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水管网设计说明要点

合集下载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要点及措施分析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要点及措施分析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要点及措施分析市政给排水管网是一个重要的公共设施,其设计优化对城市环境、生态、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市政给排水管网进行优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其功能效率,还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要点及措施分析。

一、优化管网规划在市政给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要、土地利用、人口规模、水资源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网规划方案。

具体的优化措施包括:1.优化管网布局:根据城市用水情况,采用靠近用水中心、配水压力低、交通便利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给水管网布局方案。

2.优化管径选择:在管径选择上,应根据管网流量、水力坡度等因素选用合适的管径,避免出现管径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从而提高管网效率。

3.优化管网结构:采用多级供水、分级供水和集中供水等管网结构方式,实现供水平衡和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提高供水水质和安全性。

二、完善监测管理体系针对市政给排水管网的监测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采用以下优化措施:1.加强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技术,对管网运行数据进行及时、准确地采集和分析,为城市的供应水量、水质、流量、管网的水力状况等信息提供准确的依据。

2.优化监测评估标准:制定更为科学、完善的监测评估标准,加强对管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监测,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市政给排水管网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

3.加强监测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监测设施,对管网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录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为各项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提高设备水平市政给排水管网并非一个简单的设施,其内部涉及到多项复杂技术,对管网设备的效率要求较高。

以下是可以采取的优化措施:1.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对市政给排水设备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采取新技术,提高设备水平:例如采用水力学分析、管网流量预测分析等新技术,可有效降低设备运行的能耗,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要点及措施分析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要点及措施分析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要点及措施分析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是为了提高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市政给排水管网优化设计的要点及措施分析:1. 管网结构优化:根据城市的用水特点、需求和发展规划,调整管网结构,合理设置主干管、支线管和小区管道,提高管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水力性能。

2. 网络设计模型建立:通过建立市政给排水管网设计模型,模拟和分析管网的水力情况,确定管径、坡度、流量等参数,以保证管网的稳定运行和水力条件的合理性。

3. 物料选择与管径设计:根据不同管道的应用需求和管线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玻璃钢管、钢筋混凝土管、聚乙烯管等,并根据流量和水质要求设计合适的管径,以提高管网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4. 引进智能化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进智能监控和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和分析管网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维修和管理效率。

5. 水质保护与净化:加强对给排水管网水质的监测与管理,建立水质保护与净化设施,避免污水和异味的外溢,保护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6. 排水收费及管理:建立合理的给排水收费制度,引导居民和企业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同时加强对管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证管网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7. 防止地质灾害:在设计管网路线时,要考虑地质条件,避免穿越地质灾害点,防止地质灾害对管网的破坏和影响。

8. 管网改造与扩建:根据城市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情况,定期进行管网改造和扩建,提高管网的容量和服务覆盖范围,满足城市的给排水需求。

9. 联合供水与回收利用:与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进行联合设计和管理,实现给排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节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需要结合城市规划、水资源、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科学分析和技术应用。

只有通过合理的优化设计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市政给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原始资料设计任务为陕西中部A县给水系统。

1.设计年限和规模:设计年限为2020年,主要服务对象为该城区人口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包括: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生活用水,市政及消防用水,不考虑农业用水。

2.水文情况:本县地势较平缓,附近有地表水源,考虑城区发展及供水安全可靠,采用环状网的布置形式,管线遍布整个供水区,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3.气象情况:该地区一年中各种风向出现的频率见远期规划图中的风向玫瑰图,冬季冰冻深度米。

4.用水情况:城区2011年现状人口万人;人口机械增长率为5‰,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

城区最高建筑物为六层(要求管网干管上最不利点最小服务水头为28.00米)。

消防时最低水压不小于10.00米。

要求供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无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无特殊要求。

采用统一给水系统。

用水普及率为100 % 。

综合生活用水逐时变化表二.设计内容1.给水量定额确定(1)参照附表1(a)选用的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240L/(2)工企业内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根据车间性质决定,一般车间采用每人每班25L,高温车间采用每人每班35L。

(3)浇洒街道用水量定额选用。

浇洒绿地用水量定额为2 L/。

(4)参照附表3该城市同一时间内可能发生火灾2次,一次用水量为45L/S。

2.设计用水量计算(1)最高日用水量计算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包括综合用水、工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未预见用水和管网漏失水量。

(一)城市综合用水量计算:设计年限内人口为万人,综合生活用水定额采用240L/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Q1 :Q1=qNfQ1―—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m 3/d;q――城市最高日综合用水量定额,L/();N――城市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口数;f――城市自来水普及率,采用f=100%所以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为:Q1=qNf=*141200*100%=33888m3/d=s(二)工业用水量计算工业生产用水2000+1000+600=3600m3/d=s。

管网设计说明书

管网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设计总说明1、设计要求:(1)进行给水管道系统及其附属构筑物的设计,并达到扩大初步设计的水平。

要求管道水头损失采用海曾—威廉公式进行计算(注明系数Ch 取值)0.05m ,大环为0.10m ,设计成果包括给水管道系统总图A1一张,给水主干管的纵剖面图A2一张。

(2)按完全分流制完成一座小城镇的排水管道工程设计,进行污水管道系统和雨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并达到扩大初步设计的水平。

