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植物病理学-普病部分PPT课件
28
2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真菌营养体的功能: 从外界吸收营养;
吸器、假根; 生长扩展功能; 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
如子实体、子座; 抵御不良环境条件:
菌核、菌索、厚壁孢 子;
30
31
32
33
(二)真菌的繁殖体: 当营养生长的进行到一定时期时,真菌
就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子实体 fruiting body; 1、无性繁殖 asexual reproduction : 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 代的繁殖方式。
5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定义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因素)的作用,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 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多种病理变化, 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 之为植物病害。
6
二、发病三角和四角的关系:
7
第二节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61
62
3、卵菌纲: 营养体为发达的二倍体无隔菌丝,无性
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有性生殖为卵配生殖,卵球萌发→游动
孢子或双倍体菌丝;(有人提出卵菌应 属于藻物界:因为它的营养体是二倍体,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其他的真 菌是几丁质,它的有性生殖为卵配生 殖;)
63
4、卵菌纲的主要病原菌: 水霉目 ➢ 绵霉属Achlya――稻绵腐菌(水稻烂秧) 霜霉目 ➢ 腐霉属Pythium――幼苗猝倒病 ➢ 疫霉属Phytophthora―马铃薯晚疫病菌 ➢ 霜霉属Peronospora――十字花科霜霉菌 ➢ 白锈属Albugo――十字花科白锈病菌
本章重点:植物病害、病症、病状、症 状类型、侵染病害和非侵染病害的 主要区别。
2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真菌营养体的功能: 从外界吸收营养;
吸器、假根; 生长扩展功能; 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
如子实体、子座; 抵御不良环境条件:
菌核、菌索、厚壁孢 子;
30
31
32
33
(二)真菌的繁殖体: 当营养生长的进行到一定时期时,真菌
就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子实体 fruiting body; 1、无性繁殖 asexual reproduction : 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 代的繁殖方式。
5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定义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因素)的作用,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 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多种病理变化, 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 之为植物病害。
6
二、发病三角和四角的关系:
7
第二节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61
62
3、卵菌纲: 营养体为发达的二倍体无隔菌丝,无性
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有性生殖为卵配生殖,卵球萌发→游动
孢子或双倍体菌丝;(有人提出卵菌应 属于藻物界:因为它的营养体是二倍体,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其他的真 菌是几丁质,它的有性生殖为卵配生 殖;)
63
4、卵菌纲的主要病原菌: 水霉目 ➢ 绵霉属Achlya――稻绵腐菌(水稻烂秧) 霜霉目 ➢ 腐霉属Pythium――幼苗猝倒病 ➢ 疫霉属Phytophthora―马铃薯晚疫病菌 ➢ 霜霉属Peronospora――十字花科霜霉菌 ➢ 白锈属Albugo――十字花科白锈病菌
本章重点:植物病害、病症、病状、症 状类型、侵染病害和非侵染病害的 主要区别。
普通植物病理学 ppt课件
(二)教学目的
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熟悉植
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各类病原学的形
态特征和分类系统,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研究方法
和技术,为下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奠定坚
实的理论基础。本门课又是植保专业学生接触专业 的第一门专业课,要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主动学习、 善于思考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
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概念及其症
状类型;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以及
