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盖斯定律计算

专题五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盖斯定律计算
专题五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盖斯定律计算

专题五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盖斯定律计算

热化学部分主要考查盖斯定律计算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重点是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注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明各物质的状态。

【知识网络】

【课堂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5.能利用焓变和熵变的相对大小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考题回顾】

1.(13江苏20部分)磷是地壳中含量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主要以难溶于水的磷酸盐如Ca3(PO4)2等形式存在。它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白磷(P4)可由Ca3(PO4)2、焦炭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得。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Ca3(PO4)2(s)+10C(s)=6CaO(s)+P4(s)+10CO(g) △H1=+3359.26 kJ·mol-1

CaO(s)+SiO2(s)=CaSiO3(s) △H2=-89.61 kJ·mol-1

2Ca3(PO4)2(s)+6SiO2(s)+10C(s)=6CaSiO3(s)+P4(s)+10CO(g) △H3

则△H3=kJ·mol-1。

2.(12江苏4)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3.(12江苏20部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其单质及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 △H=a kJ·mol-1

3AlCl(g)=2Al(l)+AlCl3(g) △H=b kJ·mol-1

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 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4.(11江苏20部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 CH4(g)+H2O(g)=CO(g)+3H2(g)△H=206.2kJ·mol-1

CH4(g)+CO2(g)=2CO(g)+2H2(g)△H=247.4 kJ·mol-1

2H2S(g)=2H2(g)+S2(g)△H=169.8 kJ·mol-1

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基础梳理】

一、焓变与反应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2.焓变、反应热

(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

(2)符号:△H。

(3)单位:kJ·mol-1或kJ/mol。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常见放热反应

①可燃物的燃烧;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化合反应;

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

⑤物质的缓慢氧化。

(3)常见吸热反应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

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

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

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

4.反应热△H的基本计算公式

△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例1】(2011重庆理综)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

【变式1】通常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 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学键

42应热(△H)为 。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 2(g)+O 2(g)=2H 2O(l) △H =-571.6 kJ·mol -1

表示:2 mol 氢气和1 mol 氧气反应生成2 mol 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 的热量。

3.书写

(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 ℃、101 kPa 下进行的,可不注明。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s 、l 、g 、aq 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3)-1)。

(4)注意守恒关系:(△H 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5)

(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 也要加倍。

【例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确)

A.S(s)+32

O 2(g)=SO 3(g)ΔH =-315 kJ·mol -1(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 2O(l) △H =-57.3 kJ·mol -1(中和热)

C.C 2H 5OH +3O 2=2CO 2+3H 2O △H =-1368.8 kJ·mol -1(反应热)

D.2H 2O(g)=2H 2(g)+O 2(g) △H =-483.6 kJ·mol -1(反应热)

【变式2】实验测得:101 kPa 时,1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的热量;1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 2,放出890.3 kJ 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①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0.3 kJ·mol -1

②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0.3 kJ·mol -1

③CH 4(g)+2O 2(g)=CO 2(g)+2H 2O(g) △H =-890.3 kJ·mol -1

④2H 2(g)+O 2(g)=2H 2O(l) △H =-571.6 kJ·mol -1

A.仅有②

B.仅有②④

C.仅有②③④

D.全部符合要求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

(1)概念:在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

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 -1表示。

kPa 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 mol)

22O(l)2

(2)表示的意义:例如C 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 -1,表示在101 kPa 时,1 mol C 完全

燃烧放出393.5 kJ 的热量。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 mol 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C 8H 18(l)+252

O 2(g)=8CO 2(g)+9H 2O(l) △H =-5518 kJ·mol -1, 即C 8H 18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1。

(4)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方法为Q 放=n (可燃物)×△H 式中:Q 放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n 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H 为可燃物的燃烧热。

2.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2)注意几个限定词:①稀溶液;②产物是1 mol 2 OH -(aq)+H +(aq)=H 2O(l) △H =-57.3 kJ·mol -1。

【例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 2(g)+O 2(g)=2H 2O(l);△H =-571.6kJ·mol -1,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 -1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 >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 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 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aq)+CH 3COOH(aq)=CH 3COONa(aq)+H 2O(l) △H =-57.4kJ·mol

-1 D.已知2C(s)+2O 2(g)=2CO 2(g) △H 1;2C(s)+O 2(g)=2CO(g) △H 2,则△H 1>△H 2

【变式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 -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H =-285.8 kJ·mol -1

C.Ba(OH)2·8H 2O(s)+2NH 4Cl(s)=BaCl 2(s)+2NH 3(g)+10H 2O(l);△H <0

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 -1,若将含0.5mol 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mol NaOH 的溶液混

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

四、盖斯定律的应用计算

【例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 2O 3(s)+3CO(g)=2Fe(s)+3CO 2(g) △H 1=-25 kJ·mol -1 ①

