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工艺卡讲解

气缸工艺卡讲解
气缸工艺卡讲解

1.技术要求

汽缸体与汽缸盖不应有油污、积炭、水垢及杂物。

水冷式汽缸体与汽缸盖用0.34~0.44Mpa的压

力作持续5min水压试验,不得渗漏。

汽油发动机汽缸体上平面到曲轴轴承承孔轴线的距离,不少于原设计基本尺寸0.44mm.注:原设计是指制造厂和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下同) 所有结合平面不应有明显的凸出、凹陷、划痕或缺损。汽缸体上平面和汽缸盖下平面的平面度公差应符合表B-1的规定。

汽缸体曲轴、凸轮轴轴承承孔的同轴度公差应符合原设计规定。凡能用减磨合金补偿同轴度误差的,以汽缸体两端曲轴轴承承孔公共轴线为基准,所有曲轴轴承承孔的同轴度公差为¢0.15mm,以汽缸体两端凸轮轴轴承承孔公共轴线为基准,所有凸轮轴轴承承孔的同轴度公差为¢0.15mm。

汽缸体后端面对曲轴两端轴承承孔公共轴线的端面全跳动不大于0.20mm.

表B-1汽缸体上平面与汽缸盖下平面的平面度公差

燃烧室容积不小于原设计极限值的95%。同一台发动机的汽缸盖燃烧室容积之差应符合原设计规定。汽缸体、汽缸盖各结合面经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应不低于Ra3.2μm.

汽缸盖上装火花塞或喷油嘴和预热塞的螺孔螺纹损伤不多于一牙,汽缸体与汽缸盖上其它螺孔螺纹损伤不多于两牙。修复后的螺孔螺纹应符合装配要求。

各定位销、环孔及装配基准面的尺寸和形位公差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选用的汽缸套、气门导管、气门座圈及密封件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条件,并应满足本标准的有关装配要求。

气门导管承孔内径应符合原设计尺寸或分级修理尺寸(见表B-2)。气门导管与承孔的配合过盈一般为0.02~0.06mm.

进、排气孔座圈承孔内径应符合原设计尺寸或修理尺寸(见表B-2)。承孔表面粗糙度不低于Ra6.3μm,圆度公差为0.0125mm,与座圈的配合过盈一般为

0.07~0.17mm.

镶装干式汽缸套的承孔内径应为原设计尺寸或同一级修理尺寸(如表B-2)。承孔表面粗糙度不低于

Ra3.2μm,圆柱度公差为0.01mm.汽缸套与承孔的配合过盈应符合原设计规定;无规定者,一般为0.05~0.10mm。有突缘的汽缸套配合过盈可采用0.05~0.07mm;无突缘的汽缸套配合过盈可采用0.07~

0.10mm。汽缸套上端面应不低于汽缸体上平面,亦不得高出0.10mm.表B-2汽缸体修理尺寸

注:1.各级修理尺寸仍采用原设计规定尺寸的极限偏差。2.粗线内尺寸仅适用于柴油机.

湿式汽缸套承孔的内径应为原设计尺寸或同一级修理尺寸(见表B-2)。湿式汽缸套与承孔的配合间隙为0.05~0.15mm,安装后汽缸套上端面应高出汽缸体上平面,并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同一汽缸体各汽缸或汽缸套的内径应为原设计尺寸或同一级修理尺寸(见表B-2),缸壁表面粗糙度不低于Ra0.8μm。干式汽缸套的汽缸圆度公差为

0.005mm,圆柱度公差为0.0075mm;湿式汽缸套的汽缸圆度公差为0.0125mm。

加工后,汽缸的轴线对汽缸体两端曲轴轴承承孔公共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5mm。

对某些特殊结构或有特殊技术要求的汽缸体及汽缸盖,除本标准规定外,其它可参照原设计的技术文件执行。

2.验收及包装

2.1经检验合格的汽缸体与汽缸盖应签发合格证,并附必要的技术资料。

2.2修竣的汽缸体与汽缸盖应进行相应的防锈处理。

2.3修竣后的汽缸体与汽缸盖,应进行适应于保管及运输条件的包装。

二、基本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描述:清洗→检视→水压试验→磨损变形检验→确定修复工艺→编制修理工艺卡

