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肿瘤名称
ICD-10编码
一.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
1. 星形细胞起源肿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弥漫性星性细胞瘤,IDH-野生型
弥漫性星性细胞瘤,IDH-突变型
WHO分级
9421 /1
9400/3 9400/3
Ⅰ
Ⅳ II
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 胶质母细胞瘤,IDH-突变型
胶质母细胞瘤,NOS
9440/3 9445/3
9440/3
Ⅳ Ⅳ
Ⅳ
• /0表示良性肿瘤; • /1 表示非特定性、交界性或行为不确定的病变; • /2 表示原位癌和III 级上皮内瘤样病变; • /3 表示恶性肿瘤。
2. 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9450 /3 Ⅱ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 9451 /3 Ⅲ
脑膜瘤
9531 /0 Ⅰ
脑膜皮型;纤维型(纤维母细胞型);过渡型(混合型);砂粒体型;血管型 ;微囊型;分泌型;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型;化生型;
间变性(恶性)脑膜瘤 9530 /3 Ⅲ
2. 间叶组织肿瘤(原发于脑膜)
脂肪瘤;血管脂肪瘤 脂肪肉瘤
8850 /0 Ⅰ 8850 /3 Ⅲ~Ⅳ
3. 其他脑膜相关性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9161 /1 Ⅰ
9493 /0 Ⅰ 9492 /0 Ⅰ
9505 /3 Ⅲ 9506 /1 Ⅱ
9. 胚胎性肿瘤
髓母细胞瘤
9470 /3
Ⅳ
CNS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PNET)
9473 /3
Ⅳ
二.颅神经和脊神经肿瘤Fra bibliotek1.神经鞘瘤 2. 神经纤维瘤
9560 /0 Ⅰ 9540 /0 Ⅰ
神经系统与肿瘤发生的相关研究
神经系统与肿瘤发生的相关研究在当今医学领域,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而神经系统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最为复杂和精密的系统之一,它不仅负责控制和协调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还与机体的免疫、内分泌等系统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身体的内环境稳定。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影响肿瘤的发生。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它们不仅在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能够激活肿瘤细胞表面的相关受体,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其次,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在肿瘤的发生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当人体处于长期的压力状态下,神经系统会释放出大量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
这些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机体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肿瘤发生的风险。
再者,神经系统还可以通过神经纤维直接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
在一些肿瘤组织中,发现了神经纤维的浸润。
这些神经纤维可以释放神经生长因子等物质,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同时,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分泌一些因子来吸引神经纤维的生长,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另外,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胶质细胞在肿瘤发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它们不仅为神经元提供支持和营养,还参与了神经系统的免疫调节。
在肿瘤微环境中,神经胶质细胞可能会发生异常活化,分泌一些促进肿瘤生长和侵袭的细胞因子。
除了上述直接的作用机制外,神经系统还可以通过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来间接促进肿瘤的发生。
例如,长期的睡眠不足或紊乱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激素失衡和代谢紊乱,进而增加了肿瘤的发病风险。
然而,对于神经系统与肿瘤发生之间关系的研究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疾病PPT演示课件
某些化学物质,如苯、甲醛等,可能对人体产生致癌作用,增加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的患病风险。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存在于工业废气、装修材料或农药中。
其他可能原因
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如EB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等,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生有关 。这些病毒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基因表达或引起免疫反应等方式参与肿瘤形成。
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 其中的蛋白质、糖、氯化物等成 分,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颅内感
染或肿瘤。
血清学检查
检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 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 烯醇化酶(NSE)等,有助于辅
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病理学诊断
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 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肿 瘤的性质、类型及恶性程度,是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确诊的金标准
应用
放射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中 占有重要地位,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 、无法手术的肿瘤治疗以及复发或转 移性肿瘤的治疗。
化学治疗策略及药物选择
化学治疗策略
通过全身或局部给予化疗药物,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药物选择
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烷化剂、抗代谢药、 抗肿瘤抗生素、植物类抗癌药等。
02
发病原因与机制
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进而形成肿瘤。这些基因可能与细 胞周期控制、DNA修复和细胞凋亡 等过程有关。