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主要病原物的基本概念、形态、
分类等植物病原学基础;病原物侵染过程、病害
侵染循环、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病害流
行预测技术以及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等基本知识。
ppt课件 4
(9)1996 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中国辽宁流行,绝收25 万 亩,损失2.5亿Kg。 植物发生病害的后果,对植物虽然有害,有时对人类生 活也有可利用的方面,这是由于人们对某种植物产品的需求 所决定等。例如前面所述的茭白,郁金香受病毒侵染而出现 杂色花型,遮光埋藏培养的韭黄,而且提高了经济价值。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8
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பைடு நூலகம்1、非侵染性病害 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是 非侵染性的,这不能传染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有时叫生 理病害。 2、侵染性病害 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因可传染,又叫传染性 病害。植物病害的原因叫病原,寄生物病原叫病原物,植物 病原真菌和细菌叫病原菌。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 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五大类,俗称五大类病原物。 3、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相互关系 (1)非侵染性病类加重后者的发生,造成伤口。如苹果 腐烂病。 (2)后者可致使植物非侵染病害的发生。
普通植物病理学PPT课件
蔬菜的软腐病。
• 根据腐烂发生的部位,又可分为根腐、茎腐、果腐、 花腐、种腐。
第37页/共103页
桃褐腐病
第38页/共103页
苹果炭疽病 苹果轮纹病
第39页/共103页
大白菜软腐病
第40页/共103页
菠萝黑腐病 第41页/共103页
流胶
第42页/共103页
三、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
(4)萎蔫(wilt)
• 立枯:幼苗茎基部枯死,倒伏或不倒伏。
• 猝倒:
第28页/共103页
花生黑斑病、褐斑病
第29页/共103页
烟草霜霉病
第30页/共103页
黄瓜霜霉病
第31页/共103页
玉米纹枯病 第32页/共103页
大葱紫斑病 第33页/共103页
梨树黑星病 第34页/共103页
柑橘溃疡病
第35页/共103页
第8页/共103页
二、植物病害的特征
2 具有经济学观念
上面是生理学、生物学观点下的病害特征,但并非 凡是具有病理变化过程的都称之为病害,还必须从经 济学观点认识病害。 • 从植物病害的定义不难看出,对人类而言,所谓病害 需要造成一定经济上的损失,也就是说其病理变化过 程的结果只有当造成人类所需产品的产量下降或品质 降低时,才称其为病害。 • 如果这种病变过程的结果对人类没有损失,甚至对人 有益,也不包括在植物病害研究范畴。如茭白黑粉病、 韭黄、蒜黄、郁金香花叶病(病毒所致)等; • 当然,从植物本身而言,病害概念不应加进经济学观 点。
• 矮化(stunt)、矮缩(dwarf):缺素、病毒;玉米粗缩病; • 丛生、丛枝:泡桐丛枝病; • 器官变态:谷子白发病,枣疯病;花变叶; • 卷叶、蕨叶、扁枝:国槐带化病; • 徒长:水稻恶苗病; • 肿瘤:葡萄根癌病,大白菜根肿病等。
• 根据腐烂发生的部位,又可分为根腐、茎腐、果腐、 花腐、种腐。
第37页/共103页
桃褐腐病
第38页/共103页
苹果炭疽病 苹果轮纹病
第39页/共103页
大白菜软腐病
第40页/共103页
菠萝黑腐病 第41页/共103页
流胶
第42页/共103页
三、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
(4)萎蔫(wilt)
• 立枯:幼苗茎基部枯死,倒伏或不倒伏。
• 猝倒:
第28页/共103页
花生黑斑病、褐斑病
第29页/共103页
烟草霜霉病
第30页/共103页
黄瓜霜霉病
第31页/共103页
玉米纹枯病 第32页/共103页
大葱紫斑病 第33页/共103页
梨树黑星病 第34页/共103页
柑橘溃疡病
第35页/共103页
第8页/共103页
二、植物病害的特征
2 具有经济学观念
上面是生理学、生物学观点下的病害特征,但并非 凡是具有病理变化过程的都称之为病害,还必须从经 济学观点认识病害。 • 从植物病害的定义不难看出,对人类而言,所谓病害 需要造成一定经济上的损失,也就是说其病理变化过 程的结果只有当造成人类所需产品的产量下降或品质 降低时,才称其为病害。 • 如果这种病变过程的结果对人类没有损失,甚至对人 有益,也不包括在植物病害研究范畴。如茭白黑粉病、 韭黄、蒜黄、郁金香花叶病(病毒所致)等; • 当然,从植物本身而言,病害概念不应加进经济学观 点。
• 矮化(stunt)、矮缩(dwarf):缺素、病毒;玉米粗缩病; • 丛生、丛枝:泡桐丛枝病; • 器官变态:谷子白发病,枣疯病;花变叶; • 卷叶、蕨叶、扁枝:国槐带化病; • 徒长:水稻恶苗病; • 肿瘤:葡萄根癌病,大白菜根肿病等。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章第一节幻灯片
〔五〕菌组织形成的特殊构造
1. 菌核(Sclerotium):大小、形态、 颜色各异, 内外构造不同, 内 部为疏丝组织,外部为拟薄壁组织。作用是渡过不良环境。 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的菌核叫假菌核。 2. 子座(Stroma): 由菌组织形成的、产生子实体的座垫, 叫子座。 作用是产生繁殖体, 也可渡过不良环境。有的子座是由菌组织和 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叫假子座。 3.根状菌索(Rhizomorph): 菌组织形成的绳索状构造,外形似植 物根。作用是为寄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渡过不良环境, 还可以 开展侵入树木寄主。
