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构架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木构架建筑概论

木构架建筑概论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

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1、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

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

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

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造成的单调感。

这种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甚至影响到城市规划,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只有园林建筑是个例外。

中国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与欧洲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建筑布局绝然不同。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构架式的结构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构架的一个突出缺点是易腐、易燃。

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木构架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构建方式,它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榫卯结构与斗栱连接,形成稳定的建筑体系。

这种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下面将介绍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的三种形式。

一、斗拱木构架斗拱木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木构架形式。

它以斗栱的连接方式为主,使用榫卯结构将木材连接在一起。

斗拱木构架常用于宫殿、庙宇和寺庙等重要建筑中,能够有效地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斗拱木构架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多边形,形成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二、踏道木构架踏道木构架是一种特殊的木构架形式,主要应用于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如古代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等。

踏道木构架的特点是其桁架结构,通过在水面上搭建起的榫卯连接的木构架,形成水上行走的踏道。

踏道木构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同时也营造出独特的景观,增添了园林的美感。

三、桁架木构架桁架木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木构架形式。

它使用了桁架结构,即通过斜杆与直杆的组合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桁架木构架通常应用于民居、庙宇、桥梁等建筑中,能够有效地分担建筑的荷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桁架木构架的特点是结构简洁、稳定可靠,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总结: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有斗拱木构架、踏道木构架和桁架木构架三种形式。

斗拱木构架以斗栱连接为主,主要应用于宫殿、庙宇和寺庙等建筑中。

踏道木构架是一种特殊的木构架形式,主要应用于园林建筑中,能够形成水上行走的踏道。

桁架木构架以桁架结构为主,通常应用于民居、庙宇、桥梁等建筑中,具有结构简洁、稳定可靠的特点。

这三种形式的木构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丰富了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魅力。

木构架考研名词解释

木构架考研名词解释

木构架考研名词解释
木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主要由立柱、横梁、枋、檩等构件组成,通过榫卯连接而成。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1. 木构架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2. 木构架采用榫卯连接,不需要使用铁钉等金属连接件,因此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3. 木构架的构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和组合,因此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4. 木构架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进行变化,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木构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宫殿、寺庙、民居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构架的建筑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在现代建筑中,木构架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一些传统建筑的修复和重建,以及一些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也采用了木构架的元素。

总之,木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

对于学习建筑史和文化史的学生来说,了解木构架的特点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形式中国古建筑中的木构架,也就是建筑的基本结构,可以通过它看到木屋子是怎样搭建起来的。

以下是五种最为常见的木构架。

一、【抬梁式】这是中国最主流的木构架方式,大概从春秋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完备,中国绝大多数官式建筑基本都是用的抬梁式,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很多留存下来的经典古建筑也大都是这种形式。

抬梁式,顾名思义,就是用柱子把木梁逐级抬升。

先是在进深方向立柱,然后在柱上架梁,大梁叠小梁构成一组木构架,靠这一组组木构架支撑屋顶。

同时用横向的木枋连接柱头,形成稳定的结构。

二、【穿斗式】最晚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成熟。

我们可以发现它的柱子比较细、也比较密集,而且每一根柱子都顶到屋顶,然后用一组叫作「穿」的木枋穿过柱子连接成屋架。

这种方式在南方较为多见,尤其是在民居中。

不过即便在南方,官式建筑大都也是用的抬梁式。

三、【井干式】用木料层层垒叠,构成房屋的墙壁直接来承重。

在商代的陵墓中就出现了这种做法,汉代的宫苑中也有不少井干楼。

不过因为耗费木料,之后就很少用了,现在只有在少数森林地区可以看到,很典型的林中木屋就是这样的。

四、【干栏式】由原始社会巢居发展而来,最早出现在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主要特点是用木桩将房屋架离地面,避免虫蛇猛兽的侵扰,同时也可防潮通风,适合南方的湿热环境。