家族遗传
一些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家族聚集 性,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家族成 员中患有此类肿瘤的人,其他成员患 病风险增加。
环境因素
辐射暴露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可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风险。 这种辐射可能来自医疗检查、工作环境或核事故等。
神经系统肿瘤PPT课件
医学影像45
•多发生在中年以上,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 肾癌等血行转移而来。 •CT表现:皮髓质交界区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 多发常见;可有瘤卒中;瘤周水肿明显;呈结节 状或环形强化。
医学影像46
医学影像47
医学影像48
M/68 肺癌
医学影像49
医学影像50
医学影像3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T表现
•平扫:桥小脑角区类圆形等、低或混杂密度肿块, 周围无或有轻度水肿,四脑室受压伴脑积水 •内听道扩大,骨质吸收破坏 •增强:均有强化,约50%为均一强化,其余为不均 一强化或环状强化,肿块边界清楚
医学影像40
医学影像41
医学影像42
医学影像43
医学影像44
(五)转移瘤
医学影像30
医学影像31
医学影像32
医学影像33
医学影像34
microadenoma
医学影像35
医学影像36
医学影像37
医学影像38
(四 )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
•多起于内耳道段前庭神经神经鞘膜,起于耳蜗 神经者少见,后颅凹脑外肿瘤 •病理上肿瘤来自外胚层,由雪旺(Schwann)细 胞发展而来 •位于内耳道,并向桥小脑角生长 •多有完整包膜,可囊变、出血
黑色素脑转移伴 瘤内出血
医学影像51
甲状腺癌脑转移
医学影像52
医学影像53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2
CT表现
•病变位于脑白质内 •Ⅰ级,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周围一般 无水肿,占位表现轻。无或轻度强化 •Ⅱ、Ⅲ、Ⅳ级为略高密度、混杂密度或囊性肿块, 可有钙化、出血,周围水肿与占位表现较明显。环 状明显强化,壁厚薄不一,环壁上出现强化的肿瘤 结节为特征性改变。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神经肿瘤专业医师堪与之厮守终生的学问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针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系统被广泛使用,并为神经肿瘤专业医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南。
这个分类系统被称为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该分类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包括脑、脊髓和其他脑膜瘤等多种类型的肿瘤。
这个系统根据病理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特征,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为不同的亚型和分级。
神经肿瘤专业医师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个分类系统,熟悉其中的各种亚型和分级。
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根据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其他特征,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此外,对于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这个分类系统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以便进行更好的比较和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和研究是一个复杂而不断演变的领域。
随着科学的进展和对肿瘤多样性的进一步了解,神经肿瘤专业医师需要持续与之保持紧密联系,并随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这要求他们持续学习、参加研讨会和专业培训,与同行进行交流,以便提供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疗效评价 rano 标准
中央神经系统肿瘤是指发生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
由于其特殊的部位和重要的功能,对中央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和疗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RANO标准是目前用于评估中央神经系统肿瘤疗效的一种国际标准。
下面我们将以从简到繁的方式,从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角度来探讨中央神经系统肿瘤疗效评价RANO标准。
一、中央神经系统肿瘤的疗效评价意义中央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而了解治疗的效果则需要进行疗效评价。
中央神经系统肿瘤疗效评价不仅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还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治疗是否有效。
通过及时有效地进行疗效评价,可以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RANO标准的起源和意义RANO标准是指“响应评价标准在神经外科肿瘤领域”(The Response Assessment in Neuro-Oncology criteria),于2009年首次提出,并在之后不断修订和完善。
RANO标准在中央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效果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意义在于规范化治疗评价的标准,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多中心和多国家的研究合作。
三、RANO标准的评估内容及标准RANO标准主要包括对中央神经系统肿瘤治疗效果的影像学评估和临床评估两大内容。
在影像学评估方面,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螺旋CT等影像学检查的评估标准,通过对病灶的大小、数量、形态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评估。
而临床评估则包括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生存期和对治疗的耐受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这两方面的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治疗调整。
四、对RANO标准的个人理解和观点作为一项用于中央神经系统肿瘤疗效评价的国际标准,RANO标准的出现为中央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规范,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医院之间的治疗效果可以进行直观、客观的比较。