(四) 菌组织
高等真菌的有隔菌丝体可以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 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构造叫菌组织。菌组织的作用是形 成产孢机构和特殊构造。菌组织分两类。 1.疏丝组织:菌丝排列较疏松,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 菌丝的长形细胞,用机械方法可以分开。 2.拟薄壁组织:菌丝排列很严密, 在显微镜下菌丝细 胞接近圆形,类似高等植物的拟薄壁组织用机械方法 不能分开,只能用碱液煮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节 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一、真菌的营养体(Vegetative body)
真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的构造叫营养体。主要功能是吸收、 输送和贮存营养,为繁殖生长做准备。真菌的营养体还可 以形成菌组织以及菌体的变态构造。 1. 菌丝(Hypha):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直径5-6微 米,有分枝或无分枝,有隔或无隔的管状物。 2.菌丝体(Mycelium): 一丛菌丝统称菌丝体。 3.菌落(Colony):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基上形成 的圆形菌丝群落叫菌落。 4.假菌丝: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呈链状,与 菌丝相似称假菌丝。
物质: 肝糖,脂肪 高等植物:有根、茎、叶,异养,贮
最新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精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PPT课件
(1)基因重组:有性杂交、细胞融合、准性生殖
(2)突变:病原物受极端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致病性突然改变
(3)适应:原有小种对抗病品种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4)转变:原的劣势小种上升为优势毒性小种
第二节
一、 植物病害预测概述
(一)概念
植物病害预测预报
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 验的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 限之后病害的发生流行状况,称为 预测;
三、现代化预测预报的发展趋势与任务
(一)新技术的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进行病害预测:
GIS:是将病害地理学、绘图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计算 机硬件和各种软件支持下将不同来源的空间地物属性信息与地理 定位信息相结合,并进行叠加分析,以数据或图象形式发布预测 结果。
遥感技术:利用装载在飞机或人造卫星的平台上的照相机或 多光谱扫描仪(MSS)等遥感传感器,测定和收集从地表目标物 反射的辐射或电磁波数据,从而获得目标物及其相关信息。遥感 技术能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大量的及时而有效的数据。
4、植物病害流行呈现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周期性和季节性; 地域性和田间分布模式
(2)流行阶段划分 S型流行曲线是多循环病害季节性流行的基本形式 1.00 0.95
病 情 0.50
0.05 0 指数增长期 始发期
逻辑斯蒂期 盛发期
衰退期
植物病害流行的三个阶段 病害始发期是预测预报和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点源
线源
三类菌源的顺风单向传播图
区源
2. 病害传播的田间图式
(1)中心式传播和弥散式传播 中心式传播:有明显发病中心。初始菌量少,病原物繁殖能力强,
再侵染重要的病害。如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小麦锈病。 弥散式传播:无明显发病中心。初始菌量作用大, 再侵染为次要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6章ppt课件
• 代表:向日葵列治采用清洁种子,严禁从外地调运带有菟丝子种子的种苗是最基本的 防治措施。
• 作种用的种子,应彻底清除菟丝子后方能用作繁殖。 • 粪肥经高温处理,使菟丝子种子失去萌发能力。 • 合理轮作或间作也有一定效果,菟丝子一般不寄生禾本科作物上,如玉
米、高粱、谷子等,以这些作物与大豆轮作,或与大豆间作,玉米有屏 障作用,可减轻菟丝子的发生与危害。 • 利用寄生菟丝子的炭疽病菌制成生物防治的菌剂,在菟丝子危害初期喷 洒,可减少菟丝子的数量并减轻危害,具有防病增产作用。 • 菟丝子早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其吸器多伸达皮层或终止于韧皮部,在早 期进行手工拉丝防除较容易,寄主受害也较轻,受害严重的田块应及早 连同寄主一起销毁。
寄生物群体数量很大,危害更明显,轻的引起寄土植物的萎蔫或 生活力衰退、产量降低等,有的落叶提早,寄主受害严重时,可 全部被毁造成绝产。 • 一些高等植物如某些兰花,常依附在一些木本植物上,从这些木 本植物表面吸取一些无机盐或可溶性物质,它们对宿主无明显的 损害或影响,也未建立寄生关系,这类植物称为附生植物,不属 于寄生性植物。
• 寄生性植物在热带地区分布较多,如无根藤、独脚金、寄生藻类等;有 些在温带,如菟丝子、桑寄生等;少数在比较干燥冷凉的高纬度或高海 拔地区,如列当。
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的为害