如今,许多南方少数民族的吊脚楼便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

五、【密梁平顶式】中国的主流建筑都是坡屋顶,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人」字型屋顶。

除此之外,也有平顶的建筑,这就是密梁平顶式,它没有复杂的梁架,而是靠墙来承重,内部则用柱子连接起来,承托水平的屋顶。

这种方式主要流行于较为干燥的地区,比如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

中国建筑史 第三章 构架

中国建筑史 第三章 构架
第三章 清式木构架形式
第一节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 第二节 斗栱 第三节 雀替 第四节 对木构架的评析
第一节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
一、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二、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 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
一、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1. 抬梁式构架 2. 穿斗式构架 3. 二者的互补机制
1. 抬梁式构架(叠梁式)
课堂作业
填空题:
抬梁式构架是
体系,靠 来稳定建筑;穿斗式
构架是
体系,靠 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穿斗式构架有两种做法

根据部位的不同,宋代的斗拱可分为



名词解释:
柱 梁 檩 枋 坐斗 槽升子 横栱 斗口 雀替
画图题: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简单示意图
简答题:
抬梁式构架的特点是什么 穿斗式构架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局限性 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二者的互补机制体现在哪两个 方面 大小式建筑区分的标志是什么 斗栱的作用是什么 宋代的材分制和清代的斗口制的比较
宋、清时期栱的名称的对应关系


瓜栱—————瓜子栱
正心瓜拱——泥道栱
横栱 万栱—————慢栱
横栱

正心万拱——泥道慢拱

厢拱—————令栱
翘———————————————华栱
3. 栱
翘:垂直于立面的栱 横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称横栱
瓜拱:短的。位于柱头上平行于立面的叫正心瓜拱 万栱:长的。位于柱头上平行于立面的叫正心万拱 厢栱:最里、最外的
正心枋:落在柱轴线上,承檐檩 挑檐枋:承挑檐檩 井口枋:承井口式天花板 拽枋:除上述外其他枋
里拽 外拽
宋清时期枋的心枋——柱头枋

中国传统民居之木结构名词解释

中国传统民居之木结构名词解释

大木作为:柱、梁、枋、檩木结构古建筑中,承重的木构件及由这些构件组成的木构架,总称为大木。

宋代以来,手工行业多以作(zuō)为名,遂称设计、制做、安装大木的行业为大木作。

大木构件古建筑木构架主要是由柱、梁、枋、檩、椽、斗栱等大木构件组成的。

1.柱直立承压的构件。

根据其在木构架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有位于建筑外围屋檐下的檐柱,位与檐柱以内的金柱(宋称内柱),位于转角处的角檐柱和角金柱,位于正脊下的中柱和山柱。

