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理论.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地位期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男女两性在进入 性别混合的目标动力群体时,由于群体对男性的 期望值高于女性,就降低了女性在群体互动中的 自信心、威望和权力。如果某位女性想反潮流而 动,群体内的两性都会反对她,敌视她。在这种 情况下,性别期望模式得到了巩固。
6
• 符号互动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心灵、自我 和社会都是通过符号交流和话语制造出来的。正
更关注人际关系和养育性;男孩在成为男人之后,
更关注个人,拒绝情感表达,总想通过在社会上
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导致了男性在公
领域的统治和仇女倾向。男女两性发展出不同的
道德和理性模式,男性强调抽象原则,女性则更
加关注具体情况。
7
父权制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地位
一、基督教文明中的妇女观 在基督教<<圣经>>创世纪故事中,上帝用
子”
16
希腊神话中的女人是美丽诱人的“祸 水”。
12
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文化都把妇女视为“文 明
的敌人”,认为妇女在本质上是与自然 Nhomakorabea 相联的,代表自然界中的一切非理性的、原
始的、反社会的因素。奠定了西方男主女
次、男尊女卑的二元论思想,女人处于被
动无权状态。
13
习俗:日本 韩国把丈夫看作君主 非洲:割礼 阿拉伯国家:妇女蒙面纱 印度:沙帝 中国:裹小脚
谦卑、谨慎、沉默是基督教文化衡量妇女 的标准。
9
基督教文化对女性有两个负面评价: 第一、把妇女列为万恶之首 第二、女人是男人的附庸
10
二、古希腊文明中的妇女观 古希腊的神话形象地反映了父权制取代母
权制的历史变革。 希西阿德《神谱》描写母权制的瓦解和父
权制的确立。 欧里庇得斯《希波吕托斯》
11
古希腊人的思想包含自然界与女性的关 系。男性能够违背和对抗自身本性,与 自然界结合的女人被看作是男人的敌人。 希腊思想文明是男性征服自然界,征服 女人。
3
女性主义理论
(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
• 宏观理论
• 包括一些对世界和历史加以阐释的宏大叙事,如世界体系理论。 这一理论原本只是将世界区分为中心地域、半边缘地域和边缘地 域,分析这些地域之间的权力关系,完全忽略了女性主义的因素。 但是经过女性主义的改造,增加了一些新的理论要点,其中包括 不再把女性仅仅作为男性家长家庭的一个成员;不再认为家庭成 员的利益总是一致的;分析女性独立的经济贡献,女性在全球经 济中作为非正式劳动力、家庭工人、食品生产者的角色。
• 网络理论:女性主义用这一理论分析性别差异与 性别不平等。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他的社会关系 的总和。男女两性由于从儿时起结识的人就不同, 后来的关系网络也不同,因此造成了两性发展机 会的巨大差异。
5
• 角色理论:这一理论涉及女性的家庭与工作的双 重角色冲突问题。这两种角色一旦发生冲突,女 性的工作角色往往要服从家庭角色,女性因此丧 失了大量的工作和升迁的机会,致使女性做事业 的动力降低。女性比较集中的职业由于缺勤率高、 精力投入少,因此变得价值较低,报酬也较低。
• 再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女性主义循着马克思主义的思路,并对 它做了女性主义的改造。一个最主要的改造是提出了下列论点: 男权制是先于资本主义制度就存在的,因此推翻资本主义只是结 束男性对女性压迫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4
微观理论
• 交换理论:这一理论指出,理性的人一向被假定 为自私的、相互隔离的、无情感的行为者,而女 性主义理论则做出了另一种假设,它假设人是相 互连结的、利他的、有情感的。女性主义还用交 换理论解释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平等:男性占有了 份额较女性大得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知识资 源。
女性主义理论与社会工作
组员:胡珊、邹颖、杨超、张学芳、张梦莹
1
目录
• 女性主义起源 • 女性主义理论 • 父权制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地位 •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 • 女性主义派别 • 女性主义与社会工作
2
女性主义起源
女性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译文理解成一个主 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女 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 解放,求男女平等,首先是争取选举权。20世纪20-30 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 利,但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观念中,仍与男子不平等。 女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别关系,性别 权力的问题,所以女权运动就变为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 男女的权力架构,强调性别分析。在我国也认识到,先 讲女权是不行的,也要讲性别分析。从女权主义--女 性主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认识的加深。在国内目 前多用女性主义,用性别研究两性权力有深层次的意义, 而且用女性主义也容易让人们接受。女性主义是理论与 实践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 反对包括在内的一切不平等。
14
三、儒家文化中的妇女观
以父权为中心的私有制家庭,使自 然的两性分工获得了社会的法权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男性为本位的文化, 男女两性的价值体系:男—文化生活 的参与者,家庭的主人,生活的主宰 者。女—被摒弃于社会生活之外,家 庭的奴仆,生活的依附者。
15
在经济上“无私蓄、无私器” 在政治上不参政; 在人格上“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
如标签理论所揭示的那样,女性往往在社会教化
的过程中接受了社会对男尊女卑的定义,于是遇
事常常会自责,取悦和讨好男性以避免惩罚,久 而久之就造成了两性之间的巨大差别。
• 新弗洛伊德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儿童大多由女
性抚养,无论男孩女孩在开始时爱慕的对象都是
女性,因此男孩要成熟起来就必须否定母亲,女
孩却不必否定母亲,结果是女孩在成为女人之后,
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造了夏娃这个女人,从此规 定了女人依附男人的从属地位。
妇女被看成是生儿育女的工具,是诱惑者。法 国文学理论家朱丽娅.克里斯特瓦在<<中国妇 女>>:女人只不过是功能性的,从属于男性的 客体,她只拥有躯体、性,生殖的物质特性。
8
在西方神论文化中,妇女的言说被视为原罪, 被看成人类堕落的根源。克里斯特瓦《恐 怖的权利》指出,在基督教文化中女性变 成了“污秽”、“不洁”、“邪恶”等的 代名词。“原罪的根源和根本表现就是女 性的诱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