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科举制》试题与答案七年级历史-下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检测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指出,隋唐科举制“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这表明科举制度( )A.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官B.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2.唐朝中期,一商人带大宗货物走水路从东都贩卖到江都。
如图,需要经过大运河的路线是( )A.通济渠江南河B.永济渠邗沟C.永济渠江南河D.通济渠邗沟3.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二者事迹在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是()A. 共同著有《大唐西域记》B. 促进了文化传播和交流.付出了巨大时间和精力 D. 历经了磨难却矢志不渝C4.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特征是( )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5.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杜甫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
所述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A.八王之乱B.黄巾起义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6.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宋初宰相,与枢密对称两府,而宰相遂不获预闻兵事……又财务归之三司,亦非宰相所得预。
”钱穆旨在说明( )A.相权受到削弱B.武将地位崇高C.军队战斗力强D.财政权归地方7.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
按史料的表现形式(载体/史料材质)分类 :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等。
下列关于研究宋辽关系的史料中最真实可靠的是( )A .陶晋生著《宋辽关系史研究》B .宋辽边关古战道遗址C .纪录片《中华战争通史·澶州之战》D .元修《辽史》8.对右表信息解读最确切的是( )两宋与周边民族政权关系A .汉族政权间混战不断B .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C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D .矛盾突出,以战为主9.北宋时,苏轼曾写道:“余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日行千畦(小块土地),较之佝偻(弯腰)而作者,劳佚(逸)相绝矣”。
科举制初中试题及答案

科举制初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科举制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主要考察哪些内容?A. 武艺B. 诗词C. 经学和时务D. 绘画答案:C3. 科举制的创立者是?A. 汉武帝B. 隋文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科举考试的科目?A. 明经B. 进士C. 武举D. 画师5. 科举制在哪个朝代达到鼎盛?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C6. 科举考试的录取标准是什么?A. 家世背景B. 财富多寡C. 考试成绩D. 社会地位答案:C7. 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B. 增强了皇权C.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 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答案:D8. 科举考试中,哪一科是专门选拔军事人才的?A. 进士科B. 明经科C. 武举科D. 律科答案:C9. 科举考试中,殿试是由谁主持的?B. 宰相C. 礼部尚书D. 地方官员答案:A10. 科举制的废除是在哪个朝代?A. 明朝B. 清朝C. 民国D. 唐朝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______朝,终于______朝。
答案:隋,清2. 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_和殿试。
答案:乡试,会试3. 科举考试中,进士科的第一名被称为______。
答案:状元4. 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______和______的人才。
答案:德才兼备,文武双全5. 科举制的废除标志着中国古代______的终结。
答案:封建科举制度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社会文化水平;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为下层社会提供了上升的渠道;同时也为国家选拔了大量有才能的官员。
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2017年七年级下册期末科举制专题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2017年七年级下册期末科举制专题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科举制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19·福州)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
该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2.(2019•天门)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他所说的这种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诞生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3.(2019·南京)“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微之际。
”“进士科”的作用是()A.巩固了西周统治B.改善了选官制度C.加强了经济交流D.妨碍了中外往外4.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D. 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5.(2019•恩施州)“朝我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学制度,下面关于科学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②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学制度的基本特征③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④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⑤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6.(2019·潍坊)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
”这一变化导致了()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7.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
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
对该C. 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D. 扩大了统治基础,强化了中央集权13.(2019云南)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1.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解答本题时先理解“金榜题名”这一名词,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在中国历经了1300多年,隋朝诞生,唐朝完善,清末废除,隋炀帝时正式确立了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科举制度2.每年6月份的高考、中考倍受社会广泛关注。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察举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内容。
为了改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而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的状况,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让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改变自己的命运,C项符合史实;A、B、D 都与材料无关;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3.隋唐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继往开来,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局面。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创立于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一项制度是什么?(2分)(2)隋朝时在桥梁工程方面拥有突出成就的人物是谁?其突出成就是什么?(4分)(3)各民族平等友好是我国的那一项基本政策。
请举出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2分)(4)隋唐的时代特点是什么?(3分)【答案】(1)科举制度(2分)(2)李春,设计并建造赵州桥(4分)(3)文成公主入吐蕃(或者金城公主入吐蕃)(2分)(4)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创立于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一项制度。
人教版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项是唐朝确立的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考试科目?()A. 明经B. 进士C. 举人D. 解元2. 唐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睿宗3. 下列哪项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A. 扬州B. 广州C. 明州D. 泉州4. 唐朝时期,下列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5. 下列哪项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割据政权?()A. 前蜀B. 后梁C. 南吴D. 北汉6. 下列哪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A. 沈括B. 苏轼C. 欧阳修D. 范仲淹7. 下列哪项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A. 辛弃疾B. 李清照C. 周邦彦D. 柳永8. 下列哪项是元朝时期著名的农民起义?()A. 红巾军起义B. 白莲教起义C. 黄巾军起义D. 李自成起义9. 下列哪项是明朝时期的著名航海家?()A. 郑和B. 戚继光C. 郑成功D. 唐顺之10. 下列哪项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A. 康有为B. 梁启超C. 王夫之D. 黄宗羲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唐朝时期,为了选拔人才,设立了______制度。
12. 唐朝时期,著名诗人______和______合称为“李杜”。
13.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其中南吴和______是著名的割据政权。
14. 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______发现了磁偏角。
15. 明朝时期,著名航海家______七次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实力。
16. 清朝时期,著名思想家______提出了“民为邦本”的观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7. 请简述唐朝时期“贞观之治”的特点。
