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
学号:B********
课题名称: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组员:康耀宗、姚显阳、潘凯飞、雷斌
专业班级:B110704
系(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指导老师:***
目录
第1章检测背景 (1)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
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2)
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2.1气象资料 (2)
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3)
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3)
2.4设计思路 (4)
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5)
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 (7)
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3)
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5)
6.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2气体的采样 (15)
6.2气体的保存 (18)
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19)
第8章质量保证、评价方法和实施计划 (20)
8.1质量保证 (20)
8.2评价方法 (21)
8.3实施计划 (25)
第9章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 (26)
9.1 NO2的防治 (26)
9.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 (26)
9.3 PM10的防治 (26)
第10章小结 (27)
参考文献 (28)
第1章检测背景
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洛阳理工学院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校园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了解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环境监测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此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5)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6)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解我们对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理论。
(2)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我们的运用能力。
增强布点、采样、处理、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步骤与方法,为以后毕业论文和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经过实地调查确定了几个重要的污染源,确定结果见2-1表
表2-1 校园内大气污染源
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2.1气象资料
洛阳市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季风环流明显,因此,四季温度和风向变化较显著。洛阳市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601.6mm。从风向看,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季风气候明显。从气况上看,洛阳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平均气温分别是12.3 ℃~15.2 ℃,22.9 ℃~26.6 ℃,12.3 ℃~14.9 ℃,0.5 ℃~2.0 ℃。可称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从降雨上看,年平均降雨量600-700毫米,降雨多
在7、8、9三个月,明显表现出冬春干燥少雨,夏秋雨水集中,总体表现为春干、夏丰、秋润、冬少。----洛阳气象局
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洛阳理工东校区所在地区是平原地形,是一个封闭性的教学生活综合区。学校的校园是由教学区,宿舍区,附近居民区等多功能区组成,我们学校校区人口数千,主要分布于宿舍于教职工家属院区。人群健康状况良好。
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原则由《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664—201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
2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3监测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同时在布局上应反映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4 可比性
同类型监测点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5稳定性
监测点位置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应变更,以保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6污染控制点原则上应设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污染物高浓度区一级主要固定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的地区。
7污染监控点一局排放源的强度和主要污染项目布设,应设置在源的主导风向和第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最大落地浓度区内,以捕捉到最大污染特征为原则进行布设。
8.为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采样口应在地面1.5~2m处。
9.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不应大于30度。测点周围无局地污染。
2.4设计思路
1.通过环境背景的调查,确定监测和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2.布设监测网点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分析。
3.对调查和监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4.建立和选择评价模式,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做出评价。
5.流程图:
图2-2方案设计流程图