步骤1:清洗

●按规定彻底清理气缸体内外表面(包括水垢)。

步骤2:检视

●检视气缸体各表面是否有裂纹、破损等损伤现象。步骤3:水压试验

●按规定进行水压试验。

步骤4:磨损变形检验

●在平板上利用平尺检验气缸体上平面的平面度。

●检验气缸磨损(量缸),确定修理尺寸。

步骤5:确定修理内容及修复工艺

●根据气缸体上平面变形检验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平

面磨削或铣削加工。

●根据磨损检验结果确定镗缸工艺及镗削加工参数。步骤6:编制修理工艺卡

●编制气缸体修理工艺卡见表

气缸体修理工艺卡

曲轴连杆机构常见的损坏有各轴颈和轴瓦的磨损及烧蚀,活塞与缸套的磨损,活塞环的磨损及折断、曲轴和连杆的弯曲和扭转变形、缸体与缸盖的变形及破裂等。

一、气缸体与气缸盖组的修理

(一)气缸体与气缸盖的结构

BN492QA气缸体的结构如图2-33所示,为直列整体式水冷一般气缸体,用ZL104铸造铝合金低压浇注而成,中间装有湿式缸套。

气缸盖的结构如图2-34所示,为整体盆形燃烧室结构,用ZLl04铸造铝合金低压浇注而成。

(二)气缸体和气缸盖破裂的检验与修理

1.检验方法

(1)水压试验

如图2-35所示,将气缸盖和缸垫装合在气缸体上,用一盖板装在气缸体装水泵的位置上,用水管与水压机相连,其它水道口一律封闭,将水压入水套内。

水压机的压力在340-440千帕时,保持5分钟,应无任何渗水现象。若有水珠出现,即为该处有裂纹。

修补过的气缸体,以及新镶气缸套的气缸体,均应作水压试验。

(2)气压试验

在没有水压机的情况下,可往水套内加入自来水,用气泵或打气筒向水套内充气,借气体的压力检查渗漏部位。为防止水气倒流,应在充气管上装入单向活门。

2.修理方法

(1)粘接法

环氧树脂胶粘接,具有粘接力强、收缩性小、耐疲劳、设备简单和操作方便等优点,适合急救与抢修。但它存在不耐高温、不耐冲击的缺点,不能在燃烧室、气门座附近温度高、受力较大的部位使用。除此之外的任何部位均可使用环氧树脂胶粘接方法。

(2)焊修法

气缸体、气缸盖的裂纹,若发生在受力较大或用其它方法不易操作的部位,则可采用焊补法修复。

(3)钳工修理法

在气缸体、气缸盖上受力不大的部位的裂纹或破洞,可根据裂纹的长度,破洞的大小,选用螺钉填补或补板封补的方法修复(如图2-36和图2-37所示)。

(三)气缸体和气缸盖变形的检验与修理

1.气缸盖下平面的检验与修理

气缸盖下平面的平面度,可以采用平板接触法检验,也可以用平尺和厚薄规测试,如图2-38所示。

气缸盖下平面的平面度公差,在任意50毫米×50毫米内不得大于0.05毫米,在整个平面上不得大于0.15毫米,在相邻两燃烧室之间的平面上,不允许有明显的划痕或击伤。否则,应予以修理。修理的一般方法有下面几种。[TOP]

(1)敲压法

气缸盖翘曲变形,可用敲压法校正,如图2-39所示。先将厚度约变形量4倍的钢片垫在气缸盖与平台之间,把压板放在气缸盖的中部,扭紧螺帽,使气缸盖中部的平面与平台贴合,用小锤沿气缸盖筋敲击2-3遍,停留10分钟后取下气缸盖。若压校过量,可把气缸盖放在锻炉旁烘热片刻即可消除。

