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导语:临床上疾病是一直存在的,只要我们未重视身体的健康,身体会隐藏着很多疾病,这些疾病会与年龄、环境等开始出现,但是有些患者的身体疾病会

临床上疾病是一直存在的,只要我们未重视身体的健康,身体会隐藏着很多疾病,这些疾病会与年龄、环境等开始出现,但是有些患者的身体疾病会一直隐藏着,比如静脉性血管畸形,此病是血管上面的疾病,多数患者无法发现疾病,要做常规的检查来诊断,因而要清楚本病的形成,才能预防起来,那么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静脉性血管畸形可发生在脑静脉畸,也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的动脉血管上面。形多数认为脑静脉畸形为先天疾病,源于正常胚胎发育障碍。妊娠45天,脑的端脑中有许多称为“静脉水母头”的结构,它们由扩张的中央静脉和许多小的深髓静脉组成。妊娠90天,这些静脉结构发育为浅和深静脉系统。如静脉的正常发育受阻,则早期的静脉引流形式保留。也有认为发育中的皮质静脉系统部分阻塞,引起代偿性扩张的髓静脉。脑静脉畸形常伴有海绵状血管瘤或其他血管畸形,提示局部血流的增加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会诱发静脉畸形。不管是先天或后天原因,多数人认为脑静脉畸形是脑静脉系统一种正常代偿变异,而非病理学改变。

脑静脉畸形主要位于大脑半球或小脑半球。约70%的病灶位于幕上,以额叶最常见,占40%,小脑半球病灶占27%,顶叶或顶枕叶病灶占15%,基底节和丘脑占11%。病变主要位于皮质下的白质,常可合并有AVM、海绵状血管瘤或面部血管瘤。

脑静脉畸形是由许多异常扩张的髓样静脉汇集成一中央引流静脉干

生活常识分享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区分

1、生物学分类: 血管瘤以内皮细胞增生和细胞密度增高为特征的增生期和消退期,后者是胚胎血管发生过程中的基因突变而致结构异常,其内皮细胞分裂率正常(腔隙/管腔的增大)。血管畸形可发生于毛细血管、静脉、淋巴管、动脉或者是多种管腔,据此分为单纯型的毛细血管畸形、淋巴管畸形(lymphaticmalformation,LM)、静脉畸形和动脉畸形等以及复合型的动脉-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淋巴管畸形、毛细血管-静脉畸形和淋巴管-静脉畸形等。后来又进一步将之分为高流量血管畸形和低流量血管畸形。 3、病理学: 血管瘤是以内皮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而血管畸形不是新生物,其病程中内皮细胞的增生率正常,它是血管形态发生的错误,表现为各种管腔的异常。血管瘤1~2岁期间有些区域表现为增生,另一些区域表现为消退的特征;2~5岁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消退。 4、临床表现和诊断: 血管瘤最常发生在头颈部,其次是躯干和四肢;一般情况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区别: ①病史:血管瘤的自然病程是出生后1~12个月快速增长,为增生期;随后的1~5年缓慢地消退,为消退期;女婴多发,女∶男为3∶1。 皮肤血管畸形大多数于出生时清晰可见,随婴儿的生长而成比例地扩展,若有菌血症、创伤或激素改变,畸形可能会发展,没有性别倾向。 ③触诊::血管畸形是由扩张的管腔和稀少的实质组成。。血管瘤质地

如橡皮样,不能通过压力将其中的血液排空,体位试验阴性。。血管畸形质软、易压缩、手指压迫能快速排空其中的血液,体位试验阳性。静脉畸形常被误称作“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畸形(葡萄酒色斑)往往被错误地称为“毛细血管瘤”。 5、治疗: 血管畸形中的毛细血管畸形主要采用激光和光化学疗法,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主要采用硬化治疗或联合手术切除病灶,高流量的血管畸形静止期可行观察方法,影响功能或外观时可采用 栓塞疗法、或手术彻底切除病灶联合带血供的皮瓣修复或综合治疗。 血管瘤的治疗: 1、平阳霉素局部注射 2、硬化剂注射:鱼肝油酸钠、高渗盐水、乙醇 3、手术治疗 4、激光 5、干扰素 6、类固醇治疗