18. 请简述宋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19. 请简述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之分,“武状元”最早出现于A.武则天统治时期B.唐高宗统治时期C.唐太宗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武状元”,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安2.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影响有: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出身低微而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科举制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此可见,C选项明显错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3.仔细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材料一下图试卷于2013年5月在河南举办的某文化展中展出。
材料二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
”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请回答:(1)材料一中试卷与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首创于哪一朝代?(2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理解“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含义。
(2分)(写出两点,得2分)(3)英格尔斯说该制度是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却于1905年被废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被废除的原因。
初一下册科举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下册科举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汉朝答案:A2. 科举考试中,哪一级别的考试被称为“乡试”?A. 县级B. 州级C. 省级D. 国家级答案:C3. 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后,需要参加的下一级别的考试是什么?A. 殿试B. 会试C. 乡试D. 举人试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科举考试的科目?A. 经义B. 诗词C. 算术D. 策论答案:C5. 科举考试的最终选拔者被称为什么?A. 状元B. 榜眼C. 探花D. 进士答案: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以保持题目的完整性)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_________的一种制度。
答案:官员7. 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是_________。
答案:童生试8. 科举考试中,_________是选拔人才的重要环节。
答案:殿试9. 科举考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___时期。
答案:隋朝10. 科举考试中,_________是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
答案:经史子集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它促进了社会流动,为平民提供了进入官僚体系的机会,同时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12. 描述科举考试的主要流程。
答案:科举考试的主要流程包括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童生试是选拔秀才,乡试选拔举人,会试选拔进士,殿试则是选拔状元、榜眼和探花等名次。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答案: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选拔人才、促进社会流动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然而,它也存在局限性,如考试内容过于偏重文学,忽视了其他领域的知识,以及考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舞弊现象等。
14. 分析科举制度对现代教育制度的启示。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卷(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2023.06.26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1.“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结束。
”这里介绍科举制的特点是()A.涉及人员广B.经历时间长C.维护了封建统治D.考试内容多2.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等措施的实施,其共同目的是()A.提高教育质量B.加强思想控制C.推动经济发展D.促进民族交融3.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
这说明()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主要来源4.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
如图年代尺上标注的是中国历史上3个王朝建立的时间。
关于这3个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并完成统一B.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C.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打压D.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5.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
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是指()A.三公九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7.清代某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以多愁善感为世人熟知,一幅“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画面,更是预示着这部小说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这部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8.诗词大会是大家喜欢的一档节日,宋朝有一位女词人的词常在节目中出现。
2023年七年级下半期期末历史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广东省普宁市)

选择题科举制使一些平民书生通过科场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
这说明科举制A.使平民与官僚贵族平等B.选拔人才十分看重门第C.提高了官员的道德品质D.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平民上升之路被堵塞。
题干中“科举制使一些平民书生通过科场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说明平民书生也能当官,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取士的推行,科举制扩大官吏的选拔范围。
D正确,ABC排除。
故选D。
选择题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A.李渊黄巢B.李世民朱温C.李渊朱温D.李世民黄巢【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李渊、朱温。
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安史之乱”后,唐朝日趋衰落,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故C项正确。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导致唐末国力大衰,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选择题下列有关盛唐气象描述中错误的是A.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B.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C.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D.唐朝的商业繁荣,长安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答案】D【解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出现,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唐朝是古代诗歌繁盛时期;唐朝社会风气开放,众多外国人来华;唐代手工业比较发达,有著名的唐三彩等,A、B和C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选择题“……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所述的农业工具是A.翻车B.筒车C.曲辕犁D.水碓磨【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的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唐朝时期人民发明的筒车,这是一种灌溉工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符合题意;翻车是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但与筒车不同,A不符合题意;曲辕犁是耕地工具,C不符合题意;水碓磨是利用水流力量来自动舂米的机具,以河水流过水车进而转动轮轴,再拨动碓杆上下舂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人教版历史2024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A. 辽—上京临潢府B. 金—中都C. 北宋—临安D. 西夏—兴庆府14.某同学参加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请根据“元昊”这一关键词回答出与之相应的政权。
正确的回答应是 A. 辽 B. 南宋 C. 大金 D. 西夏15.郭靖和杨康是《射雕英雄传》里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名字与下面哪一事件有直接的联系A. 西夏建立 B. 金灭北宋 C. 澶渊之盟 D. 元朝建立16.南宋初年,率领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的是 A.曹操 B.霍去病 C.岳飞 D.文天祥17.如下图材料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经济重心南移 B.贞观之治局面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开元盛世局面18.南宋时,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瓦子 B.市舶司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19.进口的泰国米因口感好、味道香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其实,早在宋朝中国就曾引进外国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占城稻引进于A.越南B.朝鲜 C.印度D.泰国20.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1.2021年3月31日,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2周年大会举行。
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A.西汉时设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C.元朝时设立宣政院D.清政府设立驻藏大臣22.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的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3.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满足了哪一阶层的需求A.士大夫阶层B.农民阶级 C.市民阶层 D.达官贵人24.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