此外,还有置于上下梁之间或梁与檩之间的矮柱,清称瓜柱、宋称蜀柱。

2.梁木构架中水平放置的受弯构件,宋称栿。

一般常由上下叠放的几根梁和瓜柱共同组成梁架,用作屋顶的承重结构。

梁架中,上面的梁短于下面的梁,最下一根较长的梁直接(或通过斗栱)搁置在前后檐柱或金柱上。

梁常按其上所支承的总檩数或椽数命名,如:上有5檩的称五架梁,宋称四椽栿;上有7檩的称七架梁,宋称六椽栿。

梁架最上面一根梁如上有3檩时,称三架梁,宋称平梁。

檐柱与金柱间如距离为2步架,则须置两根梁,上面一根长l步架,称为单步架,宋称劄牵;下面一根长2步架,称为双步架,宋称乳栿。

明清建筑中,檐柱与金柱间一般仅为1步架,只置一根梁,有斗栱时称桃尖梁,无斗栱时称抱头梁。

庑殿顶和歇山顶两侧端常置有垂直于梁架方向的顺梁或扒梁,宋称丁栿。

顺梁与梁架上最下一根深在同一高度上,扒梁外端则趴在檩上。

庑殿顶和歇山顶在屋檐转角处还置有沿分角线向外伸挑的角梁,宋称阳马。

角梁是由上下叠放在一起的两根木构件组成的,上面一根为仔角梁,宋称子角梁;下面一根为老角梁,宋称大角梁。

3.枋木构架中水平旋转的、矩形截面的连系构件。

连接檐柱柱头的构件,有斗栱时称为额枋,无斗栱时称为檐枋,宋统称阑额。

明清建筑中常用上下两重额枋,上面的称为大额枋,下面的称为小额枋,两额枋之间置一竖放的垫板,称为由额垫板。

柱头和额枋上面,承托斗栱的、扁放的木枋,称平板枋,宋称普拍方。

明清建筑常在前后金柱或檐柱间紧贴于梁下加置一根木枋,称为随梁枋。

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的详解

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的详解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木构架——庑殿式建筑
有单檐和重檐两大形式 木构架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正身部分、
山面及转角部分 正身部分与硬山建筑正身相同 山面及转角部分包括山面柱子构件、山面 横梁构件、檩木、构架连接件 屋面基层与硬、悬山的屋面基层相同
式用于中跨,穿斗式用于山面)。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穿斗式的基本构件:
柱:每根柱都落地——多见于川、滇等地。 有些柱落地,有些不落地,而插于下层穿枋
之上——多见于湘、鄂等地。 穿枋:穿过横向柱间将柱联成排架式屋架
的构件。 挑檐:用挑枋穿过柱子,承托挑檐(檐 檩),其尾穿入内柱,或是置于穿枋之下,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木构架——攒尖顶
攒尖顶木构架大量用于亭子建筑,分多角形 和圆形两大类,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在重檐亭
中又有单围柱和双围柱。 以单檐四角亭木构架构造为例: 柱子围圈构件:应根据面阔和进深大小,可设为4、 6、8、12根等檐柱,柱头安装檐枋,形成第一道 封闭圈梁以组成柱子围圈结构。 檐檩围圈构件:是第二道封闭圈梁。 横梁构件:在檐檩之上形成构架的第三个封闭圈。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中国建筑史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名次解释木构架几种形式:1.抬梁式:梁柱结构体系,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用材较大,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空间相对灵活,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耗材较多。

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

2..穿斗式构架: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

3.井干式构架: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

4.大木作:木构建筑骨干结构部分的加工制作,由竖向支重部分的柱子和横向支承部分的梁.枋.懔 .椽等构件组成。

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

5.小木作:清代称装修,木构建筑次要结构的加工制作。

由门窗、室内隔断、神龛、天花以及家具、匾联等组成,一般为可移动折装的器件。

6.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

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

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平面形式:7.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

8. 金厢斗底槽:宋《营造法式》称内外槽,由一圈内柱和一圈外柱组成的柱网。

是唐代宫殿佛寺的主殿惯用于庄重的活动场所。

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9.双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部分,其进深为三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双槽。