脑动静脉性血管畸形(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脑动静脉性血管畸形(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脑动静脉性血管畸形又称脑血管畸形(cerebrovascularmalformation)、脑血管瘤,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且对正常的脑血流产生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动静脉畸形。②海绵状血管瘤。③毛细血管扩张。④静脉畸形。 二病因脑动静脉性血管畸形是脑血管先天性、非肿瘤性发育异常。胚胎期如有某种因素影响原始脑血管网正常发育,毛细血管不健全,动静脉直接相通形成短路,可发展成为脑动静脉畸形。 三临床表现1.颅内出血 常见症状,也是最危险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部强直,昏迷,甚至死亡。根据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的多少,有不同的其他伴随表现,如失语,偏瘫,偏盲等。 2.头痛 出血会导致头痛,但是有些未出血的患者,也会出现顽固性的头痛,表现为不同部位的持续或者反复发作的头痛。 3.癫痫 可在颅内出血时发生,也可作为首发症状单独出现。表现形式多样,大多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发出怪叫,可自行缓解,清醒后,和正常人一样。 4.其他的症状 不同的发病部位,有相应的局部脑损伤表现。如:精神异常,记忆力及智力减退,偏瘫、失语、失读、失算、眩晕、复视、眼颤及步态不稳等。有些患者会出现颅内杂音。儿童及婴儿,可有心衰的表现。 四检查1.头部CT及CT血管成像 可明确发现血肿,并且初步判断血管畸形的类型。 2.头部磁共振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显示畸形血管及其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还可区别出血与钙化。 3.脑血管造影 除海绵状血管瘤外,是诊断其他血管畸形的最可靠和主要的诊断方法,称之为金标准。 4.头颅平片

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9-05-22T10:54:34.62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4期作者:林婷婷区卓曦[导读] 对脑血管畸形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概率,可以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推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对临床上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取随机实验的方法将这82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同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收集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对两组患者中出现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情况进行分 析。观察组患者对本院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观察组患者出现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案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畸形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概率,可以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诱因;护理 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先天性、非肿瘤性发育异常,患者的发病年龄较为年轻。在临床中,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以及血肿,可以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检查进行确诊。脑血管畸形为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出现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致残、致死的概率非常高。针对现阶段脑血管畸形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情况,本院对2018年2月至9月期间收治的8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脑血管畸形破裂初选的原因,并分析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8年9月共收治了8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在入院期间本院向此82例患者及其家属发放了本次研究相关的知情书以及调查问卷,在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基础上,将此8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有26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年龄为10岁~58岁,平均年龄27岁;观察组有24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年龄为9岁~61岁,平均年龄32岁。针对对照组的41例患者采用本院的常规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的41例患者在实施本院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情况。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进行对比,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采用本院的常规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在实施本院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情况。 1.2.1 针对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在密切观察其精神意识、瞳孔变化、生命体征状态的基础上,增加对观察组患者的巡视次数,尤其是夜间的巡视次数,在第一时间上我患者各项基础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1.2.2 针对观察组患者的病房,护理人员在维持病房内外处于安静环境的基础上,与患者的家属进行耐心的沟通,向患者的家属以及探视人员普及安静的环境对脑血管畸形患者的重要性,避免病房内外出现噪音而引起患者情绪的剧烈波动。同时,针对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在日常巡视病房并指导患者尽量控制咳嗽力度、避免发生血管破裂出血的基础上,对出现咳嗽症状的患者增加日常巡视的次数。在保证病房内外空气质量、定时通风和消毒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病房的探视次数以及探视时间进行控制,由负责病房的专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平稳的情绪中尽量保持卧床休息的状态。 1.2.3 在指导两组患者进行合理膳食、保持患者大便通畅的基础上,由专门护理人员针对观察组患者的日常膳食进行跟踪记录和指导,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脑血管畸形患者。针对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波动,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情绪较为紧张的情况,应该与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缓解患者的压力,同时也可以缓解患者的排便问题。 1.2.4 脑血管畸形患者出现癫痫发作的情况较多,因此护理人员在遵医嘱为患者发放药物的同时,针对观察组患者出现癫痫发作的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以及特征,在遵医嘱给药的同时,在按压患者肢体的过程中避免患者咬伤舌头,由这部分护理人员专门负责处理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的按压工作,以避免按压力度不够或者多大而为患者新增痛苦的情况。 1.2.5 脑血管畸形患者的日常护理,离不开患者与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因此,本院在对此82例患者均开展脑血管畸形患者身体、心理日常护理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定制了一批脑血管畸形疾病知识宣传教育手册,详细收纳了脑血管畸形疾病的相关知识、日常护理常识、膳食指导等,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对手册进行学习,并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 1.3 观察指标 针对我院于收治的8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及其家属,在患者入院时由专门的医护人员向其讲解本次研究的目的与方法,由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填写知情书,并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在出院时收集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对本院护理的满意程度 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本院护理的满意程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出现血管破裂、不规则头痛、便秘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脑血管畸形患者的紧张情绪,针对由于外界不良环境以及患者不良情绪而诱发的血管破裂情况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在此过程中患者更加信赖和满意本院所提供的临床护理,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进行广泛推广。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护理配合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28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与积极的护理配合。结果 28例患者全 部治愈,有效率为100%,治疗并发症少。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 治疗患者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对保证栓塞的疗效 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242-02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胎儿时期脑血管形成异常导致的先天性疾患。脑动静脉畸形常可导致脑出血、脑缺血等一系列脑功能障碍。一般发生在蛛网膜下腔、脑 内或脑室内,甚至形成脑内血肿。多见于中青年,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微 创介入手段经血管内栓塞术对脑动静脉畸形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痛苦小, 操作简单,治愈率较高,目前多被应用于AVM介入治疗。同时配合高效正确的 护理,更能够提高AVM的治愈率。现将本院收治的28例AVM患者进行介入治 疗和护理经过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共收治28例AVM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9~46岁,平均27.5岁。 1.2临床资料 剧烈头痛、头昏20例,神经功能障碍1例,癫痫发作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 1.3辅助功能检查 全部患者进行CT或MRl、MEA检查后,进行了全脑血管数字减影(DSA)确诊 检查。AVM位于颞顶叶15例,顶枕叶6例,顶叶4例,枕叶和额叶3例。 1.4 S&M分级 Ⅱ级16例,Ⅲ级12例。 1.5手术方法 根据影像学资料,了解畸形血管团的大小、供血动脉来源、位置、走向等制 定治疗方案。常规消毒右侧腹股沟,给予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由DSA引导下经右股动脉穿刺留置6F动脉鞘管。然后再从鞘管插入6F引导管至 颈内动脉于椎动脉2椎体以下,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以便了解和判断AVM部位、大小、形态、供血情况和引流静脉情况。再送入微导管、微导丝,漂浮至畸形血 管团内,进行选择造影检查,在DSA机透视下缓慢注射ONYX,将病灶填塞。栓 塞后在透视下多角度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团栓塞情况,然后撤出导丝、导管及鞘管。术中密切观察,防止畸形团的引流静脉阻塞。 2 护理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护理人员准备 对于复杂的AVM,护理人员参加术前讨论,了解病变特点及畸形团的供血动 脉和引流静脉情况,了解介入治疗方案及其潜在危险性,对可能发生的颅内出血 等并发症做好应急准备,制定详细而全面的护理计划。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定义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 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扫描或脑MRI 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一般较高,80%患者在发病6h后,脑脊液呈血性或黄色,但腰穿脑脊液清亮时,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术前应给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有颅内压增高或有脑疝的可能时,应禁忌做腰穿。 2.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脑疝,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