设计成果包括污水、雨水管道系统总平面图A1一张,污水主干管的纵剖面图A2一张。

2设计资料(1)南方某小城镇规划总平面图一张,图中尺寸为实际尺寸,单位m ,图中标有等高线、水体、工厂分布及街坊道路、铁路布置等,用户要求最小服务水头20.00m 。

(2)城区人口分布见附表一。

(3)集中流量:火车站用水量 370 m 3/d ,均匀用水。

污水出口埋深2.00m , (4)医院用水量 260 m 3/d ,均匀用水,污水出口埋深2.00m 。

(5)工厂分三班制,生产污水经处理后可以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至市政管网。

详细资料见附表二。

出口埋深均为1.50m 。

(6)土壤无冰冻。

土质良好。

(7)水文资料:设计最高水位83.0 m ;设计最低水位65.2 m ;常水位 78.6 m 。

(8)夏季主风向:东南风。

冬季:北风。

(9)该市的地势如平面图所示,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3.5米。

(10)城区各类地面性质所占百分比如附表三。

(11)气温:最高温度38.8℃,最低-3.5℃。

(12)降雨强度公式:q =1930(1+0.58lgP)(t+9)0.66L/s ha 。

附 表 一:本次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地区是南方某小城镇,该地区自北向南倾斜,地形比较平坦,城区中部处有一条铁路将城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城区南部有一条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城区分为三个区域,设计人口约为12.2万人,用户要求的最小服务水头为20.00m。

此外,一区有2个工厂和1个火车站,二区有1个工厂,三区有1个医院和1个公园。

请阐述城市给水管网定线的定义及定线要点

请阐述城市给水管网定线的定义及定线要点

请阐述城市给水管网定线的定义及定线要点
城市给水管网定线是指在城市给水系统建设中,把各种管路、水泵及配件组装构成的管网,从水源收至贮存库或消费终端,所有设施向受给水对象输送并输出用水的有机系统,以实现对生活、农业等用途水的贮存、调节与输送,满足水源需要的运行方式和技术要求,这就是城市给水管网定线的定义。

城市给水管网定线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根据给水任务量和建设工程条件,合理设置给水管线类型和要求,确定管道和设备材
料及规格。

二、结合给水管网设计要求,确定给水管网偏移量,以便按设计投料高度和陡坡度等要求
建设管网,使管路路径满足运行要求,保证给水管道的正常、可靠运行。

三、结合现场环境条件,依据给水管网建设技术要求确定给水管网开挖深度,以保证给水
管网建设质量。

四、在建设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钢构成节点处的接缝,以保证接头处不致渗水及无水管网
腐蚀性。

综上所述,城市给水管网定线具有许多的定线要点,应结合给水任务量、设计要求及现场环境条件,合理设计给水管网,以确保给水管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给水管网工程设计重点内容

给水管网工程设计重点内容

( 1 ~ 6
1 9
)(W1
W2
W3
)
m3
给水管网工程设计重点内容
(2)水塔的容积
Wt W1W2 m3 W1——调节容积 W1, k2Q( d m3)
式中 q3a1——各工业企业一般职 车工 间生活用水量定25额 L/人 ,班; q3a2 ——各工业企业高温职 车工 间生活用水量定35额 L/人 ,班; N3a1 ——各工业企业一般最 车高 间日职工总人数; ,人 N3a2 ——各工业企业高温最 车高 间日职工总人数; ,人 q3b1 ——各工业企业一般职 车工 间淋浴用水量定40额 L/ 人 ,班; q3b2 ——各工业企业高温职 车工 间淋浴用水量定60额 L/人 ,班; N3b1 ——各工业企业一般最 车高 间日职工淋浴总, 人人 数; N3b2 ——各工业企业高温最 车高 间日职工淋浴总, 人人 数。
1)浇洒道路:1~2 L/m2 ·次,每日2~3 2)绿化:1.5~4 L/m2 ·d
给水管网工程设计重点内容
2.最高日设计用水量计算Qd
(1)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包括公共设施 生活用水量)
Q 1
q1iN1i (m3/d) 1000
式中 q1i— —城市各用 高水 日分 综区 合的 生 , 最 L活 /人 d用水 N1i— —设计年限 水内 分城 区市 的各 计 数 用 划 ,用 人水 。
给水管网工程设计重点内容
3.消防用水量(校核时使用)
QxqfNf m3/d
式中 qf ——消防用水量定L额/s; , Nf ——同时发生火灾次数。
给水管网工程设计重点内容
1.1.2 设计用水量变化及其调节计算
1.设计用水量变化规律的确定 可用变化系数(粗略)或变化曲线(比较精确)。

