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形势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 布局不合理, 素质低, 流动性、不
确定性大, 是今后就业问题中的难点。我国每年需要创造15 0
方到
几
2 0 0 0 万个就业机会, 才能保证下岗工人再就业, 吸纳新增
劳动力, 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部分就业岗位。
绷陈庆修
就业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基本需求
、
是劳动者参与社会生
活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社会下岗
和失业人员数量不小, 对社会经济
发展不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保
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就要尽
可能降低失业率, 使绝大多数劳动
者有就业或创业的机会。
我国就业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 巨劳动
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
70
.
巧%
(2 0 0 年)
, 劳动参与率高,
一
lt 界上
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像中国这
·
样的就业压力
。我国以世界上9 6%
的自然资源(指电力生产量
、商业
能源使用量、农业种植面积和水资
{ 源)
、
9
. 4 % 的资本资源份旨国内投资
额、资本市场
、净外国直接投资, 按
1 实际购买力平价计算丸1
.
85 % 的知
.识、支术资源
几
(, 旨个人电几脑数、互联
1网主机数、本国居民申请专利数
、
} 科学论文发表数和研究与开发支
{ 出
. 按实际购买力平价计算l
{ 1
.
83 % 的国际资源份旨出口货物和
} 服务总额
、进口货物和服务总额、
{ 版权和专利收入、版权和专利支
、旦_ _ _
用
出) 来为2 6% 的劳动力人口创造
就业机会, 而美国则用世界上
16. 0 2% 的自然资源、
3 1
.
1% 的资
本资源、
34 .9 3 % 的技术资源、
2 4. 2 4% 的国际资源来为世界上不
足5% 的劳动力资源创造就业岗
位。估计2 0 2 0 年中国人口将接近
巧亿, 每年增加10 0 万劳动力。
即使每年经济增长7% , 就业人口
也只能增加8 0 0 万左右, 按常规
方式很难全部吸纳新增劳动力。
我国2 0 0 2 年全国城镇登记
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约
14 0 0 万人左右; 农村富余劳动力
1 5 亿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
日发布的2 003 年第一季度社保
情况: 3 月底, 全国国有企业下岗
职工为4 0 万人。国有企业再就
业服务中心有下岗职工320 万
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7 7 5 万人, 比去年同期增加75 万
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
1% , 比
去年同期增加0. 4 个百分点。从
全年的趋势看, 失业率将呈上升
趋势。仅大学毕业生就比去年增
加67 万人, 也会相应增加失业人
数。
今后几年中国就业面临的主
要矛盾是结构性矛盾: 多种调整
因素交汇增加的就业压力与有限
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 产业结
构升级与劳动力素质提高不同步
之间的矛盾; 大量农村劳动力转
移与农业产业化、城镇
化进程滞
后之间的矛盾; 体制转型中隐性
失业公开化与再就业率低之间的
矛盾。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每年
约2 0 0 万人, 主要是农村剩余劳
动力, 这些劳动力数量大, 布局不
合理, 素质低, 流动性、不确定性
大, 是今后就业问题中的难点。我
国每年需要创造巧o 万到2 0 0
万个就业机会, 才能保证下岗工
人再就业, 吸纳新增劳动力, 并为
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部分就业岗
位。
发展模式选择
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史表
明,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通常是
一致的。但经济高增长, 资本高投
入并不一定必然带来较高的就业
增长, 也不会自动地转化为就业
机会的扩大。
能否扩大就业机会和社会和
谐发展不仅仅依赖经济增长的速
度, 还取决于增长模式的选择: 一
种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
另一种是以就业增长为中心的发
展。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发达国
家都选择第二种模式。我国的经
济一直属于第一种类型, 但随着
失业问题凸现, 必然向第二种模
式转变。就业优先的基本含义是
劳动者基本生活保障优先。这包
括劳动力市场发育; 劳动者利益
要适度优先于资本利益, 促进中
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降
低失业率的调控政策, 要优先于
反通货膨胀政策; 有利于促进就
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政
策成本要优先于其它财政支出给
予安排;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 就业
岗位增加要优先于社会收入水平
提高。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
型的特殊时期, 由于计划经济体
制下隐性失业的显性化, 在短期
内集中释放, 对就业增长的冲击
很大, 据有关专家估计, 就业增长
因此会减少0. 3 个百分点, 就业
弹性损失0. 04 左右。由于经济转
型和就业体制改革的影响, 上述
就业增长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异,
经济增长与就业(失业)变动之间
的关系呈现出较强的非一致性。
尽管进入20 世纪90 年代这种一
致性程度有所上升, 但经济增长
和就业增长在速度上存在非对称
性, 这体现为G DP 就业弹性的不
断下降。我国在实现完全市场化
转型之前的一段时期内, 我国必
将经历经济的快速增长不能同时
带来就业相应增长的现象。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后二十年, 就
业弹性如果能达到0
.