脑发育性静脉畸形 中文

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s)和毛细血管扩张 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s) [定义]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s),(也称为静脉畸形或静脉血管瘤)是包括了单支扩张的静脉或一簇异常扩张的静脉。静脉成放射状排列并汇聚回流入中心扩张的静脉干 1.静脉畸形完全性的排他性的引流皮层及皮层下结构而没有其他相邻的正常的静脉引流。 2.它导致当正常的皮层静脉发育停止而诱导一个或更多的发达的静脉来补偿,制造一个“静脉曲张大脑” 3.相关病变1)海绵状血管畸形2)蓝色橡胶流血神经综合症和3) "gyration-sulcation"病 【流行病学】 1. DVas是最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占所有血管畸形的60%。他们是最常见的尸检中发现的血管畸形(约~ 2.5%的病例) 2.dvas的患病率在增强MRI扫描中是< 1%,但有报道高达9%。年龄/性别——没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别,尽管最初的诊断通常是在三十岁。 [病理学] 1.宏观--它们都位于大脑(浅、深静脉系统交汇处或毗邻脑室室管膜的表面),小脑或脑干 2.微观--静脉有厚的透明的壁,并且周围脑白质组织学上正常无胶质增生。

3.分子生物学-- 静脉畸形与9p染色体突变相关,这种突变是遗传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 [临床表现] 1.静脉畸形临床常常无症状,当它出现症状,通常次要于现有的相关联的疾病。 2.很少见的情况下,与大脑皮层发育异常相关时,它们可以产生癫痫. 3. 出血通常是与存在海绵状血管瘤相关,静脉畸形本身的出血量很少。如果出血会产生1)头痛2)局部神经缺陷3)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静脉畸形本身出血的风险很小,出血往往是继发于海绵状血管瘤的出血。每年再出血率是0.15%. [影像学] CT 1.非增强Ct中常常正常.如果静脉畸形与海绵状血管瘤相关则可见钙化。 2.增强后静脉畸形可见强化一亮线条或一圆形结构 MRI 1.T1WI 像可以是正常的或可以显示流空影。增强后静脉畸形强化明显,提示薄壁静脉汇聚入一个大的经皮质回流静脉再引流入静脉窦。(fig.9.13.1). 2.T2WI显示流空影和可能的出血。MRV显示“水母头”征。 图片