• 因寄生性的不同以及寄生物密度大小而有很大差异。 • 桑寄生的影响主要是与寄主争夺水分和无机盐,不争夺有机养料,
对寄主的影响较小; • 列当、菟丝子等与寄主争夺全部生活物质,对寄主损害很大,如
• 桑寄生的寄主为阔叶树种。檀香科重寄生属的植物常 寄生在檞寄生、桑寄生和大苞鞘花等桑寄生科的植物 上,这种以桑寄生科植物为寄主的寄生物特称为“重 寄生”。
菟丝子(Cuscuta)
• 作种用的种子,应彻底清除菟丝子后方能用作繁殖。 • 粪肥经高温处理,使菟丝子种子失去萌发能力。 • 合理轮作或间作也有一定效果,菟丝子一般不寄生禾本科作物上,如玉
米、高粱、谷子等,以这些作物与大豆轮作,或与大豆间作,玉米有屏 障作用,可减轻菟丝子的发生与危害。 • 利用寄生菟丝子的炭疽病菌制成生物防治的菌剂,在菟丝子危害初期喷 洒,可减少菟丝子的数量并减轻危害,具有防病增产作用。 • 菟丝子早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其吸器多伸达皮层或终止于韧皮部,在早 期进行手工拉丝防除较容易,寄主受害也较轻,受害严重的田块应及早 连同寄主一起销毁。
寄生物群体数量很大,危害更明显,轻的引起寄土植物的萎蔫或 生活力衰退、产量降低等,有的落叶提早,寄主受害严重时,可 全部被毁造成绝产。 • 一些高等植物如某些兰花,常依附在一些木本植物上,从这些木 本植物表面吸取一些无机盐或可溶性物质,它们对宿主无明显的 损害或影响,也未建立寄生关系,这类植物称为附生植物,不属 于寄生性植物。
• 寄生性植物在热带地区分布较多,如无根藤、独脚金、寄生藻类等;有 些在温带,如菟丝子、桑寄生等;少数在比较干燥冷凉的高纬度或高海 拔地区,如列当。
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的为害
• 因寄生性的不同以及寄生物密度大小而有很大差异。 • 桑寄生的影响主要是与寄主争夺水分和无机盐,不争夺有机养料,
对寄主的影响较小; • 列当、菟丝子等与寄主争夺全部生活物质,对寄主损害很大,如
• 桑寄生的寄主为阔叶树种。檀香科重寄生属的植物常 寄生在檞寄生、桑寄生和大苞鞘花等桑寄生科的植物 上,这种以桑寄生科植物为寄主的寄生物特称为“重 寄生”。
菟丝子(Cuscuta)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六讲课件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一)营养失调
农作物大量元素的临界范围 是:农作物正常的N含量为干物 质重的1%-5%,P为0.2%-1.1%, K为0.5%-5%,Ca为0.2%-1.2%, Mg为0.04%-0.5%,S与P的含量 相近,平均为0.25%左右。这些 营养元素含量因作物种类、器 官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异。
1、缺素原因分析
土壤中缺少某种元素,植物体 就缺该种元素
土壤本身含有某种元素, 但由于多种原因处在 不能被植物பைடு நூலகம்收状态
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 土壤中各元素比例不当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非侵染性病害 本章的主要内容 的病原
非侵染性病害的 诊断与防治
非侵染性病害的 症状特点
非侵染性病害与 侵染性病害的关
系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2、生产上常见缺素症的识别
❖ 缺铁症:北方很多地区常见,尤其是果树,是其主 要病害。
❖ Fe是叶绿素形成的催化剂,又是构成呼吸酶的成分, 所以缺Fe,植物会褪绿变黄,进而出现白化。由于 Fe在植物体内以不易活动的高分子化合物状态存在, 不能转移,所以,老叶中Fe不能转移到新叶中而被 再度利用,故出现老叶绿色,新叶缺Fe黄化、白化。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件
05
植物病理学应用与前景
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病害防治
通过研究植物病害的病原、发生 规律和防治方法,有效控制病害 的传播和危害,保障农业生产的
高产、优质和高效。
植物检疫
对植物和植物产品进行检验和检 疫,防止危险性植物病原体的传 入和扩散,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抗病育种
利用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培育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提高 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使
生理生化鉴定法
总结词
利用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通过测定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酶活性、代谢产物等,进行病原菌的分类和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总结词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指纹图谱、PCR等,对病原菌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和比对,进行病原菌的 精确鉴定和分类。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分类
01
根据寄生方式和习性,将寄生性种子植物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
两种类型。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传播方式
02
主要通过鸟类和其他动物传播。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致病机制
03
它们通常寄生在寄主的根部或茎部,吸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
导致寄主生长受阻或死亡。
