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和说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和说明
“话题-说明”最早由萨皮尔在1921年出版的《语言论》中提出来,他说:“句子……是一个命题的语言表达。它把说话的主题和对这个主题的称述二者结合起来。”把话题-说明概念运用于汉语研究的第一部著作是赵元任的《中国话的文法》。赵元任指出:“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间的语法关系与其说是施事和动作的关系,不如说是话题和说明的关系,施事和动作可以看做是话题和说明的一个特例。……在许多语言中,表示施事和动作意义的句子占的比例很高……但在汉语中,及时做了种种调整,这类句子占的比例仍然很低,也许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用含义更广泛的话题和说明也许要合适得多。”所以,赵元任先生认为“在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做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
汉语句子的话题和说明是从句子的顺序上说的。话题是说话人想要说明的对象,是句子的主体,是全句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总是习惯放在句子的开头处。说明部分是述说话题的成分,往往位于话题之后,对话题进行说明、解释、质疑等等
汉语句子话题形式多种多样,它可表示施事、受事‘也可表示时间、地点;可用名词、代词、动词;也可用形容词、数词。说明的形式也是灵活多变,可以是一个名词或动词;也可以是一连串的动词、名词短语或连动结构;还可以是形同次及各种词组等。
例如:
1,衣服洗好了。(话题为受事名词“衣服”,说明为动补结构“洗好了”)
2,李明在写论文。(话题为施事名词“李明”,说明部分为动词性偏正词组“在写论文”)3,跳伞需要勇气。(话题为动词“跳伞”,说明部分是动宾词组“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