RANO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准确、更及时的治疗信息,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系统肿瘤分为三种 (1)神经系统实质细胞来源的原发性颅内肿瘤,(2)位于颅内,但非脑实质细胞由来的原发性颅内肿瘤,(3)转移性肿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生率约为5-10/10万。
其中胶质瘤占40%,脑膜瘤占15%,听神经瘤(神经鞘瘤)约占8%。
恶性星形胶质瘤约占胶质瘤的50%。
儿童常见颅内肿瘤为胶质瘤和髓母细胞瘤。
神经系统常见肿瘤一、中枢神经肿瘤原发性脑肿瘤与体内其他部位肿瘤的不同点如下:①即使组织学上为良性脑肿瘤,如生长在不能切除部位(如第四脑室底部的室管膜瘤)同样导致患者死亡。
②一般实质内生长的脑肿瘤,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瘤是浸润性生长,其界限在肉眼及组织学上不清楚。
因此,根治性摘除术几乎不可能。
③即使组织学高度恶性的脑肿瘤也极少转移。
此种转移一般见于胶质母细胞瘤或髓母细胞瘤。
但是,经脑脊液转移常见。
④某种脑肿瘤有特定的好发部位。
例如,髓母细胞瘤限局在小脑。
另外有好发年龄,如髓母细胞瘤最多见于10岁以内,恶性星形胶质细胞瘤以及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或中年以上。
1.星形胶质细胞瘤(astrocytoma)本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0%,占神经胶质瘤的80%以上。
中年人最多,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病在50岁呈高峰,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发病高峰晚10年左右。
肉眼观,一般为境界不清的灰白色浸润性肿瘤,使近旁脑组织出现肿胀和变形。
质地因肿瘤内胶质纤维多少而异,或硬,或软,或呈胶冻状,并可形成含有清亮液体的囊腔。
光镜下,瘤细胞形态多样,可分为纤维型、原浆型、肥胖型胶质细胞瘤。
前二者为良性,后者性质介于良恶之间。
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fibrillary astrocytoma)最常见,其细胞密度由低度到中等程度。
星形细胞胞核浓染,椭圆形及不规则形,无核分裂。
在大量的细胞突起形成疏松的纤维网,有微小囊腔形成。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
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瘤(protoplasmic astrocytoma)为少见类型,其特征是星形细胞的胞体较小,突起很少或无,胶质纤维含量很少。
神经系统肿瘤
纤维型星形细胞瘤
核的异型性是诊断要点,无核分裂像、坏死和微 血管增生。
轻度间变时,细胞数目增多,形态一致有助于确 定细胞是肿瘤性,核常一致;反应性星形细胞很 少在同一时间同一区域呈一致性变化,核变化, 胞浆不同。
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肥胖细胞应占所有瘤细胞20%以上。细胞丰富, 毛玻璃状嗜酸性胞浆,胞体角状。
发病率
弥漫浸润型星形细胞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 瘤,占原发脑肿瘤的40%,发病率有地域 不同的特点,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5-7人/10 万。
星形细胞肿瘤
1.总述 星形细胞肿瘤是一大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肿瘤。 这里讨论的分级仅限于浸润性纤维型或弥漫型星 形细胞瘤II级、III级和IV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2.组织类型
纤维型 毛细胞型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大脑胶质瘤病 其他
3.分级
纤维型病变的分级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分级体 系,这些体系均认识到核分裂活跃程度、坏死、血 管增生和细胞异型性在诊断上的重要性。近年来, 人们公认三级的分类体系比较合适。最早的这种分 级标准由Ringertz提出,他将这一病变划分为三级: 星形细胞瘤、中间型病变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细胞较少,异型性小;中间型病变细胞增 多,核分裂更活跃,可有血管增生;胶质母细胞瘤与 中间型病变的区别主要是出现坏死。
分级的意义
能够提供肿瘤复发和对预后判定两方面的信息: II级星形细胞瘤的治疗在不同病例间变化很大,可 能采用或不用放射治疗。Ⅲ级星形细胞瘤几乎都需 要放射治疗。
弥漫型星形细胞瘤WHO II级病人生存率>5年;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Ⅲ级2~5年;大部分胶质 母细胞瘤病人存活率﹤1年
星形细胞瘤遗传学及衍化机制
③瘤组织坏死,周边部瘤细胞呈假栅栏状排 列. 该瘤手术、放疗、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世界卫生组织(WHO)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其致力于卫生领域的发展和协调。
近期,WHO发布了一份有关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的报告。
这一新的分类方案将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指发生在脑和脊髓内的肿瘤。
这些肿瘤通常由神经元、胶质、血管、淋巴组织和间叶组织构成。
目前,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方案一直存在争议。
各个医学界的研究者在其分类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许多问题,例如,分类的方法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有效地指导治疗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决定制定新的分类标准。
新的分类标准根据新的分类标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将被分为以下13类:1.神经元肿瘤2.胶质细胞肿瘤3.神经外胶质细胞肿瘤4.脉管母细胞瘤和血管新生肿瘤5.细胞增生性病变6.混合型和复合型肿瘤7.间叶肿瘤8.上皮样肿瘤9.神经上皮肿瘤10.良性或不定型恶性胶质瘤(ODG)11.胚胎性肿瘤12.神经源性肿瘤13.非特定类型的原始神经外肿瘤新分类标准的优点新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较之前的分类标准更加详细,不仅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也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和后续生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新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为医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时提供了更加详细准确的指导方案,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和管理患者的病情。
对患者来说,新的分类标准可以提高他们对自己病情和治疗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治疗和后续生活,提高其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尚不明确,可能与抗Hu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有关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三、常见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三巴细胞和蛋白升高 2. MRI可见病变节段脊髓肿胀
