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及国际竞争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及国际竞争力

作者:李宪

来源:《商情》2014年第13期

【摘要】2000—2012年期间,我国的棉花贸易进口量持续增长,出口量持续衰退,根据个贸易量竞争指标测算,我国的棉花贸易国际竞争力呈现出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与中国的国际贸易有着非常多相似性的发展中大国印度却成为了中国第二大棉花贸易伙伴。中国的棉花贸易如何发展?印度又可以给中国怎样的启示?本文将作出分析。

【关键词】棉花贸易,中国,印度,国际竞争力

一、背景介绍

据统计,2011年中国棉花进口总额达到154.98亿美元,出口总额达到147.3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重要的棉花贸易国,中国棉花生产量和进口量的波动可以对世界棉花贸易产生直接而广泛的影响。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棉花贸易进口量迅速增加,出口量却逐渐减少,棉花贸易逆差呈不断扩大趋势。

二、中国棉花进口量

2000—2001年,中国棉花年进口约6万吨,到2006年猛增至364.3万吨。2006年以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棉花贸易和涉棉产业效益不好,我国棉花进口迅速下降,2009年降至最低点(15.3万吨),2010年又恢复至283.9万吨,2011年呈继续增长的趋势。相对于棉花进口量而言,中国棉花出口在这一时期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并且出口量逐渐减少。进口量持续扩大和出口量递减,导致中国的棉花贸易逆差逐渐增大,贸易逆差额从2000年的2.23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93.93亿美元,增长了40倍。而同一时期,虽然我国的棉花产量有所增加,可其波动较大,且增长缓慢,不能满足我国的棉花需求。

三、中国棉花出口结构

从出口目的地分析,中国出口棉花目的地主要为韩国、印尼、中国台湾、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国土狭小,耕地资源有限,并多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多雨多风,受气候条件影响显著,不适宜棉花的种植,成为我国较为稳定的棉花出口贸易伙伴。

四、印度棉花进出口贸易分析

印度是世界上是世界上种植棉花最久远的国家之一,早期也是世界最主要的棉纺织品出口国。印度棉花行业的发展迅速,印度植棉业希望能够把棉花的生产量快速提高,而且能够消除污染,政府鼓励机械采摘,提高增加修订纤维特性,改善种子和土壤,进行更好的水利管理,扩大地灌系统规模。使得增产增收成为可能。

在政策方面,印度政府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棉花出口制定有利政策。就印度国内市场的情况来看,有一些好的机制可以使当地农民和植棉行业受益,同时也满足出口需要。

政府首要的就是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持。比如说像轧花和加工的现代化,还有最低收购价格,这些都能够确保当地农民能够从他们的产品当中获得比较合理而且足够的回报。在一定的情况下,政府会考虑取消农民贷款利息,给农民提供的无息贷款,甚至用补贴价格分销农民所需要的种子和杀虫剂,取消他们贷款和负债的负担。

清楚明确的政策解析可以使外贸企业更好地了解贸易规则,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国际市场预测,可以帮助改善国际贸易环境,能够降低风险,减少贸易损失以及生产当中的损失,有利于行业发展。印度在国际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策清晰将会让人们有一个清楚的预期,所以政府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能够使得印度棉花成为世界棉花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

五、中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印度的棉花国际贸易经验,我国的棉花国际贸易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调整:

(一)调整政策重点,加大对棉花生产、科研、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强我国棉花单位产品成本的竞争力。

中国棉花单位产品成本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得益于中国棉花单产水平的大幅提高,而单产水平的提高又得益于我国棉花耕作制度、栽培技术的改进和优良品种的选用。新中国建国以后50多年来,我国主要棉区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换或更新,每次品种更新后棉花单产都提高10%以上。加入WTO后,我国要充分利用WTO允许的绿箱政策,加大国家对棉花生产领域的科技投入,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采棉机械化和加强棉田基本建设,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花生产率和棉花质量,增强出口竞争力。

(二)建立棉花质量保障体系,国家棉花标准与国际棉花标准要进一步接轨,实行优质优价。

加入WTO后,我国尤其要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棉花第三方公证检验制度,尽快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棉花检测仪器系统,在棉花收购、调销、储备过程中,保证棉花质量符合国家及国际标准要求。

(三)加快棉花生产经营组织的发育和完善。

一个国家或区域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只是潜在的竞争力,要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必须通过生产经营、组织决策、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所以,我国应按照WTO规则要求,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尽快健全关于市场准入的法规制度,建立公平的竞争秩序,尽早制定5棉花流通法6,实行规范化的市场准入政策。同时,要积极培育行业中介组织,在条件

成熟的地区可组织棉农成立棉花生产互助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代表棉农参与市场竞争,逐步改变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落后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淑荣,李慕菡.加入WTO后中国棉花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J].世界农业,2006(5).

[2]谭砚文,李崇光.世界棉花生产及贸易格局[J].世界农业,2004(11)

[3]高峰.世界棉花生产与进出口贸易概览[J].中国棉花,2006(3)

[4]曹守峰.中国与中亚五国棉花生产与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中国棉花,2001(5).

[5]马惠兰.我国棉花生产比较优势与出口竞争力的区域差异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