(2)铣、磨机加工法

对气缸盖的不平、划伤、可采用铣、磨等机加工法使之修复。但机加工的加工量不应过大,否则燃烧室容积变小,从而增大了压缩比,将引起爆燃。当气缸盖厚度比原标准厚度少1.5毫米时,应更换新品。当燃烧室容积小于原厂规定的95%时,也应更换新品,见表1。

表1 燃烧室容积及深度

对于经过修整的气缸盖,一般都应检查燃烧室容积。其方法是:彻底清除燃烧室内的积炭和污垢,装上火花塞,把气缸盖平放于工作台上,用水平尺找正使其处于水平位置,用量杯往燃烧室内加入80%的煤油和20%的机油的混合液,加至约为燃烧室容积的95%时,应将玻璃板盖在燃烧室平面上,此时应用注射器加添到液面与玻璃板接触为止,总加入量即为燃烧室容积,如图2-40所示。

2.气缸体基准面的检验与修理

(1)气缸体上平面的检验与修理

用平尺和厚薄规检验气缸体上平面平面度的方法,与检验气缸盖下平面的方法相同。

气缸体上平面的平面度公差,在任意50毫米×50毫米内不得大于0.05毫米,整个平面上不得大于0.15毫米。气缸体平面上的螺孔及气门座等处,不得有高出气缸体平面的凸点。在相邻两缸的平面上,不得有明显的划痕与击伤。否则,应用铣、磨机加工方法修复。

(2)气缸体高度的检验与修理。

检查气缸体两端的高度,如图2-41所示。以确定气缸体上平面和底平面的平行度。其方法是:以气缸体底平面为基准,将气缸体置于平台上,用高度游标卡尺对气缸体上下平面间的距离进行测量。气缸体的高度为(269±0.12)毫米;上下平面的平行度公差,在全长上不大于0.20毫米。否

毫米。

则应铣、磨上平面予以修复。修复后的高度不小于269

-0.30

3.气缸体主轴承座孔同轴度的检验与修理

检验气缸体主轴承座孔的同轴度时,首先要装上主轴承盖,按规定的扭力拧紧螺栓(118-157牛·米),调整座孔的圆度,使其符合技术要求。

气缸体主轴承座孔轴心线应与曲轴轴心线重合。以气缸体两端主轴承座孔的公共轴心线为基准,所有主轴承座孔的同轴度公差为0.15毫米,相邻两道主轴承座孔的同轴度公差应不大于0.10毫米。检验方法一般有两种。

(1)采用量棒

将与座孔直径相同的量棒插入主轴承座孔,若各主轴承孔在同一轴心线上,量棒就能顺利通过。为适应检验要求,量棒应做成直径不等的两根,一根为标准直径,另一根为小于标准直径0.10毫米。若标准量棒不能顺利通过时,可用第二根量棒插入,能顺利通过,为基本适应检验要求。否则,应对个别主轴承座孔进行修理。

(2)采用同轴度检验仪

采用同轴度检验仪检验时(如图2-42所示),一定要专工操作,不得损伤仪器。

若上述检验结果超过要求时,应对个别主轴承座孔采用局部刷镀、环氧树脂胶粘结等方法进行修复。

(四)气缸体与气缸盖螺孔损坏的修理

由于冲击磨损和金属腐蚀,常引起螺孔滑扣。由于螺柱安装不当或扭力过大,会使螺孔胀裂。

螺孔的螺纹损坏,超过2牙以上时,可用镶套法修复。将损坏的螺纹孔,按一定的尺寸扩大并攻出新的丝纹,拧入有外螺纹的螺套,螺套的内螺纹必须与原螺孔的螺纹规格一致。必要时,可在螺套外径上加止动螺钉,防止螺套松动,如图2-43所示;也可将原损坏的螺孔扩大,再配用台阶形的螺柱,如图2-44所示。

如火花塞座孔的损坏,可用镶套法进行修理,材料为圆铜车制而成,如图2-45所示。

发动机部分螺纹孔修理尺寸见表2。

表2 发动机部分螺纹孔修理尺寸

(五)气缸磨损的检验与修理

判断发动机是否需要大修,主要取决于气缸的磨损程度。当气缸的磨损达到大修标准时,应对发动机总成进行大修,并确定气缸的修理尺寸;若磨损未达到大修标准,可确定汽车继续行驶的里程。