【治疗】 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病情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多于2~3个月内死亡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三、常见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
(五)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 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subacute motor neuronopathy) 主要侵及脊髓前角细胞和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一、概述
(一) 定义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是癌肿对 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remote effects),而非癌肿直接侵犯及转移至神经、肌肉或神经肌 肉接头的一组综合征。它既不包括肿瘤对组织的直接压迫、浸润,也不包括手术、应用免疫 抑制剂、放疗或化疗的副作用。
延髓运动神经核,表现为非炎性退行性变 【原发肿瘤】
以骨髓瘤和淋巴细胞增殖性肿瘤多见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进行性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症状,以双下肢无力、肌萎缩、肌 束震颤、腱反射消失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多见,上肢和脑神经受损较少,感觉障碍轻微。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类似肌萎缩侧索硬化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3. 副肿瘤性脊髓炎(paraneoplastic myelitis)
可累及脊髓的任何部位,主要以损害脊髓前角细胞为主,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对称或不对称性肌 无力、肌萎缩,上肢多见。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Neurocutaneous Syndromes,NCS)指的是一组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通常与皮肤、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发育异常有关。
这些综合征往往导致神经系统和皮肤中的肿瘤发生,表现为多种临床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包括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症和先天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神经纤维瘤病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类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分为两类:神经纤维瘤病型1(NF1)和神经纤维瘤病型2(NF2)。
NF1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患者通常在儿童时期就会出现皮肤上的软红色斑块(cafe-au-lait斑)、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和Lisch结节(虹膜色瘤)。
NF1患者还可能伴有骨质异常、视网膜黄斑色素变性和其他多器官表现。
NF2相对罕见,患者表现为双侧中耳神经瘤、双侧视神经瘤、脑膜瘤等病变,常导致听力损失、头痛和平衡障碍等症状。
结节性硬化症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多系统疾病,患者往往在早年就出现癫痫、皮肤饼状红斑和多发性内脏结节等表现。
结节性硬化症主要由TSC1和TSC2基因突变引起,这两种情形的终生发病风险约为25%。
神经系统表现包括脑膜瘤、皮层发育不良、神经元母细胞瘤等,严重患者可能导致智力障碍、癫痫、肾脏囊肿和心血管异常等并发症。
先天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眼部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视网膜的母细胞或外胚叶细胞。
该病的早期症状包括虹膜色素变性、虹膜异色和眼底白日辐射而致的视觉障碍等。
患有家族史的患者患癌风险更高。
总结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遗传性疾病,常常伴随着神经系统和皮肤肿瘤的发生。
诊断这些综合征通常需要详细的遗传学和临床评估,而治疗方案也主要是以症状处理和监测为主。
研究这些疾病的根本遗传原因对于将来改进诊断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肿瘤分级标准2021
神经肿瘤分级标准2021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神经肿瘤是指发生在神经系统中的一种肿瘤,可以影响人的神经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神经肿瘤种类繁多,分级标准也十分重要,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神经肿瘤的分级标准中,最常用的是WHO(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标准。
根据WHO的分级标准,神经肿瘤分为四个级别:I级、II级、III级和IV级。
不同级别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和侵袭性,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I级肿瘤通常是非侵袭性的、生长缓慢的肿瘤,可以完全切除并且不易复发。
常见的I级肿瘤包括脑膜瘤和听神经瘤等。
这类肿瘤一般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后患者通常能够完全康复。
II级肿瘤虽然不如I级肿瘤那样慢性生长,但也相对较为缓慢,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或放疗控制病情。
常见的II级肿瘤包括髓母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等。
II级肿瘤的预后较为可预测,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复发的风险。
III级肿瘤通常是高度侵袭性的肿瘤,生长速度快且有较高的复发率。
常见的III级肿瘤包括髓母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等。
治疗III级肿瘤需要综合考虑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法,预后相对较差。
除了以上的四个级别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神经肿瘤,如中枢神经系统脑胶质瘤、蛛网膜瘤等,其分级标准也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神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成为了当下的热点,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神经肿瘤,并提高治疗效果。
