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道教、儒教之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道教、儒教之异同
先说佛教、道教、儒教之异
第一、佛家讲“超世”,道家讲“出世”,儒家讲“入世”
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人来说都是苦海。

对现实人无能为力,所以要忍受和超脱----即“超世”。

要忍受和超脱,就要放弃各种欲望,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磐(无苦的极乐世界)。

佛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道教认为,个人修养的提升乃至成仙明道,道教的修炼方法上也充分反映了道教的“出世”思想道教是主张"出世"的。

儒家是主张参与社会的,而且主张个人的自我完善是在参与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实现。

比如儒家的人生目标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是把人自身的发展与对家庭、社会的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所以儒家是主张"入世"的。

第二、佛家重心理,道家重生理,儒家重做人
佛教对“心”的诠释,有诸多层次的分析说明,更用许多的比喻来阐释我们的心,进而教导我们如何找心、安心、净心。

“佛教从心的角度概括世界万物的一切,并对人的行为问题进行根本性的探讨与阐释,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

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

儒教是礼法,要求如何做人,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儒教崇尚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哪怕削足适履也要人来适应宗法社会的纲常,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佛道儒三教各自特征
佛教兼伦理和功利、理性和巫术而有之,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生存智慧和处世机巧。

道教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具有相当的巫术性质,更多的适应了当时底层民众的需要。

儒教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伦理型或道德型宗教的特征。

再说佛教、道教、儒教之同
笔者认为,佛道儒三教确实有相通甚至相同之处。

它们的同,最主要的是佛道儒三教都要求克制人的感官欲望,主张人不要被身体本能牵制和奴役,回到人心灵的自然宁静。

三教都把心静定为人生的追求,一切的说教和修行都是为了使人达到心灵的宁静。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中国历史上,佛、道、儒三教的异同非常复杂地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宗教生活与面貌的一种特质,真正求道者,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在生活和事业中,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运用了佛家的性、道家的道、儒家的明德,人生必能达到相当的境界和高度。

1.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不仅是儒家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思想主题。

它是以民为国家政治本体的一种思想体系。

民贵君轻,民心向背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主旨。

从总体上说,民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于民本思想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一贯性,因此,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民本思想仍有值得借签的价值和意义。

2. 儒家的民本思想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政治思想内容。

自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来,历代的儒家学者都或多或少继承了这一民本思想的传统。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应有的积极意义。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许多被后人传颂的清官、好官,就是身体力行儒家民本思想的典范。

探讨儒家民本思想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意义,无疑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是有现实的重要意义的。

3.孔孟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思想的一颗明星,它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重民思想、惠民思想、爱民思想与用民思想,对构建我国“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

“体”,即根本的意思。

“用”,即具体的措施
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

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中体西用的利弊
积极:第一,中体西用思想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中体西用"的合法化打破了中学的一统天下,使中国落后封闭僵化的局面得以改观
第二,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

在殖民主义侵略狂潮的冲击下,一个民族倘若不想沦为殖民地,就必须加强本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民族的整合程度。

第三,中体西用给人们思想以新的启示,即学习外国的东西,必须结合本国的实际。

中体西用的本意没有这个内容,但它的思维逻辑,却在客观上使人们得到了启示
消极:第一,“中体西用”是那个时代那样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

任何一种文化实体都是植根于自己的社会经济结构之中的。

第二,它是洋务经济深层的需要。

洋务经济乃是一种以政府为依托,以集权为特征的官僚经济。

无论从资金、技术、市场诸方面,它都是一刻也不能离开政府的第三,这是洋务派自存的一种需要。

兴办洋务,这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资金之难措,又有技术的难备,还有习惯势力障碍,第四,“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播大开了方便之门从而有利于打破国民拒斥外来新生事物的传统文化心理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