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荣成市第二实验小学于华

“有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新学期伊始,荣成市第二实验小学从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入手,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理论,感受他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听课世界,领略他的诊断性听课、专题性听课、个案观察式听课的魅力;研究郑金洲主编的《课堂观察指导》、吴江林的《基于合作体的课堂观察:教研组的视角》。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效教学离不开教研组同伴互助的作用,而听课是诊断课堂教学的最有效手段。

二是改变听课的视角,把“课堂观察”定位为实现有效教学的制高点、开展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制定了课堂观察量表,将课堂观察的框架定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二级指标为20个视角,三级目标为60多个观察点,该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支架,也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和开发工具提供了参照体系。

三是做好课堂观察研究。课前,观察团队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制订一系列观察量表;课中,观察者深入学生中间,进行具体入微的观察,并记录或描述观察结果;课后,观察小组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观察结论,再进行集中研讨,反思课堂教学。

如:一次,我们选取“教师教学”的维度对五年级语文《凡卡》一课的教学进行观察。根据课前讨论,课题组教师将课堂观察点定位在教师课堂“有效提问”上,如果只带着观察点走进教师,可能依然难以观察细节,或者难以记录信息,因此,我们在观察前将观察点转化为可以操作的观察量表,让教师带着明确的观察目标,走进课堂,观察课堂,分析课堂。

观察量表使课堂观察凸显了目标性和选择性,保证了课堂记录的迅速、准确、具体、客观。现呈示部分观察量表如下:

这段记录的是在老师开课5分钟内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平均每分钟2个。这些问题是零碎的,缺乏适当的深度,如果按照传统的评价方法,我们只能笼统地谈自己的“感觉”:提问数量好像偏多,问题似乎比较零碎等等。但是在这种没有实证的评价中,执教老师也可以凭着感觉走:好像不是很多,似乎并不零碎啊。例如这堂课,我们将统计结果公布时,上课的老师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看了观察量表的记录,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她用“震惊”来形容自己此时的感受。

课堂观察的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不是“终结者“的评价,不是只看病不开药方的“指手划脚”。因此,我们根据课堂观察量表的记录对《凡卡》这堂课的问题设计进行了重构。老师建议:要从教材特点出发,设计“核心问题”,深刻解读教材。正确把握教材,是实现有效提问的关键。本环节中,第一到第四个问题可以缩减为一个,而且此问题不是课文的重点,可以采用学生简要介绍后老师补充的方式进行,而第五到第十个问题都是要追问学生“怎样读课文,才能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这个问题应该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将问题改为:“认真读课文,找一找凡卡给爷爷讲了自己的哪些悲惨遭遇?”这样的问题设计,指令清晰,指导学生通过整体的阅读来学会学习。这种以课题观察为载体的评价之后的建构无疑是一针见血的,对老师的帮助是具体的、有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