管网设计方案

管网设计方案
管网设计方案
第1篇
管网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给排水管网系统的建设与改造日益重要。为提高城市排水能力,确保城市安全度汛,降低内涝风险,完善城市功能,本项目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合法合规的管网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
1.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2)坡度:确保管道内水流顺畅,避免淤积,同时考虑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
4.管网附属设施
(1)检查井:设置在管道交汇处、变径处、低洼处等,便于管道检查、清淤和维护;
(2)雨水口:根据道路设计,合理布置雨水口,确保路面雨水及时排除;
(3)阀门:在管道关键部位设置阀门,便于管网运行调节和应急处理;
(4)泵站:根据城市排水需求,设置雨水泵站,提高排水能力。
3.资金保障:积极争取政府投资、社会资本等多种渠道,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4.政策保障: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
5.施工保障: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质量、进度。
五、总结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城市管网建设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充分考虑项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调整方案,确保管网系统的高效运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2篇
管网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城市管网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市正常运行及居民生活质量。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科学的管网设计方案,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保障城市水安全、提升环境品质。
二、设计目标
1.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管网系统的合法合规性。
2.构建高效、稳定、安全的管网系统,提升城市排水能力。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要点及措施分析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要点及措施分析

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要点及措施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市政给排水管网的规划和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优化设计是提高市政给排水管网运行效率和减少运营成本的关键,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管网规划和设计的合理性市政给排水管网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人口规模、建筑密度和道路交通等因素。

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管网,可以降低排水管网的阻力,减少管网的长度和直径,提高水流速度和水力能量利用率,减少能耗和运行成本。

2. 管网结构的优化和改进市政给排水管网的结构包括主管网和支管网。

主管网的优化是减少部分主干管的长度,增加交叉管道的数量和规模,使得管网具有更好的冗余性和容错性,降低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支管网的优化是合理设计支管和排水口的数量和位置,提高排水速度和排水能力,避免因排水不畅导致的积水和污水倒灌等问题。

3. 管材和管径的选择和优化市政给排水管网的管材和管径的选择与管网的输水能力密切相关。

合理选择管材和管径可以降低管网的摩阻、波阻和液阻,减少能耗和水质损失。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流速较高、摩阻较小的管材,以提高管网的输水能力。

而在需要湍流状态的场合,可以选择粗糙度较大的管材,以增加涡动摩阻,提高管道的防止管道壁面污秽、疏通难度大。

4. 管网调压控制和监测系统的建设市政给排水管网的调压控制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管网的流量、压力、水质、温度等参数,帮助运维人员了解管网的运行状态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调压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调整水源泵站的供水量和水压,优化管网的输水能力和压力分布。

监测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远程通信技术实时监测管道的运行状态和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5. 管网维护和清洗技术的改进市政给排水管网的长期运行容易导致管道内壁附着物的堆积和生物膜的生长,降低管道的截面和液流能力。

需要改进和创新管道维护和清洗技术,定期对管道进行清洗和维护,保证管网的畅通和正常运行。

给水排水管路设计(给水部分)讲解

给水排水管路设计(给水部分)讲解

给水排水管网设计(给水部分)一、给水系统的布置(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给水系统有统一给水系统,分系统给水系统(包括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及分压给水系统),多水源给水系统和分地区给水系统。

本设计城市规模较小,地形较为平坦,其工业用水在总供水量所占比例较小,且城市内工厂位置分散,用水量少,故可采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即使其供水有统一的水质和水压。

鉴于城市规模小,且管道铺设所需距离较长,本设计选择单水源给水系统。

从设计施工费用等方面考虑,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的投资也相对较小,较为经济。

综上所诉,本设计采用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

(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城市给水官网的基本布置形式主要有环状与树枝状两种。

树状网的供水安全性较差,当管中某一段管线损坏时,在该管段以后的所有管线就会断水。

而且,由于枝状网的末端,因用水量已经很小,管中的水流缓慢,因此水质容易变坏,环状网是管线连接成环状,某一管段损坏时,可以关闭附近的阀门是和其余管线隔开,以进行检修,其余管线仍能够正常工作,断水的地区可以缩小,从而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另外,还可以大大减小因水锤作用产生的危害,在树状网中,则往往一次而是管线损坏。

但是其造价明显比树状网为高。

一般大中城市采用环状管网,而供水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小城镇则可以猜用树状管网。

但是,为了提高城镇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以及保证远期经济的发展,本实例仍然采用环状网,并且是有水塔的环状网给水管网。

(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综合考虑居民用水情况以及具体地形情况,拟在管网末端设置对置水塔,由于水塔可调节水泵供水和用水之间的流量差,二泵站的供水量可以与用水量不相等,即水泵可以采用分级供水的办法,分级供水的原则是:(1)泵站各级供水线尽量接近用水线,以减小水塔的调节容积,分级输一般不多于三级:(2)分级供水时,应注意每级能否选到合适的水泵,以及水泵机组的合理搭配,尽可能满足今后和一段时间内用水量增长的需要。

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供水供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

在给排水管网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保障城市供水供排水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一、原则1. 环保原则在给排水管网设计之初,需要充分考虑环保原则。

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安排排水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避免排水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

2. 经济原则设计给排水管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原则,尽可能地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设计既符合城市规划的需求,又尽可能节约资源和运行成本。

3. 安全原则给排水管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安全原则,要确保给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预防管网爆裂、污水外泄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对于供水管网,需要保证水质清洁、管道坚固,避免发生供水中断和水质污染的情况。

4. 可持续发展原则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需求,确保设计方案具有长远性和可持续性。