1.发动机的大修标准和气缸的测量

(1)发动机的大修标准

发动机大修的标准是;汽车必须行驶完规定的修理间隔里程;发动机的任何一只气缸的磨损量达到0.37毫米(特殊情况允许低于标准0.03毫米);发动机气缸体破裂,不能用小修恢复其技术状况等。

(2)测量气缸的方法

测量气缸的磨损情况,通常使用量缸表进行测量。量缸表就是在微分表的下面装一套联动装置,以便于测量缸径尺寸,所以也称为内径量表。量缸表的组成如图2-46所示。

①将微分表的杆部插入量缸表杆上端的孔内,当表杆与传动杆接触,表针有少量顶动即可,并使微分表面与活动测杆同一方向,同锁紧螺母把微分表固定。

②根据气缸的标准直径(92毫米),选择长度合适的接杆,旋上固定螺母,把接杆旋入量缸表下端的接杆座内,固定螺母暂不旋紧。

③将量缸表的测杆插入气缸的上部,旋出接杆,当表针转动1-1.5圈时为合适,拧紧接杆上的固定螺母。

④根据气缸的磨损特点,在活塞环行程内找到气缸磨损的最大处,旋转表盘,使“0”对准表针。

测量时,应前后方向摆动量缸表,这是因为只有测杆与气缸轴线保持垂直时,测量才能准确,如图2-47所示。当前后摆动量缸表,表针均指示到某一最小数值时,即表示测杆已垂直于气缸轴线。

⑤将量缸表下移,使测杆到活塞行程之外(标准尺寸或上次修理的实际尺寸),在任意方向测量,找到气缸的最小直径处。此时,表针所指的位置与“0”位之间相差的数值(即表针摆差),即为气缸的最大磨损量。

这种测量气缸的方法,称为二点测量法,微分表针摆差数值的一半,就是气缸的圆柱度误差值。

⑥取出量缸表,用外径测微器测量量缸表在气缸内最大直径处的测杆长度,即测出了气缸磨损后的实际直径尺寸。

从外径测微器上读出的实际尺寸,也可与记载的发动机各气缸原始修理尺寸相对照,两者之差,就是该气缸的最大磨损量。

实践经验证明:发动机一般前、后两气缸较其它气缸磨损严重。因此,测量气缸的磨损情况时,可按磨损规律重点测量前、后两个气缸,或缸肩较深的气缸。

若测量结果表明,气缸的最大磨损量达到0.37毫米时,应对发动机进行大修;若气缸的最大磨损量在0.18-0.22毫米时,可以更换活塞环后继续使用。[TOP]

2.气缸的镗削

(1)选择修理尺寸

气缸的磨损超过允许限度后,应按修理尺寸进行镗削加工,同时选配与气缸修理尺寸相同的活塞,以恢复正确的几何形状和正常的配合间隙。

气缸的修理尺寸通常分为六级。它是在气缸标准直径的基础上,每加大0.25毫米为一级,逐级递增至1.5毫米。凡超过1.5毫米者,不能继续镗削,应更换新气缸套。各级气缸修理尺寸见表3。

表3 气缸修理尺寸

镗削气缸,首先确定

修理尺寸Dx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Dx=Dmax+C

式中:Dmax--磨损最大气缸的最大直径(毫米);

C--以直径计算的加工余量(毫米)。

加工余量一般取0.10-0.20毫米,选用时应根据镗缸设备的精度、气缸的偏磨程度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而定。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加工余量。

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对照表3,便可选出合理的修理尺寸。

修理尺寸确定以后,应选配用一级加大尺寸的活塞。测量活塞的最大直径,根据活塞的实际尺寸,并留出适当的磨缸余量,即可进行镗缸作业。活塞的修理尺寸见表7。各气缸的镗削,必须按同一级别的修理尺寸进行。

