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眼的进展(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

近视眼的进展(1)

】本文综述了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kic IOL implantation)在高度近视矫正领域的应用,分析了不同的植入位置、各种晶状体的设计和引起的并发症。临床研究显示有晶状体眼IOL在高度近视矫正领域有着很光明的应用前景。但术后长期的安全性仍须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晶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

Research advances of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for the correction of high myopia

Abstract A review of the data available in the field of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for the correction of high myopia is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implantation sites, intraocular lens model designs, and complications have been included. Clinical studies of phakic intraocular lenses demonstrate increasing promise for the correction of high myopia not amenable to mainstream excimer laser refractive surgery. It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that we continue to critically evaluate current encouraging short-term outcomes.

· KEYWORDS: phakic IOL; lens implantation intraocular; high myopia

0引言

近视是一种很常见的屈光不正性疾病。随着视光学和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术技术创新,近几年来应用手术方式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层出不穷。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通过改变角膜表面形状而改变屈光状态的激光角膜手术;另一种是通过在眼前段植入人工晶状体来改变屈光状态的眼内晶状体手术。眼内晶状体手术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晶状体置换法,即将人眼的晶状体摘除后,以人工晶状体植入;另一类是在晶状体存在的情况下,在前后房植入人工晶状体来补偿自身晶状体屈光能力。目前在临床角膜激光手术开展较多。这种手术方式可保留人的自然晶状体,特别适合还没有出现老视的患者,

但由于角膜厚度的限制,大多数医生对大于12.00D的近视患者不主张进行LASIK(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手术,且容易发生眩光、光晕等并发症。对角膜基质影响较小的PRK(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和

LASEK(laser 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虽然可矫正的范围较大,但对于一些非常高度的近视其术后仍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晶状体置换术后患者将丧失晶状体的调节力,不适用于年轻人,由于破坏了眼球的稳定性,较易发生视网膜脱离等后段并发症。有晶状体眼IOL植入术是在不切除眼的任何屈光组织(包括角膜和晶状体)的情况下从一个较小的切口向眼内植入一枚人工晶状体以矫正视力,为近视的矫正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特别适合于高度近视不适合做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

1有晶状体眼IOL植入术的发展

1.1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CP-IOL)

1.1.1房角支撑型晶状体首例有晶状体眼IOL的运用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但因为房角损伤、内皮丢失等并发症而失败了。此后人们不断改进它的设计,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一直仅应用于无晶状体眼。Baikoff ZB IOL (Domilens,Lyon,France)是Kelman无晶状体眼前房晶状体的改进版,开启了现代有晶状体眼房角固定型晶状体的时代。这种一片式PMMA晶状体有四个固定点,光学区直径4.5mm。一开始的结果是很好的,80%的视力与预期目标相差

<1.00D。不幸的是由于角膜内层与晶状体边缘过于靠近3a后至少10%的眼睛出现令人担忧的进行性内皮细胞丢失[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代人工晶状体(ZB5M或ZB5MF,Domilens),将有效光学直径减少到4mm(总的直径5.0mm)以增加晶状体边界与内皮间的距离,瞳孔椭圆化、IOL的旋转、夜间光晕是其主并发症。对134只植入前房晶状体的近视眼研究中发现内皮细胞丢失为6mo 3.3%,1a 4.4%,2a 14.5%[2]。第三代硬性Baikoff前房晶状体, Nuvita MA 20 (Baush & Lomb,Salt Lake City,UT,USA) 应运而生,有效光学区增加至

4.5mm,光学区的后表面做了防眩光处理,弯曲度改成直角,以最大程度减少潜在的襻与虹膜的接触,足板更符合虹膜角膜角的形状,以更大的面积分散压力。术后瞳孔椭圆化比例较小(5%),没有出现不可忍受的眩光(80%的病例中出现黄昏视觉,在不同的空间频率上无对比敏感度下降),但内皮细胞丢失仍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1994年开发的ZASL-4的有效光学区直径增加至5mm。UBM检查显示与前几代房角支持型镜片相比,ZASL-4的光学边界与角膜内皮间的距离较大(1.64mm),可有效的防止IOL边界与内皮细胞接触而引起内皮损伤[3]。研究发现ZSAL-4组的夜晚眩光和光晕的并发症明显少于ZB5MF组。但瞳孔椭圆化、IOL的旋转、程度较轻的术后葡萄膜炎还是存在[4]。Pérez-Santanja等[5]报道植入ZASL-4的23眼,术后随访2a 6眼(26.1%)发生了夜间炫光,4眼(17.4%)发生了瞳孔椭圆化,10眼(43.5%)发生了镜片的旋转,6mo时2眼(8.7%)发生了轻度炎症反应。ZSAL-4/ 晶状体

(Morcher,Stuttgart,Germany)是目前使用较多的第五代ZS系列晶状体。光学区直径达5.8mm(有效光学直径5.3mm),其边缘距离内皮至少1.54mm。据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