神经生理学,忽略近年来运动 理论上只源于神经生理学, 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 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认知心理等理论成 果 NDT (神经发育疗法) 神经发育疗法) 运动控制 NPT (神经生理学疗法) 神经生理学疗法) 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