14 , 而估计
在此期间劳动力年均递增
1
.
2 8% 。据此, 为解决新增的劳动
力就业, 就要求经济年均递增
9
.
18 % 。但若实行的就业政策效果
一般, 则要求的经济增长率更高。
依靠第三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是世界各国的通用选择。选择就
业优先的发展模式, 就要积极发
展第三产业和鼓励非国有经济发
展, 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从
投入产出效
果看, 每投资10 万
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 重工业是
40 0 个, 轻工业是70 个, 第三产
业是10 0 个, 说明以服务业为主
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极
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测算,
20
世纪90 年代, 我国第二产业增加
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
业岗位17 万个, 而第三产业增加
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
业岗位达85 万个。第三产业的高
速发展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第
三产业尤其是商贸、餐饮、服务业
等传统服务业和旅游业等新兴服
务业, 将是今后解决就业问题的
主要渠道。服务业的发展, 对于增
加就业岗位, 改善产业结构, 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国民经济增
长, 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十分重
要的作用。美国有82 % 的劳动者
从事服务业, 服务业帮助防止了
美国经济衰退向深层次发展。当
前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 突出地
反映了就业结构中的问题。第三
产业将成为今后扩大劳动就业的
新的主要途径。我国第三产业不
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甚至还低
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2 0 01 年, 我
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
人员的比重为27 .7 % , 而发达国
家, 如美国为7 4. 5 % , 法国为
7 4 % , 英国为7 2. 8% , 日本为
6 3
.
1% , 德国为6 2. 6% 。即使是发
展中国家, 如印度、马来西亚等国
家也己达到50 % 左右。这种产业
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不适应经济
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然, 这也意味
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潜力大得
很。根据国际经验, 人均G D P 达
到10 0 0 美元是第三产业加速发
展的转折点
。我国去年人均G D P
已超过90 0 美元, 大中城市和部
分发达地区早己超过10 0 0 美元。
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抓
住就业结构调整这个环节, 是完
全可以缓解当前就业矛盾的。国
家统计局2 0 03 年1 月17 日公布
的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数据
也表明, 我国从业人员正逐渐由
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渠
道。以同样产值计算, 中小型工业
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工业
企业的1
.