设计的给排水管网不仅要满足当前需要,还要能够适应未来城市规模扩大和需求增加的情况。

二、方法1. 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在给排水管网设计中,管道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如塑料管道、铸铁管道、钢管道等。

在选择管道材料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管道的强度、耐腐蚀性、运行成本等因素。

2. 合理布局管网在给排水管网设计中,需要合理布局管道网,确保管网的畅通和运行效率。

要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规划管道走向和管网连接方式,避免管网交叉错综、管线重叠等情况。

3. 控制管网水力在给排水管网设计中,需要合理控制管网的水力。

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管道的横截面积和坡度,确保管网的水流速度和水力压力符合要求,避免管网水力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市政给排水管网毕业设计说明

市政给排水管网毕业设计说明

市政给排水管网毕业设计说明摘要本设计包括给水系统、污水系统两部分。

给水工程为城市和工矿企业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必须保证以足够的水量、合格的水质、充裕的水压供应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其它用水。

给水系统设计步骤:根据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计算水塔和清水池调节容积;进行管网定线,计算管段设计流量、管径和水头损失;最高时环状网管网平差计算;确定水塔高度和水泵扬程;分别进行不利管段事故时、消防时、最大转输时校核。

然后根据上述计算,算出最高时各节点水压,绘制等水压线。

排水工程在环境保护、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上有重要意义。

排水系统根据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作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合流制和分流制。

本设计根据当地地形特点和经济状况,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

设计步骤:分别对污水和雨水系统进行管网定线;然后根据各自汇水面积计算管段流量;确定管径、坡度及埋深,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污水管道纵断面图。

关键词:设计流量,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管网定线ABSTRACTThe design includes water supply systems, sewerage in two parts.Water supply project for urban, industrial and mining enterprises as an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the need to ensure a sufficient quantity of qualified water, ample supply of water pressure, water and other production water. Water system design steps ,According to the maximum daily water demand curve calculation of the towers and adjust volume-pool. Network for alignment of the calculation of the design flow, diameter and head loss. Ring Network at the highest net adjustmentcalculation; Identify high towers and pumps lift.Were adverse possession of the accident, fire, the biggest transfer when checking. Then Based on the above calculations, calculated at the maximum node pressure, drawing water pressure line.Drainage projec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health and economic importance. According to the drainage system of domestic sewage,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stormwater different exclusion as a result of the drainage system known as the drainage system. Drainage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eneral types : Combined and triag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terrain and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use of rainwater and sewage triage system. Design steps : Respectively of sewage and stormwater systems network alignment. Then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catchment area of pipe flow; Determined diameter, depth and slope,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section of map drawing sewers.KEY WORDS: Design flow,Water-supply System, Drainage system,Stormwater system,Pipe network fixed-line目录前言 (1)1.1 原始资料.... .. (2)1.2 设计任务 (2)1.3 排水体制选择 (2)1.3.1 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原则 (2)1.3.2 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 (3)1.4 污水管道的设计 (4)1.4.1 在小区平面图上布置污水管道 (4)1.4.2 街区编号并计算其面积 (5)1.4.3 划分设计管段及计算设计流量 (6)1.4.4 水力计算 (9)1.4.5 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10)1.4.6 注意事项 (11)参考文献 (19)致 (20)前言在我国,给水排水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和学科,传统给水排水自本世纪初形成和逐步完善以来一直是土木工程的一部分。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篇设计原始资料与任务第一部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给水部分)1、名称某市城北区给水管道的设计。

2、设计任务根据该市设计资料和平面图进行给水管网工程设计,包括:1、给水管道系统设计;2、调节构筑物设计。

3、基础资料(1)城市总体规划概况:某市近期规划人口为12万,其中城北区近期规划人口8万人,用水普及率预计100%,综合用水量标准采用300L/cap·d,城区大部分建筑在6层,屋内有给排水卫生设备和淋浴设备,区内有工业企业甲。

(2)城市用水情况:城市生活用水量变化情况如下表:(3)工业企业基本情况甲企业用水量(含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为3000立方米/日,均匀使用,工业用水要求水压不小于24米,水质同生活饮用水:工厂房屋最大体积为5000立方米(厂房),房屋耐火等级为三,生产品危险等级为乙。

(4)其他平面图见附图(按照A4版幅打印,比例尺为1:20000)。

4、设计内容(1)进行给水管网的布线,确定给水系统布置形式、给水管网布置形式、调节构筑物位置;(2)选择管材;(3)计算最高日用水量,二泵站、管网、输水管设计流量;(4)确定水塔的容积、设置高度:(5)计算管网各管道的管径;(6)计算管网各节点的水压标高、自由水头;(7)确定二泵站流量及扬程;(8)进行校核。

5、设计步骤(1)给水系统布置确定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如统一给水、分系统给水,地表水给水、地下水给水,说明原因;确定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如有水塔给水管网、无水塔给水管网,枝状给水管网、环状给水管网,说明原因;确定调节构筑物位置;确定一泵房、二泵房供水方式,如一级供水、二级供水,说明原因。

(2)给水管网布线包括干管及干管之间的联络管;根据平面布置图确定管线布置方向;按照布管原则进行:干管的延伸和二泵房输水到水塔、大用水户的水流方向一致,以水流方向为基准平行布置干管,以最短的距离到达用水户;干管间距500-800米,联络管间距800-1000米;枝状和环状相结合;单管和双管相结合;绘制给水管网定线草图(管线、节点、管长)。