神经肿瘤的分级标准是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工具。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相信神经肿瘤的治疗水平会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2000字】第二篇示例:神经肿瘤是指生长在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的肿瘤,由于其生长部位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一旦患上神经肿瘤,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射治疗课件PPT104页
少枝胶质瘤
• 放疗计划 低度恶性:肿瘤边缘外放2-2.5cm=PTV 54Gy/30f/5w, 1.8-2Gy/f. 恶性/混合恶性:肿瘤边缘外2.5-3cm=PTV 59.4-60Gy/30f/6w, 1.8~2Gy/f.
第38页,共104页。
少枝胶质瘤
• 预后:根据St.Anne-Mato system
病理
I~ II III~IV 混合型低 度恶性~
中位生存率 5年生存率 10年生存 率
9.8年
73%
49%
4.6年
45%
26%
7年
63%
33%
第39页,共104页。
脑干肿瘤
• 病理特点:局限型、 外生型—毛细胞性 颈髓型 — 星形细胞瘤 、神经节细胞性 神经胶质瘤 弥漫浸润型—恶性度高,病程短
• 治疗:局限型、囊肿形、 外生型、颈髓型 首选手术;部分局限型、弥漫浸润型难以 手术
• 诊断 CT/MRI:占位、水肿、坏死、出血、囊变、 边界不规则、
第28页,共104页。
恶性胶质瘤
• 治疗 1 手术:提供病理诊断、尽可能切除缓 解颅压、切除体积与生存时间成正比 2 立体定向活检术:难以手术 部位深在 明确复发/坏死 影像疑为进展 3 放射治疗 术后放疗 单纯放疗 挽救 放疗
第29页,共104页。
第40页,共104页。
脑干肿瘤
• 放疗:外放、SRS、组织间植人放射源 术后放疗:恶性、恶性倾向、未切净 术后复发(外生形)不能二次手术的可提 供放疗 弥漫型 活检必要 放疗为主 靶区设定:外放1cm,Dt50Gy
• 预后 弥漫型疗后70%改善 ,少于10%的患者生存超过2年
第41页,共104页。
节细胞神经瘤
节细胞神经瘤
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肿瘤,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这种
类型的肿瘤通常起源于神经系统中的节细胞,是一种良性的肿瘤。
尽管是良性肿瘤,但节细胞神经瘤的确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困扰。
病因
目前,节细胞神经瘤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一些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和环
境因素可能都与节细胞神经瘤的发生有关。
遗传因素包括家族史和遗传突变等,而环境因素则可能是暴露在辐射或化学物质等有害环境中。
症状与表现
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症状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大小。
一般来说,常见的症状包
括头痛、视力问题、听力损失、眩晕、无力或麻木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诊断与治疗
诊断节细胞神经瘤通常需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和病理检查来确定。
一旦确诊,治疗的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
疗等。
手术常用于去除肿瘤,放疗和化疗则可帮助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预后与复发
节细胞神经瘤的预后因患者的年龄、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然而,有些患者可能会在治疗后出现肿瘤复发的情况,因此定期随访和检查至关重要。
结语
综上所述,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神经系统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
量造成一定影响。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定期随访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希望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帮助节细胞神经瘤患者重获健康。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健康宣教
恶性肿瘤的治疗 和康复
3
治疗方案的选择
1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减轻症状 2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3 化学治疗:使用药物杀死肿瘤细胞 4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进行治疗 5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 6 综合治疗: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脑和中枢神经 系统恶性肿瘤 的健康宣教
x
目录
01. 恶性肿瘤的基本知识 02. 恶性肿瘤的预防措施 03. 恶性肿瘤的治疗和康复
恶性肿瘤的基本 知识
1
恶性肿瘤的定义
恶性肿瘤是一 种细胞异常增 殖的疾病,通 常表现为肿瘤。
恶性肿瘤细胞 具有侵袭性, 可以扩散到其 他组织和器官。
恶性肿瘤可以 分为多种类型, 如肺癌、乳腺 癌、肝癌等。
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治疗原则:根据肿瘤类型、分期、 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
疗方案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放疗、化 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治疗效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可以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
质量
恶性肿瘤的预防 措施
2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
01
果,少吃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02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适量运动:坚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
03
跑步、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对健康的危 04 害,降低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定期体检
01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及时发现疾病, 02
体检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血液检查、
尽早治疗
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03
肿瘤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预防
肿瘤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预防肿瘤是一种异常增生的细胞,在人体的各个系统中都可能发生。
其中,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尤为重要,因为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中心。