03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防治
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要素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通过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和环境污染。
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
通过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止植物病害的传播和扩散,保护农业生产的安全 和稳定。
04
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形态学鉴定法
总结词
基于植物病状的形态特征进行鉴 定。
普通植物病理学学习教育课件PPT
(二)教学目的
• 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 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 握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病害流行规律及 防治原理。为下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 学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门课又 是本专业学生接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 要吸引学生热爱学科、热爱专业。
教材及参考书
• 许志刚主编, 1997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 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2,面向21世纪教材 • Agrios, G.N.(陈永萱等译 ),1995,植物病理 学(第三版,1988),中国农业出版社 • 陆家云主编,1997,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方中达主编,1997,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 物病理学卷,中国农业出版社
普通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
普通植物病理学
1、教学对象:植保专业三年级本科
2、规定学时:40学时
3、开课学期:三年级
(一)授课内容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重 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植物病害 发生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病 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植物病害防 治的原理等。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病 害的概念及其症状类型;病原物侵染过程、 病害侵染循环、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 性、病害流行预测技术以及植物病害防治 原理等基本知识。
三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 • • 降低产量 降低品质 产生有毒物质 限制农作物栽培 影响农产品的运输和贮藏
四 植物病理学定义
1、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表现 和危害、发生流行规律以及如何控制病害的生物学科。 2、包括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 前者介绍病害的基本概念原理 后者介绍具体病害诊断与防治 自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至今150多年历史。 De Bary是植物病理学奠基人,被称为“植物病理学之 父”。 植物病理学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与真菌学、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植物学、 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气象学、分子生物 学等相关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普通植物病理学绪论 PPT课件
Citrus scab
ppt课件
49
Citrus canker
Citrus scab
ppt课件
50
ppt课件
51
ppt课件
52
腐烂(干腐)
ppt课件
53
腐烂(湿腐)
ppt课件
54
ppt课件
55
ppt课件
56
phyllody
ppt课件
57
ppt课件
58
ppt课件
59
ppt课件
60
创始人,被尊称为植物病理学之父。
• Erwin F.Smith:细菌学之父。梨火疫病由细
菌引起。
• Mayer, A :1866年报道烟草花叶病,
汁液传染
ppt课件
73
➢Stanley, W. M.: 1935年用化学方法提纯
病毒结 晶,并证实其具有侵染性;1946年诺
贝尔化学奖
➢Bawden, F. C.: 1936年证实病毒的核酸具
ppt课件
70
∈1 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 Phytopathology)
• 是研究植物病害的学科。内容包括:
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物和环境因素 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病害因素致病机制,致
病因素与植物的互作, etc.