3Fe 2O 3(s)+CO(g)=2Fe 3O 4(s)+CO 2(g) △H 2=-47 kJ·mol -1 ②

Fe 3O 4(s)+CO(g)=3FeO(s)+CO 2(g) △H 3=+19 kJ·mol -1 ③

写出FeO(s)被CO 还原成Fe 和CO 2的热化学方程式 。

【变式4】(13浙江部分)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 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NH 3和(NH 4)2CO 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 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反应Ⅰ:2NH 3(l)+H 2O(l)+CO 2(g)(NH 4)2CO 3(aq) △H 1

反应Ⅱ:NH 3(l)+H 2O(l)+CO 2(g)NH 4HCO 3(aq) △H 2

反应Ⅲ:(NH 4)2CO 3(aq)+H 2O(l)+CO 2(g)2NH 4HCO 3(aq) △H 3

△H 3与△H 1、△H 2之间的关系是:△H 3= 。 【变式4】2△H 2-△H 1

五、化学反应自发与方向判断

1.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 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1.无需外界帮助

2.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1)焓变与反应方向

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 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 ,体系能量 得也 ,反应越 。可见, 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

(2)熵变与反应方向

①研究表明,除了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体系的 。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 增大的倾向。 ②熵和熵变的含义

a.熵的含义

熵是衡量一个体系 的物理量。用符号_ 表示。

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熵值也不同,一般规律是S (g) >S (l)>S (s)。

b.熵变的含义

熵变是反应前后体系 ,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ΔS 越大,越有利于反应 。

(3)综合判断反应方向的依据

①ΔH -T ΔS <0,反应 。 ②ΔH -T ΔS =0,反应 。 ③ΔH -T ΔS >0,反应 。

2.(1)放热反应 越多 降低 越多 完全 反应的焓变

(2)①混乱度 混乱度 ②a.混乱度 S b.熵的变化 ΔS 自发进行

(3)①能自发进行 ②达到平衡状态 ③不能自发进行

【例5】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温度、压力一定的条件下,焓因素和熵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B.温度、压力一定时,放热、熵增加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反应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D.固体的溶解过程只与焓变有关

【变式5】分析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A.2N 2(g)+O 2(g)=2N 2O(g) ΔH =+163 kJ·mol -1

B.Ag(s)+12

Cl 2(g)=AgCl(s) ΔH =-127 kJ·mol -1 C.HgO(s)=Hg(l)+12

O 2(g) ΔH =+91 kJ·mol -1 D.H 2O 2(l)=12

O 2(g)+H 2O(l) ΔH =-98 kJ·mol -1 六、能源

1.化石燃料

(1)种类:煤、石油、天然气。

(2)特点:蕴藏量有限,且不能再生。

2.新能源

【常考点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下列行为有悖于这一理念的是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将煤进行气化处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率

C.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尽量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D.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 )、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 )、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2.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 2(g)=CO 2(g) △H =-393.51 kJ/mol

C(金刚石)+O 2(g)=CO 2(g) △H =-395.41 kJ/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3.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H =-4bkJ/mol

B.C 2H 2(g)+2

5O 2(g)=2CO 2(g)+H 2O(l); △H =+2bkJ/mol C.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H =-2bkJ/mol

D.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H =+bkJ/mol

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 2(g)=CO 2(g) △H 1 C(s)+12

O 2(g)=CO(g) △H 2 ②S(s)+O 2(g)=SO 2(g) △H 3 S(g)+O 2(g)=SO 2(g) △H 4

③H 2(g)+12

O 2(g)=H 2O(l) △H 5 2H 2(g)+O 2(g)=2H 2O(l) △H 6 ④CaCO 3(s)=CaO(s)+CO 2(g) △H 7 CaO(s)+H 2O(l)=Ca(OH)2(s) △H 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氧气(O 2)和臭氧(O 3)是氧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4Al(s)+3O 2(g)=2Al 2O 3(s) △H 1