本文将介绍肿瘤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预防方法。
一、肿瘤对神经系统的影响1. 压迫神经:当肿瘤生长在神经附近时,会对神经产生直接的压迫。
这可能导致神经传导功能的障碍,引起疼痛、麻木以及运动和感觉缺失等症状。
2. 浸润神经:某些肿瘤可以迁移到神经组织中,然后从内部浸润神经。
这会破坏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并导致相应的神经损伤。
3. 产生神经毒性物质:有些肿瘤会分泌神经毒性物质,如肿瘤相关性脑积水、髓母细胞瘤等,这些物质可以导致神经组织的损伤和功能紊乱。
4. 导致炎症反应:肿瘤在生长和扩散过程中可能引发炎症反应,这会导致神经组织受损。
例如,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炎,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5. 影响脑功能:肿瘤在脑内生长时,可能会对脑的功能区域产生直接的影响。
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受损,如语言、认知和运动等。
二、预防肿瘤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的方法1. 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肿瘤和神经系统的认识,了解肿瘤对神经系统的潜在风险和影响。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肿瘤的有效措施之一。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量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可以减少肿瘤发生的风险。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患有肿瘤的可能性,并进行及时治疗。
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神经系统肿瘤,减少其对神经组织的影响。
4. 避免接触致癌物质:一些致癌物质和环境污染物可能增加患肿瘤的风险。
因此,要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有毒化学物质、辐射和空气污染。
5. 提前治疗:如果已经患有肿瘤或者有肿瘤的家族史,及早接受相关治疗和监测非常重要。
采取早期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肿瘤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6. 慎用药物:一些药物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该谨慎使用处方药物和滥用非处方药物。
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概述
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概述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概述引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指发生在大脑、脑干及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肿瘤。
它们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与遗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最新的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我们将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及其相关特征进行概述。
一、胶质瘤:胶质瘤是发生在脑组织中的最常见的肿瘤类型。
根据细胞来源和病理特征的不同,胶质瘤被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星形细胞病变、原发星形胶质瘤、间变星形胶质瘤以及弥漫性星形胶质瘤。
胶质瘤可以根据其不同的遗传改变进一步细分为亚型,如IDH基因突变、1p/19q编码区突变和TP53基因突变等。
二、脑膜瘤: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的肿瘤,通常是良性的。
根据病理分型,脑膜瘤可分为脊膜腺瘤、富细胞腺瘤、纤维脂肪瘤、透明细胞腺瘤等。
然而,由于其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压迫大脑,脑膜瘤也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
三、胚胎性肿瘤:胚胎性肿瘤是指起源于幼稚组织的肿瘤。
这类肿瘤通常发生在年幼的患者身上。
最常见的胚胎性肿瘤有毛细胞瘤、颅咽管瘤和神经胚粒瘤等。
这些肿瘤的治疗方式常常需要结合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
四、胶质胚胎混合瘤:胶质胚胎混合瘤是指同时包含神经胚粒瘤和胶质瘤成分的肿瘤。
此类肿瘤也多见于年幼患者,需要综合治疗方案。
五、神经元肿瘤:神经元肿瘤是指起源于神经元的肿瘤,包括脑神经鞘瘤、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等。
这些肿瘤通常具有侵袭性,对患者生命带来极大威胁。
六、胶质脑病:胶质脑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一类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常常出现智力障碍和神经功能异常,包括脑组织发育异常和脑白质病变。
七、其他类型肿瘤:中枢神经系统中还存在其他罕见的类型肿瘤,如脉络丛乳头状瘤、边缘部脑室瘤和松果体肿瘤等。
这些肿瘤的确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结论: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汇总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新的遗传学发现。
这将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神经系统常见肿瘤
2. 发病率:10-12/10万•胶质瘤最多见40%, 其次脑膜瘤13-19%恶性(胶质母细胞瘤)50%-60%胶质瘤良性胶质瘤25%-30%•儿童颅内肿瘤发病率高,仅见于白血病位居第二位,20-25%•发生率: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多见;脑膜瘤和神经鞘瘤则罕见4.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起源于脑、脊髓或脑膜的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两大类。
•原发性肿瘤中,40%为胶质瘤,15%为脑膜瘤,约8%为听神经瘤。
转移性肿瘤以转移性肺癌为多见。
•儿童颅内恶性肿瘤仅次于白血病,常见为胶质瘤和髓母细胞瘤。
•共同特征:局部神经症状,颅内高压症状,分化良好的肿瘤也可因压迫重要的部位致死,分化很差的肿瘤也很少颅外转移。
5.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7类)•神经上皮组织肿瘤(Neuroepithelial tumours)•脑膜肿瘤(Meningeal tumours)•颅内和外周神经肿瘤(Tumours of cranial and peripheral tumours)•淋巴造血系统肿瘤(Tumours of the heamopoietic system)•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urs)•鞍区肿瘤(Tumours of the sellar region)•转移性肿瘤(Metastatic tumours of the CNS)6.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10类)•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urs)•少突胶质细胞肿瘤(Oligodendroglial tumours)•混合性胶质瘤(Mixed gliomas)•室管膜肿瘤(Ependymal tumours)•脉络丛肿瘤(Choroid plexus tumours)•起源不定的胶质肿瘤(Neuroepithelial tumours of uncertain origin)•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Neuronal and mixed neuronal-glial tumours)•神经母细胞瘤•松果体实质肿瘤(Pineal parenchymal tumours)•胚胎性肿瘤(Embryonal tumours)7. 星形胶质细胞瘤(astrocytic tumours)颅内最常见的胶质瘤G:境界不清的灰白色浸润性肿瘤,或硬,或软,或呈胶冻状,可形成含有清亮液体的囊腔。
