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鱼类育种与苗种培育技术成就及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我国鱼类育种与苗种培育技术成就及发展趋势

蒋高中;明俊超

【期刊名称】《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32)003

【总页数】5页(P94-98)

【关键词】苗种培育;鱼类育种;成就;发展趋势;现代生态健康养殖业

【作者】蒋高中;明俊超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8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8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09

在水产养殖的关键要素中,优质的苗种是鱼类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我国鱼类育种和苗种培育历史悠久,为我国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国际上突出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鱼类育种和鱼苗培育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为全球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分析现阶段我国鱼类育种和苗种培育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我国鱼类育种和苗种培育技术的思路,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

开展生态健康的水产养殖业,给人们提供更多优质动物蛋白,从而加速实现中国从水产大国向世界水产强国迈进的目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现阶段我国鱼类育种和苗种培育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

水产动物育种和苗种培育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环节。经过悠久历史的积淀和不断创新,我国鱼类育种和苗种培育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财力支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优良养殖品种不断得到培育,苗种培育规模和科技覆盖率均有量的提高,培育技术得到了质的提升。

1.1 水产原良种体系有序开展

俗话说:“好苗一半谷,好种一半收”。同样,鱼类苗种也是水产养殖业最活跃、最重要的生产要素[2]。而拥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苗种的前提是要有优质的原良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优良的品种通常可增加产量20%~30%,这就需

要一个良好的水产原良种生产体系来保证水产养殖生产对苗种的需求。该体系结构涵盖原种场、良种场、水产引种育种中心、苗种繁育场、水产种质监测中心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经历了苗种繁育场的建设到原种场、水产引种育种中心、良种场和良种繁育场的建设,更新了现代遗传育种技术、品种改良技术以及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技术,满足了水产养殖对良种和优质苗种的需求,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在中央、地方财政的积极支持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养殖生产者积极努力下,目前,我国水产原良种生产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在水产苗种产业正从产业扩张和大量引种的发展阶段进入量化育种阶段的时候[3],原良种

体系建设正在有序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分层次的原良种场建设和维持正在积极稳步推进,涉及了四大家鱼、罗非鱼、鲫鱼、中华鳖、紫菜等海淡水养殖品种。同时,我国已经建设了20 多个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包括冷水鱼类、海水鱼类,如鲤鱼、罗非鱼,还有海水鲆鲽鱼类、凡纳滨对虾等。1996年至2011年,

共有100 个水产养殖品种(包括海淡水的鱼虾贝类)通过国家级试验、审定并推

广应用,良种覆盖率达50%左右。目前,四大家鱼养殖用亲本基本来源于国家投

资建设的6个原种场,即基本实现了养殖原种化。而鲤、鲫已经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即全国养殖的鲤、鲫大多是人工改良种。团头鲂“浦江1 号”等其他养殖品

种也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4]。综上所述,我国原良种体系的有序开展,从根本上

确保了水产养殖业鱼类苗种的数量和质量,为水产养殖产业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后盾。

虽然水产原良种生产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是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制约着水产良种产业发展问题,比如,良种化进程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原良种生产能力有限,苗种生产场的布局不合理,引种效率低,水产种质监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繁育场提供的苗种质量参差不齐,等等。以罗非鱼为例[5],到目前为止,已有奥尼罗

非鱼、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夏奥1 号”奥利亚罗非鱼等4 个

品种通过了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各养殖区间环境、资源、技术等存在的差异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快速生长良种培育和规模化扩繁技术还不完善,良种的选育研究还远不能满足作为出口型水产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另外,罗非鱼种质监测体系也还不完善。这需要加强国家级、省级良种场及其各类苗种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伪劣苗种进入产业中。同时,不同品种罗非鱼的引进及其引进后保种、推广养殖的高效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应加以考虑,以避免过多的浪费和品种引进的盲目性。

1.2 水产苗种生产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

随着我国水产原良种生产体系的逐步健全,人工繁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水产原良

种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改善,我国水产苗种的产量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国内养殖生产的需要,同时也适时的将我国传统的大宗淡水鱼类的苗种无偿提供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就在2010年和2011年开展农业部的国际合作项目,即将单位培育的优质苗种提供给尼泊尔,用以支持该国鲤科鱼类的养殖

生产实践,苗种的高质量、高成活率和高生长速度均得到了该国的高度赞赏,2012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有关专家作为FAO 渔业专家两次赴尼泊尔,指导鲤科

鱼类繁殖有关工作。至2006年,在我国主要海、淡水养殖种类中,88%的养殖种类已实现人工繁殖苗种,约65%的苗种培育可达到规模化生产。我国斜带石斑鱼、大菱鲆、半滑舌鳎名贵海水鱼类的工厂化高效育苗技术也取得了成功,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苗种培育成活率低和苗种供应不稳定等难题。2009年海淡水鱼苗数量分别为837 441.05、9 815.65 亿尾,产值总计为327.76 亿元,其中山东、辽宁和湖北贡献最大[6]。但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仍以小规模大宗淡水鱼类养殖

为主,规模化养殖主要集中在部分名特优海淡水养殖品种和出口创汇型养殖品种,苗种培育的规模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不同鱼类苗种培育技术日趋完备

鱼类苗种培育技术包括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而其前提是水产良种化和成功的人

工繁殖技术。在近20年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水产良种化进程不断推进,不同养殖对象的人工繁殖技术取得创新和突破,进而使得苗种培育技术具备了优良的种质基础。苗种培育技术具有时空的差异性,在不断创新和培育系统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随着水产品消费市场不断活跃和对高品质的经济水产动物的需求提高,越来越多的养殖对象的苗种培育技术也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如斑点叉尾鮰[7-8]、

匙吻鲟[9]、鲇鱼、鳜鱼、黄颡鱼、黄鳝、泥鳅、翘嘴红鲌[10-11]、青海裸鲤、梭鱼、美国红点鲑、花鱼骨 [12]等等。各地能够因地制宜和运用现代新技术,在培

育前的池塘的准备和肥水、鱼苗的运输、鱼苗和鱼种的放养、分级培育、水质和投饵管理[13]、病害防控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均有所创新,例如运用微孔增氧技术开展苗种培育可以有效的改善培育池塘的底质和水质;如利用绿水技术培育苗种满足鱼类幼体的营养需求,进而提高苗种成活率和产量等。同时,通过技术示范和培训等方式,苗种培育技术也得到了有效地推广和应用。种质、水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