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磺脲类药物禁忌证
• • • • • • • 1、1型糖尿病或胰性糖尿病 2、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 3、手术前后患者。 4、合并严重感染。 5、应激或严重创伤。 6、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7、既往对SU类降糖药有该模式或严重不良 反应者 • 8、严重肝肾疾病患者。
磺脲类药物禁忌证
• • • • 9、严重的心、肺、脑等并发症。 10、血液病。 11、活动性肺结核。 12、严重的垂体功能和甲状腺功能不 全 • 1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四)噻唑烷二酮类
噻唑烷二酮 类 曲格列酮 :由于肝损害而停用 罗格列酮 :禁用于有心衰病史或有心衰 危险因素的患者;有心脏病病史,尤其是 缺血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骨质疏松症或 发生过非外伤性骨折病史的患者;严重血 脂紊乱的患者。目前已退市。 吡格列酮
作用机制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高度 选择性及强有力的激动剂。 • PPARγ被激活后调控与胰岛素效应有关的多种基 因的转录。 • 加强胰岛素所导致的葡萄糖转运子(GLUT)向细 胞运转,促使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增加胰 岛素的敏感性及减轻胰岛素抵抗。由于不刺激胰 岛素分泌,故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还可增加肝 糖原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肝内糖异生;降低血浆 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排泄。
MET不良反应
• 1、5%-20%的患者出现可逆性消化道反应。 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腹部不适、恶心、 呕吐、食欲不振、腹痛。所有消化道反应 均为轻度或中度。 • 2、最严重的反应:乳酸性酸中毒。 • 3、其他罕见不良反应:维生素B12和叶酸 的吸收减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皮肤过 敏反应、胆汁淤积性黄疸、血管炎、肺炎。
临床应用
• 2型DM患者的β细胞功能随时间而衰减,对于临床 诊断超过10年的2型DM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由于β 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磺脲类 药物治疗都不能完全有效,应联合应用胰岛素和 其他类型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噻唑烷二酮类, α-糖苷酶抑制剂和二甲双胍)。 • 当β细胞功能下降到胰岛素分泌很少或丧失时,磺 脲类药物将不再有效,应该停用磺脲类药物,换 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适应症
• 1、用于1型、2型DM餐后血糖控制不佳 患者:1型DM,可与胰岛素联用,减少 胰岛素用量。 • 2、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
药代动力学
• 1、主要在肠道中降解,基本无药物蓄 积。 • 2、拜糖平开始口服25-50mg,进餐时服 用,2-3次/d。最大剂量可至200mg/次, 3次/d。
药物相互作用或注意事项
(一)促进胰岛素分泌剂(促泌剂)
• 非磺脲类药物 • 瑞格列奈 类似磺酰脲类,通过关闭ATP-钾 通道促进胰腺β细胞分泌内源性胰岛素。 • 本药作用快而短暂,降糖作用呈剂量依赖 性,促胰岛素分泌作用部分通过葡萄糖介 导,依赖于一定浓度的血浆葡萄糖水平。 餐前服用0.5~4mg,从小剂量开始,每日3 次,根据血糖逐渐调整剂量,不进餐不服 药,用药较灵活,又称餐时血糖调节剂。
不良反应
• 肝功损害:用药前必须查肝功能,用药第一年每2 月查肝功能,以后亦应定期复查,如ALT大于正常 上限的2.5倍即停药,仅轻度升高应密切观察。
• 液体潴留:可发生轻度至中度皮肤水肿,特别是 伴有心力衰竭和应用胰岛素的患者。而血液稀释 可引起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轻度降低、血浆脂 质谱的改变。 • 体重增加: PPARγ激活后,刺激前脂细胞分化为 脂细胞,体脂增加。
(二)双胍类降糖药
• 药代动力学 • 吸收:主要在小肠吸收,一般6h后吸收完 全,药效时间6-8h,口服0.5-1.5g时绝对生物 利用度为50%-60%,
• 分布和代谢:主要分布在食管、胃、十二 指肠、肝肾,不在肝脏及体内代谢。 • 排泄:经肾随尿液排泄。
作用机制
• 盐酸二甲双胍(metformin hydrochloride,MET) • 血糖正常时,MET不会降低血糖,高血糖时 , 可使增高的血糖降低,,但极少引起临床低血 糖。因此更确切的说, MET是抗高血糖药,而 非单纯降低血糖药物,此点与磺脲类及胰岛素 降糖药有明显不同。
糖尿病药物治疗
中医院内科