神经肿瘤分级标准2021
神经肿瘤分级标准2021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神经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对其进行分级。
神经肿瘤的分级有助于医生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2021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神经肿瘤进行了全面的分类和分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根据新的神经肿瘤分级标准,肿瘤分为四个等级:I级至IV级。
每个等级与其恶性程度和治疗难度有关。
以下是对每个等级的简要介绍:I级肿瘤: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局部侵袭性低,易于手术切除。
患者通常有很好的预后,预后较好。
II级肿瘤:低级恶性肿瘤,有些侵袭性,并可能会重新生长。
有一定的治愈可能,但复发的风险较高。
III级肿瘤:高级别肿瘤,侵袭性较强,通常需要较激烈的治疗,如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复发的风险更大,患者的预后较差。
神经肿瘤的分级标准为医生提供了指导方针,帮助他们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对于I和II级肿瘤,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为主,通过完全切除肿瘤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对于III和IV级肿瘤,常常需要联合放射治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除了分级标准,神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还需要结合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综合考虑。
通过对肿瘤的详细病理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肿瘤的类型和特点,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面,神经肿瘤的治疗通常需要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包括神经外科医生、放射治疗医生、肿瘤学家、放射科医生和护士等。
他们将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以确保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肿瘤分级标准为医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肿瘤的治疗将越来越个性化和精准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神经肿瘤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乐观的心态,与疾病抗争,共同赢得这场艰难的战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肿瘤神经系统实质细胞来源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位于颅内,但非脑实质细胞由来的原发性颅内肿瘤,转移性肿瘤。
恶性星形胶质瘤约占胶质瘤的50%。
儿童常见颅内肿瘤为胶质瘤和髓母细胞瘤神经系统常见肿瘤中枢神经肿瘤原发性脑肿瘤与体内其他部位肿瘤的不同点如下:①即使组织学上为良性脑肿瘤,如生长在不能切除部位(如第四脑室底部的室管膜瘤)同样导致患者死亡。
②一般实质内生长的脑肿瘤,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瘤是浸润性生长,其界限在肉眼及组织学上不清楚。
因此,根治性摘除术几乎不可能。
③即使组织学高度恶性的脑肿瘤也极少转移。
此种转移一般见于胶质母细胞瘤或髓母细胞瘤。
但是,经脑脊液转移常见。
④某种脑肿瘤有特定的好发部位。
例如,髓母细胞瘤限局在小脑。
另外有好发年龄,如髓母细胞瘤最多见于10岁以内,恶性星形胶质细胞瘤以及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或中年以上。
1.星形胶质细胞瘤(astrocytoma)本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0%,占神经胶质瘤的80%以上。
中年人最多,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病在50岁呈高峰,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发病高峰晚10年左右。
肉眼观,一般为境界不清的灰白色浸润性肿瘤,使近旁脑组织出现肿胀和变形。
质地因肿瘤内胶质纤维多少而异,或硬,或软,或呈胶冻状,并可形成含有清亮液体的囊腔。
光镜下,瘤细胞形态多样,可分为纤维型、原浆型、肥胖型胶质细胞瘤。
前二者为良性,后者性质介于良恶之间。
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fibrillary astrocytoma)最常见,其细胞密度由低度到中等程度。
星形细胞胞核浓染,椭圆形及不规则形,无核分裂。
在大量的细胞突起形成疏松的纤维网,有微小囊腔形成。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
星形胶质细胞瘤:瘤细胞胞浆少,有细长的突起,胞核大小不一。
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瘤(protoplasmic astrocytoma)为少见类型,其特征是星形细胞的胞体较小,突起很少或无,胶质纤维含量很少。
经常在表浅部位,并呈囊性。
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瘤(Ⅱ级):细胞胞浆丰富,细胞密集肥胖型星形胶质细胞瘤(gemistocytic astrocytoma)主要含有肥胖型星形细胞,瘤细胞呈大的嗜伊红细胞体,短钝,成角的GFAP阳性的突起形成粗糙的纤维网架结构,胞核圆形,椭圆形,通常偏中心位。
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灶状或弥漫性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瘤,出现细胞密度增加,多形性,核异态及核分裂像等,为恶性肿瘤。
此型经常表现为快速进展,最终转变为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肿瘤好发于额叶、颞叶白质,浸润范围广,常可穿过胼胝体到对侧,呈蝴蝶状生长。
瘤体常出血坏死而呈红褐色。
镜下,细胞密集,异型性明显,可见怪异单核或多核巨细胞。
出现出血坏死,是其区别于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特征。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大,可导致管腔闭塞和血栓形成。
本症预后差,患者多在2年内死亡。
毛发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多发生在儿童、青少年,生长极为缓慢。
该瘤位于小脑,第三脑室底部。