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请问他的代表作是A.《窦娥冤》B.《西厢记》C.《牡丹亭》D.《桃花扇》25.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更换马匹和休息、住宿的地方。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4《科举制的创立》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1.科举制的创立2.科举制的完善(1)唐太宗:重视用科举制选拔人才。
(2)武则天:增加进士科的录取人数,开创了—制度和—o(3)唐玄宗:成为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
3.影响(1)科举制度把读书、—和—三者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员的—。
(2) _____________ 推动了的发展。
(3)科举考试重—,对—的繁荣起了促进作用。
(4) ___________ 对亚洲的、、越南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5)对—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也起了积极作用,—借鉴科举制度,创设了—制度。
(6)科举制在我国实行了—多年,影响很大。
二、三省六部制1.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_ O2.创立者:______ o3.影响:的确立,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吋代意义,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答案:一、1・分科隋朝唐朝门第高低考试成绩的优劣进士贵族考生出身中央2.(2)殿试武举(3)诗赋3.(1)考试任官素质(2)文化教育(3)诗赋唐诗(4)日本朝鲜(5)欧洲英国文官(6) 1 300二、1.中央集权2.隋文帝方式:分科考试【问题1】科举制一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探究:创立: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來选拔官员。
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考 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完善: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1) 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和 培养。
(2) 继唐太宗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她在位时,首创了殿试和武举。
(3) 到唐玄宗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使唐朝上下吟诗、作诗蔚然成 风。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科举制度的完善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问题2】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 1 300多年。
想一想,科举制产生 了哪些影响?探究:(1)积极影响:①科举考试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 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机勃勃的进步性。
期末科举制专题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科举制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16·福州)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
该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2.(2016•天门)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他所说的这种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诞生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3.(2016·南京)“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微之际。
”“进士科”的作用是()A.巩固了西周统治B.改善了选官制度C.加强了经济交流D.妨碍了中外往外4.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D. 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5.(2016•恩施州)“朝我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学制度,下面关于科学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②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学制度的基本特征③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④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⑤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6.(2016·潍坊)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
”这一变化导致了()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7.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
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
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 B.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C.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D.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8.(2015·江苏泰州)右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举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
历史七下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试题和答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为改变许多出身地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的弊端,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开始于()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2.科举制在我国正式诞生是在()A.隋朝B.唐朝 C.明朝D.秦朝3.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是在()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唐玄宗时D.武则天时4.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 B.唐朝时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C.明经科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D.明朝时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5.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和废除的年代是()A.500多年明朝 B.700多年清朝 C.900多年元朝D.1300多年清朝6.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
隋炀帝——分科考试 B。
唐太宗——扩充国学增加学员C.武则天——殿试、武举 D。
唐玄宗——诗赋为进士科主要内容7.自隋朝确立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其意义在于()①废止过时的选官旧制,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回中央。
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
③开始突破门第的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
④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获得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8.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始于()A.东汉B.明朝 C.唐朝D.隋朝9.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科举制度从思想上控制了读书人。
C.培养了更多的中华民族的英才。
D.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0.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在于()A.普通读书人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扩大了选官的范围。
B.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C.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不能做高官,选拔官吏的实权也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
D.选拔官吏必须实行世袭制。
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2017年七年级下册期末科举制专题测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

科举制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19·福州)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
该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2.(2019•天门)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他所说的这种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诞生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3.(2019·南京)“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微之际。
”“进士科”的作用是()A.巩固了西周统治B.改善了选官制度C.加强了经济交流D.妨碍了中外往外4.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D. 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5.(2019•恩施州)“朝我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学制度,下面关于科学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②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学制度的基本特征③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④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⑤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6.(2019·潍坊)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
”这一变化导致了()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7.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
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
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 B.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C.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D.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8.(2019·江苏泰州)右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举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
