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问题创设为情景,以自主钻研为形式,以实践体验为手段的一种学习。高中语文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有下列几种设计:

一、可以通过问题铺设台阶,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提出了某个问题,就会产生解决它的强烈愿望,就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和觉察到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比如讲授高中语文《雷雨》时,同学们讨论周朴园的性格,大多认为他是一个极端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人。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我于是让同学们四人一组开展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一个同学持肯定的观点,认为:“周朴园本身就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他年轻时与鲁侍萍相爱,本是一件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如今他这般冷酷,是为环境所迫。尽管如此,他仍然保留着侍萍留给他的旧衬衣、旧家具和相片,他残酷的背后还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的爱情的留念。可见,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却被封建制度毒害,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爱侍萍的。”通过这一问题的研讨,学生不但深入了解了人物,而且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随机感悟为解决问题提供新颖的思路和新的可能,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探索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途径。

除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困惑,教师可以从教学材料中选择一个令人困惑的情景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寻找答案。如选修课上我讲授高中语文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它叙述“我”受父亲的叮嘱,十八岁第一次出门去认识外面的世界,所接触到的莫名奇妙的人和事。“莫名其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情景。我先让学生描述这一“困惑”:“我”出门远行,司机“粗暴”,“我”恼怒,他却“笑嘻嘻”,“我”大惑不

解;有五个人来抢苹果,“我”被打得鼻子软塌塌地“挂在脸上”,他转过身来,表情“越来越高兴”;后来“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那个司机”竟跳上拖拉机,“朝我哈哈大笑”,手里抱着“我”那个红色背包;“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就在驾驶室的座椅上。然后,我请同学们来解释或评价这一情景。同学们七嘴八舌:有说司机和那些人是同伙,有说“我”是一个被愚弄的对象等。为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 我朗读了余华《最初阅读》中的一段:“我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那一年进入小学,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中学毕业。”“那时候的大字报已经从文革初期的口号转化成人身攻击了,充满围墙的全是对别人的编造和丑化,而且还有故事和情节。”我要求同学们据此知人论世,继续探究。这时有些同学豁然开朗了,有人推论:“当我们背上行囊,充满梦幻,在人生的路途中跋涉的时候,会有茫然、挫折、甚至失败,倒不如牢牢抓住今天。”有人评价说:“余华描绘的是在可怕的文革中,人们被莫名其妙攻击的情景,揭示了人所处的困境。” 一番话,引得掌声阵阵。

二、可以就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开展比较式的研究性学习

比较本身就是研究,就是一种思维方法;比较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比较,可以是内容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表达方式、语言技巧方面的比较。比如在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文章后,我指导学生就“劝谏”技巧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让学生进行了“劝谏成败原因分析”的研究。

在比较研究中,除了同类文章可以进行比较外,异类文章也可以进行比较。比如对同一单元文体不同的四篇文章,可以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联系每篇文章的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也可以指导学生对不同文体对语言的不同要求作比较性研究,还可以指导学生从时空上作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如对朱自清不同时期散文的比较等等。

三、可以选择一组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开展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

要培养学生持久的研究兴趣和纵深的研究能力,最好是开展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如高中语文《琐忆》是写鲁迅的,而《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写的。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文章放在一起,作为一组文章,指导学生通过这些文章对鲁迅精神进行专题性研究。当然,仅仅凭这么一点材料去研究鲁迅是很不够的,我们并不是要学生一开始就去寻找大量的材料,搞深刻的研究,而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形成从资料中寻找课题,寻找研究依据的能力。随着高中学习的深入,同学们对鲁迅作品的接触也越来越多,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将这个专题一步步深入地做下去。这样的专题性研究,虽然耗时比较长,但效果比较好,不但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而且贯穿于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学习的始终,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今后专业的发展方向。

语文学习应是一个广纳四面来风的开放系统。叶老说:“把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教材无非例子,由此延伸、展开,就能为我们打开一片研究性学习的广阔天地。如学习《窦娥冤》,就可延展到对元曲的研读,再类推到对一系列文学现象的解读,你就会有惊人的发现:窦娥冤魂感天动地,刘兰芝和焦仲卿化鸟,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化虫,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甲虫……现实的痛苦以异化的形式怪诞地显现,揭示人物在社会处境中的困惑与荒谬,反映人物对社会现实的憎恨和抗争。

四、可以与各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相关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如教学《简笔与繁笔》时,就可以要求学生或从大量的阅读材料中找出这样的例子,或结合自己写作的实践活动谈这方面的体会,从而加深对写作这个项目的研究。这样做,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从理性上提高了对简练为文的认识,也推动了写作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又如,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庆祝北京大

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章时,可以把课文学习与平时开展的演讲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演讲这一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做到边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边研究他人演讲的范文,边开展演讲的实践活动,让学习、研究、实践融为一体。当然,也不是什么课文都要结合实践的,在实际教学中一切都要从可能和需要出发,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还有“课文内容的拓展”,这是针对涉及背景广、知识面宽的小说和诗歌而言的。如节选小说,有选自《水浒》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有选自《三国演义》的《失街亭》、有选自《红楼梦》的《刘姥姥游赏大观园》、《林黛玉进贾府》等。学习这类课文,就采用课内向课外拓展、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这类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的积极性,扩大阅读量。这类课文可以这样设计:1.筛选问题,确立研究小专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课文,提出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问题整合出几个小专题,然后让学生选其中的一个专题,或独立或组成小组分头找资料完成研究任务。2.研究文献,搜集整理资料。先教给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找出有用材料的方法。如采取“滚雪球”的方法,即先查几篇与专题有关的主要文献,通过阅读消化,了解课题的有关范围并从文章中发现新的线索,再扩大查阅对象。如研究《失街亭》,得先阅读《三国演义》,再由此涉及《三国志》、《资治通鉴》和《中国文学史》中的有关内容。3.分析整合,形成小论文。写小论文是汇报研究成果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训练,它是语文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4.展示成果,总结评价。选出较好的论文,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序宣讲论文,并由同学对他们论文中的观点进行质疑,或对相关问题提问,宣讲人需作解答,解答不了的可请同小组同学帮助解答;如有不同观点还可以进行辩论;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作自评、互评,教师再加点评。这种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无论对课文的理解、知识面的拓宽,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锻炼,都是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所无可比拟的。同时,学生的阅读品位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为了探究都能主动翻阅《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