43 倍。同样的固定资产
投资, 中小企业吸收的就业容量
为大型国有企业的14 倍。显然,
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机会中处于
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发达国家,
9 0% 的人是在中小企业就业的,
我国也有75 % 的人在中小企业就
业。这些年我国新增的就业岗位,
中小企业占80 % 以上。目前, 我国
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户数的9 % 以
上, 资产总额占50 %
, 销售额占
60 % , 工商税收占5 0 % 。中小企业
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脊梁, 中小企
业的发展将大大加快国民经济的
增长速度。一些发达国家每千人
中小企业的数量平均为5 0 个, 而
我国
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不到6
个, 如果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到
发达国家7 0 % 的水平, 即从目前
的7 0 0 万左右发展到4 0 0 万个,
每个企业增加10 个人的工作岗
位, 将增加4 亿多人就业, 这将从
根本上解决我国就业难题, 还可
以将人力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巨
大的竞争优势, 创造大量的财富
和提供大量的服务。我国今后应
考虑把政策支持的重点放在鼓励
中小型企业创造就业上, 根据在
一定时期内创造就业岗位的数量
多少, 对企业主给予奖励; 或根据
其支付的劳动成本, 给予一定比
例的补贴。另外, 也可以对创造就
业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主, 在地
方可减免的权限内提供税收优
惠。
积极促进扩大就业
我国的就业压力, 源于较大
的劳动力供给与有限的自然资
源、资本资源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
本国情决定了, 我国今后一段时
期经济发展战略上应采取就业优
先的增长模式, 采取切实可行的
措施, 积极扩大就业, 促进全面充
分就业。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解决
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就业问
题。从国际比较优势来看, 我国资
本要素相当稀缺, 劳动力要素极
为丰富, 因此发展劳动密集型产
业不仅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长
远发展, 而且关系着社会新增就
业的主导流向。今后我国劳动大
军流向资本与知识技术密集行业
的比重尽管可能有所增加, 但是
大部分劳动者仍将流向劳动密集
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这就决定
了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将是低投
入、低工资、低效益的增长类型,
不应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回
报有过高的预期, 也就是说劳动
密集型产业应当属于真正的微利
行业。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国家
应当实施一定的投资收益保护政
策。比如能否对劳动密集型企业
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通常比其他行
业少些, 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加
速折旧, 可以实施一定的减免税
支持等等。
更重要的是, 要逐步开放目
前还是投资“ 禁区” 的劳动密集
型产业领域, 促进投资扩大与就
业的增加。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个
良好时机就是世界制造业正在向
中国转移。必须抓住世界制造业
向中国转移这一个历史机遇, 发
挥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将
人口包袱变成人口资本, 参与世
界分工和竞争。
注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
按照世界平均水平的农业生产率
推算, 我国种植业最多需要5 0 0
万农民, 所有的农业生产有1
.
5
亿人就够了, 而目前依然留在土
地上的农民达4 亿多。要充分利
用各地的资源优势和人口优势,
主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
生态
旅游业、
农村经济服务业和休闲
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全
国有近1
亿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打
工就业, 有1
.
3 亿农村劳动力在
乡镇企业中从事二
、
三产业的生
产。近年来, 农村劳动力平均每年
以15 0 0 多万人的速度向东部地
区的大、中、
小城市转移, 从事农
业生产的劳动力正在迅速减少。
今后20 年, 我国至少还要推
动2 亿至3 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
市和乡镇非农产业。
面对这样庞
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由于城镇
失业人口的压力已经很大, 再加
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
和水平普遍不高, 因此在产业规
划方面, 必须首选就业岗位最多、
就业门槛不高的产业。必须积极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果没有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就业几乎就成了一句
空话。此外,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
的就业问题, 还要重视农民的教
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是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
径。职业培训应贯穿在农村义务
教育、职业教育、在职教育和岗前
培训等环节之中。可采取农科教
结合的多层次、
瞄准市场需要, 开
办各种培训班, 给农村劳动力以
一技之长。在职业培训的过程中,
不但要给予其文化知识和技能,
还应该重视心理素质和思想观念
的教育, 逐步引导他们解放思想
、
转变观念, 增强在市场经济中抵
御风险和竞争的能力。
抓住入世机遇, 通过大力发
展第三产业开辟就业岗位。第三
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容量极
大, 我国第三产业还比较落后, 其
从业人员在整个就业人员中占
27 .7 % , 产业产值在G D P 中所占
比重为3
.