2023年七年级下半年期末历史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广东省高州市)

选择题在我国漫长的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共产生了近11万名进士.进士是从下列哪个朝代开始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 )A. 秦朝B. 隋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时开始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选择题在欧美国家的主要城市,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所以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华人称自己是“唐人”的原因是()A. 唐朝时期封建社会繁荣、开放,国家强盛B. 唐朝时期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中国古代文明持续发展走向成熟C. 唐朝时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D. 唐朝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到海外谋生的人最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文化地位的认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的时期,国家强盛,对外开放,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某学校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地动仪是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的,①不属于唐朝时期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曲辕犁和筒车都是唐朝时期的人民发明的,一个是耕地工具,一个地灌溉工具,促进了唐朝农业的发展,②③符合题意;秧马是旧时中国农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它发生在下列哪一皇帝统治时期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了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安史之乱,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堪称史学双璧。
《期末专题:科举制》试题与答案七年级历史-下

七下历史《期末专题:科举制》夯实基础一、隋朝:1.建立: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注重门第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二、唐朝1.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2.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三、宋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四、明朝:1.八股取士: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答卷要由八个部分组成三句承题,两句破题,称为“八股文”。
2.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针对性练习一、综合题1.北宋吸取历史教训,实行了新的政策,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1)根据材料一,说出北宋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采取该政策的原因:材料二:宋初大将曹翰的《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朝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2)北宋武将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材料三: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四:《劝学诗》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科举制的创立练习题(七年级历史)

1.4 科举制的创立一、选择题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首创者是()A.汉武帝B.隋文帝C.隋炀帝D.武则天2.我国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秦朝B.汉朝C.隋朝D.宋朝3. 徐州市的户部山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和下列哪种制度有关()A.分封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4.下列帝王中,对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做出重要贡献的是()①隋文帝②隋炀帝③唐高祖④唐太宗⑤武则天⑥唐玄宗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⑤C.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⑥5.无论是出身低微的读书人,还是来自异国的求学者,都可以在唐朝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踏上从政之路,这充分展示了唐朝有别与其他王朝的特点之一是()A.经济繁荣B.政治开放C.军事强盛D.人才济济6.下图中的人物在科举制度方面的创新之举包括( )①设进士科②殿试制度③设武举④诗赋成为考试重点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
有一年,她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的宫殿,亲自出题面试,这就是()A.科举B.殿试C.考核D.考进士8. 隋唐五位皇帝为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作出了贡献,他们之所以重视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为了()A.促进经济发展B.维护国家统治C.公正选拔人才D.促进文化发展9. 唐朝时,我国诗人倍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B.写诗成为时尚C.举办国学D.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10. 对科举制度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能参与治国B.对中国的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材料解析题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请回答:(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它对唐代的教育事业产生的什么影响?三、简答题12.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历史《期末专题:科举制》
夯实基础
一、隋朝:
1.建立: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注重门第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二、唐朝
1.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2.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三、宋朝: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四、明朝:
1.八股取士: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答卷要由八个部分组成三句承题,两句破题,称为“八股文”。
2.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针对性练习
一、综合题
1.北宋吸取历史教训,实行了新的政策,由此引发了很多社会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1)根据材料一,说出北宋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采取该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宋初大将曹翰的《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朝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2)北宋武将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材料三: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劝学诗》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3)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有哪些深远影响?
材料五: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六:
(注:枢密院是宋朝的最高军事机构)
(4)根据材料五、六和教材内容,谈谈这种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2.自古以来,人才的选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科举制的创立有何重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在政治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2)材料二中,武则天在科举制方面创立了一种什么制度?
材料三: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进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3)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其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读史明智。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结论或有何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世家大族)望之继世。
”———王定保《唐摭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当时政府设置了哪一科目标志着该制度正式诞生?
(2)材料二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科举制有哪些作用?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我国古代实行这一考试制度。
参考答案
(1)政策:重文轻武。
原因: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2)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连带兵打仗都处处收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慨。
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3)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2.
(1) 进士科的创立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 殿试制度
(3)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分)
(4) 国家要注重改革和创新;要扩大人才选拔途径,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进士科
(2)皇帝稳定社会局势;巩固封建统治
(3)门第不等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科举制来提高门第或维持地位,使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创立和完善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成为世界各国考试制度的源流;笼络了大批优秀人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使威胁中央集权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