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又乡举里选之说。《周礼•地官•乡大夫》讲到三年举行一次“大比”以考查乡人的“德行道艺”,选拔贤能的人才。

汉代为了选拔统治人才,有察举的制度。汉武帝诏令天下举茂才和孝廉。(茂才就是秀才)。汉代被荐举的吏民经过皇帝“策问”后按等第高下受官。

魏晋以后,地方察举孝廉,秀才的制度基本未废。所谓九品官人法。人物品评全被豪门贵族所操纵,“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九品实际上成了门第高低的标志了。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

唐承隋制,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统称为举人。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

宋代宋神宗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放榜,授予官职。

明清两代大致相同。为了取得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庠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称为大比。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员。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