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蚜生态学和防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_周成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0041604)和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No :2000j 1059)

**作者通讯:E-mail :h an-insect @ 收稿日期:2001-05-18

茶蚜生态学和防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周成松1 韩宝瑜1,2**

(1.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生物技术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合肥 230036;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 100080)

摘 要 茶蚜Tox optera aurantii Boyer 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近年来在江苏、浙江和安徽茶区为害较

重,每年4~6月、9~10月形成虫口高峰。己鉴定50余种天敌,重要天故为七星瓢虫Cocciltella septempuncta -ta L .、异色瓢虫L eis axy ridis (Pallas )的各种变种(变型),大草蛉Chrysopa seplempunctata Wcsmeal ,中华草蛉

C .sinica T jedea

、门氏食蚜蝇Shaerophoria menthastri L .、黑带食蚜蝇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 、大灰食蚜蝇S .corollae F.、四条食蚜蝇Paragus guadifasciatus M eigc n 和蚜茧蜂Aphidius sp.,以及虫疫霉Erynia sp.。该蚜虫趋嫩危害嫩梢,采摘对其种群有一定抑制效应;通常施药治蚜,但易造成名优茶中的农药残留。近年关于茶蚜化学生态学的研究发现,茶蚜蜜露、蚜害茶梢释放的互利素强烈地引诱瓢虫、草蛉和蚜茧蜂,调节它们的搜索行为。茶蚜体表含有的苯甲醛和多种烃类也有一定的引诱效应。

关键词 茶蚜;化学信息物质;瓢虫;草蛉;蚜茧蜂;食蚜蝇

中图分类号:S 43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8921(2002)01-008-04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近年来在我国

和肯尼亚茶区的危害较重[1~5]。日本、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茶园也有发生[6]

。茶蚜群聚于茶梢嫩芽、嫩叶背面刺吸汁液,向茶树体内分泌唾液,破坏茶树下常的生理代谢,导致芽、叶萎缩,生长停滞:排泄的“蜜露”落于下层叶面上,招致茶煤病的发生,阻碍叶面光合作用;制成的干茶香气低、滋味淡、汤色混浊。茶蚜趋嫩危害,在春季虫口增长很快并形成虫口高峰,严重影响名优茶的采制,又不宜施药防治。为了有效地控制茶蚜,开展无公害茶叶生产,本文综述了茶蚜的研究和防治现状,提出适宜的防治方法。

1 茶蚜生物学

1.1 在长江流域,茶蚜一般以卵在茶树上部叶片背面越冬。

在安徽一年发生25代左右。3月底~4月上旬,气温升至日平均20℃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晴暖天气,茶树芽叶伸育较快,茶蚜虫口迅速增长。这时正值采制名优茶,不易施药,蚜害的经济损失较大。在4月中旬~5月中、下旬出现第1个虫口高峰。进入5月份,蚜茧蜂Aphidius sp.、草蛉、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异色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ra L.、以及虫疫霉Erynia

sp .等大量出现,有效地抑制了茶蚜;并且,7

~8月气温较高,常达30℃以上,常有暴雨冲刷,所以7~8月,虫口较低。9~10月,温湿度较适宜,又出现一个高峰。

1.2 多数虫口集中于嫩梢上,1芽3叶嫩捎上的虫口占整株虫口约90%。

以刺探电位(electrica l penetratio n graphy )技术

[7]

对茶蚜在芽头、第1叶、嫩茎和芽下第4叶上

刺探行为的研究表明,茶蚜嗜好第1叶,在第1叶上刺探和取食的时间显著地长于在其它部位上刺探和取食的时间,其次为芽头、嫩茎和第4叶。该取食习性与第1叶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丰富密切相关。在第1叶上的取食量较大,产生的后代就较多。田间调查也发现芽下第1叶上虫口最大。1.3 当芽叶变得粗老,或者芽梢上茶蚜虫口超过一定阈值时,蚜群中很快分化出有翅蚜飞往未受害的新梢。

一枝嫩梢上容纳的茶蚜数量有限度的,只有数百头。茶树叶片的黄绿色在茶蚜搜索寄主的长距离定位中起很重要的作用[3]

。茶园中刚萌动的嫩梢、未开采小茶园的幼嫩芽梢常常成为迁飞蚜的攻击目标。茶蚜趋嫩为害,在浙江、江苏和安徽茶区,茶蚜种群动态与各轮茶树嫩梢的萌发相一致。

茶 叶 Journal of Tea 2002,28(1):8~11

1.4 茶树品种间虫口具有明显的差异。

在临海藤茶、福鼎大白茶、祁门9号、佛手、福建大毫、圆叶种、广东凤凰单枞1号、皖农60号等8个茶树品种中,以佛手种同翅目害虫发生最少(6科,6种,43个体),圆叶种发生最多(6科,9种,124个体)[8]。