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给排水管网设计是市政规划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居民
的生活质量。

下面是关于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的介绍。

一、原则
1. 合理性原则:给排水管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需求,为城市的
长远发展做好规划,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浪费。

2. 经济性原则:给排水管网设计需要在达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设计、
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安全性原则:给排水管网设计需要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给排水系统发
生故障或灾害。

4. 环保性原则:给排水管网设计需要注重环保问题,在材料选择、施工过程和运行
管理中采取措施,确保给排水系统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二、方法
1. 数据分析:首先需要收集城市的基础数据,包括区域地质环境、降雨量、地形地
貌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给排水管网的基本设计参数。

2. 系统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制定给排水管网的规划方案,确
定管网的布局、容量和运行方式。

3. 设计计算:根据规划方案,进行给排水管网的详细设计,包括管网布置、管径计算、泵站配置等。

通过计算和模拟,确保管网在各种工况下能够正常运行。

4. 施工管理:在管网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工程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5. 运行维护:管网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行和维护管理,包括定期检查、清洁、
维修和更换管道等工作,确保管网正常运行。

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在市政规划中,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关于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1. 低成本原则:
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应该力求在最低成本的前提下满足市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设计师需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地形条件和既有的管道设施,减少工程投资成本。

2. 全面性原则:
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应该全面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需求,包括人口密度、土地利用、降雨量、排水面积等因素。

设计师需要根据这些因素制定设计方案,以确保给排水管网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3. 安全性原则:
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包括管道的承载能力、抗震能力、防水能力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等方式来提高管道的安全性能。

4. 可靠性原则:
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应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面对极端天气情况或人为破坏时也能正常运行。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管道的排水能力、阻塞风险、泄漏风险等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道布置来提高管网的可靠性。

5. 可扩展性原则:
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和扩展需求。

设计师需要预留一定的冗余空间和容量,以适应未来人口增加、建筑扩建等因素所带来的需求变化。

6. 环保性原则:
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应该注重环保性,避免对水源、土壤和空气造成污染。

设计师需要选择环保材料、合理设计排水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给排水管网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市民需求、成本、安全性、可靠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等多个因素,以确保管网在运营期间能够稳定运行,并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城市给水工程中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城市给水工程中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城市给水工程中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城市给水工程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与施工关系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探讨城市给水工程中的要点。

一、设计要点1.水源选择:城市给水工程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水源。

理想的水源应具备水质优良、水量充足、稳定性强等特点。

水源的选择要考虑到城市的规模、人口需求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水源保护,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水源的水质和水量不受污染和破坏。

2.管网布局:城市给水工程的管网布局应合理,能够满足城市不同区域的用水需求。

在确定管网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建筑密度等因素,确保给水管网的布置方便施工和维护。

同时,在管网设计中还要注意管道的材质选择和管径的合理搭配,以提高水流的流速和降低水力损失。

3.水质处理:城市给水工程的设计中,水质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适当的处理工艺,可以将水源中的悬浮物、微生物、氯气等物质去除或减少,以确保供水的安全和卫生。

常用的水质处理工艺包括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水源的特点和城市的用水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并合理安排处理设备的规模和数量。

二、施工要点1.施工方案:城市给水工程的施工方案应详细、全面,并与设计方案相结合。

在施工方案中,需要明确施工的顺序、工艺、方法以及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选用等内容。

对于复杂的施工工艺和设备,还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施工质量管理:城市给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施工单位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检验,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对于关键部位和工序,还需要配备专门的质量检测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安全措施:城市给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安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施工单位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并确保所有施工人员严格执行。

浅谈市政排水管网的设计要点

浅谈市政排水管网的设计要点

浅谈市政排水管网的设计要点摘要:市政排水管道通常被人们称为“下水管道”,它的作用是将雨水以及生活废水等通过管道排出去,不影响到城市的正常运转。

排水系统工程和市政道路工程都属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但它与道路建设不同之处在于排水管网具有更大范围的系统性,要求建设工程单位站在全局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来考虑排水管网各部分的建设与衔接,使管道网络建设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尽快形成系统,避免造成混乱,留下隐患,以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笔者就如何做好城市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市政;排水管网;设计1 排水管位的布置目前城市道路的宽度较典型的有三种,分别是24m、42m和60m,按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范》的规定:道路红线宽度大于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排水管线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超过50m的道路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

由于雨、污水管线一般管径较大,埋深较深,一般在人行道实在布置不了的情况下将其布置在车行道下。

但是这种情况还是尽量避免,因为会造成雨水、污水管线检修的时候影响行车的情况。

又遵循习惯做法,将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的西、北侧的位置,将污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的东、南侧的位置。

2在设计开始前,要充分了解市政排水管网的现状并确立正确的设计原则对其进行整体的设计之前,一定要对现有的管网的做出一个评估,并且对其做一个分析。

由于在一个城市中,分布着很多的市政设施,管道错综复杂,有时还会出现管道交叉的现象,甚至是发生碰撞。

所以,在相关的部门给出规划意见之后,我们一定要对一些数据及现状管线图进行重新测量,并且将其作为设计时的依据。

确立设计原则如下(1)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

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2)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给排水工程规范要求及管网设计