10.分心槽:宋《营造法式》称分心斗底槽,在门房建筑中以一系列中柱将平面等分。

其进深为两间。

它与前后槽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内槽置于平面正中,一个则偏重于一边。

实例如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

11.副阶:宋代也称副阶周匝,清代称廊子,主体建筑周围环绕一圈回廊。

一般应用于较隆的建筑,如殿、阁、塔等个体建筑上,如应县佛宫寺木塔的副阶。

古建筑基础知识—木构架理论知识

古建筑基础知识—木构架理论知识
古建筑基础知识—木构架的理论知识
• 举架与步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首先要下解什么 是步架。步架是我们把房屋总进深的长度以桁条 的间距为标准分成几个小段,一个小段(两桁条 间)即是一个步架。带有廊子的建筑,一般情况 下廊步要比里边步架稍大一些,就是说廊步应大 于金步。
古建筑基础知识—木构架的理论知识
古建筑基础知识—木构架的理论知识
• (三)木构架的主要构件
• 古建大木四种最基本的构件为柱、梁、枋、檩(槫、 桁),柱和梁是最主要的承重构件,辅助稳定柱与 梁的构件就是枋,檩(槫、桁)是直接承受屋面荷载 的构件,并将荷载传导到梁和柱。
• 依据木构件各自的位置、作用、形状不同,柱、 梁、枋各有各的名称,具体如下:
古建筑基础知识—木构架的理论知识
• 每一个屋架都是以进深尺寸,步架长短和举架的 高度,得出屋面的曲线。而屋架各架的举架高度, 又是根据建筑物的步架多少而定的,架数少举高 数小,架数多举高略加大。屋面的曲线则是由每 一架的不同举高所形成的,即由檐步至脊步,逐 步增加举高而形成屋面的反弯曲线。
• 通常檐步是五举,飞檐步三五举。檐步五举,即 按步架深度十分之五定举架高度。七桁(檩)以上屋 架一般为脊步按步架深的十分之九定举,七檩以 下屋架脊步一般以步架深的十分之七定举高。
• 1、柱是“直立承受上部重量之材”,由于所处位置 不同,各有专用的名词。一般柱可分为:檐柱、 金柱、重檐金柱、中柱、山柱、雷公柱和瓜柱 (童柱、蜀柱、矮柱、灯笼柱)等。
古建筑基础知识—木构架的理论知识
• (1)檐柱:位置在建筑物的最外侧,面向室外, 屋檐重量全由檐柱支承。(图2-4-2)
• (2)金柱:即檐柱以内的柱子,全部在室内,并 且不在开间方向的纵轴线上。金柱有里外之分, 离檐柱最近的是外金柱,远的是里金柱。金柱承 载出檐以上屋面的重量。(图2-4-2)

古建筑木构架构造

古建筑木构架构造

古建筑木构架构造古建筑木构架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木构架是指古建筑中使用的木质梁柱和连接构件的组合结构,其设计和制造技艺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工艺和风格。

本文将从历史、结构、制造等方面介绍古建筑木构架的特点和传承。

历史古代中国建筑发展到唐宋时期,出现了雄伟壮观、飞檐翘檩的宫殿式建筑,木构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唐代的建筑多采用榫卯结构,使木构架连接更加紧密,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宋代则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的制造技术,创造出许多精美的斗拱、彩画、雕花等装饰形式。

明代古建筑则更多的采用了斗拱和半筒壳檐等构造。

清代则形成了翘起的飞檐、挑起的房角、抬起的上层和悬挑的屋面等特征,使古建筑更加丰富多彩。

结构木构架是由各种不同形状的木材组成,通常由横梁、竖柱、斜撑三部分组成。

横梁是连接柱子的重要部分,通常有至少两个,一般称为“枋”,有时也称为“梁”,用来支撑屋顶和上部结构,其结构形式有单根直梁或多根横梁相交。

竖柱支撑整个结构的重量,并且起支撑作用。

斜撑是在立柱和横梁之间的组件,用来增加架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在古代中国,木构架常用的连接装置是卯榫结构,即利用凸凹交错的卯和榫连接两根木材,使其牢固地相连。

卯有坊卯和楼卯两种类型。

坊卯是木柱和檩木连接的常用方法,因为它能够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

楼卯则主要用于连接梁和柱,能够承受较大的剪力和弯曲力。

制造古建筑木构架的制造工艺需要精湛的技能和细致的注意。

制作木构架要先准备材料,精挑细选木材,根据构造要求切割成相应的大小和形状。

然后进行木构架的几何设计和制图,按照构造图纸进行不同部件的制造。

在加工过程中,要对每一部件的尺寸和精度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调整,以保证整个木构架结构的稳定和牢固。

