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四新突破讲义:第1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玄武门之变

1.建功立业

(1)劝说李渊在太原起兵,推翻隋朝。

(2)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夺取皇位

(1)设立“文学馆”,收罗四方名士。

(2)收买太子府的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

(3)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太子位。

[特别提醒] 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对于此类事件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9[学思之窗],思考:你怎样看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

【提示】 嫡长子继承制不利于选举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这种残酷性,但这场斗争并未影响

唐朝的稳固基业,反而将唐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1.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

(2)选官不拘一格,任用魏征为谏议大夫、宰相;用人扬长避短,提拔房玄龄和Error!为左右仆射,掌握尚书省实权。

(3)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4)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了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5)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2.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特别提醒] 科举制不重家世门第,扩大了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9[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这些名言对一个封建帝王会产生什么作用?

【提示】 前者有利于封建帝王明确要更为有效地治理国家,必须选拔最为适当的官员去完成各项施政措施,皇帝事必躬亲未必能够高效、全面地完成各项治理国家的事务。作为一国之君,最应具备的是把握统治策略,制定大政方针的能力和知人善任的本领。后者则提示封建帝王,必须多方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而偏听则往往造成判断的失误,滋生帝王的骄纵思想。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背景

(1)唐朝初年,突厥等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唐高祖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2)随着唐朝全国统治的稳定与发展,唐太宗开始着手经营中国边疆。

2.措施

(1)武力讨伐:629年以后,派李和李靖等大将,分别讨伐经常骚扰唐朝边境的少数民族。

(2)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可以

世袭。在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册封后嗣:630年,唐太宗被西北各民族首领尊为“天可汗”,唐政府负责册封这些首领的后嗣。

(4)和亲通婚: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请求,派文成公主入藏。

3.结果

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意“世为唐臣”。

[特别提醒] 唐朝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原因

①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盛世之朝,为大规模开展民族交往提供了物质条件。②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也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③唐朝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都为中原与边疆的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④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1.表现

(1)鼓励对外交往

①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②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

③对堕婆登、拂菻遣使来唐使者,唐太宗都复信答礼,回赠物品。

(2)宽容的宗教政策

①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的政策。

②亲自召见去天竺取佛经的高僧玄奘。

③时常召见朝鲜、日本僧人。

(3)重视传播唐朝文化: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化影响。

2.作用

(1)开放的对外政策,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2)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促进了亚洲各国文明的进步,尤其是朝鲜半岛的新罗,大量吸收汉文化。

[特别提醒] 唐太宗对外政策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兼收并蓄。这一政策体现了大国、强国的气派,对待东西文化十分大度和宽容。

五、晚年的反省

1.晚年治国策略的失当:少于纳谏,大修宫殿。

2.反省与自我评价:撰写《帝范》,反省过失,评价自己“功大过小”。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2[资料回放],思考:从这段话中你怎样评价晚年的唐太宗?

【提示】 表现了唐太宗晚年具有非常强的反省意识。为了能将“国基”与帝业稳固下去,他对继承者提出了终其一生而总结出的为君之道,特别是作为封建帝王应该拥有的品德和修养以及对国家、百姓的责任。由此也可以说明唐太宗的确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

客观评价唐太宗

[史料一] 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警震惧!

——唐太宗语(《贞观之治》) [史料解读] 关键词:“存百姓”,体现了唐太宗“民本”思想。

(1)根据史料一,概括唐太宗的“为君之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富民”措施。

【提示】 “为君之道”:以民为本,以史为鉴。“富民”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史料二] (太宗)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

——范祖禹《唐鉴》[史料解读] 关键词“好贤”“从谏”,说明唐太宗善于用人。

(2)史料二对唐太宗的评价你认为是否有道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有道理。唐太宗虚心纳谏和用贤之风,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评价唐太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