给排水工程规范要求及管网设计

给排水工程规范要求及管网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给排水工程的规范要求,并重点探讨管网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给排水工程规范要求1.设计依据(1)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在给排水工程设计过程中,需遵循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工程符合国家要求。

(2)地方性规范: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环境条件,还需遵守当地制定的地方性规范,确保工程能够适应当地情况。

2.工程布局设计(1)选址布局:根据城市规划和环境要求,合理选择给排水工程的选址,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主体工程布局:根据城市给排水系统的需求和功能要求,设计主体工程的布局,包括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等的布置。

3.排水管网设计(1)管网结构设计:根据工程要求,设计合理的排水管网结构,包括主管道、支管道和排水口等,确保管网的通畅和稳定。

(2)管径选择:根据设计流量和管道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管径,以满足流体传输要求。

(3)坡度设计:根据地势情况和流体流速要求,设计适当的管道坡度,以保证排水畅通。

(4)材料选择:根据工程环境和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如塑料、铸铁、钢等。

4.给水管网设计(1)供水压力:根据工程用水需求和城市供水系统的情况,确定合理的供水压力,以保证供水质量和稳定性。

(2)供水管道设计:根据供水流量和水质要求,设计合适的供水管道布局和管径,以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

(3)消防给水设计:根据建筑物的消防水需求,设计相应的供水管网和消防水设备,确保消防安全。

5.设备与附件选择(1)阀门选择:根据工程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阀门类型和规格,以便进行管网的控制和操作。

(2)排水设备选择:根据排水需求和工程特点,选用合适的排水设备,如泵站、污水处理设备等。

(3)通气装置选择:为排水系统设计合适的通气装置,确保排水过程中的气体顺利排出,避免管道爆破等问题发生。

三、总结通过以上对给排水工程规范要求及管网设计的介绍,可以看出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1、水厂的位置及管网布置1.1 水厂选址原则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一下几个问题:①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好的地方,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方,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②水厂应尽可能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

③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的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个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水区较近的地方。

前一种方案的主要优点是:水厂和取水构筑物可集中管理,节省水厂自用水的输水费用并便于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冲洗水排除,特别对浊度较高的水而言。

但从水厂至主要用水区的输水管道口径要增大,管道承压较高,从而增加了输水管道的造价,特别是当城市用水量逐时变化系数较大及输水管道较长时;或者需要在主要主要用水区增设水厂(消毒、调节和加压),净化后的水由水厂送至配水厂,再由配水厂送至管网,这样也增加了给水系统的设施和管理工作。

后一种方案于前者正好相反。

对于高浊度水源,也可将预沉构筑物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水厂其余部分主要设置在用水区附近。

以上不同方案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结合其它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决定。

1.2 水厂位置的选择该区在南部河流上游,水厂地面标高90.1m,水厂处不受洪水威胁。

土壤为粘土,承载力较好,便于施工。

水厂所处位置不占农田。

水厂距离供水区较近,交通便利,靠近电源,市政管网完善。

1.3 管网布置形式给水管网的布置的布置应满足一下要求:①按照城市规划平面图布置管网,布置时应考虑给水系统与分期建设的可能,并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②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网发生事故时,断水范围应减到最小;③管网遍布在整个给水区,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④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费用。

城市市政给水管网的规划与设计要点探析

城市市政给水管网的规划与设计要点探析

城市市政给水管网的规划与设计要点探析摘要: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使得市政给水管网规划设计项目增多,而基于当前城市人口聚集、行业密集的发展特点,城市政给水管网规划设计也承载着较大压力。

如何保障市政给供水管道长时间稳定运行,需要做好市政给水管网规划设计工作,并加强质量管控。

本文主要就城市市政给水管网规划与设计问题进行探讨,明确设计目标,规划设计原则和规划设计的主要举措,以指导城市市政给水管网的正确选址、优化布置,带来理想的给水服务效果。

关键词:城市市政给水管;设计;规划策略;原则;目标作为城市管网的重要构成,市政给水管网规划设计应力求科学与合理,这是确保供水安全、优质、高效的前提。

近几年,城市给水管网规划设计也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变得更为复杂与综合。

部分地区城市市政给水管网规划设计考虑不全,统筹不到位,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用水需求,不仅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也影响政府形象。

因此,重视城市市政给水管网优化设计及科学规划工作十分必要。

一、明确规划设计目标城市市政给水管网规划设计应目标明确,总结来说是确保供水系统运行稳定且安全合理,满足城市用水需求,且突出管网布置的经济合理性,与城市规划发展相契合。

具体来说,在城市市政给水管网规划设计时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首先,提高供水系统安全稳定性。

通过市政给水管网的科学规划与布置,以市政给水增压泵站的合理设置及增压方式的灵活选择,减少预期风险威胁。

加强城市水厂之间的沟通,逐渐形成完整的大区域环状供水管网体系,实现不同供水区域的救援支持,确保供水及时可靠。

其次,合理确定给水管径,以其为管网优化布置的基础。

以管网水力科学计算确保给水系统分配到每个管段的供水任务合理。

在给水管径确定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近远期水量水压要求、工程投资标准,在方案选择上优中选优。

