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数据包格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隙在一般的数字通信原理中是这样定义的:

由各个消息构成的单一抽样的一组脉冲叫做一帧,一帧中相邻两个脉冲之间是时间间隔叫做时隙.

而以太网的时隙有它自己的特定意义.

(1)在以太网CSMA/CD规则中,若发生冲突,则必须让网上每个主机都检测到。但信号传播到整个介质需要一定的时间。

(2)考虑极限情况,主机发送的帧很小,两冲突主机相距很远。在A发送的帧传播到B的前一刻,B开始发送帧。这样,当A的帧到达B时,B检测到了冲突,于是发送阻塞信号。

(3)但B的阻塞信号还没有传输到A,A的帧已发送完毕,那么A就检测不到冲突,而误认为已发送成功,不再发送。

(4)由于信号的传播时延,检测到冲突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发送的帧必须有一定的长度。这就是时隙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可以把从A到B的传输时间设为T,在极端的情况下A要在2T的时间里才可以检测到有冲突的存在

1,电磁波在1KM电缆的传输时延约为5us(这个数字应该记下来~~~),如果在理想情况下

2,在10Mbps的以太网中有个5-4-3的问题:10Mb/s以太网最多只能有5个网段,4个转发器,而其中只允许3个网段有设备,其他两个只是传输距离的延长。按照标准,10Mbps以太网采用中继器时,连接最大长度为2500米!

那么在理想的情况下,时隙可以为2500/1000*5*2us=25us,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的时隙一定会比25us大些.接下来说明一下~~~

3,在以太网在,时隙也可以叫做争用期,只有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没有检测到冲突碰撞,发送端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然后当发生了碰撞而停止之后,以太网上的机器会再次侦听,再发送,这就有个再次碰撞的可能性,这里以太网使用了截断二进制指数类型的退避算法来解决,在碰撞之后,会推迟一个随机时间(具体略),这也会对争用期的选择有些影响.

而这个截断二进制指数类型的退避算法的有关说明,可以看看我回的这个帖子~

基于上面所说的原因,也因为考虑到了端到端时延,而且还包括其他的许多因素,如可能存在的转发器所增加的时延等等~~~~以太网取51.2us为争用期,也就是时隙

对于10Mbps以太网来说,10Mb/s*51.2us=512bit,所以一般说的512bit时隙长度就是这样来的,这个长度为512/8=64字节.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如果在前面64字节没有发生冲突的话,那么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以太网就认为这个数据的发送是成功的.

100Mbps和1000Mbps以太网的时隙

(1)100Mbps以太网的时隙:

100Mbps以太网的时隙仍为512位时,以太网规定一帧的最小发送时间必须为

5.12μs。

(2)1000Mbps以太网的时隙

1000Mbps以太网的时隙增至512字节,即4096位,这个还望DX来指点.....

帧间间隔的概念:

MAC子层的标准还规定了帧间最小的间隔是9.6us,相当于96bit的发送时间,就是说一个主机在检测到总路线开始空闲后,还要等待9.6us才能发送数据.这样做是为了使刚刚收到的数据帧的主机的接收缓存来得及清理,做好接收下一帧的准

楼主大概明白了吧?

翻了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TCP/IP的书啊....版主可以加分的吗????谢谢!

以太网数据包如下表结构所示:

目地地址(6B)原地址(6B)类型(2B)数据(46~1500B)校验和(4B)IP数据包结构如下页表:版本号(4位)头长度(4位)服务类型TOS(8位)总长度(16位)标示(16位)标志(3位)头偏移(13位)生存时间TTL(8位)上层协议标示(8位)头部校验和(16位)源IP地址(32位)目的IP地址(32位)选项数据TCP抱文结构如下表:TCP源端口号(16位)TCP目的端口号(16位)系列号(32位)确认号(32位)首部长度(4位)保留位(6位)URGACKPSHRSTSYNFIN窗口大小(16位)检验和(16位)紧急指针(16位)选项填充数据区