丘脑和视神经。
有时也发生在大脑半球。
肉眼观,在囊泡壁上形成小结节,比较限局,或有浸润。
镜下,由中度密度和双极性瘤细胞组成,其细胞两端发出纤细毛发状突起,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本瘤生长速度极慢,在脑肿瘤中预后最好,有部分切除肿瘤后,生存40年以上的患者。
毛发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瘤:由中度密度和双极性瘤细胞组成,其细胞两端发出纤细毛发状突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毛发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瘤、黄*色星形胶质细胞瘤以及室管膜下星形胶质细胞瘤为Ⅰ级,纤维型和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瘤为Ⅱ级,肥胖型星形胶质细胞瘤为Ⅱ-Ⅲ级,间变型星形胶质细胞瘤为Ⅲ级,GBM为Ⅳ级。
星形胶质细胞瘤分级依据是细胞的异型性、生物学行为以及瘤体内有无坏死和血管增生。
但是,同一肿瘤的不同区域,瘤细胞可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且分化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分型仅具有相对的意义。
2.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本瘤约占胶质瘤的50%,中年人多见,几乎均发生在大脑半球。
肉眼观,为限局性胶冻样肿瘤,常伴有出血、囊性变和钙化。
钙化在放射线检查上有重要诊断参考价值。
镜下,瘤细胞大小一致,形态单一,圆形,核圆形居中,有核周晕。
细胞弥散排列,但有环绕神经元排列倾向。
间质富有血管并可伴有不同程度钙化和砂粒体。
免疫组化染色半乳糖苷酶、碳酸苷酶同工酶CD57和MBP(碱性髓鞘蛋白)呈阳性反应。
该肿瘤生长缓慢,病情可长达十余年,临床上常表现为癫痫或局部瘫痪。
如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则生长迅速,预后不佳。
少突胶质细胞瘤:瘤细胞大小一致,形态单一,圆形,核圆形居中,有核周晕3.室管膜瘤(ependymoma)来源于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脑室系统任何部位,以第四脑室最为常见,脊髓则好发于腰骶部及马尾部。
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居多。
肉眼上,典型病例位于第四脑室,形成乳头状肿瘤,虽境界清楚,因接近生命中枢延髓和桥脑部位,多数难以完全切除。
但脊髓处的肿瘤境界清楚,可以完全切除,多可治愈。
镜下,瘤细胞大小形态一致,梭形或胡萝卜形,胞浆丰富,核圆形或椭圆形。
有菊形团形成,即细胞围绕空腔呈腺管状排列。
或假菊形团形成,即瘤细胞以细长胞突与血管壁相连,有的形成乳头状结构。
本病生长缓慢,可存活8-10年。
4.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多见于小儿,其次为儿童与青年,发病年龄在10岁左右,偶见于成年人。
肿瘤常位于小脑蚓部,占据第四脑室,部分病例可发生于小脑半球。
肉眼观,为灰白色肿瘤,境界清楚。
镜下,肿瘤由圆形细胞构成,胞核着色深,胞浆少,核分裂像较多。
细胞密集。
常构成菊形团,即肿瘤细胞环绕纤细的神经纤维中心作放射状排列。
这对髓母细胞瘤的病理诊断有一定意义。
少数病例可向神经细胞分化。
临床上,患者出现脑积水,或进行性小脑症状(协调运动障碍、步行蹒跚)。
经过脑脊液易发生播散。
其治疗一般采用化学疗法及全脑照射,其5年生存率约50%,10年生存率为25%,更长期生存者罕见。
5.脑膜瘤(meningioma)来源于埋在上矢状窦两侧的蛛网膜绒毛的细胞(脑膜皮细胞),占颅内所有原发性肿瘤的20%左右。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易于手术切除,此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预后最好。
好发部位为上矢状窦两侧、大脑镰、蝶状嵴、嗅沟、小脑桥脑角,枕大孔及脊髓的周围。
肉眼观,为不规则性肿瘤,与硬膜紧密相连,陷入脑表面,但脑内浸润很少,肿块质实,灰白色,呈颗粒状,可见白色钙化砂粒,偶见出血。
镜下特征性图像为脑膜皮细胞呈大小不等同心圆状漩涡状,其中央血管壁常有半透明变性,以至于钙化形成砂粒体。
(脑膜细胞型或融合细胞型—瘤细胞还可为梭形,呈致密交织束结构,有的胞核可呈栅栏状排列,其间可见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漩涡细胞型),有时可见囊性变或向黄*色瘤细胞、骨、软骨细胞分化,但这些组织学类型却与预后无关。
以上所述组织型的脑膜瘤生长缓慢,组织学上也为良性。
与此相反,呈乳头状构造的脑膜瘤呈恶性经过。
有时直接生成恶性脑膜瘤,此时细胞分裂像多,有的出现脑内浸润,有的形态上很象纤维肉瘤。
脑膜瘤:瘤细胞长梭形,排列成交织束状,其间有网状及胶原纤维,可见少数脑膜细胞呈小岛状周围神经肿瘤神经鞘膜肿瘤有神经鞘瘤(neurilemmoma)和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两类。
(一)神经鞘瘤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Schwannoma),是源于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
可发生在全身各处周围神经,也可发生在颅内和椎骨内的神经根或交感神经。
一般单发。
易发生在第8对颅神经,故又称听神经瘤。
因位于小脑桥脑角,又称小脑桥脑角瘤。
其次见于三叉神经,其他颅神经受累极少。
肉眼观,肿瘤大小不一,呈圆形或结节状,质实,有完整包膜。
常压迫周围组织,但不发生浸润。
切面灰白或灰黄*色略透明,可见漩涡结构,有时可见出血或囊性变。
镜下,有两种组织形态:①束状型(AntoniA型),瘤细胞为细长梭形,境界不清,核长圆形,相互紧密平行排列,呈栅栏状或不完全的漩涡状排列,称Verocay小体。
②网状型(AntoniB型)细胞稀少,排列成疏松的网状结构,细胞间有较多粘液样液体,并常有小囊腔形成,但多数以其中一型为主。
病程长的肿瘤,细胞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形成纤维瘢痕并发生透明变性。
(二)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多发生于皮下,可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性的又称神经纤维瘤病。
肉眼观,该瘤境界明显,但无包膜,质实,切面灰白略透明,有的切面可见漩涡状纤维,但很少发生变性,囊腔形成或出血。
镜下,由神经鞘膜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构成,成小束并分散在神经纤维之间,伴有网状、胶原纤维及粘液样基质。
与上述神经鞘瘤一样,可出现显著的核异型性。
有时出现瘤巨细胞。
但这些改变不意味着预后不良。
神经鞘瘤中完全不能见到神经纤维。
除了发生肿瘤的神经部分有的被肿瘤压迫。
但神经纤维瘤中,神经纤维散在在肿瘤之内,而这部分神经纤维束全部膨隆样。
因此神经鞘瘤中神经纤维仅是被肿瘤压迫,不切断神经也可摘出。
但在神经纤维瘤中因神经全部卷入,则与神经鞘瘤不同。
两者都可以恶变,其恶变的特征是细胞密集,多形性,细胞核分裂像增加,血管增生,肿瘤与纤维肉瘤相似。
恶性神经鞘瘤从幼儿至青年均可发生,病程长,一般在5年以上。
三、转移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性肿瘤约占全部临床肿瘤的1/5,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有10%-50%可有脑转移。
最易发生脑转移的恶性肿瘤是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等。
转移常发生于白质和灰质交界处及脑的。
灶状的占位症状可有可无。
有的肿瘤细胞沿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
有的弥漫性血管周围瘤细胞浸润可形成局限性结节。
转移瘤与原发瘤组织形态相似。
常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及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