糖尿病药物治疗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 组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 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缺 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引起糖、 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一系列 代谢紊乱。
糖尿病药物治疗
• 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久病 引起多系统损害。不仅引起酮症酸中 毒、高渗昏迷、感染等急性并发症, 而且还可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疾病、 肢端坏疽、失明、尿毒症以及神经病 变等严重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 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不良反应
• 低血糖:较少引起低血糖,与其他降糖药 合用可出现低血糖。
• 其他: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全身反应有头 晕、头痛等。与雌二醇和炔诺酮的口服避 孕药同时服用,会降低血浆中后两种药物 的浓度达30%,从而导致避孕失败,因此与 口服避孕药同服的患者应谨慎。
适应证与禁忌证
• 用于: • 2型DM,伴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明显时尤 为适用,单独或与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胰 岛素合用均可增效。 • 下列情况下应注意: • ① 肝功能不全:转氨酶大于正常高限的2~2.5倍 者应禁用,介于正常与2.5倍之间者须查明原因, 有肝病临床症状者不用,无症状者在密切观察下 慎用。 • ② 轻度贫血及水肿,有心功能不全者,根据情况 慎用或禁用。
药物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 与剂量过大、饮食不配合、使用长 效制剂或同时应用增强磺脲类降糖作用的药物有 关,尤其多见于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患者,格 列本脲明显。
2.胃肠道反应 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胃痛、厌食 和腹泻,多与剂量有关,减少剂量或继续服药可 消失。 3.其他 皮疹、光敏性皮炎,少数病人可出现胆汁 郁积性黄疽、肝损害或粒细胞减少等,
(一)促进胰岛素分泌剂(促泌剂)
适用于通过饮食、运动及其它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老年人及肾功能不良 者。应用原则是“进餐服用,不进餐不服药”。 • 不良反应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 少数病例可出现低血糖,与二甲双胍合用会增加 低血糖危险,可出现头痛、暂时性视觉异常、胃 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便秘。 • 可发生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发红、荨麻疹。 • 肾功能不良患者慎用,营养不良患者应调整剂量。
(一)促进胰岛素分泌剂(促泌剂)
• 胰外作用
• 加强了胰岛素介导的肌肉、脂肪组织对葡 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 增强肝脏胰岛素作用,抑制肝糖生成。 • 减少胰岛素在肝脏的降解。
甲苯磺丁脲 (D860) 氯磺丙脲 第一代磺脲类,作用于胰岛β 细胞膜上磺酰脲受 体而促进胰岛素释放.产生降糖作用
作用机制
1、通过激活AMP激活蛋白激酶信号系统发挥多方 面代谢调节作用。 2、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介导的周围组织对 葡萄糖的利用。 3、增加基础葡萄糖的利用。 4、降低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输出。 5、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 6、改善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运转 7、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MET对DM其他有利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1、阿卡波糖可显著降低MET的急性生物利用 度。
2、西咪替丁能竞争性抑制MET的肾小管分泌, 使药物浓度增高50%,增加生物利用度。 3、乙醇可抑制肝糖原异生,增强MET的作用。
三、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常用阿卡波糖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应 在进餐时随第一口主食一起嚼碎后服用。 • 竞争性抑制小肠上皮刷状缘α-葡萄糖苷酶,防止1, 4糖苷键水解,使多糖(淀粉)、双糖(蔗糖、麦 芽糖)的水解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减慢,血糖峰值 降低,因而主要降低餐后血糖。不刺激胰岛素分 泌,可缓解高胰岛素血症。
MET禁忌证
