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状之三:水生物资源受到破坏 其他生物资源濒临厄运 青海湖,盛产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约5万吨,年 产量占全省鱼产量的45%。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无 序滥捕几乎达到失控地步。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虽采取 了三次封湖育鱼等措施, 但过度捕捞屡禁不止的偷捕, 致使 青海湖裸鲤资源锐减。人为的因素严重地破坏了环湖地区 生态链,今日青海湖区,雪豹难见一只,普氏原羚也屈指 可数。 鸟岛已成为半岛, 致使鸟类大量迁徙,数十万只鸟 儿云集此地的壮观景象已不复存在,野生动物成群结队的 壮观景象荡然无存。 珍贵稀有的冬虫夏草、雪莲、红景 天、藏茵陈等14 类高原独有的珍稀植物被疯狂采挖, 生物 资源濒临灭绝。
现状之二: 湖水蒸发 青海湖水位急剧下降
• 有关资料表明,自1908年以来的近百年中, 青海湖水位下降了约13米, 湖面面积缩减了700 平方公里,亏水550亿立方米。半个世纪以前,流 入青海湖的河流有108条,到现在只剩下布哈河、 沙柳河、黑马河等40余条。据青海省水产局有关 人士介绍, 目前,布哈河、泉吉河、哈尔盖河、黑 马河也时常断流,现在湖区水的总补给量每年为 34.57亿立方米,而湖区的年蒸发量高达39.3亿立 方米,每年平均损失水量4.73亿立方米。有关人 士指出:如果青海湖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继续这样 恶化下去,青海湖的水源补给会进一步减少,周 边沙漠面积在未来40年内将达到1300平方公里, 湖面缩小的速度会更快。
•
五是退牧还草禁牧和补播工程区比对照区草地植被高度 增长4.29厘米,覆盖度增加29个百分点,草地产草量、可 食牧草产量分别增加76.48%和74.5%。 六是项目实施后,增加林地面积30.93万亩,灌木林盖 度平均增长2.5%,高度平均增长10.2厘米,人工营造的灌 木林逐步成林,封山育林地在围栏封护和专人的管护下, 植被得到自然恢复,林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 在逐渐发挥。
三是草地毒杂草得到有效控制。治理区与对照区比较, 草层高度和覆盖度分别增长3.09厘米、20个百分点,优良 牧草增长率19.92个百分点,草地毒草比重下降了19.31个 百分点,草地毒草蔓延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
环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结果对照
• 四是草地鼠虫害成效显著。防治区与对照区比较,草地虫 害防治区草地总产草量和可食牧草产量分别增长26.25%、 72.09%,鼠害防治区草地总产草量和可食牧草产量分别 增长40.33%、60.47%。
环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结果对照
• 一是沙化草地治理区草地植被盖度达到48%,比对照区提 高11个百分点,植被高度平均达到4.51厘米,比对照区提 高0.23厘米,草地平均亩产可食鲜草127.73公斤,比对照 区增加4.96个百分点。
•
二是黑土型退化草地治理区草层平均高度达到11.71厘 米,植被覆盖度达到60%,亩产可食鲜草231.14公斤,与 对照区比较,草层高度增加4.21厘米,植被覆盖度提高 38%,可食牧草增长9.53个百分点。
•
环湖地区生态环பைடு நூலகம்治理结果对照
• 七是沙化土地和湿地被封育保护,区内植被有了一定的恢 复,植被盖度增加,通过草方格工程固沙种草措施的实施, 使地表风沙流得到一定的阻挡,局部工程固沙种草已显现 出成效,植被盖度增加30%以上。 • 八是河道治理效果明显。布哈河、沙柳河等河道的有效整 治,疏通了裸鲤洄游通道,同时通过防洪堤建设,有效提 高了流域防洪能力。 • 九是提高了群众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意识。四年来通过 各项工程的实施及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提高 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意识,有力的 推动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建设进程。
环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距青海省省 会西宁市约150公里,湖面面积现已不足4200平 方公里,东西最长约106公里,南北最宽约63公 里,周长约365公里。湖水的平均深度为18米, 最 深处达26米,流域面积有29778平方公里。湖区 南面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湖 北面和东面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县)和 (刚察县), 湖西面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 (天峻县),湖区周围有20个乡(镇),多个国 有农场。环湖地区生态环境正在全面告急。
