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下病上治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遗尿下病上治探析
“下病上治”是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的特色治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备受古今医家的重视。遗尿是儿科常见病证,近年来诸多医家充分采用“下病上治”法治疗小儿遗尿,临床效果显著。今立足于“下病上治”理论,从小儿遗尿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来浅析“下病上治”法在小儿遗尿病临床辨治中的运用,为促进中医传统治则治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标签:下病上治;小儿遗尿;治法
小儿遗尿,是指5岁或5岁以上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小儿常见病。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多以下元虚寒、肾气不固、肺脾气虚、肝经湿热等原因导致膀胱不约为其主要病机,在治疗上积累了很多确切有效的方法[1]。其中,采用“下病上治”法治疗小儿遗尿,施用方便,效果理想,倍受医者推崇。
1 下病上治理论概述
“下病上治” 是指病证的病理变化在上焦或中焦,而其某些症状或体征表现在中焦或下焦,以调理上焦或中焦的方法来治疗。即指下部病变从上部治之,是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依据人体经络、脏腑及气机升降的调节机能以达到目的的治疗法则。该治法理论最早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又《灵枢·终始篇》:“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下病上治”法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如便血、脱肛、子宫脱垂等。如越婢加术汤疏风解表,宣肺行水以通利小便治疗水肿;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升提,以治疗中气下陷所致之内脏下垂、久泻滑脱不禁、久痢等,均体现“下病上治”。
2 小儿遗尿的病因病机
小儿遗尿的病位在膀胱,多因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肺脾气虚,或肝经湿热,或心肾不交等,致肾虚膀胱失约,肾气不足以封藏,或肺气不足以宣发,或脾气不足以固摄,或肝失疏泄,湿热下迫膀胱,或心火旺于上而水火不济,从而出现遗尿[2]。故而遗尿虽责之于肾与膀胱,但心、肝、脾、肺之上中焦功能失调起重要作用。
《奇效良方·遗溺失禁》:“盖心属火,与小肠为表里,二气所以受盛,是为传送;又肾属水,合膀胱为表里,膀胱为水之府。水注于膀胱而泄于小肠,实相交也”。水火不济,则心火旺于上而梦绕纷纭,欲醒而不能,肾水孤于下,无心火之温煦则水寒,可发生遗尿,常伴有夜寐不安,梦中遗尿或睡眠较深,难以唤醒,口舌生疮、烦躁或哭吵、夜卧不安,易感、鼻塞甚至鼻鼽,小便黄、舌红苔黄等。《景岳全书·遗尿》又云:“盖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于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肺为水之上源,其通调水道与肾主水功能互为贯通,使体内水液输布和排泄平衡。肺气虚,或肺气不利,而使肺通调水道及宣发肃降功能失
职,可引起遗尿,常伴有日间尿频量多,多汗乏力、面色少华,经常感冒,感冒后遗尿加重,鼻塞,舌淡苔薄白等。此外,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固摄无力,或小儿过多进食肥甘厚腻或油炸燥热食品,饮食失节导致小儿脾胃积滞,湿热内生,湿热下移膀胱,膀胱失约也可致遗尿,常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或口臭、夜间磨牙、纳呆等。因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可以疏通水道,又其经脉循绕阴器,抵少腹,可因肝经湿热,使肝失疏泄,湿热下迫膀胱而导致遗尿,多伴有睡眠深沉,不能自醒或叫醒后神志朦胧,尿黄味臭,或伴尿道口发红、痒等不适等。
3 下病上治法在小儿遗尿治疗中的运用
对于遗尿的治疗,医家们多遵从《黄帝内经》记载的“遗溺则补之”,以补法治疗为主。张介宾在《景岳全书·遗溺》详细记载了不同病因引起的遗尿的治法,为“下病上治”理论治疗遗尿奠定了基础:“肺气无权,肾水不摄,当肺肾同治,‘宜以参、归、术、桂、附、干姜’等补气温阳之药为主,如巩堤丸方,治‘无论心脾肺肾之属’;脾肺气虚‘宜补中益气汤、理中汤、温胃饮、归脾汤,或四味回阳饮’;……因受惊吓而遗尿者,为心气不足,‘宜大补元煎、归脾汤、五君子煎之类’;……”。此后,医家们也在临床中以此为据,发扬光大,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近年来,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丰富,临床病机逐渐复杂,已有诸多医家在小儿遗尿的治疗中重视并提出“交通心肾法”、“提壶揭盖法”、“健脾补肾法”、“补肾开窍法”等治疗方法,从患儿的病症出发,结合病因病机,采取多脏并调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也极好地体现了下病上治的整体观。在临证治疗中,小儿遗尿在药物的选择及配伍上,强调结合脏腑各有侧重,标本兼治,下虚虽以补为本,但更需重视兼证,非“缩泉丸”“桑螵蛸散”类独用所能凑效。如从心肾论治,则以醒神为主,兼益肾固摄[3],或交通心肾;从肺肾论治,则以宣肺补肾为主;从脾肾论治,则以益气健脾补肾为主;从肝肾论治,则重在清热利湿。此外,临床处方用药常随症加减,以缩泉丸、桑螵蛸散、菟丝子丸、五子衍宗丸等为基础,或合用导赤散、天王补心丹等。
总之,小儿遗尿在下以肾与膀胱的病理变化为治疗之本,宜补肾固脬止遗;在上以其兼夹证为辨证要点,其病理变化在上焦心肺者,宜用清宣肺、补肺或清心开窍、补心的方法来治疗;在中焦肝脾者,又宜以疏肝清热利湿或益气升提的方法治之。下病上治法以中医整体观念为前提,认识、治疗疾病从多方面考虑,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运用下病上治法治疗小儿遗尿效果显著,在临床辨证中时时顾护兼夹证,可有效缓解其病情反复。
参考文献
[1]曹明璐.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病的研究及现状[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2):15-20.
[2]杜捷,吴春节.小儿遗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2):8-9.
[3]项燕.李瑞教授调神醒神治疗心肾不交型小儿遗尿之针灸临床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