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南移案例展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展示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经济重心的南移

授课教师:美清(北京五中分校,中学一级教师)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学生对材料的即时分析,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生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根据新的教材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在教学设计中,选择恰当的形式,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受、体验历史。

体现历史人文学科的特点,发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的功能。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表现的分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鉴赏水平,同时也能感受到先民们的智慧。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容:

两宋时期,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朝长期并立。这一时期,地经济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经五代十国、北宋,至南宋终告完成。本课主要讲述经济重心南

移的原因及表现,主要从两个面展开。第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人南迁、南自然环境优越、南统治者重视共同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二,南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领域。其中农业的发展体现在垦田的增多、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种植区域扩大所推动的粮食产量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辉煌和造船业的领先;商业的繁荣,体现于临安的发达、北宋纸币的使用、南宋海外贸易的繁荣。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其中,南经济的发展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学生情况:

初一学生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而本课抽象的知识点比较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本课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数据等,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促进思维的活跃,鼓励他们大胆的进行质疑、动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另外,学生可能会用现在的眼光看待过去的历史事件,教师应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事件。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宋代南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北民南迁原因的分析、南自然环境优势的理解,学生能认识到经济重心难移的原因;通过对两宋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2. 过程与法

通过分析、归纳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展示农业、商业发展的数据、图表、材料,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阅读能力;通过赏析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等的图片,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图片的鉴赏,学生提升审美意识;通过海外贸易知识的学习,学生明白两宋走向世界的开放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先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四)重点、难点与教学策略

重点:南经济的发展。

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策略:教师讲述与指导学生探究相结合。

技术准备:使用PowerPoint 多媒体课件。

(五)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我出示了两以前学习时用过的图片,一来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旧知识,二来也是形成前后联系,慢慢进入到历史情境,同时也更能推动学生初步认识到南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虑到“经济重心”这一核心概念,初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就从破题的角度解读核心概念,目的在于调动学生思维,明确学习主题,提高参与度,同时又降低经济史的学习难度。

对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我利用多种法引导学生分析。首先提出了问题: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以便接受新知识,同时认识到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进程。这时,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大迁徙的了解,教师出示统计表,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和数据,认识到两宋时期中国南人口超过北。这时也隐含地贯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即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紧接着我又提出问题:大量北人南迁给南带来了什么影响?目的在于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得出结论。同时也初步体会到人力的因素和技术的交流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考虑到以前学过江南地区的开发,我利用几幅江南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南自然环境的优越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在这一环节,我步步引导,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思维。再通过回顾江南地区的开发,引导学生回忆起南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南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

在这里我通过出示两宋时期的丝织品图片,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展开欣赏,并设置活动:欣赏完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目的在于提高鉴赏能力,感受这一时期丝织技术的发达。

制瓷业是两宋时期杰出成就之一。我首先展示两宋时期瓷窑分布图,学生从图中直观地获取信息:两宋时期,南已经成为制瓷业的重心。通过引导学生鉴赏哥窑和瓷器特点,认识到哥窑瓷器的“金丝铁线”特征和瓷器精美、光滑的特点。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还进一步领略到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高超技术。

而作为位居世界首位的宋代造船业,我设计了一个小活动:“那时的外国商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导学生讨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同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造船技术的成就,我在实际教学中突出、放大“唐宋船舶船舱图”,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思考“采纳水密隔舱技术有优势?”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一环节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思维,又能深刻体会到两宋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算一算

在买一匹上等丝绸,要付130 斤的铁,那买40 匹丝绸要付多少斤铁?(答案:5200 斤)

如果一辆马车能装500 斤铁,问需要几辆马车?(答案:11 辆)

思考:大规模使用铁会导致什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