2 茶蚜的防治

2.1 采摘

采摘是常用的农业防治措施,适时分批勤摘能带走大量蚜虫,压低蚜虫虫口,恶化茶蚜的营养条件。许多茶园秋茶不采或停采较早,易留有较多虫口。在幼龄茶园和苗圃园中采摘更少,茶蚜更易普遍发生。

2.2 化学防治

目前,当茶蚜大量发生时,常喷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40%乐果乳油15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50%辛硫磷1500倍液,等等。

2.3 生物防治

已鉴定茶蚜寄生性天敌昆虫、捕食性天敌昆虫、捕食性螨类和蜘蛛等天敌数十种,在茶园中对少量天敌进行了捕食性试验[9~11]。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有多种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等。其中,瓢虫类以异色瓢虫、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七星瓢虫较多且控制力较强;食蚜蝇类以门氏食蚜蝇Sphaerophoria menthastri Linne、黑带食蚜蝇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大灰食蚜蝇S.corollae F.较多;草蛉类以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rata Wesmeal和中华草蛉C.sinica Tjedea较常见;蜘蛛类以三突花蛛Misumena tri-cuspidata(F.)、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Sundevall)蟹蛛类较多。常见的寄生性天敌有蚜茧蜂和蚜小蜂Aphelinus sp.。其他天敌有鸟类和虫疫霉等。

研究发现,异色瓢虫对蚜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当茶园中瓢蚜比达1∶140时,4天后有蚜梢率下降29%,7天后下降93.9%,12天后下降96. 8%。人工助迁瓢虫可以较好的控制蚜害,助迁的瓢虫顺茶行均匀放出,对危害严重的地块,可按瓢蚜比1∶100进行释放使其在2~3天内灭掉蚜虫。食蚜蝇作为茶蚜的另一类重要天敌,其控制作用也很明显。戴轩(1995)在贵州铜仁、松桃等地调查研究发现,狭带食蚜蝇Syrphus serarius Wiedemann、大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的发生普遍,是幼龄茶园及更新茶园的重要捕食性天敌[11];寄生性天敌中以蚜茧蜂对茶蚜的控制较显著,常于6月中、下旬寄生茶蚜,寄生率达15%左右,局部高达98~100%。虫生真菌对茶蚜的寄生作用较少报道。

3 茶蚜化学生态学的研究

借助于化学生态学的一些技术和方法[12],近来在茶蚜化学生态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采用常规的顶空取样法、经GC(气相色谱)、GC-M S(气-质联用仪)结合标准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E AG(昆虫触角电位)和嗅觉仪的行为测定,发现茶梢释放的“绿叶气味”(如顺-3-己烯-1-醇Z-3-hex en-1-ol、乙酸顺-3-己烯酯Z-3-hcx enyl aceta te、反-2-己烯醛E-2-hex enal)、以及芳樟醇(Linaloo l)、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等对茶蚜有很明显吸引力,是茶蚜进行寄主定位的重要嗅觉线索[3,13]。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茶蚜触角第6节基部和第5节端部各有一个板状的原生感觉孔,每个孔的附近各有2根感觉毛,构成茶蚜感受化学信息物质的物质基础[14]。当饥饿的茶蚜被迫将口针刺入非寄主植物韧皮部刺吸时,用毛细管向其周围微环境中释放茶梢中的芳樟醇等气味,对其取食行为有明显扰乱效应,认为茶蚜在取食过程中借助了嗅觉线索[7]。

茶树被害之后,释放挥发性的互利素吸引天敌,茶树间接地防御了蚜虫;茶蚜本身也释放挥发性的利他素而招引天敌。例如,茶园中异色瓢虫4个变种的成虫:显明变种L.ax yridis(Pallas)var. sepctabilis Faldermann、二斑变型L.ax yridis(Pal-las)ab.bim aculata Hememelmann、十九斑变种L. ax yridis(Pallas)var.novem decimpunctata Falder-man、显现变种L.ax yridis(Pallas)ab.c onspicua Faldermaenn对蚜害茶梢具有显著的趋向性[15];茶蚜体表中含有苯甲醛和多种烃类,也有一定的引诱力[16]。正常茶梢挥发物对瓢虫、蚜茧蜂、以及中华草蛉等天敌无明显引诱效应[14~17]。茶蚜蜜露强烈地吸引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4变种成虫,极显著地延长瓢虫在蜜露上及其周围的搜索时间,随着蜜露浓度呈梯度地增大,搜寻时间极显著地延长;激发瓢虫的搜索行为由广域搜索型转换为地域集中搜索型;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出蜜露中含有茶氨酸等13中氨基酸和蔗糖等7种糖分[18,19]。蜜露挥发性较弱,是一种接触性的化学信息物[18]。瓢虫触角上分布大量的化学感受器。变种间的行为反应有差异,以显明变种最敏感。以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异色

9

第1期周成松 韩宝瑜 茶蚜生态学和防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