① 4Al(s)+2O 3(g)=2Al 2O 3(s) △H 2

② 3O 2(g)=2O 3(g) △H 3

③ 则 A.△H 1-△H 2=△H 3 B.△H 1+△H 2=△H 3

C.△H 2-△H 1=△H 3

D.△H 1+△H 2+△H 3=0

盖斯定律练习题

第一章盖斯定律练习: 1. 下列关于盖斯定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管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相同 B .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C .有些反应的反应热不能直接测得,可通过盖斯定律间接计算得到 D .根据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中△H 直接相加即可得总反应热 2. 已知在298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 C(s)+21 O 2(g) === CO(g) △H 1 = -110.5 kJ? mol -1 C(s)+O 2(g) === CO 2(g) △H 2= -393.5 kJ? mol -1 则C(s)+CO 2(g) === 2CO(g) 的△H 为( ) A. +283.5 kJ? mol -1 B. +172.5 kJ? mol -1 C. -172.5 kJ? mol -1 D. -504 kJ? mol -1 3.已知:(1)Zn (s )+1 2O 2(g )=== ZnO(s),ΔH= -348.3 kJ·mol -1, (2)2Ag(s)+ 1 2O 2(g )=== Ag 2O(s), ΔH= -31.0 kJ·mol -1,则Zn (s )+ Ag 2O(s) === ZnO(s)+ 2Ag(s)的ΔH 等于( ) A .-317.3 kJ·mol -1 B .-379.3 kJ·mol -1 C .-332.8 kJ·mol -1 D .317.3 kJ·mol -1 4.已知:①2C(s)+O 2(g)====2CO(g) ΔH=-221.0 kJ·mol -1;②2H 2(g)+O 2(g) ====2H 2O(g) ΔH=-483.6 kJ·mol -1。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 2O(g) ====CO(g)+H 2(g)的ΔH 为( ) A.+262.6 kJ·mol -1 B.-131.3 kJ·mol -1 C.-352.3 kJ·mol -1 D.+131.3 kJ·mol -1 5.已知:(1)Fe 2O 3(s) +32C(s)===32CO 2(g)+2Fe(s) ΔH 1=+234.1 kJ·mol -1 (2)C(s)+O 2(g)===CO 2(g) ΔH 2=-393.5 kJ·mol -1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 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叙述正确的是 ( ) A.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凡是气体物质应标上“↑” C. 凡是注明“点燃”条件都可以用“△”符号代替 D. 因配平需要可改动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 2. 在反应□SO 2+□H 2S =□H 2O +□S 中,方框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应该对应的是 ( ) A. 1,3,3,2 B. 1,2,2,3 C. 1,2,3,2 D. 1,3,2,3 3. 下列描述与化学方程式表示一致的是( ) A. 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B. 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 C. 红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D. 镁带燃烧 4.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KClO 3=MnO 2 KCl +O 3↑ B. H 2O 2=MnO 2 H 2↑+O 2↑ C. 3Fe +2O 2=点燃 Fe 3O 4 D. Mg +O 2=点燃 MgO 2 5. 有一学生写出了下列化学方程式:①Mg +O 2↑=点燃 MgO 2; ②KClO 3=KCl +O 2↑;;③C +O 2↑=CO 2↑;④CuSO 4+Fe =FeSO 4+C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式有错误的是①②③ B. “↑”或“↓”符号使用不当的是①③ C. 未配平的是①② D. 需要注明条件而未注明的是②④ 6.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P +5O 2P 2O 5 B. 4Fe +3O 2 2Fe 2O 3 C. 2Mg +O 2=2MgO D. 2KMnO 4Δ? ?K 2MnO 4+MnO 2+O 2↑ 7. 已知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 是( )

高考化学复习盖斯定律专题训练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盖斯定律专题训练 1.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 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例如图(1)所示:ΔH 1 =ΔH 2+ΔH 3。根据上述原理和图(2)所示,判断 对应的各反应热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A F :ΔH =-ΔH 6 B .A D :ΔH =ΔH 1+ΔH 2+ΔH 3 C .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ΔH 6=0 D .ΔH 1+ΔH 6=ΔH 2+ΔH 3+ΔH 4+ΔH 5 2.已知:①2CO(g)+O 2(g) 2CO 2(g) △H=-566 kJ·mol -1 ②N 2(g)+O 2(g)2NO(g) △H = +180 kJ·mol -1,则2CO(g)+2NO(g) N 2(g)+2CO 2(g)的△H 是 A .-386 kJ·mol -1 B .+386 kJ·mol -1 C .+746 kJ·mol -1 D .-746 kJ·mol -1 3.已知:CH 3CH 2CH 2CH 3(g)+132 O 2(g)4CO 2(g)+5H 2O(l) ?H =-2878 kJ (CH 3)2CHCH 3(g)+132 O 2(g)4CO 2(g)+5H 2O(l) ?H =-2869 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4.在常温常压下,已知:4Fe(s)+3O 2(g)===2Fe 2O 3(s) ΔH 1 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2Al(s)+Fe 2O 3(s)===Al 2O 3(s)+2Fe(s) ΔH 3。则ΔH 3与ΔH 1和ΔH 2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ΔH 3=12 (ΔH 1+ΔH 2) B .ΔH 3=ΔH 2-ΔH 1 C .ΔH 3=2(ΔH 2+ΔH 1) D .ΔH 3=12 (ΔH 2-ΔH 1) 5.已知25℃、101kPa 条件下:①4Al(s)+3O 2(g)===2Al 2O 3(s) ΔH =-2834.9kJ/mol ②4Al(s)+2O 3(g)===2Al 2O 3(s) ΔH =-3119.1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等质量的O 2比O 3的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的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完整版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 式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 高村中学教师李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四、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思考讨论→总结归纳→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幻灯片2) 1、所有的化学反应必须遵守定律?