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

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 王锦丽 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病人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自2009年8月 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37例脑血管畸形病人应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精心护理,术前完善各种检查,术后做好护理,及时查出并预防并发症发生,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结果:手术成功率达94.59%。其中29例为完全栓塞,占78.38%;栓塞>90%者4例,占10.81%。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者1例,占2.70%;剧烈头痛者1例,占2.70%。术后37例病人的阳性体征完全消失。结论: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对策是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栓塞术成功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围术期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0.035 脑血管畸形(AVM)是一种胎儿期脑动静脉形成异常而造成的先天性疾病,其血管之间存在瘘道,使动脉直接同静脉发生交联,两者之间的血管发生短路,并无毛细血管存在,使血流阻力降低,进而流量增大,逐渐产生曲张的、管径不一的动静脉血管团[1]。该病常可引发脑缺血或脑出血等一系列脑功能异常疾病,中青年为易发人群,其致残率与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微创介入疗法采取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痛苦小以及治愈率高等优点[2],配合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AVM的治愈率。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8月 2011年8月收治的37例脑血管畸形病人,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6 46岁,平均(31.9?7.4)岁。其中17例病人表现为头昏及剧烈头痛,8例为神经功能障碍,6例为癫痫发作,4例为脑出血,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1.2辅助检查对所有病人实施CT、MRI以及MEA检查,并开展全脑血管数字减影(DSA)检查[3]。其中17例脑血管畸形处于颞顶叶,9例在顶枕叶,5例在顶叶,4例在小脑,2例在枕叶与额叶。 作者单位:537307广西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外三科 王锦丽:女,大专,主管护师1.3手术方法根据畸形血管团状况、供血动脉位置及走向等资料确定治疗对策。通过DSA引导,经右股动脉穿刺留置6F动脉鞘管,再自鞘管插进6F引导管,确定脑血管畸形所处位置、形态、大小、供血状况以及引流静脉状况。然后将微导管及微导丝送进,直至漂浮入畸形血管团内部再行造影,对病灶进行填塞采用α-氰基丙烯正丁酯(NBCA)胶。栓塞结束后在透视下不同角度实施造影,再将导管、导丝与鞘管撤去。 1.4术前护理 1.4.1基础护理对术前状况准确评估并做好术前准备至关重要,确定病人是否存在癫痫病发作史以及病人意识与发作时间等情况,确定是否有出血倾向及过敏史,对女性病人应明确月经状况。仔细检查病人的瞳孔、肢体以及全身情况。明确病人是否存在手术禁忌证,如严重出血倾向、对造影剂过敏、休克以及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3]。护士应明确介入治疗方案与该方案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应急处理,并对病人及其家属给予心理护理,大多病人对所患疾病了解不多以及担心治疗效果,极易产生烦躁、焦虑以及恐惧等心理,造成病人的情绪失控,不能保证良好的休息与睡眠。考虑到上述心理状况,护士应耐心给予病人解释与安慰,说明治疗的必要性、术前准备、治疗方法、术后的注意事项及疗效等,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栓塞症发生,已在我院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6):602-604. [2]Calisir C,Yavas US,Ozkan IR,et al.Performance of the Wells and Revised Geneva scores or predicting pulmonary embolism[J].Eur J Emerg Med,2009,16(1):49-52. [3]余苑.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0,10(2):92-94.[4]常俊芳.骨科大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5):130-131. [5]Beyer J,Schellong S.Deep vein thrombosis:current diagnostic strat-egy[J].Eur J Intern Med,2005,16(4):238-246. [6]Goekoop RJ,Steeghs N,Niessen RW,et al.Simple and safe exclu -sion ofpulmonary embolism in outpatients using quantitative D- dimerandWells'simplified decision rule[J].Thromb Haemost,2007,97(1):146-150. (收稿日期:2012-05-04) (本文编辑刘学英) · 46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20期(下半月版)

脑动静脉畸形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选择 前言 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脑血管发生变异而形成的;是一团相互缠绕的异常脑血管,其内部动脉与静脉之间无毛细血管;由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构成;是脑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畸形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本病的发病率约为2/10万,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比例约为2:1。发病的高峰年龄为20-39岁。颅内动静脉畸形可于脑的任何部位发生,左右两侧的发病率基本一致,90%以上位于小脑幕上,小脑幕下的脑动静脉畸形约占10%左右,A VM按照发病部位,脑动静脉畸形大致可分为6个不同的区域:单纯硬脑膜、脑皮层到脑室、大脑半球深部、小脑及脑干。脑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出血的症状,抽搐,头痛,进行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等。 流行病学 来自国内外的文献中,关于脑动静脉畸形的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其结论也不一致。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3大类:(1)以尸体解剖为基础的研究(2)以就诊情况为基础的研究(3)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但现有的脑动静脉畸形的流行病学资料都存在样本的选择,统计方法不恰当等问题,结论可能存在偏差。同时,由于脑脑动静脉畸形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出现晚等限制,我们很难得到准确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尽管我们不知道确切的患病率,但基于人群研究显示,患病率的范围或不高于10.3/10万,或在16-23/10万之间。现有的有关脑动静脉畸形(A VM)的流行病学的研究结论不甚一致,尚需前瞻性的、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证实。 病因学及病理学 脑A VM在形态学上由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三部分组成 脑动静脉畸形(A VM)发病年龄轻,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部分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仍非常棘手,因此,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案是提高脑动静脉畸形(A VM)预后的关键。