最后要关注管网改造的薄弱环节,释放管网服务潜力。

以技术加持进行现有管网数据的统计分析,在历史数据的对比及未来数据的预估中明确管网改造的薄弱点,优化改造方案,更新老旧管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第一章设计说明 (2)1.1前言 (2)1.2设计概况 (2)第二章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4)2.1用水量计算 (4)2.2清水池容积计算 (6)2.3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计算 (8)第三章管网平差 (10)3.1管网平差计算 (10)3.2水泵扬程及泵机组选定 (10)3.3等水压线图 (11)3.4管网造价概算 (11)附表一 (12)附表二 (12)附表三 (13)附表四 (13)附表五 (14)附表六 (14)附图一 (15)一、设计说明1.前言设计项目性质:本给水管网设计为M市给水管网初步设计,设计水平年为2012年。

主要服务对象为该县城镇人口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及职工生活用水,兼负消防功能,不考虑农业用水。

该县城最高日用水量为29000m3,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为1982m3,流量550.46L/s,最大用水加消防流量为620.46L/s。

2.设计概况(1)城市概况:该二区城市人口数为8.6万人,人口密度:239人/公顷,供水普及率100%。

城区内建筑物按六层考虑。

土壤冰冻深度在地面下1.2m。

城市用水由水厂提供。

综合生用水定额为160L/cap·d,主导风向是西北风。

表1.工业企业生产、生活用水资料:企业名生产用水职工生活用水日用水量m3/d逐时变化班制冷车间人数热车间人数每班淋浴人数污染程度企业甲3200 均匀三班(8点起始) 1000 800 1600 一般企业乙3200 均匀二班(8点起始) 800 700 1500 一般表2.城市用水量变化曲线及时变化系数时间占最高日用水量(%)时间占最高日用水量(%)时间占最高日用水量(%)0~1 1.04 8~9 6.21 16~17 4.521~2 0.95 9~10 6.12 17~18 4.932~3 1.2 10~11 5.58 18~19 5.143~4 1.65 11~12 5.48 19~20 5.664~5 3.41 12~13 4.97 20~21 5.85~6 6.84 13~14 4.81 21~22 4.916~7 6.84 14~15 4.11 22~23 3.057~8 6.84 15~16 4.18 23~24 1.65(3)给水系统选择由于工业企业用水对水质无特殊要求,故采用统一给水系统,由于水塔调节容积过大,故不设水塔,若考虑到设计区的现状及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采用环状网。

(4)用水情况供水水质要求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

居住区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取160L/cap*d,最高日用水m,其中综合生活用水量137603m/d,工业用水量70363m/d,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290003为2600m3(5)工程内容①清水池为调节水厂供水量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差额,故设置清水池,调节容积m,考虑到供水安全,为便于清洗和检修时不间断供水,设两个清水池,57003尺寸(m):30m×30m×4.8m,数量两个,截面为方形。

有效深度4.5m,安全超高0.3m。

②泵站内设置水泵③主要设备及器材,管材及接口:观望中所有管网采用球墨铸铁管,接口采用法兰接口,三通、四通、大小头、90°弯管均为铸铁,每个节点处设置检修阀门,采用D371H对夹式蝶阀,消火栓每100m设置一个,采用型号SA100-1.6。

(6)参考资料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城镇给水》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常用资料》。

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十一册《常用设备》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十册《器材与装置》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水源工程与管道系统设计计算》8.《给水工程》(第四版)教材9.《给水排水计算机应用》教材二、设计计算2.1用水量计算(1).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根据该地区及人口规模和经济状况,该县为中小城市,城市分为二区。

查《给水工程》522页附表1(6),最高日用水定额为160L/cap.d,则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Q1=qN=8.6×104×160×10-3=13760m3/d城市工业企业甲,生产用水量3200m3/d;企业乙,生产用水量3200m3/d 。

企业甲3班倒,冷车间3000人/d,热车间2400人/d ,淋浴1600人/班。

企业乙2班倒,冷车间1600人/d,热车间1400人/d ,淋浴1500人/班。

生活用水,冷车间采用每人每班25L ,热车间采用每人每班35L ;淋浴用水,冷车间采用没人没办40L,热车间采用每人每班60L. )/(35991000/40800360800335240025300032003d m Q =⨯⨯+⨯⨯+⨯+⨯+=)(甲)/(34371000/60700240800235140025160032003d m Q =⨯⨯+⨯⨯+⨯+⨯+=)(乙7036343735992=+=+=乙甲Q Q Q m3/d城区道路总面积:0.4km2绿化面积取20%,即3.46×0.2=0.69km2。

取浇洒道路每次用水量为1.5L/(m2•次),每天浇洒两次,绿化用水量为2L/(m2•d)。

)(d m Q /2600101024.0101025.169.033-6363=⨯⨯⨯+⨯⨯⨯⨯=-城市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取最高日用水量的24%合并计算。

d Q Q Q Q d 3321m 29000260070341376024.1)(24.1=++⨯=++=)(M 市时变化系数为1.64)s (48.55036002464.12900010003600241000h L Q Q k dh =⨯⨯⨯=⨯=(2)消防时用水量M 市人口数量为8.6万人,查室外消防用水量表可得,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35L/s 。