为什么质量会守恒呢? 2、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的式子。 (选择→入题)以下三个表达式哪个是木炭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出示幻灯片3)判断下列哪个是化学方程式 (1)碳+氧气二氧化碳 (2)C+O 2CO 2 (3)C+O 2CO 2 (出示幻灯片4) Fe+O2Fe3O4 H2+O2H2O 【引入】:这样的式子能不能称之为化学方程式呢?(不能) 【过渡】仅仅写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并不能表示一个化学方程式,这仅仅完成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幻灯片5) (二)授新: 【引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校规。当然,书写化学方程式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该遵守什么样的原则呢?首先我们探讨这个问题。 【归纳总结】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9,找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幻灯片5)[学生阅读并回答] 【过渡】我们知道,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幻灯片6) C+O 2=CO 2 [提问]这个方程式中,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吗?

盖斯定律练习高考题

提高训练——高考链接 1、【12北京】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1。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A: 已知:Ⅰ:反应A中,4mol HCI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 Ⅱ: 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①H2O ②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断开1 mol H—O 键与断开 1 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__KJ,H2O中 H—O 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弱”)_______________。 2、【天津】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 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X2M的燃烧热 ?H=-a kJ/mol,写出X2M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新课标27】⑵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 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ΔH)分别为-890.3 kJ·mol-1 、-285.8 kJ·mol-1 和-283.0 kJ·mol-1 ,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_____; 4、【12江苏】4.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5、(14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技巧)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计算反应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首先需要熟练掌握盖斯定律,其次,平时积累起来的计算机巧在反应热的计算中基本适用。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盖斯定律。 【方法一】方程式加合法: 根据可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间接计算难以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需要应用盖斯定律来分析问题。解题时,常用已知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相互加合(加、减等数学计算),得到未知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则相应的反应热做相同的加合即为所求的反应热。 例1.已知298K时下列两个反应焓变的实验数据: 反应1:C(s)+O2(g)====CO2(g)ΔH1=-393.5 kJ·mol-1 反应2:CO(g)+1/2 O2(g)====CO2(g)ΔH2=-283.0 kJ·mol-1计算在此温度下反应3: C (s)+1/2 O2(g)====CO(g)的反应焓变ΔH3 解析: 根据反应3找起点:C(s),找终点:CO(g);找出中间产物CO2(g);利用方程组消去中间产物:反应1-反应2=反应3;列式ΔH1-ΔH2=ΔH3=-110.5kJ·mol-1 【方法二】平均值法:平均值法特别适用于缺少数据而不能直接求解的计算。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总存在一个平均值,解题时只要抓住平均值,就能避繁就简,迅速解题。平均值法有: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平均分子式法、平均体积法、平均原子法和平均反应热法等。平均反应热法是利用两种混合物中每摩尔物质在反应中的反应热的平均值推断混合物质组成的解题方法,常用于有两种物质反应热的计算。