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摘要:总结3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做好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脑灌注不足、癫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防与护理,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并发症;护理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发生自发性脑出血或突发癫痫后就诊。癫痫一旦发作,患者颅内压骤然升高,使原有的脑畸形血管破裂出血,脑动静脉畸形病灶破裂出血后,有较高的再出血风险,如能急诊手术一次性完整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病灶,可减少再出血风险,大大提高患者预后[1]。因此对于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性出血合并脑内血肿的患者,急诊静脉畸形病灶清除同时行血肿清除减压为手术最佳方案[2]。对于未破裂出血的畸形脑血管,还可以选择介入栓塞等治疗方法。由于术中或术后会发生血液重新分配,病灶周围脑组织小动脉自动调节功能丧失,可能无法耐受增加的血流量,导致血液过度灌注,引发脑肿胀、广泛渗血等并发症[3],增加致残发生率。我院对3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1~72岁。首发症状:特发性癫痫3例;突然头痛、呕吐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27例。瞳孔变化:双侧瞳孔等大等圆11例、一侧瞳孔散大17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术前GCS评分:13~15分5例、12~9分10例、

8~6分13例、5~4分2例。影像学检查:27例患者CT提示急性脑出血,出血量30~90mL。其中左侧额叶4例、右侧额叶5例、左侧颞叶2例、右侧颞叶5例、左侧枕叶4例、右侧基底节区2例、右侧顶叶3例、一侧小脑半球及蚓部2例。3例以癫痫首发症状的患者,经CTA检查提示:左侧额叶AVM1例、右侧颞叶AVM2例。27例合并脑出血的患者予急诊手术,术中清除脑内血肿同时发现血管畸形予切除23例;4例术中未发现血管畸形,术后经CTA检查提示合并血管畸形,3例再次行血管畸形切除,1例予血管内栓塞及伽玛刀治疗。另外3例患者中,2例予行血管畸形切除术;1例予血管内栓塞过程中发生出血,再予开颅手术。手术过程中18例出现2000mL以上的大出血,最高达5000mL左右。6例患者术后30分钟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立即复查头颅CT提示左侧颞叶自发性脑出血,量约50~60mL,诊断为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ormalperfusionpressurebreakthrough,NPPB),急诊在全麻下行左侧颞叶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27例合并出血的病例中,完全恢复日常生活13例、部分恢复日常生活(需他人适当帮助)5例、卧床者5例、死亡4例。3例未出血病例中,完全恢复日常生活2例、部分恢复日常生活1例。 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本组病例大多数是脑血管畸形急性出血的病例,由于是急诊手术,术前影像学资料不全,很难对患者的血管畸形的大小、范围、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等情况作充分的评估,对手术操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因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以30~60岁为多见。其临床表现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局灶体征,脑缺血及脑血管痉挛等。脑血管畸形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临床表现为出血,癫痫,头痛,局灶体征等。 (一)术前护理 1、评估患者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 2、患者在出血2~3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 3、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血压的监测工作。 4、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及时发现病情变 化采取治疗措施。 5、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 6、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 7、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水果,蔬菜等纤维 素含量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药。 8、卧床患者根据皮肤情况1~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防止坠积性 肺炎和压疮的发生。 9、保持病室安静,整洁,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10、告诫患者戒烟,酒,防止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1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病人按脑血管病造影护理常规护 理。 12、密切观察癫痫症状发作的先兆,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类型,遵 医嘱按时给予抗癫痫药物,癫痫发作时保护好病人,避免受伤。(二)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意识和瞳孔的变化,有 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记录。 2、观察手术后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3、保持低流量吸氧,保持脑细胞供氧。 4、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保证出入量的平衡。 5、使用血管扩张药及降压药时,应严密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 及有无其他不适。 6、观察患者头痛症状及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颅内出血及 血管痉挛,脑栓塞的征兆。 7、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癫痫药物。 8、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质食物,以增加组织的修复能力,确 保集体营养供给。 9、卧床期间每日床上进行活动肢体,偏瘫患者每日被动肢体 活动2~3次,每次15~20分钟,穿弹力袜以预防下肢静脉 栓塞的形成。 10、按时翻身扣背,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 1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病人按脑血管护理常规护理。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Onyx胶介入栓塞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2例脑动静脉畸形Onyx胶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护理。结果:所有病例愈合良好,仅2例在术后出现穿刺点渗血。结论:术前护理充分、术中紧密配合,术后护理到位是确保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care in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with embolization.Methods: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2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rteriovenous.Results:All patients achieved successful treatments. Only 2 of them occurred the complications of bleeds.Conclusions:Adequate preparation and relevant nursing care are the main elements in a successful embolization.[key words]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Embolization;Nursing care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 VM)为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病,由相互缠结、迂回扩张的血管团构成,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瘘口,其间缺乏毛细血管床,从而使动脉之间的瘘口产生快速高流量的分流。其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伽马刀治疗及非手术治疗[1]。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日趋成熟[2]。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3-5]。本课题旨在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脑动静脉畸形患者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9~35岁。所有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确诊为脑动静脉畸形。其中10例表现为脑出血,12例表现为癫痫。主要临床症状有反复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等。22例患者中,10例患者知情同意,12例家属知情同意。 1.2 介入相关材料及药品的准备 超滑丝、交换导丝、6F脑造影管、6FMPD导引导管、6F导管鞘、1.2F微导管;仪器准备:数字减影机、高压注射器、心电监护仪、血管穿刺包、另加无菌中单、治疗碗、输血管2条、三通管2个、5ml注射器、10ml注射器。各种急救物品及药品:氧气,吸痰机保持应急状态,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异丙嗪、安定、利多卡因、造影剂、肝素钠、罂粟碱、Onyx胶、5%葡萄糖液等。 1.3 治疗结果 22例A VM患者经医生精心操作及术中护理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介入栓塞治