(2)确定镗削量和镗削次数

因为活塞与气缸配合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修理任务不多时,应采用修配法镗削气缸,即按活塞的实际尺寸镗缸。镗缸前,根据活塞和气缸的尺寸,按下式计算镗削量:

镗削量=活塞最大直径-气缸最小直径+配缸间隙-磨缸余量

配合间隙按表4中大修允许值计算。

表4 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

磨缸余量一般取0.03-0.05毫米。

镗削量确定后,再根据所用镗缸设备每次允许的吃刀量(即切削深度),考虑镗削次数。一般第一、二刀因气缸壁表面有硬化层和气缸失圆造成镗刀负荷不均;最后一刀为了提高表面粗糙度,吃刀量均应小些,一般为0.05毫米左右;中间几刀可大些,但不能超过镗缸机的最大吃刀量的90%,以延长镗缸机的使用寿命。

(3)气缸镗削后的质量要求

各缸镗成同一级修理尺寸;气缸壁粗糙度不超过1.60微米;留有一定的磨缸余量;气缸上口倒角(2×75°);气缸轴线对主轴承孔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应不大于0.05毫米。

3.气缸的研磨

气缸镗削后,它的表面存在有细微的刀痕,必须将这些刀痕磨掉,才能提高气缸表面的光洁度,使气缸获得正确的几何形状,并与活塞有正常良好的配合。

气缸研磨是把装有珩磨石的磨头,如图2-48所示,放入气缸中,用专门的珩磨机,或一般的手电钻驱动,使之在气缸中作旋转和等速往复运动。图2-49所示为简易珩磨架。

(1)气缸珩磨后的质量要求

①气缸内表面粗糙度应不超过0.40微米;气缸的圆度公差为0.0075毫米;圆柱度公差不大于0.01毫米,如有锥形应上小下大。

②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应符合表4中的大修标准(0-0.05毫米);

(2)检查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

①用量缸表测出珩磨后缸径的最小尺寸;

②用外径测微器测出活塞裙部的最大直径;

③缸径的最小尺寸与活塞裙部的最大直径的差值,即为其配合间隙。

活塞与气缸的配合间隙也可用厚薄规检查,方法如图2-50所示。检查时,把活塞和气缸擦干净,将活塞倒置于气缸内,使裙部下沿伸入15-20毫米,同时在活塞裙部大直径的一侧,夹入0.03毫

米的厚薄规,握住活塞,用弹簧称拉出厚薄规,拉力在19.6-29.4牛时为合适,且各缸间的拉力相差应不超过9.8牛。

4.气缸换套修理

气缸超过最后一级修理尺寸、缸臂上有深的沟槽和裂纹时,应更换新的气缸套。

(1)拆卸旧缸套

①可轻轻敲击缸套底部,用手或专用拉器取出旧缸套1,拿下气缸套密封圈2,如图2-33所示

②刮除气缸体内承孔处的金属锈、污垢及其它杂物,并用砂布砂磨气缸体内承孔处,使其露出新的金属光泽,防止因凹凸不平而使新的缸套变形或漏水。

(2)换配新气缸套

①缸套支承肩与气缸体承孔结合端面的粗糙度均不得太于1.60毫米,并且不得有斑点、沟槽。气缸体上下承孔的圆柱度公差不大于0.015毫米,与气缸套的配合间隙为0.05-0.15毫米。否则,应进行修磨、涂镀修至标准尺寸。

②更换新套时,应用相同等级的气缸套。气缸套尺寸分为三级,见表5,并选配相同等级的活塞与之相配。

(3)气缸套的安装

①在安装前,应先将未装密封圈的气缸套放入承孔内,把气缸套压紧时,气缸套上端面应高出气缸体平面0.02-0.09毫米。如过高,可用刮刀修理气缸体上口凹槽的底面,如图2-51所示

表5 气缸套分级

②将新的橡胶密封圈涂以白漆套在气缸套的下边的凸缘处,然后将气缸套轻轻压入气缸体。切勿用力敲击气缸套上边缘。

③用压板将气缸套压紧,测量缸套的变形量(即圆度和圆柱度)。如变形量过大时,应拉出气缸套,修整气缸体上的承孔后再装入(如图2-52)。

④装好后应进行水压试验,以防返工。[TOP]