例2: 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ΔH =-889.5kJ ·mol -1 C 2H 6(g )+2 7O 2(g )==2CO 2(g )+3H 2O (l )ΔH =-1583.4kJ ·mol -1 C 2H 4(g )+3O 2(g )==2CO 2(g )+2H 2O (l )ΔH =-1409.6kJ ·mol -1 C 2H 2(g )+2 5O 2(g )==2CO 2(g )+H 2O (l )ΔH =-1298.4kJ ·mol -1 C 3H 8(g )+5O 2(g )==3CO 2(g )+4H 2O (l )ΔH =-2217.8kJ ·mol -1 如果1mol 上述烃中的两种混合物完全燃烧后放出1518.8的热量,则下列组合不可能是( ) A. CH 4和C 2H 4 B.CH 4和C 2H 6 C.C 3H 8和C 2H 6 D.C 3H 8和C 2H 2 解析: 混合烃的平均燃烧热为1518.8kJ ,则混合烃中,一种烃的燃烧热必大于1518.8kJ 另一种烃的燃烧热必小于1518.8kJ ,代入各项进行比较,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答案:AC 【方法四】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可根据各种关系(主要是化学方程式,守恒等),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质的数量与题目给出物质的数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免除了设计中间过程的大量运算,不但节约运算时间,还避免了运算出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例4.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0g 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的SO 2气体与足量Fe 2(SO 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00mol ·L -1的K 2Cr 2O 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 2Cr 2O 7溶液25.00ml 。 已知:SO 2+Fe 3++2H 2O==SO 42-+Fe 2++4H +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计算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计算 【本讲主要内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计算 学习化学,常常需要描述各种物质间的反应,用文字表示写得很麻烦,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非常清楚,本讲重点学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怎样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学会应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一、知识结构图 二、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1、表示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2、表示该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 3、表示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4、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粒子间相对数目 5、表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三、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因此,书写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决不能凭空捏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反应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同 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违背了什么原则: (1)Fe + O2FeO2 违背了; (2)Fe + O2Fe3O4 违背了。 答案:(1)客观事实;(2)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本题考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同时遵守两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即不能随便臆造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化学计量数,使“=”(或“→”)两边各种原子的总数必须相等。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主要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单数配双数法和观察法。 例如: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Fe3O4 + Al → Al2O3 + Fe (2) FeS2 + O2→ Fe2O3 + SO2 (3) 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 答案:(1) 3 Fe3O4 + 8 Al → 4 Al2O3 + 9 Fe (2)可按以下顺序配平: (3) 1 CuSO4 + 2 NaOH → 1 Na2SO4 + 1 Cu(OH)2↓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写、二配、三注) (1)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物质之间用“+”号连接; (2)左右两边用“=”(或“→”)相连; (3)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左右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都相等; (4)“=”(或“→”)上下注明反应条件; (5)生成的气体后注“↑”,生成的沉淀后注“↓”; 例如: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了氨气(NH3),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4、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 例如:4P + 5O22P2O5 表示:(1)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2)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4:5:2 (3)定量意义: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即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5、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的错误: (1)写错物质的化学式; (2)随意臆造生成物或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5)漏标或多标“↑”或“↓”符号。 例如:指出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A. 镁在空气中燃烧:Mg + O2↑MgO2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C + O2 CO2↑ C.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H2O2 + MnO2= H2O + O2↑ 解析:A有两处错误:反应物O2不应用“↑”;氧化镁的化学式写错,应为MgO。 B有两处错误:反应条件写错,应为“点燃”,“燃烧”是反应现象;生成物CO2后不应有“↑”,因为反应前O2是气体。 C有两处错误:MnO2在此反应中为催化剂,不应写在反应物一边,应写在“=”上方条件处;方程式未配平。 答案: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A. 2Mg + O22MgO B. C + O2 CO2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学设计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1、物质间量的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回顾“天宫一号”升空场面(由观看视频,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提出问题] “天宫一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如果火箭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你能写出火箭点火后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 可以(学生板书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400Kg的液氢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Kg的液氧来支持这些液氢完全燃烧? [学生回答]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到(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新课) [板书]课题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堂过渡]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从量的方面对化学变化进行研究。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要想解决氢气和氧气量的计算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引导回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1、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2、表示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创设问题] 400Kg的液氢燃烧需要多少液氧? [学生回答] 根据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就可以求出需要氧气的质量。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得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但是以上各物质的比例关系式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得来的,对于化学方程的计算要注意规范的格式。请对照教材100页,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过程与“例题1”一样吗? [展示]例题1 :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板书] 解: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解设未知数 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16 32 …………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6g x …………找出对应已知质量 316:32=6g: x …………列式并求解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详细教案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2)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 3,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 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难点: {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课 时:2课时 第一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一个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 例如 S +O 2 ====SO 2 由此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2、情景导入: 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否就是化学方程式? P +O 2 ====P 2O 5 这个式子能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 3、讲授新课: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板书) ~ 点燃点燃 点燃

1. 以客观(实验)事实为依据 2.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配、注”三步进行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和方法? 【课题导入】 上一节我们讲了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除了此方法外还有很多种配平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其它配平方法。 ^ 【新课教学】 三、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2、奇数配偶法 (1).找出化学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 (2).在该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前配上一偶数 (3).由已推出的化学计量数推出其它化学式的计量数 例: FeS 2 + O 2 ---- Fe 2 O 3 + SO 2 | 该方程式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是O元素,首先在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奇数 的化学式Fe 2O 3 的前面配上偶数2,第二步在化学式FeS 2 的前面配上化学计 量数4,第三步在化学式SO 2的前面配上化学计量数8,最后在O 2 前配上化 学计量数11。 4FeS 2 + 11O 2 ====2Fe 2 O 3 + 8SO 2 3、观察法 (1)、找出化学方程式两边最复杂的化学式,将它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暂定为“1” (2)由此化学式为准,来确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 FeS 2 + O 2 ---- Fe 2 O 3 + SO 2 最复杂的化学式为“Fe 2O 3 ”,将它的化学计量数暂定为“1”,由此推出 化学式FeS 2的计量数为2,化学式SO 2 的计量数为4,O 2 的化学计量数为11/2, 最后在方程式两边同乘一个2。 4FeS 2 + 11O 2 ==== 2Fe2O 3 + 8SO 2 4、分析法 对于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具体分析来进行配平。 如: Fe 2O 3 + CO ==== Fe + CO 2 由于一个CO分子只需要夺取一个氧原子就能变成一个CO 2分子,而Fe 2 O 3 分子里 有三个氧原子,所以需要3个CO分子去夺3个氧原子,因此在CO的化学式前配3, 然后在CO 2的化学式前配3,最后在Fe前配2,也就将化学方程式配平了。 高温