)/(70352q 2x s L Q X =⨯==(3)绘制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2.3 清水池容积计算清水池与水塔调节容积计算小时一级泵站供水量(%) 二级泵站供水量(%) 清水池调节容积计算(%) 水塔调节容积计算(%) 设置水塔 不设水塔 不设置水塔 设置水塔 0-1 4.17 2.9 1.04 -3.13 -1.27 -1.86 1–2 4.17 2.9 0.95 -3.22 -1.27 -1.95 2–3 4.16 2.9 1.2 -3.21 -1.26 -1.95 3–4 4.17 2.9 1.65 -2.97 -1.27 -1.7 4–5 4.17 2.9 3.41 -2.52 -1.27 -1.25 5–6 4.17 2.9 6.84 -0.76 -1.27 0.51 6–7 4.17 4.8 6.84 2.67 0.63 2.04 7–8 4.16 4.8 6.84 2.68 0.64 2.04 8–9 4.17 4.8 6.21 2.04 0.63 1.41 9–10 4.17 4.8 6.12 1.95 0.63 1.32 10-11 4.17 4.8 5.58 1.41 0.63 0.78 11-12 4.17 4.8 5.48 1.31 0.63 0.78 12-13 4.16 4.8 4.97 0.7 0.64 0.17 13-14 4.16 4.8 4.81 0.63 0.64 0.01 14-15 4.17 4.8 4.11 -0.06 0.63 -0.69 15-16 4.16 4.8 4.18 0.02 0.64 -0.62 16-17 4.17 4.8 4.52 0.35 0.63 -0.28 17-18 4.17 4.8 4.93 0.76 0.63 0.13 18-19 4.17 4.8 5.14 0.97 0.63 0.34 19-20 4.16 4.8 5.66 1.50 0.64 0.86 20-21 4.17 4.8 5.8 1.63 0.63 1.63 21-22 4.17 4.8 4.91 0.74 0.63 0.74 22-23 4.16 2.9 3.05 -1.11 -1.26 -0.15 23-24 4.16 2.9 1.65 -2.51 -1.26 -1.25 累计10010010019.4910.1310.93最大使用水量计算:根据表2.综合生活用水逐时变化表中各时段占全天用水量百分比,,二泵站采用分级供水方案,一泵站均匀供水。

一泵站全天运转,流量为最高日的241×100%=4.17% 3.清水池和水塔调节容积的计算一、二级泵站每小时供水量不相等,为了调节量泵站的差额,必须在一二级泵站之间建造清水池。

清水池的调节容积由一二级泵站供水量曲线确定。

水塔容积由二级泵站供水线和用水量曲线确定。

清水池有效容积等于调节容积、消防贮水量、水厂自用水量和安全贮水量之和。

清水池应设置为容积相等的两只。

当管网中设有水塔时清水池每小时的调节水量为二泵站供水量与一泵站供水量之差。

计算过程如表:清水池和水塔调节容积计算表。

此种情况下清水池调节容积占全天总用水量的10.13%。

水塔调节容积为小时用水量与二泵站小时供水量之差。

此种情况下,累积水塔调节容积占全天总用水量的10.93%。

当管网中无水塔时清水池调节容积水量为用户小时用水量与一泵站供水量之差。

此种情况下,累积清水池调节容积占全天总用水量的19.49%。

(清水池和水塔调节容积计算表见附表) Ⅰ.水塔容积和尺寸的计算 (1)调节容积的计算1W =29000*10.93%=31703m消防贮水量(10min 室内消防用水) 2W =5*2*2*60*10*10-3=123m (两处同 时发生火灾,每处两个消火栓同时工作10min ,流量取5L/s ) 总容积及水塔尺寸计算水塔水柜设为圆柱形,高取3.0m ,其中0.2m 超高 水柜横截面积S=(3170+12)/2.8=1136.433m 水柜横截面直径m sD 3814.343.113644=⨯==π水塔总容积为W=1136.43*3=3409.292m由于水塔容积过大,造价高,故而不设水塔。

II.清水池容积及尺寸的确定。

由于本设计不设置水塔,故而清水池调节容积为最大日用水量的19.98% (1) 调节容积计算:W1=29000×19.49%=5700m3 (2)消防容积的计算:消防贮水量用于室外消防用水,室外消防用水(查《给水工程》附录3)。

根 据人数规模确定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45L/s ,历 时2小时,则消防水量:W2=2×3600×35×2×10-3=504m3 水厂自用水量的确定:取最高日用水量的5%—10% W3=29000×5%=1450m3(4)安全贮量的确定:清水池的安全贮量取最高水位以上0.3m 的超高 确定清水池的个数和每个池子的尺寸:设置两个清水池,其横截面为方形,水深取4.5m每个池子的横截面积S=(504+5700+1450)/(4.5*2)=850.44m ² 故每个池子的边长L=29.16m 取30m综述:每个池子的尺寸:边长30m 的方形截面,池深4.8m ,个数为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