病害的防治
ppt课件
71
∈3 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植物病害的记载
ppt课件
61
病状的变化
• 典型症状(typical symptom) :有些病害
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类型的症状,对于常 见的一种症状,就称为典型症状。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章第三节ppt课件
四、腔菌纲 Loculoascomycetes
5.腔菌纲分5个目,其中与植病有关的有3个目: 多腔菌目:子囊座内多个子囊腔,每个腔内仅有一个子 囊 座囊菌目:子囊座为垫状或球形。成熟时子囊座顶溶解 形成孔口,子囊长形、棒状或圆筒状,子囊串 生,子囊间无拟侧丝, 隔孢腔目:假子囊壳,有拟侧丝
(一)多腔菌目Myriangiales
31.麦角菌属 Claviceps
寄生于禾本科植物的小穗形成菌 核。菌核落地越冬或越夏,下个 生长季萌发,形成多个头状子座, 鲜艳。在子座头部周围浅层形成 一圈子囊壳。子囊壳瓶状,仅孔 口露出,子囊孢子丝状,单胞无 色。
代表:禾本科植物麦角病,麦角 就是菌核,对人畜有毒。
32.绿核菌属 Ustilaginoidea
2.多为腐生,少数为植物病原菌,引致叶斑、腐烂,产生霉状物或 小黑点。
3.共8个科,与植病有关仅一科,座囊菌科,只介绍2属。
34.球腔菌属 Mycosphaerella
子囊座着生在寄主叶片表皮层下; 假囊壳为埋生、球形,或扁圆形, 孔口扁平或呈乳头状突起。子囊 孢子椭圆形、无色,双胞大小相 等。无性世代包括许多属,如叶
分类依据: (1)子囊形态构造,特别是顶端构造。 (2)子囊孢子形态、构造、发芽孔、缝的有无。 (3)根据子囊壳的质地。 (4)子座世代的有无和类型。
本目包括15个科,我们仅介绍6个科与植病有关的。
球壳目分科检索表
1.子囊圆形,囊壁早期溶解
──长喙壳科
1.子囊棒状或圆筒状,囊壁早期不溶解。
2.子囊顶端构造非淀究质
28.疔座菌属 Polystigma
疔座菌科 子囊壳壁很薄,膜质,无色,埋生在
子座内。子座很大,平铺在叶片上, 黄色或桔红色。子囊棍棒状,子囊孢 子单孢无色,椭圆形。无性世代产生 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钩状,为多点 菌属(Polystigmina)。 代表:李子红点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社,1997 6.Agrios, G.N.(陈永萱等译),《植物病理学》(第三版,1988),中国
农业出版社,1995 7.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 9.E. 高又曼,《真菌发展史及其形态演化》,科学出版社,1979 10.高必达主编.《植物病理学》(农林院校必修课考试辅导丛书),北
.
3
教学目的
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熟悉植
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各类病原学的形
态特征和分类系统,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研究方法
和技术,为下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奠定坚
实的理论基础。本门课又是植保专业学生接触专业
的第一门专业课,要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主动学习、
善于思考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
4
教学安排
1、教学对象:植保专业二、三年级本科生
2、学时学分:课堂教学:60学时(3.5学分)
实验教学:48学时(2.5学分) 教学实习: 一周 (1.0学分) 3、开课学期: 二年级下学期(72) 三年级上学期(36) 4、先修课程:普通微生物学、植物学
.
5
考核办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成绩由理论考试、教学实验、教学
.
1
课程简介
课程内容 教学目的 学习意义 教学安排 考核办法 学习方法 参考资料
.
2
课程内容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 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概念及其症状 类型;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以及寄生 性种子植物等主要病原物的基本概念、形态、分类 等植物病原学基础;病原物侵染过程、病害侵染循 环、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病害流行预测技 术以及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等基本知识。
植物病理学是在医学和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 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与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化学、 遗传学、气象学、栽培学、分子生物学、数学、物理及计算 机技术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
12
(三)学科体系 植物病理学学科体系包括普通植物病理学和
农业植物病理学两大骨干课程及其一些分支课程。 普通植物病理学以基本概念、病原、发生和
实习和平时成绩四部分组成,按比例计入总成绩。
•理论考试采取闭卷的方式进行,试题类型为名词解释、填空、
选择、判断、简答和论述等。
•教学实验采取笔试、实验报告、实验表现等相结合的方法进
行。
•教学实习按照采集的标本数量、鉴定的种类数量以及实习表
现等方面综合打分。
•平时成绩按照课堂提问回答、课外作业、课堂讨论、平时测
.