在制造木构架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传统技艺的保持和传承。

传统的木构架技术丰富多彩,包含着很多民间传统杰作。

当今,很多传承人参加了学习和研究传统技艺的活动,以便维护和发掘古建筑木构架的美和价值。

简述中国传统木构架的形式及美学特点

简述中国传统木构架的形式及美学特点

简述中国传统木构架的形式及美学特点
中国传统木构架是指在建筑结构中采用木材作为主要构件的一
种建筑形式。

它的形式和美学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建筑形式:中国传统木构架的建筑形式包括单檐、双檐、多檐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单檐、跨度较小的屋顶结构。

在建筑中,木构架通常用于支撑屋顶、楼板、横梁等部分。

2. 结构特点:中国传统木构架采用的是斗拱、榫卯等传统的结构连接方式,使得整个建筑具有稳固性和坚固性。

同时,在设计中还考虑了风险抵御能力,使得建筑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中更加安全。

3. 美学特点:中国传统木构架在美学方面注重对称、比例和平衡。

其建筑形式简洁优雅,整体气势庄重大气,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哲学思想。

4. 装饰特点:中国传统木构架的装饰特点主要体现在屋顶的装饰、彩画、雕刻等方面。

其中,屋顶装饰是中国传统建筑非常重要的部分,通常采用琉璃瓦、彩绘和雕刻等技巧进行装饰,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艺术气息。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木构架在形式和美学特点方面都十分独特和优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建筑史11木构架做法课件

中国建筑史11木构架做法课件

中国建筑史11木构架做法
7
二、庭院式组群布局
(一)构成机制
运用群体组织方式构成不同 的功能利用,就单体建筑而言是 没有区别的。
1.廊院式:
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 主体殿堂
(1)单核 (2)多核
图7.8 廊院式
2.合院式:
由若干栋单体建筑和墙、廊围 合而成
(1)二合院 (2)三合院
(3)四合院
图7.9 合院式
2.御道: (1)礓礤置于两阶级形踏道之间,又称斜道、辇道。 (2)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
中国建筑史11木构架做法
18
三、栏杆(勾阑)
(一)作用
防护安全、分隔空间、装饰台基、丰富剪影、尺度标志
(二)发展历程
1.距今六干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中,就已发
现有木构的直棂栏杆。
2.汉代:栏杆的望柱、寻杖、阑板已具备;望柱头有了装饰,阑板有
(一)按结构所处位置部分,有五种
1. 角柱
2. 檐柱:前后檐处除了角柱以外的柱子
3. 中柱:处于脊下的柱子
4. 金柱:其余的称金柱
5. 山柱
童柱(瓜柱):没有落地的柱子
中国建筑史11木构架做法
32
(二)构造
原始社会的绑扎法——新石器的榫卯
(三)名词解释
1.梭柱:规定将柱身依高度等分为三,上段有收杀,中、下二段平直。元 代以后重要建筑大多用直柱。明代南方某些建筑又复采用梭柱。 2.生起:在檐柱以内、除纵向中轴线上的都是;
图7.5 “间”示意图
中国建筑史11木构架做法
3
(二)开间(面阔)
我国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之 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各开 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

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制

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制

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制
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形制包括以下几种:
1. 平房结构:平房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木结构形制,通常由多根木梁或木柱组成,木材之间通过榫卯连接。

这种形制常见于民居、农舍等建筑中。

2.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较为常见的木结构形制,它由多根木梁和木柱组成,形成一个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中的木材通常通过榫卯和木楔连接,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固。

3. 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较为复杂的一种木结构形制,它由多根木梁和木柱组成,形成一个架空的拱形结构。

斗拱结构中的木材通常通过彼此相交的榫卯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支撑系统。

4. 叠梁式结构:叠梁式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木结构形制,它主要用于建造楼阁、寺庙等高大建筑。

叠梁式结构利用多根平行的木梁相互叠加,通过榫卯连接形成一个强大的支撑系统,使建筑物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和风力。

这些传统木结构形制在中国历史悠久,并且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改进,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体系。

这些木结构不仅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还能够适应中国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震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文化意义。