燃烧热盖斯定律计算练习题

燃烧热盖斯定律计算练 习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已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Zn(s)+2 1 O 2(g)ZnO(s) ΔH =-351.5 kJ·mol -1; Hg(l)+21O 2(g) HgO(s);ΔH =-90.84 kJ ·mol -1, 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Zn(s)+HgO(s) ZnO(s)+Hg(l)的ΔH 为( ) A.ΔH =+260.7 kJ·mol -1 B.ΔH =-260.7 kJ·mol -1 C.ΔH =-444.2 kJ·mol -1 D.ΔH =+444.2 kJ·mol -1 2、已知: Fe 2O 3 ( s ) + 3/2C ( s ) =3/ 2CO 2 (g )+2Fe(s) ΔH 1 C ( s ) + O 2 ( g ) =CO 2 ( g ) ΔH 2 则4Fe(s) + 3O 2 ( g )=2Fe 2O 3 ( s ) 的△H 是( ) A. 2ΔH 1 +3ΔH 2 B. 3ΔH 2 -2ΔH 1 C. 2ΔH 1 -3ΔH 2 D. 3/2ΔH 2 - ΔH 1 3、钛(Ti )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已知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 ,涉及的步骤为: 已知①C(s)+O 2(g) CO 2(g); ΔH =-393.5 kJ·mol -1 ① 2CO(g)+O 2(g) 2CO 2(g); ΔH =-566 kJ·mol -1 ③TiO 2(s)+2Cl 2(g)==TiCl 4(s)+O 2(g); ΔH =+141 kJ·mol -1 则TiO 2(s)+2Cl 2(g)+2C(s) TiCl 4(s)+2CO(g)的ΔH= 。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详细教案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 3,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课 时:2课时 第一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一个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例如 S +O 2 ====SO 2 由此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2、情景导入: 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否就是化学方程式? P +O 2 ====P 2O 5 这个式子能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 3、讲授新课: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板书) 讲解:符号表达式只完成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式。 点燃 点燃 点燃

2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式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例如: Fe+O 2 FeO 2(违反了客观事实的原则。) P+O 2 P 2O 5(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 [师]请同学们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反应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 + O 2 C O 2 C 原子个数: 1 1 O 原子个数: 2 2 -———————————————————————————————————— 原子个数 3 3 该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都相等,这个化学方程式我们称配平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这么简单。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H 2+O 2 H 2O H 原子个数: 2 2 O 原子个数: 2 1 ———————————————————————————— 原子个数 4 3 在这个式子中,右边的氧原子数少于左边的,这时为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就需要配平,即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在 H 2前配上2,在H 2O 前配上2,式子两边的H 原子、O 原子数目就都相等了,亦即化学方程式配平了。 2H 2 + O 2 2H 2O 下面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板书)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根据实验事实,在短线左边写出反应物,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不只一种物质的用加号连结。 P +O 2——P 2O 5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盖斯定律的应用和计算复习练习习题例题

盖斯定律的应用与计算 1.在25℃、1.01×105Pa 下,将22gCO 2通入1mol ·L -1NaOH 溶液750mL 中充分 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kJ 热量。在该条件上,1molCO 2通入2mol ·L -1NaOH 溶液1L 中充分反应放出ykJ 热量。则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HCO 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 .CO 2(g)+NaOH(a q)===NaHCO 3(a q);△H=-(2y -x)kJ·mol -1 B .CO 2(g)+NaOH(a q)===NaHCO 3(a q);△H=-(2x -y)kJ·mol -1 C .CO 2(g)+NaOH(a q)===NaHCO 3(a q);△H=-(4x -y)kJ·mol -1 D .2CO 2(g)+NaOH(1)===NaHCO 3(1);△H=-(8x -2y)kJ ·mol -1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g)+O 2(g)=SO 2(g);△H=-297.23kJ/mol 。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S (g)+O 2(g)=SO 2(l);|△H|>297.3kJ/mol B.S(g)+O 2(g)=SO 2(l);|△H|<297.3kJ/mol C.1molSO 2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S 和1molO 2键能之和 D.1molSO 2的键能总和等于1molS 和1molO 2键能之和 3.已知:CH 3COOH(aq)+NaOH(aq)=CH 3COONa(aq)+H 2O △H=Q 1kJ /mol 21H 2SO 4(浓)+NaOH(aq)=2 1 Na 2SO 4(aq)+H 2O(1)△H=Q 2kJ /mol HNO 3(aq)+KOH(aq)=KNO 3(aq)+H 2O(1)△H=Q 3kJ /mol 上述反应均为溶液中的反应,则Q 1、Q 2、Q 3的绝对值大小的关系为 A.Q 1=Q 2=Q 3B.Q 2>Q 1>Q 3C.Q 2>Q 3>Q 1D.Q 2=Q 3>Q 1 4、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H =+49.0kJ ·mol -1 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H =-192.9kJ ·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kJ ·mol -1 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1/2O 2(g)=CO 2(g)+2H 2(g) 的△H >—192.9kJ ·mol -1 5.已知化学反应A 2(g)+B 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每生成2分子A B 吸收b kJ 热量