大脑动静脉畸形影像表现

---------------------------------------------------------------最新资料推荐------------------------------------------------------ 大脑动静脉畸形影像表现 王峰大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1/ 54

脑动静脉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脑血管畸形中最多见的一种(其他三种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静脉畸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约72%在40岁前起病,男女比例约1.1-1.2:1

---------------------------------------------------------------最新资料推荐------------------------------------------------------ 3/ 54

病因? 胚胎时期,原始动静脉并行排列,紧密邻接,如果此时脑血管正常发育受阻,动静脉之间直接沟通,其间无毛细血管网相隔,即形成动静脉畸形 ? 有人发现动静脉畸形中的动脉业已发育成熟,而静脉内皮细胞在形态上停留于胚胎时期的水平,认为动静脉畸形是静脉发育障碍所致

---------------------------------------------------------------最新资料推荐------------------------------------------------------ (一)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 年龄:72%在40岁前起病 ? 部位:85%幕上,15%幕下 ? 98%单发,多发者见于Wyburn-Mason和Rendu-Osler-Weber综合征 5/ 54

磁共振对脑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3.0T磁共振成像序列对脑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在3.0T磁共振各成像序列上的影像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对其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搜集57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患者的3.0T磁共振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序列(T1WI、T2WI)及SWI序列扫描,大部分患者同时进行了Dark-fluid、DWI序列扫描。 结果: 57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32例,年龄24~78岁,平均48.3岁;单发者54例,多发者3例(共8个病灶),共计62个病灶;位于额叶27个,小脑21个,顶叶6个,枕叶2个,颞叶2个,基底节区4个;62个病灶行MRI常规序列(T1WI及T2WI)扫描,引流静脉显示不清者21个,呈条状流空信号影者37个,呈长T1长T2条状影2个,呈长T1等T2条状影2个;髓静脉呈点状、细条状向引流静脉放射状汇聚者7个,余显示不清; 57个病灶行Dark-fluid及DWI扫描, Dark-fluid上引流静脉呈条状低信号者36个;DWI上引流静脉呈条状低信号者49个; 62个病灶行SWI扫描,呈“海蛇头”状低信号者30个,呈条状低信号者32例;24个病灶在相位图上,呈“海蛇头”状高信号者15个例,呈条状高信号者9个;13个病灶行增强扫描,呈“海蛇头”样改变者3个,呈条状强化血管影者7个。幕上病灶共41个,浅部引流25个,深部引流16个;幕下病灶共21个均位于小脑半球,浅部引流10个,深部引流11个。灶周伴陈旧性出血2个,伴海绵状血管瘤并出血10个,伴脑实质信号异常3个。 结论:在3.0T磁共振成像序列中, SWI是检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最敏感的序列。 关键词: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MR常规序列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DVA),又名脑静脉性血管瘤(crebral venous angioma,CVA)或脑静脉性血管畸形(cerebral venous malformation,CVM),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变,如今随着MRI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检出率逐渐提高,现在认为其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畸形。收集本院57例DVA患者,分析其在3.0MRI各序列上的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搜集本院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经3.0MRI证实的DVA患者57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2例;年龄24~78岁,平均48.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SIEMENS Verio 3.0T 超导型磁共振仪检查,进行了常规MRI序列(T1WI、T2WI)及SWI序列扫描,大部分患者同时进行了Dark-fluid、DWI序列扫描。 影像检查 使用SIEMENS Verio 3.0T超导型磁共振仪,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序列(T1WI、T2WI)及SWI序列扫描,大部分患者同时进行了Dark-fluid、DWI序列扫描。患者去除身上所有金属及磁性物品,采取仰卧位,头部置于16通道相控阵线圈中央,左右对称,制动,取定位线于听眦线,确保每次扫描定位一致,行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