【古建文化】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及构件

【古建文化】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及构件

【古建文化】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及构件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体,主要形式有穿斗式、抬梁式、抬梁穿斗结合式、干栏式和井干式等,其中抬梁式最为常见。

一、初识木构架的构件柱是指垂直方向的构件,多为木造,也有石柱。

梁是指进深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

檩是指与梁架正交,搭于梁柱上的水平构件。

椽是指排列在檩上,与檩正交的圆形木条。

枋是指连贯两柱间的横木。

木构架由柱、梁、枋、檩等构成的一种木制建筑结构,是木构架建筑物的承重部分,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属“大木作”。

木构架(1)柱建筑屋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叫做檐柱,也叫外柱。

多用于重檐或重檐带平坐的建筑,支撑挑出较长的屋檐及角梁翼角等。

建筑物四角的柱子叫做角柱,对结构的薄弱部位给予加强,在计算、抗震构造等方面都有特殊规定。

角柱在檐柱以内,中线以外的柱子叫做金柱。

柱阵图在硬山或悬山式房屋建筑的山墙内,正中支撑屋顶的柱子叫做山柱。

山柱柱础又称磉盘,或者柱础石,古代为使落地屋柱不受潮,在柱脚下添了一块石墩,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防潮作用。

柱础柱櫍又称柱珠,是柱身与柱础的过渡部分。

由于柱子多为木制,水分易顺着竖向的木纹上升而影响木柱的耐久质量,“櫍”的纹理为横向平置,可有效防止水分顺纹上升,起到保护柱身的作用。

柱櫍(木櫍)(2)梁梁也叫做“柁”,宋代称之为“栿”。

梁的截面形状主要为圆形或者矩形。

根据梁的外观可将其分为直梁和月梁。

直梁月梁在清式建筑中,梁的称谓多由每榀梁架所承托的檩数来决定,如上承九檩者为九架梁,依次还有七架梁、五架梁、三架梁。

三架梁和五架梁(3)枋额枋宋代称阑额,位于檐柱之上,是柱子上端与承重联络的水平构件。

当两根并用时,上面的一根叫大额枋,下面的一根叫小额枋,两者之间使用垫板连接。

大额枋与小额枋雀替又叫“角替”,在宋代称“绰幕枋”,置于坊下与柱交接处,加固梁坊与柱的衔接,分担柱头承重压力,借以减少梁枋的跨距,并起加固构架和装饰的作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

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

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

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

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

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

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

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

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 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

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木构架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木构架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结构方式体现了古代我国人民对建筑工程的精湛技艺和智慧。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

一、单榫结构单榫结构是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一种经典方式,它是指在建筑中使用单一的榫头和榫眼进行连接的结构方式。

这种方式简洁、稳固,在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榫结构的特点是榫头和榫眼的形状精确,连接牢固,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荷。

在古代建筑中,单榫结构常常用于搭建屋顶和框架结构,为建筑提供了坚固的支撑。

二、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我国古代木构架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它是我国建筑中独特的一种形式。

斗拱结构通过将多个木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弓形结构,从而增加了建筑的稳固性和承重能力。

斗拱结构不仅可以用于建筑的梁架结构,还可以用于建筑的门楼和天花板的装饰。

在古代建筑中,斗拱结构常常用于搭建大型宫殿、寺庙和桥梁,展现了古代我国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建筑美学。

三、斗栱结构斗栱结构是我国古代木构架的另一种独特方式,它是指在建筑中通过多个横向和竖向的木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承重框架的结构方式。

斗栱结构的特点是连接方式复杂,结构精致,可以实现较大跨度的建筑。

斗栱结构在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建筑提供了良好的承重支撑和美观的装饰效果。

在古代建筑中,斗栱结构常常用于搭建寺庙、宫殿和园林建筑的大型跨度屋顶,展现了古代我国人民的建筑智慧和审美情趣。

总结回顾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即单榫结构、斗拱结构和斗栱结构,展现了古代我国人民对建筑工程的丰富经验和深厚造诣。

