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固焦热态性质预测模型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捣固焦热态性质预测模型的研究

影响焦炭热态强度的因素很多。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证实,煤的变质程度、煤岩组成、煤的黏结性、炼焦工艺、煤的矿物质组成等因素均会影响焦炭的热态性质[1]。也建立了相关参数的预测模型,新日铁采用煤的最大流动度、灰分碱度为自变量,建立焦炭热性质关联模型[2];加拿大炭化研究会采用煤的膨胀度、挥发分、碱度进行预测焦炭热性质[3];美国内陆公司采用煤的塑性温度区间、灰分碱度、含硫量为自变量进行预测[4];宝钢利用gmdh 方法建立了适用于sco焦炭的预测模型[5,6];王光辉等在考虑了炭化室宽度b和高度l因素影响后,建立了以挥发分、黏结性、b 和l为变量的预测方法[7],邯钢、梅山钢铁等也根据各自生产实际建立了适合本企业的预测模型。由于配煤实践和工艺条件的不同,各预测方法和模型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且需在实际生产中根据条件变化不断修正。

捣固焦炉因炼焦工艺的不同,变化因素各有利弊:

捣固后的装炉煤堆密度由740~760kg/m3提高到1120~1140 kg/m3;煤粒间的间隙减小,接触面积加大,改善了煤的黏结性,增大了膨胀压力,使焦炭结构致密,气孔率减小,改善了焦炭热性质。

煤料结构以低变质程度煤为主,中高阶变质程度煤比例较低,黏结性偏低。由于配合煤中低变质程度镜质组含量提高,即挥发份含量增加,煤料软化温度和分解温度降低,增加炼焦过程中瞬间固化

时的收缩度,降低了焦炭的热性质。

正常结焦时间由18~20小时延长到22~24小时,炼焦标准温度降低,结焦速度变慢,有利于降低反应性和提高反应后强度。

以上因素的变化,导致捣固炼焦与顶装炼焦在焦炭热性质的预测模型上存在较大区别。

从实际运行结果来看,所建捣固焦炭预测模型的误差范围都在国标要求的范围之内,平均数据和单样数据都很好地预测了焦炭的质量,与生产实际比较接近,较好的指导生产配比的调整。以上模型的建立,是在单种煤源稳定,配比变化不大,和加热制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完成的,所选用的指标还不完整。

预测公式中变量越多,结果的偏差值越小,精确度越高。因此,焦炭预测模型应随着化验数据的丰富,引入越来越多的其它指标,不断修正完善。

参考文献

[1]郭治,杜銘华,曲思建.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预测模型研究与分析[j].煤炭学报,2005,30(1):113-117.

[2]hara y, sakawa m, sakurai y. the assessment of coke quality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sampling technique [a] . lu w k ed blast furnace coke: quality , cause and effect

[c] . canada: mc master university, 1980. 1-38.

[3] angelerir. predicting coke strength after reaction of blend in the sole -- heated oven [a] . 57th ironmaking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 . canada: toronto, 1998. 1061-1073.

[4] valia h s. prediction of coke strengthafer reaction with co2 from coal analyses at inland steel company [j] . i & sm,1989 (5):77-87.

[5]张群,吴信慈,冒建军,胡德生.利用煤质分析数据预测焦炭热性质[j].宝钢技术,2002,2:20-26.

[6]张群,吴信慈,冯安祖,等. 宝钢焦炭质量预测模型ⅱ、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j] . 燃料化学学报,2002, 30 ( 4): 300-305.

[7]王光辉,范程,田文中.焦炭热态性质预测模型的研究[j].燃料与化工,2009,40(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