脑血管畸形的诊治指南

脑血管畸形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脑血管畸形(Cerebrovascular disorder)亦称血管瘤,非真性肿瘤,系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临床上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动静脉畸形多见,根据畸形血管团直径的大小,临床分为大、中、小型病变。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年多见。临床表现以畸形血管破裂出血为最常见症状,部分病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由于“盗血”现象,局限性脑缺血可致脑萎缩,智力减退、精神不正常可存在。如出血严重,出现脑疝,如不及时救治,常可致死。本病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手术切除病源最为理想。血管内介入治疗与γ-刀治疗是一种全新治疗方法。 脑血管畸形病因 血管畸形是颅内血管床的发育畸形;表现为颅内某一区域血管异常增多。目前一般分为4型: 1、动静脉畸形(AVM) 又分为典型者和Galen大静脉畸形两种。典型AVM多位于大脑半球,也见于丘脑、基底节或脑干,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是一团动脉和静脉杂乱的血管,没有毛细血管床。出现症状的年龄由新生儿至年长儿不等。 AVM未破裂前,可无任何症状;亦可有发育延缓、癫痫发作、头痛、偏瘫、视力障碍;体积大者可有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进行性神经症状、头围增大、颅内血管杂音等。如AVM 破裂,则发生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出血。可有家族史,曾报道一家三代AVM,似为显性遗传(Larsen等,1997)。CT、MRI可显示脑的缺血灶、钙化灶、出血、囊变、脑室扩大等影像。治疗应手术切除,术前应作血管造影。 AVM的血管盗血现象值得注意(Sheth等,1995)。AVM的临床症状除因为占位和压迫以外,盗血也是重要的原因。 由于AVM内部血管阻力低下,动脉血被分流到畸形内,使正常(甚至远隔)的脑组织灌注不良、慢性缺血,从而引起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PET也证明此现象。 Galen大静脉畸形是脑的大动脉和Galen静脉之间有血管交通。可见于新生儿和婴儿。因血管壁较厚,故少见破裂出血。主要表现是由于大量血液被分流至畸形中。新生儿可有进行性高搏出量心力衰竭,生长发育受阻,往往误为先天性心脏病。颅内血管杂音明显。婴儿期可出现脑积水。病死率很高,约50%死亡。血液分流量不大者,心衰较轻,可有反复的一过性偏瘫。治疗困难,可进行分期手术。 2、先天性颅内囊性动脉瘤(Congenital intracranial cystic artery aneurysms)

下肢静脉血管畸形是什么

下肢静脉血管畸形是什么 对这个下肢静脉血管畸形疾病了解不是很深的人有很多,甚至有的人是闻所未闻,如果不知道下肢静脉血管畸形是什么的话,那么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就无法知道这个下肢静脉血管畸形的详 细治疗方法,下肢静脉血管畸形就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是发生在下肢血管部位,那么下肢静脉血管畸形到底是什么? 静脉血管畸形浅表者位于大脑皮质下,以大脑半球的顶叶发生机会最多,其后依次为颞叶、额叶、枕叶。位于深部者可分布于脑底部,基底节、丘脑、胼胝体、脑室内等。幕下的静脉血管畸形不到10%,分布于小脑半球的各处、小脑蚓、桥小脑角、桥脑、延脑及第四脑室内等处。 卒中型静脉血管畸形,这种病症多见于青少年在1次体力活动或情绪波动之后,也可以完全没有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Kernig征阳性,严重者随以意 识障碍或昏迷,醒后有失语,偏瘫、偏感觉障碍、偏盲等。