14
(一)植物病害的早期记载
自从人类有目的地栽种以来,人们就注意到植物病害, 但由于科技水平有限,受神学观念影响,长期以来,人们 对病害的研究仅局限于对病害的认识和现象的观察记载, 无病原物的描述记载,只是一些感性认识,带有迷信色彩。
例如,国外,早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在当时的巴比 伦帝国就有植物病害的记载 。印度在公元前1500年至 500年间也有植物病害记载。国内,在公元前500年前后 的《诗经》中已有植病的记载。公元前239年“吕氏春秋” 中把小麦黑粉病说成是“鬼麦”。
.
8
(3)孟加拉饥荒 (Bengal famine):
1942~1943年印度 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 斑病大流行,饿死 200 万 麻斑病
9
学习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主要
讲授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各类植物病原的形态和分类,为
.
13
二、植物病理学简史
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早在3000多 年前已有植物病害的记载,但真正作为一门学科 为有效防治病害提供科学知识的是从1845年欧洲 马铃薯晚疫病的大流行开始,距今仅有150多年 的历史。
它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从认识病害,到病原学、症 状学、寄主和病原物互作遗传学、病生理生化学, 再到分子病理学;从对病害表型的研究,到把各 种病害的表型与寄主和病原物的基因和表达联系 起来;从植物个体病害的发生,到植物群体病害 的流行,再到植物病害的生态。现从以下几个方 面介绍植物病理学历史、现状和发展。
.
10
参考资料
教材: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图书:
1.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方中达主编.《植病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Agrios, G.N.《Plant Pathology》Academic Press,1997(第四版) 5.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中国农业出
将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基础
课。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2.重视课堂学习,做好课后总结。 3.掌握正确方法,做到融会贯通。
病原物的形态及分类---比较法 病原物的鉴定及证明---推理法 病害流行原因分析---演绎法 病害防治技术---归纳法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调查。
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期刊: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
.
1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植物病理学
一、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内容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性质内容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科学,
是农业科学或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 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内容有病原,病害发生、流行过程及 影响因素,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作机制,病害诊断、预测 和防治等。 (二)相关学科
验等结合方式打分。
.
6
学习意义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
(1)爱尔兰饥谨(Irish famine):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 在爱尔兰大流行,饿死几十万人、迫使150万人移居美国。植 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
7
(2)波尔多液发明:
1880年法国波尔多地 区葡萄霜霉病大流行, 使法国葡萄酿酒业濒临 破产,最终导致波尔多 液发明。
防治基本原理为主,分支课程主要有病原学(病 原真菌学、细菌学、线虫学、病毒学等)、植物 病理生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免疫学、流行学、 宏观植物病理学、诊断学、防治学、植物病害检 疫等;
农业植物病理学以具体病害的诊断、发生与 防治为主,分支课程有大田植物病害、果树病理 学、蔬菜病理学、园艺植物病理学、花卉病害、 牧草病害,甚至具体到某种作物如小麦、棉花病 害等。
农业出版社,1995 7.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 9.E. 高又曼,《真菌发展史及其形态演化》,科学出版社,1979 10.高必达主编.《植物病理学》(农林院校必修课考试辅导丛书),北
.
3
教学目的
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熟悉植
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各类病原学的形
态特征和分类系统,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研究方法
和技术,为下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奠定坚
实的理论基础。本门课又是植保专业学生接触专业
的第一门专业课,要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主动学习、
善于思考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
4
教学安排
1、教学对象:植保专业二、三年级本科生
2、学时学分:课堂教学:60学时(3.5学分)
实验教学:48学时(2.5学分) 教学实习: 一周 (1.0学分) 3、开课学期: 二年级下学期(72) 三年级上学期(36) 4、先修课程:普通微生物学、植物学
.