• • • • • • • 1、肝肾功能减退者 2、处于低氧状态者 3、既往有乳酸酸中毒病史者 4、酗酒者 5、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 6、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 7、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系统疾病者
MET禁忌证
• 8、当天使用造影剂者,如碘化物造影剂可 引起急性肾功能变化。 • 9、有慢性严重的胃肠道疾病。 • 10、二甲双胍过敏者。 • 11、严重的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者。 • 12、全身营养状况差,有严重营养不良和 消瘦者。 • 13、外科手术者。
糖尿病药物治疗
• • • • • • • (一)促进胰岛素分泌剂(促泌剂) 1.磺脲类 2.非磺脲类 (二)双胍类 (三)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四)噻唑烷二酮类 (五)胰岛素
(一)促进胰岛素分泌剂(促泌剂)
• 磺脲类(sulphonylurea,SU)
促进胰岛 β 细胞释放胰岛素,对正常人和糖尿病人都 有效,但对胰岛功能丧失或胰腺切除者、1型糖尿病 患者无效。 作用机制: 磺酰脲类与胰岛 β 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 关闭 ATP敏感的K+通道,导致B细胞去极化,而使电压敏感 性Ca2+ 通道开放,Ca2+ 内流,细胞内钙浓度增加,而 引起胰岛素颗粒的外移和胰岛素释放。
• 1、MET对体重的影响:不会使非肥胖和肥 胖2型DM患者体重增加,可减轻体重。 • 2、 MET对脂肪代谢作用:可降低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血游离脂肪酸水平。 • 3、 MET对血管及血流动力学作用:增加纤 维蛋白溶解,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MET适应症
• 1、 2型DM患者,特别是伴肥胖、高脂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单纯饮食运动不能控制血 糖者首选。 • 2、糖耐量减退(IGT)或空腹血糖受损 (IFG),为防止和延缓其发展为DM。 • 3、单用SU类药物不理想,可联合MET。 • 4、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波动大或胰岛素 用量大,有胰岛素抵抗者,可联合MET。
格列苯脲( 优降糖) 格列吡嗪( 美必达) 格列齐特( 达美康) 第二代磺脲,作用较第一代强,降糖作用维持时间 达24h。但这种长时间的降糖作用极有可能导致低 血糖 格列美脲(亚莫利) 第三代磺脲类,作用强,起效快,维持时间较短(8-10h),
低血糖可能性小。降糖作用比甲苯磺丁脲强400倍,较格列 本脲强2倍,每日服用1次即可控制24小时血糖,
应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血象。一旦出现异 常,应立即停药,并积极给予相应治疗。
药物相互作用ຫໍສະໝຸດ Baidu
1.血浆蛋白结合:水杨酸类、磺胺类、保泰 松、双香豆素和甲氨喋呤等。 2.肝药酶抑制剂: 如氯霉素、异烟肼等 3.与噻嗪类、皮质激素:等合用使药效降低 4.肝药酶诱导和抑制剂:可影响本类药物的 作用。 5.从肾小管分泌排泄的有机酸:丙磺舒、别 嘌呤醇等可影响排泄作用。 上述药物相互作用主要针对第一代磺脲类。
临床应用
• 原发性失效 大约10%的糖尿病患者在开始 使用磺脲药物治疗时血糖不能控制 。 • 继发性失效 有些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反应良 好,但经过1~3年后疗效减弱或消失,服 用足量的磺脲类药物后血糖仍然控制不佳。 • 继发性失效主要原因为β细胞功能逐渐恶化 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抵抗不能缓解。联合 用药,如与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 胰岛素合用可以降低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
药物相互作用
• 可增强瑞格列奈降血糖作用的药物:单胺氧化酶 抑制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非 甾体抗炎药,水杨酸盐,奥曲肽,酒精以及促合 成代谢的激素。肝药酶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 唑、红霉素、氟康唑可能升高瑞格列奈血浆水平。
• 可减弱瑞格列奈降血糖作用的药物:口服避孕药, 噻嗪类药,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拟交感神经 药。肝药酶诱导剂如利福平或苯妥英可降低瑞格 列奈片血浆水平。
• 常见的不良作用为胃肠反应,如腹胀、腹泻、腹 鸣、排气增多等,少数患者有腹痛。 • 单用本药不产生低血糖,但如与磺脲类、胰岛素 合用时仍可发生低血糖,且一旦发生,应直接应 用葡萄糖处理,进食双糖或淀粉类食物无效。 • β受体阻滞剂、水杨酸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贝特类降脂药、华法令、抗酸药、消胆胺、肠道 吸附剂和消化酶制品可降低其作用。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能降低该类药物的降 糖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