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摘要:有幸参加过于永正老师在树人学校的授课及讲座,这位小学语文教育界的泰斗,虽然当时已是73岁高龄,他仍然神采奕奕地在台上尽情传播“快乐教学”的理念。作为刚刚进入校园,仍教学路上摸着石头过河的教师来说,受益匪浅。
关键词:活力课堂;讲课有感;语文课堂
新课标中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认为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指“教学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在科技手段的运用,是学生在不同内容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真正地做到放开自己,分三方面讲就是:思想,语言,动作。
首先,思想的开放指引着语言和动作的开放,小学生大多是形象思维,在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单纯的。作为老师,我们更不应该破坏这种单纯,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极力地维护这种单纯呢?那便是语文教育思想的开放与活力。我们要把自己装扮成学生眼中的朋友(或者叫玩伴),上课就是一场“玩”的游戏。但是这个“玩”是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的,“玩”的规则是课文教学,“玩”的宗旨是为学生服务。所
以,作为教师,我们的思想要开放得“孩子化”,不用成人的“三观”去束缚孩子们的“三观”,而是在头脑中分时段地植入孩子的“三观”。例如于永正教授,他是以“孩子们陪我玩”这一句话来总结他的语文教学,这就是一种思想的“孩子化”。还记得课堂最后,于教授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孩子的一句“童心未泯”感动了我,于老师很满足地点评了学生的评价,似乎孩子们也看出了于老师的心思。
其次,语言的开放是语文课堂开放的核心。在思想开放的基础上,我们要用语言去实践这种开放。语言是思维和思想的外在载体,以往的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的“满堂灌”。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至于孩子们了解了多少、吸收了多少、会用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S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步推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这一理念深入人心,课堂应该还给学生,老师在语文课中,要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是“情感”。一个没有激情、不善表达情感的教师是不能调动学生情感的,也不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而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就是语言。因此,教师首先应是一团火,并把自身的一团火化为对学生的情和爱,带进语文课堂。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以此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让他们愉悦地接受知识。例如,于永正教授就是这样,在处理课堂的时候他运用
激情饱满的语言来引导孩子们去对写作环境进行认识,他一会儿表现猴妈妈的慈爱,一会儿表现小猴子的幼稚,一会儿又变成“小朋友”去和同学们对话,和同学们一起写作文;一会儿就又变成了老师去教授孩子们写作的技巧。于教授还用鼓励的眼神和语言对待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以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差错,以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投入学习。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微笑,一次亲切的抚摸,努力让学生从教师的热情服务、关心与尊重中体会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我们期待语文课堂有更多的人情味,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期待语文课堂焕发绚丽的生命火花。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形象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验语言文字。体验文中描写的动作语言、环境等。课堂动作能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的生理机能得到发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下,兴致勃勃地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配上各种形象生动、夸张有趣的肢体语言,极大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表演、
演讲,使他们互动起来。通过他们语言与行动的协调来学习语言知识。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动作的运用必须紧扣课本内容,传情达意地表达课文知识的内涵,感悟文章中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巩固知识,使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听讲。对课文中应当掌握的知识,能心领神会,大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动作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能让学生明白老师所要表达的某种含义,而且能帮助学生迅速并牢固地记忆课堂上的新授知识。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一个生动的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前沿阵地的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得到发展,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陈文竹.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考试周刊,2014(30).
[2]彭飞.浅议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中学时代,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