恶化成因之二 :过度放牧
• 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场退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过去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发展指标, 曾一度过分强调 增加牲畜数量,造成了草原严重受损。海南州畜 均占有的草场面积,由1950年的畜均2.4亩下降到 现在的畜均1亩。目前,全州共超载牲畜150万个 羊单位以上。海北州各类牲畜折合羊单位335.8万 只,超载106万只羊单位,超载率为31.5%。牲畜 数量增加,草场严重超载,使牧草生产受到抑制, 产草量下降,草场大面积退化。
美丽的青海湖
不要让它的美丽只留在脑海里
2004年2月17日,国内大部分媒体都刊登 了一张由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发布的照片。 从照片上清晰地显示出在青海湖的东北面, 有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公里的湖泊基本从 青海湖分离出来,青海湖已从单一的高原 大湖泊分裂成一大数小的湖泊群, 面积也 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4573.9平方公里缩 小到现在的不足4200平方公里,水深已由 20世纪初的37.5米下降到现在的26米,而 且呈继续下降的趋势。有人预言:如不加 以保护治理,青海湖迟早会从青藏高原 “彻底蒸发”,成为中国又一个罗布泊。
环湖地区生态恶化原因分析
• 造成环湖地区生态恶化的原因, 既有自 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一方面地区生态环 境先天脆弱,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变化,环湖 地区气温上升, 降水量减少,干旱加剧导致了 青海湖地区生态恶化。另一方面,人为长 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了环境 的破坏,则加剧了青海湖地区生态的恶化。
恶化成因之一: 滥开垦 滥用水
前些年,为解决温饱问题,片面强调实现粮 食自给, 大规模毁草开垦。开垦后又多是粗放经营, 而且随土地肥力下降入不敷出而经常弃耕撂荒, 造成地表常年裸露,逐渐风化、退化、沙化。据 资料记载,海南州1958年耕地面积1.98万亩,到 1960年增加到了6.79万亩,目前利用的仅有5.33 万亩左右;海北州1958年―1960年开荒7.27万亩, 总耕地面积达9.83万亩,现在耕种的只有5.33多 万亩,其余均已撂荒。环湖周围现有在册耕地 2.65万亩(实际有4万多亩),由于受自然条件的 制约, 这些耕地农作物产量不高,特别是冬春季节 地表裸露,加之冬季风速强劲, 是湖区沙漠化的主 要原因,已对青海湖生态构成严重威胁。
环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
•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2008年 5月启动,重点是对沿湖县及牧场、农场实施湿地 保护、退化草地治理、沙漠化土地治理、生态林 建没、河道整治、生态监测体系建没等项目。 • 据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综合技术组《2011年度 生态监测报告》,通过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 退化草地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项目区局部地区草原生态环境趋于改善,生态服 务功能初步显现,局部地区生态退化趋势缓解, 各工程区建设效果明显。
青海湖环境问题
青海湖流域的环境破坏与保护
• 青海因青海湖而得名,但近年来,由于自 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青海湖出 现了水位下降、湖水面积缩小、湖区草场 退化等一系列生态恶化现象,乃至今天的 青海湖裂变成了一大数小的湖泊群。有关 人士指出,严峻的现实呼唤拯救青海湖地 区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
现状之一:草场退化 沙化严重
• 据了解,目前,湖区草地退化面积每年以3% 的速度递增, 青海湖流域沙丘和风沙土地面积达 765平方公里,比上世纪50年代末扩大了304平方 公里,并且每年以10.12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风 沙活动的范围也由原来主要集中于湖东北部向整 个湖盆地带扩展,举世闻名的青海湖鸟岛也面临全 面沙化的威胁。湖区许多草场被毒杂草蔓延,鼠 害严重,部分草地变成“黑土滩”。据有关部门 测算,目前环湖地区草场产草量比1980年降低了 26%,导致草畜矛盾进一步激化,已开始影响了畜牧 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