盖斯定律计算例题

高二化学 选修四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例题(盖斯定律) 【知识要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 =-393.5kJ/mol 1)写出石墨的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碳转化为石墨和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结论】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效应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强调】“+”不能省去。 【思考1】为什么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通常可不表明反应条件? 原因:热化学方程式还可以表示理论可进行实际难进行的化学反应 【思考2】如何测定如下反应:C(s)+1/2O 2(g)=CO(g)的反应热△H 1 ①能直接测定吗?如何测?不能。因无法控制不生成CO 2 ②若不能直接测,怎么办?可通过计算 【新课】 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 反应热 相同。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 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 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直观化 △H 1、△H 2、△H 3 三种之间的关系如何? 〖例题1 C(s)+21O 2 (g)=CO(g)的反应焓变? 反应3 C(s)+ O 2 (g)=CO 2(g) △H 1=-393.5 kJ·mol -1 反应1 CO(g)+ 21O 2 (g)=CO 2(g) △H 2=-283.0 kJ·mol -1 反应2

方法1:以盖斯定律原理求解, 以给出的反应为基准 (1)找起点C(s), (2)终点是CO 2(g), (3)总共经历了两个反应 C→CO 2 ;C→CO→CO 2。 (4)也就说C→CO 2的焓变为C→CO ; CO→CO 2之和。 则△H 1=△H 3+△H 2 方法2:以盖斯定律原理求解, 以要求的反应为基准 (1) 找起点C(s), (2) 终点是CO(g), (3) 总共经历了两个反应 C→CO 2→CO 。 (4) 也就说C→CO 的焓变为C→CO 2; CO 2→CO 之和。 注意:CO→CO 2 焓变就是△H 2 那 CO 2→CO 焓变就是 —△H 2 方法3:利用方程组求解 (1) 找出头尾 同上 (2) 找出中间产物 CO 2 (3) 利用方程组消去中间产物 反应1 + (-反应2)= 反应3 (4) 列式: △H 1—△H 2 = △H 3 ∴△H 3=△H 1 -△H 2=-393.5 kJ/mol -(-283.0 kJ/mol)=-110.5 kJ/mol 〖例题2〗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分析,C(s)的燃烧热△H 等于 ( D ) C(s) + H 2O(l) === CO(g) + H 2(g) △H 1 =+175.3kJ·mol —1 2CO(g) + O 2(g) == 2CO 2(g) △H 2=—566.0 kJ·mol —1 2H 2(g) + O 2(g) == 2H 2O(l) △H 3=—571.6 kJ·mol —1 A. △H 1 + △H 2 —△H 3 B.2△H 1 + △H 2 + △H 3 C. △H 1 + △H 2/2 + △H 3 D. △H 1 + △H 2/2 + △H 3/2 〖练习1〗已知氟化氢气体中有平衡关系: 2H 3F 33H 2F 2 △H 1= a kJ·mol —1 H 2F 2 2HF △H 2= b kJ·mol —1 已知a 、b 均大于0;则可推测反应:H 3F 33HF 的△H 3为( D ) A.(a + b ) kJ·mol —1 B.(a — b )kJ·mol —1 C.(a + 3b )kJ·mol —1 D.(0.5a + 1.5b )kJ·mol —1 〖练习2〗由金红石(TiO 2)制取单质Ti ,涉及到的步骤为: TiO 2TiCl 4?? ??→?Ar C /800/0镁Ti 已知:① C (s )+O 2(g )=CO 2(g ) ?H 1 =-393.5 kJ·mol -1 ② 2CO (g )+O 2(g )=2CO 2(g ) ?H 2 =-566 kJ·mol -1 ③ TiO 2(s )+2Cl 2(g )=TiCl 4(s )+O 2(g ) ?H 3 =+141 kJ·mol -1 则TiO 2(s )+2Cl 2(g )+2C (s )=TiCl 4(s )+2CO (g )的?H = -80 kJ·mol -1 。 【解析】③+①×2-②就可得TiO 2(s )+2Cl 2(g )+2C (s )=TiCl 4(s )+2CO (g ), 则ΔΗ=ΔΗ3+ΔΗ1×2-ΔΗ2=-80 kJ·mol -1。