这三种结构方式各具特色,既能够满足建筑的承重需求,又能够体现我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理念。

在今天,这些古代木构架的结构方式仍然对现代建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建筑智慧,传承古代我国人民的工匠精神和建筑文化,为现代建筑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在建筑工程领域的非凡才华和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名词及条目
①,L 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②,J 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③,L 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9,L推山:是庑殿(宋称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50,J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增加了顺梁或扒梁和采步金梁架等)。
54,J清式彩画:定型为三种,旋子彩画,合玺彩画,苏式彩画,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旋子采画,以旋花为装饰母题(旋花为牡丹花抽象而成的图案)用于帝王系统中的次要建筑以及第二等级建筑群里的主要建筑,如寺庙衙署。
合玺彩画,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等级最高。
苏式彩画,只用于园林,住宅,包括皇家园林。
斗拱的作用: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靠榫(音损sun)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⑥装饰作用。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⑧模数作用。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
10,J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11,L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12,J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34,J借景: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体现,属于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中扩大空间的手法中"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外景被看到,借鉴到园中)
35,L平身科: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既为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没有受力.
22,J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
23,L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
25,L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
26,J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
62,J罩:用于室内,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图案,在室内起隔断作用和装饰作用。
63,L一整两破:旋子彩画中藻头部分的图案的一种形式.具体表现为一个整圆和两个半圆,以抽象的牡丹花――旋子为母题.是旋子彩画的基本形式,藻头由短至长形式为①勾丝绕(3份)②喜相逢(4份)③一整两破(6份)④一整两破加一路(7份)⑤一整两破加金道冠(7.5份)⑥一整两破加二路(8份)⑦一整两破加勾丝绕(9份)⑧一整两破加喜相逢(10份)
51,L藻井: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
52,J垂花门:是指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屋顶用勾连搭。多用于北京四合院第二道门。
53,L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
60,J平水:是指未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先决定一个高度标准,然后根据这个高度标准决定所有建筑物的标高.这样一个高度标准就是古建施工中的"平水".平水不但决定整个建筑群的高度,也决定着台基的实际高度.
61,L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
40,J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
41,L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
42,J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另一种是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叫平棊,后代应用较广。
64,J楣子:苏式彩画中,撩檐枋下部的透构件.花牙子:位于楣子下部,代替雀替的透空构件.
65,L礓嚓(应为足字旁):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挂侧砌,可以防滑,用于室外,66,J雀替:位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连接体之间的短木,减少梁枋净跨.作用:增加挤压面,减小净距,艺术上的过渡.
67,L栌斗: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
43,L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
44,J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
45,L穿插枋: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作用。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 ,L<<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交互斗:为于横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拱和华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
齐心斗:在华拱或横拱正中承托上一层拱正中的斗.在令拱上方中心,承托枋传来的力的斗.一般有两个.
④,J 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⑤,L 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46,J随梁枋:最长的梁下的枋,起稳固梁的作用,是个联系构件.
47,L抱头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
48,J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叫侧角.元代尚可见到,到明清以不多用.
30,J墀(音池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为墀头.
31,L霸王拳: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式样.
32,J雀台: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椽头半斗口,称为雀台.
33,L槅扇: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
13,L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J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15,L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
16,J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17,L砚窝石: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抗台阶推力.
27,L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
28,J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
29,L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华拱:宋式的一种拱的名称,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
下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华拱以下,向外斜下方伸出者,出栌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拱.
泥道拱:栌斗口内与ຫໍສະໝຸດ 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拱(宋称).最外跳在挑檐檩下,最内跳的单层横拱.
令拱: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拱.
双层斗拱:分别叫瓜子拱(下方短粗),慢拱(上方细长).(宋)
36,J角科: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
37,L柱头科: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
38,J间的名称:建筑中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的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其左右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