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OCCUPATION
2017 06人才培养
TALENT TRAINING
编辑 李 真
关于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研究
文/张 猛 徐 雪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急剧上升,但 是高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面对这种现状,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是解决眼前人才紧缺问题的最佳途径。本文根据产教融合的理念,提出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对学生的培养教案,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以及企业的发展,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出了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问题 途径
企业规模的扩大,促使其对人才的需求增加,但是仅仅增加普通劳动力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需要的是多功能的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既懂管理又有技术,这样才能给企业发展带来动力,助企业提升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高职校的教学也必须同时进行改进,如果延续传统的教学教案来执教,学生毕业后无法完全适应社会,不能适应社会就面临毕业失业的风险,失去了高职校培养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高职教育在学校一般只是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或者简单的实际练习,但这只能停留在理论和不入流的练习模拟上,无法适应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精密的生产设备操作需要。这种类型的学生毕业后给企业带来的效益非常低,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的投入,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创新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要是当前高职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合社会需要,缩短学生与岗位工人之间的能力差距。
2.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
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当前还没有形成,现在只是很小一部分的学校和企业有合作关系,一般是企业给学生提供一个车间生产实习的机会,学校给企业提供一批即将毕业的学生,这样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就能够选择是否留在企业,如果留在企业能够给企业直接创造价值,如果选择另找工作,则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直接找到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3.社会大环境的缺失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必然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需要的是合格的人才,培养人才在他们看来似乎应该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这种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导致整个社会都缺乏人才培养的观念,这样的大环境不利于企业主动与培养人才的高职校进行合作。
二、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路径
1.高职校主动与企业用人单位进行深入沟通
从营销学的角度了解用人单位的真正需求。用人单位是高职校的“顾客”,如何满足顾客的需要是营销活动永恒的话题。它并不限于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还包括很多方面。如能否利用高职校知识培养的
优势,为企业提供某些培养课程;能否考虑为合作企业界的人士提供学历教育的服务,或者让同时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高职校教师为企业做咨询等等。
2.校企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校企双方根据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将高职校教师安排到企业从事某项具体的工作或项目,将企业技术人员安排到高职校从事学生专业技能课程的讲授工作。这样一方面为高职校培养“双师型”人才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可填补企业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3.建立“校中厂”“厂中校”运行机制
(1)建立“校中厂”运行机制。“校中厂”运行机制建立之后,学生实践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各专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适时安排学生进入“校中厂”进行实习,而教师也需要陪同学生,在“校中厂”内进行实践。“校中厂”应该真实地模拟企业生产场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在这样真实的场地进行实践之后,学生就有了实践经验,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这是学校和企业都期待看到的结果。但是由于高职校学生众多,而“校中厂”实践的岗位有限,这就需要制定专门的实习流程(如图1所示)和规章制度,从
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
图1 “校中厂”实习流程图
(2)建立“厂中校”运行机制。立“厂中校”运行机制之前,需要确定“厂中校”的人员构成。由于是“厂中校”,所以需要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成员共同参与。图2是“厂中校”人员组织构架。
在“厂中校”运行模式下,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成为了学生的兼职教师,能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技术指导,加上院校教师的理论指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加。而且随着学生技术能力的逐渐成熟,企业也会随之受益,真正实现了互利互惠、
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45
OCCUPATION
2017 06
人才培养
TALENT TRAINING
编辑 李 真
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
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
文/王晓晶
图2 “厂中校”组织架构及人员组成
4.实施“全真”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全真”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企业安排专人对学生进行手把手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内部,运用企业生产设备与技术,为企业的生产贡献力量。当然,在此之前,学生必须充分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相关的工作流程与工艺,从而贴近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有助于学生生产技能的提升。“全真”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五个合一”的教学目标,如图3所示。
三、小结
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急需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来提
高社会生产力,这样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实施产教融合是一个能够双向促进的有益活动,既能够促进高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能够为社会培
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
图3 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剑,宋建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2]杜旭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的探讨与实践[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5(2).
[3]吴祝平.从校企合作走向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不可叶公好龙[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4]周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3).
[5]陈锦琪,张梅,高宏.亮点五:创立校企合作模式 实现产教融合办学目标[J].中国培训,2015(19).
(作者单位:镇江技师学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转型的必然需求,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笔者所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又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但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这套机制急需更新、健全和完善。
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机制现有基础
笔者所在学校建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督导机制,由教学副校长、高年级专业教师组成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校教学进行顶层宏观把控、监督和指导。有教学检查督导组,通过推门听课、教学运行环节督查、教学文件落实执行、教学信息员实时反馈,对教学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室、学生三级教学评估制度,每学期组织学生评教、教
师评学,年度组织校对室教学考核。具有较为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借鉴职业技能大赛评价标准,制定了各学科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做到衔接统一,积极开展基于护士资格考试教学的改革,在日常教学中贯穿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考核中加强实施干预及判断实施结果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评价,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设有完善的学生管理机制,实行《班级德育量化考核办法》《班级智育量化考评办法》《班级体育卫生考评办法》,从德智体三方面对班级进行考核。建立有毕业生跟踪调查体系,定期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及岗位适应情况调查,定期深入医院(药企)调研,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
应岗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