5
考核办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成绩由理论考试、教学实验、教学
.
1
课程简介
课程内容 教学目的 学习意义 教学安排 考核办法 学习方法 参考资料
.
2
课程内容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 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概念及其症状 类型;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以及寄生 性种子植物等主要病原物的基本概念、形态、分类 等植物病原学基础;病原物侵染过程、病害侵染循 环、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病害流行预测技 术以及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等基本知识。
植物病理学是在医学和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 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与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化学、 遗传学、气象学、栽培学、分子生物学、数学、物理及计算 机技术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
12
(三)学科体系 植物病理学学科体系包括普通植物病理学和
农业植物病理学两大骨干课程及其一些分支课程。 普通植物病理学以基本概念、病原、发生和
实习和平时成绩四部分组成,按比例计入总成绩。
•理论考试采取闭卷的方式进行,试题类型为名词解释、填空、
选择、判断、简答和论述等。
•教学实验采取笔试、实验报告、实验表现等相结合的方法进
行。
•教学实习按照采集的标本数量、鉴定的种类数量以及实习表
现等方面综合打分。
•平时成绩按照课堂提问回答、课外作业、课堂讨论、平时测
.
14
(一)植物病害的早期记载
自从人类有目的地栽种以来,人们就注意到植物病害, 但由于科技水平有限,受神学观念影响,长期以来,人们 对病害的研究仅局限于对病害的认识和现象的观察记载, 无病原物的描述记载,只是一些感性认识,带有迷信色彩。
例如,国外,早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在当时的巴比 伦帝国就有植物病害的记载 。印度在公元前1500年至 500年间也有植物病害记载。国内,在公元前500年前后 的《诗经》中已有植病的记载。公元前239年“吕氏春秋” 中把小麦黑粉病说成是“鬼麦”。
.
8
(3)孟加拉饥荒 (Bengal famine):
1942~1943年印度 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 斑病大流行,饿死 200 万 麻斑病
9
学习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主要
讲授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各类植物病原的形态和分类,为
.
13
二、植物病理学简史
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早在3000多 年前已有植物病害的记载,但真正作为一门学科 为有效防治病害提供科学知识的是从1845年欧洲 马铃薯晚疫病的大流行开始,距今仅有150多年 的历史。
它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从认识病害,到病原学、症 状学、寄主和病原物互作遗传学、病生理生化学, 再到分子病理学;从对病害表型的研究,到把各 种病害的表型与寄主和病原物的基因和表达联系 起来;从植物个体病害的发生,到植物群体病害 的流行,再到植物病害的生态。现从以下几个方 面介绍植物病理学历史、现状和发展。
.
10
参考资料
教材: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图书:
1.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方中达主编.《植病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Agrios, G.N.《Plant Pathology》Academic Press,1997(第四版) 5.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中国农业出
将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基础
课。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2.重视课堂学习,做好课后总结。 3.掌握正确方法,做到融会贯通。
病原物的形态及分类---比较法 病原物的鉴定及证明---推理法 病害流行原因分析---演绎法 病害防治技术---归纳法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调查。
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期刊: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
.
1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植物病理学
一、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内容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性质内容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科学,
是农业科学或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 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内容有病原,病害发生、流行过程及 影响因素,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作机制,病害诊断、预测 和防治等。 (二)相关学科
验等结合方式打分。
.
6
学习意义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
(1)爱尔兰饥谨(Irish famine):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 在爱尔兰大流行,饿死几十万人、迫使150万人移居美国。植 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
7
(2)波尔多液发明:
1880年法国波尔多地 区葡萄霜霉病大流行, 使法国葡萄酿酒业濒临 破产,最终导致波尔多 液发明。
防治基本原理为主,分支课程主要有病原学(病 原真菌学、细菌学、线虫学、病毒学等)、植物 病理生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免疫学、流行学、 宏观植物病理学、诊断学、防治学、植物病害检 疫等;
农业植物病理学以具体病害的诊断、发生与 防治为主,分支课程有大田植物病害、果树病理 学、蔬菜病理学、园艺植物病理学、花卉病害、 牧草病害,甚至具体到某种作物如小麦、棉花病 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