卡车装配的工艺流程及工艺规定

1、吊放车架于装配线。吊放车架前要检查车架的完整性、表面光洁型;确认无划漆、无雨雪、无锈蚀、无碰伤后,方可把车架吊上线。将车架反放在装配链的枕木上,这样有利于前桥、后桥、传动轴等零部件的装配。 2、以车架为基准装配前后桥 装配时,把前桥、后桥连接销涂上机油使其油槽向下穿入孔中,对准销上的凹槽与支架上的孔,将楔形锁销由前向后穿入孔中,装上弹簧垫圈、扭矩螺母。 3、装贮气筒于支架上 检查贮气筒油漆质量、不得有漏漆、划漆、凸焊螺母焊缝平整、贮气筒不得有明显缺陷。 4、连接传动轴于后桥减速器上。检查传动轴油漆无划伤,将传动轴凸缘上的孔与后桥减速器凸缘上的孔对准,从传动轴方向穿入螺栓、套上弹簧垫圈、扭紧螺母。 5、翻转底盘 首先把后桥垫木夹在后桥上,将翻转底盘夹具夹在车架前、后端,锁住保险销,操纵设备翻转底盘、翻转后取下夹具及垫木。 6、装配转向机及垂臂。检查转向机装配完整性、转向臂轴螺纹不得有损伤;把转向机放在分装夹具上夹好,取转向臂,按标记套在转向臂轴上并压到底,然后套上垫圈和弹簧垫圈(分装工位)取转向机托架,使其孔位与转向机的孔位对准,然后穿上螺栓并套弹簧垫圈,扭紧;把分装好的转向机总成合件用吊具吊起,使托架孔位和大梁的孔位对准,从里向外或从下向上穿螺栓,套上弹簧垫圈,扭紧。 7、装发动机于支架上。检查发动机风扇不得变形,发电机、起动机及各种传感器、警报开关不得变形、碰伤;接线柱螺钉完整;发动机、变速箱油堵处不得有漏油痕迹,表面无明显碰伤。吊起发动机使后悬置软垫的孔位与后支架的孔位对准,从上向下穿螺栓并套上垫圈和弹簧垫圈,在拧上螺母2-3扣;

操纵电葫芦使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的孔位与前悬置托架的孔位对准,从上向下穿螺栓并套上垫圈和弹簧垫圈,在拧上螺母2-3扣;扭紧后支承、前支承的螺栓螺母。 8、装排气管。取排气制动阀,在两端套上垫密圈,再使其夹在消声器进气管前段与进气管后段之间,并使螺栓孔对齐,传入螺栓,套上垫圈、弹簧垫圈并拧上螺母。 9、加注发动机润滑油 取下发动机加油口端,向发动机内加注润滑油,加完后装上油盖,拔出油尺检查加油量,油面不低于下线(2/4),不高于上线(4/4)。 10、装散热器总成 检查散热器片不得有磕碰处,进出气管应平整;在左右纵梁的规定位置放上散热器固定架下垫块总成对准孔(垫块的中间孔大的一侧向上),把散热器总成落下,使水箱固定架的孔与上垫块总成的孔对准,然后在孔中放入套管再套上上垫块总成,取螺栓从下向上穿入对准的孔中,拧上螺母2-3扣并拧紧,然后穿上开口销,并分开尾部。 11、落驾驶室总成 自检驾驶室外观完整性、油漆无划伤。操纵电葫芦,落下驾驶室,使驾驶室后支架落入后悬置横梁上的内外缓冲块之间,前铰接软垫落入驾驶室铰接支架的凸缘面中,取驾驶室铰接软垫盖总成分别盖在左右铰接软垫上,使其上的孔与铰接支架上相应的孔对准,取螺栓套上弹簧垫圈从上向下穿入已对准的孔中2-3扣并拧紧。 12、装车轮。自检车轮气压正常,将车轮套在轮毂,带上螺母2-3扣,用风动气扳机对称交叉扣紧,同时后内、外轮打气咀要错开,也要同刹车毂检查孔错开,避免影响打气和测量蹄片间隙。 13、加注冷却液打开膨胀箱盖、关闭放水开关,向膨胀箱里加注冷却液或水,待冷却液或水液面与溢流管水平为止,扭紧水箱盖。