UDP抱文结构如下表:UDP源端口号(16位)UDP目标端口号(16位UDP长度(16位UDP校验和(16位数据区

IP包首部格式

网络2009-12-1014:26:02阅读85评论0字号:大中小

IPv4首部一般是20字节长。在以太网帧中,IPv4包首部紧跟着以太网帧首部,同时以太网帧首部中的协议类型值设置为080016。IPv4提供不同,大部分是很少用的选项,使得IPv4包首部最长可扩展到60字节(总

是4个字节4个字节的扩展)

0 4 8 12 16 19 24 31

IP包头字段说明

版本:4位,指定IP协议的版本号。

包头长度(IHL):4位,IP协议包头的长度,指明IPv4协议包头长度的字节数包含多少个32位。由于IPv4的包头可能包含可变数量的可选项,所以这个字段可以用来确定IPv4数据报中数据部分的偏移位置。IPv4包头的最小长度是20个字节,因此IHL这个字段的最小值用十进制表示就是5(5x4=20字节)。就是说,它

表示的是包头的总字节数是4字节的倍数。

服务类型:定义IP协议包的处理方法,它包含如下子字段

过程字段:3位,设置了数据包的重要性,取值越大数据越重要,取值范围为:0(正常)~7(网络

控制)

延迟字段:1位,取值:0(正常)、1(期特低的延迟)

流量字段:1位,取值:0(正常)、1(期特高的流量)

可靠性字段:1位,取值:0(正常)、1(期特高的可靠性)

成本字段:1位,取值:0(正常)、1(期特最小成本)

未使用:1位

长度:IP包的总长

认证:

标志:是一个3位的控制字段,包含:

保留位:1位

不分段位:1位,取值:0(允许数据报分段)、1(数据报不能分段)

更多段位:1位,取值:0(数据包后面没有包,该包为最后的包)、1(数据包后面有更多的包)

段偏移量:当数据分组时,它和更多段位(MF,Morefragments)进行连接,帮助目的主机将分段的包组合。

TTL:表示数据包在网络上生存多久,每通过一个路由器该值减一,为0时将被路由器丢弃。

协议:8位,这个字段定义了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使用的协议类型。常用的协议及其十进制数值包括ICMP(1)、

TCP(6)、UDP(17)。

校验和:16位,是IPv4数据报包头的校验和。

源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数据在经过IP网络层时,也会对数据进行封装,也就有相应的IP协议包头了。在以太网帧中,IPv4包头紧跟着以太网帧头,同时以太网帧头中的协议类型值设置为十六进制的

0800。它的基本格式如图3-12所示。

✍✍✍✍✍✍✍✍✍✍版本(Version)

指定IP协议的版本号。因为目前仍主要使用IPv4版本,所以这里的值通常是?0x4?(注意

封包使用的数字通常都是十六进位的)。占4位。

图3-12?IP协议头格式

✍✍✍✍✍✍✍✍✍✍包头长度(InternetHeaderLength,IHL)指明IPv4协议包头长度的字节数包含多少个32位。由于IPv4的包头可能包含可变数量的可选项,所以这个字段可以用来确定IPv4数据报中数据部分的偏移位置。IPv4包头的最小长度是20个字节,因此IHL这个字段的最小值用十进制表示就是5。占4位。由于它是一个4比特字段,因此首部最长为60个字节,但实际上目前最多仍为24个字节。

✍✍✍✍✍✍✍✍✍✍服务类型(TypeofService,TOS)

定义IP封包在传送过程中要求的服务类型,共由8个bit组成其中每个bit的组合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4bit中只能置其中1bit。如果所有4bit均为0,那么就意味着是一般服务。

具体如下:

✍✍✍✍✍✍✍✍✍✍✍✍✍✍✍000.....?(Routine):?过程字段,占3位。设置了数据包的重要性,取值越大数据越重要,取值范围为:0(正常)~7(网络控制)?

✍✍✍✍✍✍✍✍✍✍✍✍✍✍✍...0....(Delay):延迟字段?,占1位,取值:0(正常)、1(期

特低的延迟)?

✍✍✍✍✍✍✍✍✍✍✍✍✍✍✍....0...(Throughput):流量字段,占1位。取值:0(正常)、1

(期特高的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