b0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

我的化学语言-化学用语及其计算 第四讲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 北京四中黄令 引入: 描述“铁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化学变化采用了三种形式。请你思考,哪一种最简便、科学、便捷? ①语言表述: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②文字表达式:铁 + 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 ③化学方程式:3Fe + 2O2 点燃 Fe3O4 你认为是(填序号) 新课程: 一、化学方程式 1、概念: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如: 4P + 5O2点燃 2P2O5 ①宏观读法: 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②微观读法: 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③质量读法: 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 根据实验事实,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注意】反应物(左边),生成物(右边), 中间用“——”连接。 (2)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 【说明】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使两 边原子的种类相同、数目相等。 【注意】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 配平后将短线改成等号。 (3)标: 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气体用“↑”符号, 沉淀物质用“↓”符号表示。 【说明】只标生成物的状态; 若反应物中有气体,气体生成物不标“↑” 若反应物中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不标“↓” (4)查: 检查化学式、条件、箭头和配平。 练习: 1、说出在化学方程式中下列符号表示的含义 + = ↑↓Δ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观察法 2H 2O 通电 2H 2 ↑ + O 2 ↑ 2C + O 2点燃 2CO (2)最小公倍数法 P + O 2 点燃 P 2 O 5 P + 5O 2 点燃 2P 2 O 5 4P + 5 O 2 点燃 2 P 2 O 5

初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含答案)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了解几种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能熟记并能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解计算题的基本格式。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 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要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 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遵循两条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原则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配平,使反应前后的各种原子的个数相等。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五个步骤(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1)“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不止一种物质的用加号连接。 KMnO4─K2MnO4+MnO2+O2 (2)“配”: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 2KMnO4─K2MnO4+MnO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气体放出符号“↑”和沉淀符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都有固体,气体生成物或固体生成物就不要注“↑”或“↓”。 (4)“改”:配平后必须把短线改为等号。2KMnO4K2MnO4+MnO2+O2↑ (5)“查”:一查化学式;二查配平(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总数是否相等);三查条件;四查生成物的状态。 【要点诠释】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歌诀: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准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沉淀,箭头(↑↓)来标明。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 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要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 要点梳理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常用的配平方法有如下几种: 1.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时找出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相应较大的元素,并找出其最小公倍数。将这个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该原子个数,所得的值确定为该化学式的计量数,再配出其他化学式的计量数。 例如:P + O2─ P2O5 P + 5O2─ 2P2O5 4P+5O22P2O5 2.奇数配偶数法:找出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在两端一奇一偶的元素,作为配平起点,再由此推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H2O2─H2O + O2 反应前过氧化氢中氧原子数为2(偶数),反应后水中氧原子数为1(奇数),将水配为偶数2,再配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即可。

盖斯定律及其计算

1.已知化学反应A 2(g)+B 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每生成2分子A B 吸收b kJ 热量 B .该反应热ΔH =+(a -b ) kJ·mol -1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 mol A —A 和1 mol B —B 键,放出a kJ 能量B 2.肼(N 2H 4)是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它与N 2O 4反应时,N 2O 4为氧化剂,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 N 2(g)+2O 2(g)===N 2O 4(g) ΔH =+ kJ/mol ,N 2H 4(g)+O 2(g)===N 2(g)+2H 2O(g)ΔH =- kJ/mol , 下列表示肼跟N 2O 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N 2H 4(g)+N 2O 4(g)===3N 2(g) +4H 2O(g) ΔH =- kJ/mol B .2N 2H 4(g)+N 2O 4(g)===3N 2(g)+4H 2O(g) ΔH =- kJ/mol C .2N 2H 4(g)+N 2O 4(g)===3N 2(g)+4H 2O(g) ΔH =- kJ/mol D .N 2H 4(g) +12N 2O 4(g)===32 N 2(g)+2H 2O(g) ΔH =- kJ/mol 3.甲醇是人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已知: ①2H 2(g)+O 2(g)===2H 2O(l) ΔH 1=- kJ/mol ; 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ΔH 2=- kJ/mol 。 (1)甲醇 蒸气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ΔH 2=_____ ___ kJ/mol(用E 1、E 2表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 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 B .同温同压下,H 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 C .已知:①2H 2(g)+O 2(g)===2H 2O(g) ΔH =-a kJ·mol -1, ②2H 2(g)+O 2(g)===2H 2O(l) ΔH =-b kJ·mol -1,则a >b D .已知:①C(s,石墨)+O 2(g)===CO 2(g) ΔH =- kJ·mol -1, ②C(s,金刚石)+O 2(g)===CO 2(g) ΔH =- kJ·mol -1, 则C(s ,石墨)===C(s ,金刚石) ΔH =+ kJ·mol - 1D 5.将1 000 mL mol·L -1 BaCl 2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放出a kJ 热量;将1 000 mL mol·L -1 HCl 溶液与足量CH 3COONa 溶液充分反应放出b kJ 热量(不考虑醋酸钠水解);将500 mL 1 mol·L -1 H 2SO 4溶液与足量(CH 3COO)2Ba(可溶性强电解质)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 A .(5a -2b ) kJ B .(2b -5a ) kJ C .(5a +2b ) kJ D .(10a +4b ) kJ 6.(15分)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蕴藏在海底的“可燃冰”是高压下形成的外观象冰的甲烷水合物固体。甲烷气体燃烧和水汽化的热化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