卡套式管接头装配工艺流程

卡套式管接头装配工艺流程 卡套式管接头由三部分组成:接头体、卡套、螺母。当卡套和螺母套在钢管上插入接头体后,旋紧螺母时,卡套前端外侧与接头体锥面贴合,内刃均匀地咬入无缝钢管,形成有效密封(见下图)。 所有零件均符合 DIN2353/DIN EN ISO 8434,钢管符合 DIN 2391 标准。 为有效解决传统卡套接头装配中的过拧、连接下沉、后续泄露等缺陷,提高密封效率,现规定卡套式管接头的装配工艺步骤: 1、下料 根据所需的长度垂直锯下钢管。相对于钢管 轴线允许有 1/2°偏差。请勿使用切管器或 切割轮,因为会导致严重的毛刺和切偏,推

荐使用固定式无齿锯。 2、对管端稍微去毛刺并清洗钢管 去毛刺(最大×45°)清洗管端装配部位(至 少螺母两倍长度)不得有碎屑、污物和油漆。 3、如图所示放置螺母和卡套 注:不锈钢接头应使用专用润滑脂润滑螺母和 卡套 45°倒锥面及通孔,润滑后立即装配以 免附着污物。 4、标记和预装 将接头体牢靠固定虎钳上,钢管需垂直固定且插入至接头体内端面。手工拧紧螺母至卡套夹住管子,感觉扭矩明增大 (压力点)。为确保正确的拧紧圈数,必须在螺 母、接头和钢管上做好标记,用扳手把螺母拧紧 1?~1?圈。现使用钢管建议预装至约1?圈。

5、检查 检查切割刃的切入深度。在齿形卡套切割刃前应该能看到一圈材料。齿形卡套可以在钢管上旋转,但不能轴向位移。 6、接头体的终装 拧紧螺母直至所需力矩明显增大,终装时螺母再拧 1/6~1/4 圈。(或参照卡套接头装配扭矩表) 7、重装 每次拆卸接头时,都必须与终装所需的相同扭矩重新拧紧螺母。 装配指导流程图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规程完整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即为整机的装接工序安排,就是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按照工艺文件的工艺规程和具体要求,把各种电子元器件、机电元件及结构件装连在印制电路板、机壳、面板等指定位置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的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产量大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有装配准备、部件装配、整件调试、整机检验、包装入库等几个环节,如图3.1所示。 图3.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2流水线作业法 通常电子整机的装配是在流水线上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的。 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流水线连续均衡地移动,应合理编制工艺流程,使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称节拍)相等。 流水线作业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动作单纯,记忆方便,故能减少差错,提高功效,保证产品质量。

1.3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 整机装配顺序与原则 按组装级别来分,整机装配按元件级,插件级,插箱板级和箱、柜级顺序进行,如图3.2所示。 图3.2 整机装配顺序

元件级:是最低的组装级别,其特点是结构不可分割。 插件级:用于组装和互连电子元器件。 插箱板级:用于安装和互连的插件或印制电路板部件。 箱、柜级:它主要通过电缆及连接器互连插件和插箱,并通过电源电缆送电构成独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 整机装配的一般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平后高,易碎易损坏后装,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1) 未经检验合格的装配件(零、部、整件)不得安装,已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 认真阅读工艺文件和设计文件,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装配完成后的整机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3) 严格遵守装配的一般顺序,防止前后顺序颠倒,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 装配过程不要损伤元器件,避免碰坏机箱和元器件上的涂覆层,以免损害绝缘性能。 (5)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质量,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制度。 1.4 整机装配的特点及方法 1) 组装特点 电子设备的组装在电气上是以印制电路板为支撑主体的电子元器件的电路连接,在结构上是以组成产品的钣金硬件和模型壳体,通过紧固件由内到外按一定顺序的安装。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