6% , 发达国家这两个
数字分别为60 % 一75 % 和70 % -
80 % , 因此我国第三产业蕴藏着
巨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也是扩大
就业岗位的最佳部门。
在第三产业中, 社区服务业
是一个新兴领域, 其中蕴藏大量
就业机会。据一项调查显示, 在全
国社区中累计可提供1 6 0 0 万个
就业机会, 目前尚空缺1 10 万
个, 这里还不包括潜在的需要进
一步开发的其他就业岗位。在此
背景下, 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
员通过参加社区服务实现就业,
改变“ 有活没人干, 有人没活干”
的状况, 具有加快社区建设和实
现再就业的双重功效。与越来越
壮大的社区规模相比, 社区服务
业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不仅规模
小, 而且形式单调、水平低下
。
要
对社区服务业进行科学规划, 尽
快制定《社区服务业管理条例》,
以保障各方权益, 促进社区就业
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并促进社
区服务就业组织的建立, 实行优
惠政策和规范管理, 进一步明确
对这类社区服务就业组织可以享
受社会保障金缴纳的优惠, 以及
减税甚至免税的优惠政策。当然,
社区服务业只是
第三产业中的一
个领域, 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天地
广阔, 就业潜力也是巨大的。要抓
住入世机遇,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大力
发展第三产业, 促进社会充分就
业。
鼓励创业。在我国现阶段, 就
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创业问
题。从今后长远角度来看, 解决国
有企业职工的下岗问题, 解决几
亿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靠政
府来“ 计划安排” 的空间越来越
小。中国每1 0 0 人中有12 3 个人
在创业, 这是清华大学日前发布
中国第一份创业观察报告显示
的
。
该报告由清华大学中国创业
研究中心发布的这份《G EM 全
球创业观察2 0 0 2 中国报告》显
示, 中国的创业环境在参加G E M
全球创业观察的3 7 个国家中, 位
居23 名。在创业资本的金融支
持、政府政策的直接支持、中央政
府政策制定、新企业审批效率环
节、政府项目中的服务型组织、教
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的条件
和知识产权保护、商务“ 软环
境” 、社会文化中个人与集体的
责任关系等七个方面均处于劣
势。中国的创业活动仍以生存型
为主导, 9 6% 的创业活动没有创
造新市场, 主要在现有市场中找
机会。
在全球范围内的创业活动
中,
邹的创业者属于机会型创
业, 仍属于生存型创业。而在中
国, 仅有4 成创业者属于机会型
创业,
6 成创业者是为了生存而
创业的。因此, 有必要建立并完善
一个长效机制, 鼓励千百万人创
业,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困Kxjc
鼓励民间投资
。
由于提供新
就业岗位, 均需要相应的投资, 而
吸纳就业的最大投资主侧是企
业, 因此, 就业问题实质是企业增
加人力资源的开发投资。从长远
来看, 民间企业吸纳劳动者的投
资潜力最大, 也是解决就业问题
的重要途径。民营企业单位投资
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加
的劳动力, 明显高于国有企业。正
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对于
投资与就业的巨大需求, 使得民
间投资主要投向劳动密集型产
业。我国的就业问题最难解决的,
不是占人口比重很低的高素质人
群, 而是大批接受教育水平很低
的
、缺乏专业知识训练的大批新
增就业人口, 这批劳动力也是全
社会最为贫困的困难人群。目前,
从全社会来看, 扩大就业最大的
难题是大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人多地少的广大农村地区。低素
质、高密度的劳动力就业要更多
地依靠民间企业投资。
因此, 对扩
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需求的民
营经济应给予投资保护政策, 积
极鼓励民间投资。
积极吸引外资。外商投资企
业在带来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
经验的同时, 也为国内提供了数
额庞大的就业
岗位。统计表明, 截
至2 0 0 2 年, 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
商投资企业4 2 41 % 个, 合同外资
金额8 2 80 .0 亿美元, 实际使用外
资金额4 4 7 9
.
6 亿美元, 外商投
资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 30
万人, 平均每年增加1 10 万个就
业岗位。因此, 积极吸引外资既关
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也关系到扩大就业和社会的稳
定
。
扶持中小企业, 增加就业机
会。发展中小企业, 解决城镇就业
问题。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
要推动力量, 同时也是国民就业
的主渠道。中小企业的发展必然
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要将各地
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尤其是就业
状况, 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察的
指标。各级地方政府要制定中小
企业发展规划, 地方财政中要设
置中小企业科目, 安排专项扶持
资金, 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地方
税种的优惠
。
总之, 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
的第一要务必; 经济发展是扩大
就业的根本。本世纪头一二十年,
又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
期,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为
我们解决就业问题提供巨大空
间, 因此, 应选择就业优先的发展
模式, 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
展和充分就业的良性循环。
毛从岁.魏l础了
山阴
写洲张“两沱
攫斌瘫
唱踢嗽呱.
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