癫痫型,多见于较大的静脉血管畸形病例中,有间歇性抽搐发作,可以为部份性或全身性,也可先以部分性抽搐开始,以后继发性向全身扩散。此型见于 20~40%的AVM病例。抽搐的长期结果可有轻瘫并有轻度肢体萎缩。有癫痫发作病人,如再有SAH 发作,则静脉血管畸形的诊断即可确定。 短暂脑缺血型,又称TIA型出现反复的短暂的肢体瘫痪或无力,这种静脉血管畸形,一般都在体力活动或运动之后,但历时很短,迅即恢复正常。情况很象脑缺血性卒中,但病人年纪轻,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史。肿瘤型,发病较慢,呈逐渐发展的肢体瘫痪,主要是由于进行性脑缺血或静脉血管畸形有部分血栓形成所引起。 如果是这个下肢静脉血管畸形了,那么就要赶紧处理,还要看看血管是否有堵塞的现象,这些症都是有可能会患上下肢静脉曲张这种疾病的,导致整条腿上面都是血管突出的症状,很吓人,并且这个下肢血管都发生了畸形的话,最好的治疗方法还是及时就医。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护理配合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护理配合 发表时间:2013-02-25T15:52:20.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李宗业柯欣伍秀娟[导读] 栓塞结束后中和肝素,根据肝素化时间计算其残余量,按lmg鱼精蛋白中和肝素lmg(125U)计算,静脉注射。 李宗业柯欣伍秀娟(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放射科介入室广东江门 529030)【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28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与积极的护理配合。结果 28例患者全部治愈,有效率为100%,治疗并发症少。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对保证栓塞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242-02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胎儿时期脑血管形成异常导致的先天性疾患。脑动静脉畸形常可导致脑出血、脑缺血等一系列脑功能障碍。一般发生在蛛网膜下腔、脑内或脑室内,甚至形成脑内血肿。多见于中青年,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微创介入手段经血管内栓塞术对脑动静脉畸形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痛苦小,操作简单,治愈率较高,目前多被应用于AVM介入治疗。同时配合高效正确的护理,更能够提高AVM的治愈率。现将本院收治的28例AVM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和护理经过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共收治28例AVM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9~46岁,平均27.5岁。 1.2临床资料 剧烈头痛、头昏20例,神经功能障碍1例,癫痫发作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 1.3辅助功能检查 全部患者进行CT或MRl、MEA检查后,进行了全脑血管数字减影(DSA)确诊检查。AVM位于颞顶叶15例,顶枕叶6例,顶叶4例,枕叶和额叶3例。 1.4 S&M分级 Ⅱ级16例,Ⅲ级12例。 1.5手术方法 根据影像学资料,了解畸形血管团的大小、供血动脉来源、位置、走向等制定治疗方案。常规消毒右侧腹股沟,给予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由DSA引导下经右股动脉穿刺留置6F动脉鞘管。然后再从鞘管插入6F引导管至颈内动脉于椎动脉2椎体以下,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以便了解和判断AVM部位、大小、形态、供血情况和引流静脉情况。再送入微导管、微导丝,漂浮至畸形血管团内,进行选择造影检查,在DSA机透视下缓慢注射ONYX,将病灶填塞。栓塞后在透视下多角度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团栓塞情况,然后撤出导丝、导管及鞘管。术中密切观察,防止畸形团的引流静脉阻塞。 2 护理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护理人员准备 对于复杂的AVM,护理人员参加术前讨论,了解病变特点及畸形团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情况,了解介入治疗方案及其潜在危险性,对可能发生的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做好应急准备,制定详细而全面的护理计划。 2.1.2材料准备 材料包括:①栓塞材料:美国EV3/MTI公司的微导管;微导丝;0NYXl8/20液态栓塞系统,每一系统包括ONYX1.5Ml ×1瓶,DMS01.5mL×1瓶,ONYX专用注射器2个,DMSO专用注射器1个。②备用栓塞材料:Magic微导管,NBCA,超液化碘油。③普通材料:心电监护仪,压力泵,微量泵,电磁炉,水壶,震荡机。④药物:肝素钠,鱼精蛋白,罂粟碱,尼莫地平。 2.2术中护理 2.2.1一般护理 热情接待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缓解其紧张及恐惧心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简单的手术操作步骤,于左侧足部建立静脉通道,使用套管针及三通,以利于2路液体同时输入,便于术中给药及抢救。留置球囊导尿管,避免术中膀胱涨满不适,也便于观察尿量。 2.2.2微导管塑型 准备电磁炉和水壶,烧开水并保温,以备术中微导管塑型。在全脑血管造影结束并决定AVM栓塞方案后,选用合适的微导管,将电磁炉由保温状态调至加热,使水沸腾,利用壶嘴冒出的水蒸汽进行微导管塑型。 2.2.3防止颅内出血 ①给予心电监护、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尿量,并注意观察显示屏上的影像学变化,协助术者及时发现异常。②将平均动脉压控制在70~80mmHg,高血压病人则控制在基础血压的2/3,以防止部分栓塞后残存畸形团内压过高而破裂,以及防止由于动静脉短路被阻断,原处于低灌注状态的正常脑组织的血流量突然增加,发生NPPB突破,而导致严重的脑肿胀甚至颅内出血。 2.2.4防止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①穿刺成功后即给予全身肝素化,首次静脉注射肝素钠的剂量为mg一病人体重(kg)×0.7,1h后静推首次量的50%,接下来每小时静推10mg。②备压力泵及导管内冲洗用生理盐水2套,压力泵加压至300mmHg,术中连接Y形阀,持续冲洗导引导管和微导管,防止血栓形成、脱落而造成脑梗死。密切观察压力泵的压力变化,及时加压和补充生理盐水。③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时,应用罂粟碱、尼莫地平等扩张血管,解除痉挛。静脉输注尼莫地平时要用微量泵,严格控制滴速,以防血压骤降。 2.2.5栓塞结束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